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类型,胆脂瘤型中耳炎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但是它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可以破坏周围的骨质,出现严重的颅内、颅外并发症。胆脂瘤型中耳炎是由位于鼓室和(或)乳突腔内的角化鳞状上皮细胞、上皮下的结缔组织以及不断堆积的角化碎片形成的团块,周围伴或不伴炎症反应。本病可以治愈,但部分患者容易复发。
胆脂瘤型中耳炎可分为两大类: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性又可进一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颞骨的先天性胆脂瘤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外胚层组织,在颞骨可见于岩尖、乳突、中耳腔。
由于中耳负压、鼓膜内陷,特别是鼓膜松弛部内陷进入中耳形成内陷袋,内陷袋内的鼓膜上皮层脱落的上皮不断聚积而形成。随着内陷袋的不断扩大,胆脂瘤压迫听骨链造成吸收、破坏,侵入上鼓室和鼓窦等。
起源于紧张部鼓膜穿孔或来自于紧张部的内陷袋的上皮内生,边缘性穿孔特别易于形成胆脂瘤,中央性穿孔也可能形成,这些胆脂瘤侵犯中耳和乳突,经常破坏听骨链,感染和咽鼓管功能不良通常被认为是后天继发性胆脂瘤的易感因素。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因包括先天和后天因素,先天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外胚层组织,后天包括原发病变及继发病变。
先天性胆脂瘤来源于胚胎时期的外胚层组织原发病变,常见于儿童。
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常无化脓性中耳炎病史,胆脂瘤合并细菌感染后中耳可出现化脓性炎症,继发性胆脂瘤则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
食用辛辣食物,可刺激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功能不良,从而引起继发性胆脂瘤。
过度掏耳,耳道过于湿润等原因导致耳道感染或鼓膜穿孔,导致继发性胆脂瘤。
急性中耳炎未治愈,导致耳道仍然存在感染,长期炎性刺激,有可能发展为胆脂瘤型中耳炎。
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病率据国内统计为0.5%~4.3%。
先天性耳道闭锁、中耳畸形的儿童。
易发耳部感染及咽鼓管功能不良的青少年。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典型症状为长期耳流脓,脓量多少不等,脓液常有特殊恶臭,听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外并发症。
可出现位于鼓膜内侧的白色团块,当扩展到中耳或者破坏听小骨时常能导致听力损失,极少数患者有疼痛感。
早期可无任何明显症状,听骨链遭破坏后听力下降,合并感染时出现耳溢液,脓液常有特殊的恶臭。
耳内长期流脓,脓量多少不等,由于腐败菌的继发感染,脓液常有特殊恶臭,可伴有听力下降、耳鸣。
胆脂瘤破坏周围骨质后可出现严重颅内外并发症,如化脓性脑膜炎、硬膜外脓肿、脑脓肿、面瘫、迷路炎等。
若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头晕等疑似胆脂瘤型中耳炎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出现耳溢脓、听力下降、耳鸣等临床表现的患者,需及时就医。
已确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患者,出现口眼歪斜、局部脓肿或喷射性呕吐等症状,则需警惕出现颅内外并发症,应立即就诊。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剧烈头痛、高热等,应到神经外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耳溢脓、听力下降等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听力下降、耳鸣,以及局部红、肿、热、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急、慢性中耳炎等)
症状持续存在还是间断出现?
鼓膜松弛部穿孔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或鼓膜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片状或豆渣样无定形物质,奇臭,穿孔处可伴有肉芽组织。早期原发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松弛部可见明显的内陷袋,或穿孔可被一层痂皮覆盖,初学者不识,不除痂深究,常致漏诊。大的胆脂瘤可致上鼓室外侧骨壁或外耳道后上骨壁破坏,或可见外耳道后上壁塌陷。
听力损失可轻可重,可为传导性或混合性,少数为感音性聋。
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其边缘浓密、整齐。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标准为出现听力下降、耳溢脓或耳鸣等临床症状,结合耳镜检查出现鼓膜异常、纯音测听显示听力损失、CT扫描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等即可确诊。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治疗以尽早手术为主,治疗原则为根除病变组织,预防并发症,重建中耳传音结构。
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控制感染,并不能有效的清除病灶。
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耳,棉签拭干或用吸引器吸净,再滴入抗生素药物。
鼓室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或黏液脓性分泌物时,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
对黏膜炎症逐渐消退、脓液减少,中耳潮湿者可用乙醇甘油制剂。
乳突根治术是一种彻底清除中耳乳突内病变组织,并通过切除外耳道后上骨壁,使鼓室、鼓窦、乳突腔和外耳道形成一永久向外开放的空腔的手术。术后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出血、面瘫、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迷路炎等。
当胆脂瘤发展超过中耳腔,或当乳突气房慢性感染并形成肉芽组织,阻碍乳突正常的通气,或者当乳突骨皮质骨膜下脓肿形成时,可进行乳突开放术,乳突开放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骨链重建术是恢复鼓膜和前庭窗之间的稳定连接,达到恢复或改善中耳传声系统功能的手术。在鼓膜完整且两窗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听骨链中断在中频区造成的听力损失可达约60dB,由此可知听骨链重建术的重要性。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是以乳突切开作为基本方式,而术后效果体现在对于病变的清除程度,而病变清除的彻底便可以获得一个干燥而安全的术腔。开放性乳突根治术的最佳结果便是清除病变和通畅引流,术后获得干耳的结果。通常乳突根治术的干耳多在术后4周左右,倘若术后3个月等较长时间仍难以获得干耳,多意味着病变残存或者引流不畅或术后的感染,容易复发。
大部分患者手术后可治愈,但仍有少部分患者术后有复发风险。
术后无复发一般不影响寿命,若复发并发颅内外并发症,则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最主要的是听力减退,还包括反复的感染和耳漏、味觉丧失、外耳道狭窄、眩晕或平衡失调、耳鸣、出血和面神经麻痹。
术后每隔6个月复诊一次。
有发热、耳后肿胀、耳道或伤口流脓,及时复诊。
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的摄入,多吃富含微生物的水果和蔬菜,改善饮食习惯。生活中注意多饮温水,注意保养。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草莓、柚子、苹果、西瓜、猕猴桃等。
忌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等。
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术后需防水进耳和用力擤鼻,术后注意及时更换敷料及抗感染治疗,有发热、耳后肿胀、耳道或伤口流脓,随时告知医生。
了解术后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保持耳朵干燥、清洁,防止细菌滋生,避免过度掏耳。
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术后每6个月进行复诊,若术后仍有反复耳溢脓、局部脓肿或发热等症状,则需及时就医。
术后注意防水进耳和用力擤鼻。
术后及时更换乳突敷料,保持术腔开放。
耳后切口涂抹抗生素软膏。
外耳道放置干净的棉球,出血时可以随时更换。
有发热、耳后肿胀、耳道或伤口流脓,随时告知医生。
每隔6个月进行常规随访调查。
胆脂瘤型中耳炎除先天因素外,主要诱发因素为鼓膜穿孔和感染,因此平时因避免过度掏耳,以免损伤鼓膜,引起此病。
儿童先天性胆脂瘤型中耳炎小时候通常无临床表现,可能无法发现,患者要定期去体检,了解有无病变发生。
一旦出现耳溢脓、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要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适当增加总热量的摄入以供机体代谢需要,提高免疫力。
注意耳部干燥、卫生,避免炎症发生。
避免掏耳,避免损伤鼓膜。
彻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降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率。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的慢性疾病。
禁烟酒,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和不洁的食物,少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
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可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4076点赞
[1]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5.
[2]薛正和,刘稳芳,潘利周.胆脂瘤型中耳炎高分辨率CT诊断及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8).
[3]胡建妙.HR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0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