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芳芳的科普
神门准确位置图
燕芳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五腧穴之输穴、原穴,
位于腕前区,尺侧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有治疗神志疾病、缓解手部疾患、调节脏腑功能等功效。
位置
神门穴位于手腕处,腕掌侧横纹上,尺侧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取穴时可将手掌朝上时,在手掌小鱼际(即手掌小拇指的根部上角)有一个突起的圆骨,从圆骨的后缘向上用手按,能按到一条大筋,这条大筋外侧缘与掌后横纹的交点处即为神门穴,按压时会有轻微的酸胀感。
功效
1、治疗神志疾病:
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与心神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可辅助治疗与神志相关的疾病,如失眠、健忘、心悸、怔仲、痴呆、晕车等。通过刺激神门穴,可以镇静安神、调和阴阳,从而改善这些神志疾病的症状。
2、缓解手部疾患:
神门穴位于手腕处,与手部 神经和血管紧密相连。通过刺激神门穴,可以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从而缓解手部疼痛和麻木感。
3、调节脏腑功能:
神门穴作为心经的原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调和心经的气血运行,进而影响全身脏腑的生理功能。
刺激方法
按摩法:
在医生指导下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神门穴,每次按压3-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按摩时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避免用力过猛导致损伤。可以在晚间睡前进行按摩,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艾灸法:
由专业人士操作经常艾灸神门穴,能够治疗和预防神志疾病等。艾灸时需将艾条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进行温灸,注意控制火候和距离,避免烫伤。
726
三伏贴贴敷部位图、使用方法
燕芳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三伏贴是一种基于中医“冬病夏治”原理的外用贴敷药,具有疏通经络、止咳平喘、活血祛瘀、健脾益胃、温阳散寒等多种功效。三伏贴的贴敷部位较多,
包括太阳穴、百会穴、膻中穴、大椎穴等,使用方法主要包括清洁皮肤、贴敷时间等
。
贴敷部位
1、太阳穴:
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有助于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2、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央,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有助于调节全身气血。
3、膻中穴:
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能通畅上焦气机,具有疏通经络和理气散瘀的功效,三伏贴贴在该穴位可以缓解咳嗽、气
4、大椎穴:
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能振奋人体阳气,常用于治疗感冒、颈肩疼痛、咳嗽、喘息等症。
5、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的位置。有助于散寒除湿,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6、天枢穴: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
使用方法
1、清洁皮肤:
用湿毛巾轻轻擦拭选定穴位处的皮肤,保持干爽。
2、药物敷贴:
将三伏贴直接敷在清洁后的皮肤上,轻轻按 压使其紧贴肌肤。
3、贴敷时间:
成人一般为4-6小时,儿童和皮肤敏感者可控制在2-4小时,避免长时间导致皮肤过敏或灼伤。每伏贴一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共连续三伏进行。
注意事项
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三伏贴,不宜私自使用,以免引起不适症状。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皮肤不适、瘙痒、红肿,应立即停止并清洗皮肤。
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719
人体风池在什么位置图
燕芳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人体风池穴
位于后颈部,具体位置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与耳垂齐平
。通过按摩或针灸风池穴,可以疏风清热、清头明目、通利官窍多种功效。
取穴方法
1、触摸法:
先找到颈后的大椎穴即低头时,颈椎最突出的部位,从大椎穴往上大约两个手指宽度的位置,再向两侧旁开大约两寸(约两个手指宽度),就可以大致定位到风池穴。
2、活动颈部法:
可以让患者缓慢地转动颈部,在转头过程中,用手指触摸后颈部,能感觉到有明显的肌肉(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收缩和舒张,而风池穴就在这两块肌肉和头骨之间的凹陷处,当颈部活动时,这个凹陷的位置相对比较固定,通过这种动态的方式也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位风池穴。
功效
1、疏风清热:
风池穴是治疗外感风热或风寒的常用穴位,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如风热感冒时,刺激风池穴可以帮助疏散风热,减轻发热、咽干、咽痛等症状。若是风寒感冒,也能起到疏风散寒的效果。
2、清头明目:
可以改善头晕、目眩、耳鸣等问题,如长时间用眼导致的眼睛疲劳、干涩,或者因为血压波动、颈椎病等引起的头晕目眩,按摩风池穴能够促进头部的气血循环,调节眼部的气血供应,从而缓解这些不适症状。
3、通利官窍:
对于鼻炎导致的鼻塞、流涕,以及耳鸣、听力下降等耳部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通过刺激风池穴,可以调节局部气血,改善鼻腔和耳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如何正确刺激风池穴
指揉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置于风池穴上,主动用力进行节律性的按压揉动,注意力度要适中,以局部酸胀感为宜。
按法:
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按压风池穴,按压时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
拿法:
诸手指指腹相对用力,捏住风池穴部位的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肤提起,做有节律的轻重交替而又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
405
阳池准确位置图片
燕芳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
准确位置在腕背侧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由专业人士正确刺激阳池穴有清热泻火、舒筋通络、生发阳气、调节气血等功效。
准确位置
阳池穴位于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具体在腕背侧韧带中,处于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取穴时可参考以下方法:
1、俯掌取穴:
俯掌,于第三、四掌骨间直上与腕横纹交点处凹陷中取穴。
2、指总伸肌腱取穴:
在腕背横纹中,找到指总伸肌腱,在其尺侧缘凹陷处即是阳池穴。
3、握拳取穴:
手背向上紧握拳头,在腕关节横纹与无名指延伸线的交接点上会出现一凹陷点,用手指轻压这一位置会出现酸痛感,即为阳池穴。
功效
1、清热泻火:
阳池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之一,具有疏调三焦、清热泻火的功能。
2、舒筋通络:
阳池穴可以舒筋通络,缓解手腕扭伤、手臂酸痛等上肢不适。
3、生发阳气:
阳池穴位于人体手腕背面腕关节横纹处的中点位置,是阳气生发之处,可沟通表里,支配全身血液循环。
4、调节气血:
阳池穴是气血交会之处,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促进气血的顺畅循环,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刺激方法
按摩:
在医生指导下用指腹按揉阳池穴3-5分钟,可以缓解手腕部疼痛、腱鞘炎等症状。同时,经常按摩阳池穴还可以缓解人体的疲劳和身心压力,帮助恢复精神和体力。
艾灸:
需由专业人士操作,将艾条点燃后对准阳池穴进行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艾灸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不宜时间过长。
525
牙疼按摩哪里止疼最快
燕芳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牙疼时没有按摩哪里止疼最快的说法,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按摩一些穴位来缓解疼痛,如合谷穴、颊车穴、下关穴等
。但请注意,按摩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并不能根治病因。若疼痛难忍或持续不好,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合谷穴
位置: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也可以理解为,拇指和食指在45度角时,骨的延长线分角的中点即是此穴。或者,将一手的拇指横纹放在另一手的虎口沿上,屈拇指时指端处即为合谷穴。
按摩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按压该穴,持续按压30秒至1分钟,然后放松。重复这个过程,直至疼痛缓解。或者,使用指尖掐按该穴,也能起到活络镇痛的作用。
功效: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按摩该穴能刺激神经,有效镇静止痛,对于上牙疼痛尤其有效。
颊车穴
位置:
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咬牙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一横指处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用手指按压该穴,按摩30秒至1分钟,然后放松。重复这个过程,直至疼痛缓解。
功效:
颊车穴具有解痉止痛和活血消肿的作用,对牙痛和下颌关节炎都有治疗效果。
下关穴
位置:
位于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或在耳前一指,颧弓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用手指按压该穴,按摩片刻即可感受到疼痛缓解。
功效:
下关穴对牙痛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按摩该穴可以清热疏风,通利关窍,从而缓解疼痛。
迎香穴
位置: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按摩方法:
用手指按压该穴,尤其是在上齿牙痛时,按压此穴可有效减轻疼痛。
功效:
迎香穴与鼻腔的神经、血管有密切联系,通过按摩可以减少炎症渗出而缓解牙疼。
牙疼的其他缓解措施
1、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以减少牙菌斑和口腔炎症,从而减轻牙疼。轻柔刷牙,避免触碰疼痛区域,以免加重疼痛或感染。避免使用患侧咀嚼食物,以免加重疼痛。
2、冷敷或热敷:
根据牙疼时对温度的敏感度,选择冷敷或热敷。冷敷可以缩小血管,减轻炎症和肿胀;热敷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使用冰袋或热毛巾敷在疼痛区域即可。
3、盐水漱口:
将食盐溶解在温水中,用盐水漱口可以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牙疼和促进伤口愈合。漱口后不要立即用清水冲洗,让盐水在口腔中停留一段时间。
422
筋缩穴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燕芳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筋缩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后正中线上,
第9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具有宁神镇痉、安神定志的作用
。
位置
1、体表位置:
可采取俯卧位,使背部充分暴露。然后,找到两个肩胛下角的连线,该连线横平第七胸椎棘突。从第七胸椎棘突开始,往下数两个椎体,即可到达第九胸椎棘突。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即为筋缩穴的体表位置。
2、解剖位置:
筋缩穴位于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有棘突间的椎外静脉丛,第九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九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功效
1、宁神镇痉:
筋缩穴可用于治疗各种抽搐和痉挛,对于脊柱疼痛、局部按压有痛感的患者,通过局部针刺或放血治疗,可以缓解疼痛。配合大椎穴和人中穴可以治疗小儿惊痫;配合太冲穴和合谷穴可以治疗抽搐。
2、安神定志:
筋缩穴是督脉的穴位,督脉通于脑,因此对于脑部的症状,如头痛、失眠、易怒、焦虑和抑郁等有一定的治疗和调理作用。
按揉方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在筋缩穴上,进行适度的揉按。每天1~2次,每次按揉约2~3分钟或5~10分钟,以感到酸胀感为宜。
也可以采用单手的食、中指,用指腹按揉,或掌跟和缓地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揉,力度以感觉手指或掌跟刚刚产生抵抗力为度。每天1~2次,操作时可以按揉2分钟,休息10秒钟,如此循环操作5~6分钟。
335
合谷的准确位置图和主治作用
燕芳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合谷即合谷穴,合谷穴是人体手部的一个重要穴位,
其准确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在专业医师下刺激此穴,可起到止痛、调理肠胃以及通经活络等作用
。
准确位置
合谷穴又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其准确位置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具体而言,当轻握拳,拇、食指指关节轻触时,另手握拳外,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可触及该穴位。
主治作用
1、止痛作用:
合谷穴性热,具有较强发散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瘀证所致疼痛,如头痛、牙痛、咽喉肿痛等,通过刺 激合谷穴,可以缓解因中风、虚脱等导致的晕厥症状,起到镇静止痛的效果。
2、调理肠胃:
合谷穴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对调理肠胃有显著效果,刺激该穴位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痢疾等肠胃问题。
3、解表祛风:
合谷穴具有疏风解表的功效,能够促使风寒散发,解除营卫郁结,在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等外感病症时,合谷穴常被作为重要穴位进行刺激。
4、通经活络:
合谷穴还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能够改善上肢疼痛、痿痹等病症,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缓解相关症状。
按揉合谷穴手法
准备手法:
手指放松,用拇指的螺纹面或者中指的螺纹面准备进行按揉,确保手部干燥,避免滑动影响效果。
按揉方法:
以适度的力度,用拇指或中指在合谷穴上进行逆时针或顺时针的按揉,每次按揉约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顺时针按揉有助于止泻,逆时针按揉则有助于缓解便秘。
注意事项:
按揉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皮肤破损,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487
神门的位置与作用和功效
燕芳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神门穴为手少阴心经五腧穴之输穴、原穴,
位于尺侧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由专业人士正确刺激神门穴有宁心安神、清心调气、疏风清热、舒筋活络、开窍明目等功效
。
位置
神门位于手腕处,腕掌侧横纹上,尺侧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取穴时可把手掌朝上,在手掌小鱼际,即手掌小拇指的根部上角有一个突起的圆骨。从圆骨的后缘向上用手按,能按到一条大筋,这条大筋外侧缘与掌后横纹的交点,即神门穴,按压有麻感。
作用和功效
1、宁心安神:
神门穴能够达到安神的效果,可以改善烦躁不安或情绪焦虑,对于睡眠状态也能够起到调整作用。
2、清心调气:
神门穴可以改善肝气郁结所引起的多种临床症状,缓解心理状态。
3、疏风清热:
神门穴能够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同时还能够达到散发风热的作用,可以改善热症所引起的临床症状。
4、舒筋活络:
神门穴能够改善头部血液循环,改善颈部肌肉紧张,舒缓头痛或眩晕的症状。
5、开窍明目:
神门穴能够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提高脑部的供氧,达到开窍明目的功效。
刺激方法
指腹按揉法:
用右手大拇指的指腹轻轻按压在左手神门穴上,以穴位为中心,做小幅度的顺时针旋转按揉。按揉的力度要适中,以感觉酸胀为度,每次按揉约2-3分钟,然后再换左手按揉右手神门穴。
点按法:
用食指或中指的指尖,对准神门穴,垂直向下施加一定的压力进行点按。点按一下后稍作停顿,再松开,如此反复。每次点按的力度应逐渐增加,但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引起疼痛。点按频率约每秒1-2次,持续2-3分钟。
擦摩法:
将右手手掌放在左手腕部神门穴周围,以神门穴为重点,来回擦摩皮肤,使局部产生温热感。擦摩时动作要轻柔、均匀,速度适中,可反复进行3-5分钟,之后换另一侧。
掐按法:
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轻轻掐住神门穴,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掐按的力度以能耐受为宜,可一紧一松地进行,每次持续1-2分钟。
890
偏瘫针灸哪些部位
燕芳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偏瘫一般是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一侧肢体活动障碍,最常见于脑梗死、脑出血等。针灸在治疗偏瘫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选择合适的部位,
如内关、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
,并由专业人士操作。
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约2寸(三横指)处。内关穴是镇静安神、调理心脏的重要穴位,对于减轻偏瘫患者的焦虑和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帮助。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合谷穴具有清热解表、通络止痛的作用,对缓解偏瘫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有一定效果。
曲池穴
位于肘区,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有疏经通络的作用,针灸此穴位可以缓解偏瘫引起的上肢肿胀、活动受限等情况。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足三里穴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对于增强偏瘫患者的体力有一定效果。
三阴交穴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后,距离内踝尖上3寸(四横指)处。针灸三阴交穴具有活血的作用,可以辅助达到改善偏瘫的效果。
太冲穴
位于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主要用于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僵硬和运动障碍。
针灸时注意事项
1、血压、血糖稳定: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患者的血压和血糖需要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血压过低或血糖过低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此时针灸应慎重,避免使用强刺激手法,以免加重病情。
2、注意休息:
偏瘫患者在针灸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患者恢复体力,提高治疗效果。
3、康复治疗:
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其他康复治疗措施,如按摩、功能锻炼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938
吊线风症状表现有哪些
燕芳芳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吊线风,即面神经麻痹,是
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
的一种疾病。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具体症状存在一定差异。若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前往专业医院就诊,以确保健康。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1、上部面肌运动正常:
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病变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出现瘫痪。患者在皱眉、闭眼等动作时,上部面肌功能基本正常。
2、下部面肌瘫痪:
当出现中枢型面神经麻痹时,病变对侧的鼻唇沟会变浅。同时,口角下垂,患者在试图微笑或露齿时,病变对侧的口角不能向上提起,反而会向下歪斜。
由于口唇运动不灵活,患者可能会出现发音不清的情况,特别是发唇音时更为明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面部表情肌全部瘫痪:
周围型面神经麻痹通常是由面神经核或面神经本身受损引起的。患者的面部表情肌全部出现功能障碍,这是与中枢型面神经麻痹最明显的区别。
正常情况下,额部会有明显的额纹,而患侧因为额肌瘫痪,额纹变得平坦。
2、眼轮匝肌瘫痪:
患者在闭眼时,患侧的眼睛无法完全闭合,用力闭眼时眼球会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的巩膜,被称为贝尔征。
这是因为眼轮匝肌麻痹后,闭眼动作不能正常完成,而眼球在闭眼动作的同时会出现代偿性的向上外方转动。
3、口轮匝肌瘫痪
和中枢型类似,也会出现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症状。但周围型的症状更为严重,患者在进食时,食物容易滞留在患侧的口腔前庭,因为口唇不能正常闭合和咀嚼肌运动不协调,导致食物不能顺利地在口腔内运送。
患者在说话、吹口哨等需要口唇运动的动作时,患侧口唇几乎不能运动,导致发音困难和无法完成吹口哨等动作。
同时,由于面部表情肌全部瘫痪,患者的面部在微笑、皱眉、鼓腮等表情动作时,患侧完全没有反应,面部呈现不对称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正常的社交沟通。
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