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丽的科普
束骨针灸的准确位置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束骨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穴位,其 准确位置在足外侧 ,通过针灸该穴位,可以达到调节气血、散风清热、舒筋活络等多重功效,具体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准确位置 束骨穴位于人体足外侧,第五跖趾关节近端,即小脚趾外侧跖骨小头的后下方,赤白肉际的凹陷处。 定位方法 定位束骨穴时,患者需取坐位或仰卧位,以便更好地暴露足部,然后用手沿着小脚趾外侧的骨头(第五跖骨)向脚跟方向触摸,当摸到跖骨小头的后下方时,会感觉到有一处凹陷,此处即为束骨穴。 作用与功效 1、调节气血: 束骨穴作为足太阳膀胱经的重要穴位,通过针灸刺激,能够调节气血运行,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疼痛。 2、散风清热: 在中医理论中,外感风热是导致头痛、发热等症状的重要原因,针灸束骨穴能够疏散风热,清泻肺热,从而改善外感风热引起的症状。 3、舒筋活络: 针灸束骨穴还能够舒筋活络,促进局部气血循环,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康复,这一功效对于下肢疼痛、僵硬等症状的缓解比较明显。
329
2025-01-15
定喘和肺俞的准确位置定位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定喘穴与肺俞穴均位于背部,是中医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穴位。 定喘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能止咳平喘;肺俞穴则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清热疏风、调理肺气 。 定喘穴 1、位置: 位于背部脊柱区,横平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 2、定位方法: 找到第七颈椎棘突,这是颈部最突出的骨头,低头时尤为明显。从第7颈椎棘突向下,沿着脊柱的方向,找到其棘突下缘。在棘突下缘的左右两侧,各旁开0.5寸(约为拇指指腹的宽度)的位置,即为定喘穴。 肺俞穴 1、位置: 位于背部脊柱区,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2、定位方法: 正坐或俯卧,从颈背交界处的最高点(第7颈椎棘突)开始,向下数三个椎骨,即第三胸椎棘突,在棘突下缘的左右两侧,各旁开1.5寸(约为两横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肺俞穴。或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条垂线,再从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下面第三胸椎棘突引出一条水平线,两条线的交点处即为肺俞穴。 按摩手法 1、定喘穴 推按法: 患者俯卧,医者使用大拇指指腹推按定喘穴,力度适中,直至穴位处出现酸胀感。按摩时间一般为1-3分钟,早晚各一次。 点按法: 患者可用双手拇指用力点按定喘穴,感觉局部酸麻重胀。点按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但不宜过长。 2、肺俞穴 按揉法: 患者俯卧或正坐,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对肺俞穴进行按揉。按揉的力度应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每个穴位按摩时间一般为3-5分钟,或按揉50-100次。 摩擦法: 用手掌和手指等在患者的肺俞穴进行摩擦,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达到辅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
886
2025-01-15
小针刀是什么样子图片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小针刀 外观呈现出针与刀的完美结合,功能上则能精准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或病灶 ,实现疏通经络、剥离粘连、缓解疼痛等多重治疗效果。 小针刀外观 1、刀柄: 刀柄部分设计便于握持又符合人体工学,确保医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与精准。 2、刀身: 刀身细长而锋利,末端带有微小的刀刃,能够轻松穿透皮肤并深入病灶,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小针刀功能 1、微创治疗: 小针刀凭借其锋利的刀刃,能够在不破坏周围组织完整性的前提下,精准地剥离粘连组织、松解肌肉紧张,从而恢复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 2、疏通经络: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小针刀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调节神经功能: 小针刀治疗还能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缓解因神经受压或损伤而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701
2025-01-15
人中定位的准确位置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人中又称水沟穴,归属督脉,是督脉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 位于上唇正中 ,有急救苏醒、缓解疼痛、调节情绪等功效。 位置 人中位于人体上唇外面中线处,即上唇正中央呈上下走向的一垂直浅沟。具体为上唇正中,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取穴时可参考以下方法: 1、仰靠或仰卧取穴: 患者可取仰靠或仰卧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取穴。 2、手指定位: 可根据医生指导将大拇指指端放到人中部位,其他四指固定在下巴下方,可抬高下颚,有助于发力。 功效 1、急救苏醒: 人中为醒脑开窍的重要穴位,对中暑、中风、昏迷、休克、一氧化碳中毒,以及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等急症,都有一定的急救效果。 2、缓解疼痛: 按摩人中可以缓解头痛、牙痛、胃痛、痛经、面部神经痛等疼痛症状。 3、调节情绪: 人中穴也有助于平静心情,舒缓紧张、焦虑等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升心理健康。
411
2025-01-15
宝宝咳嗽按摩哪个部位有效止咳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宝宝咳嗽 可以按摩多个穴位,较为常用的为膻中穴、肺俞穴,还有天突穴,需结合情况 ,采取适宜的按摩方法,以缓解咳嗽的情况,从而促进病情的好转。 膻中穴 位置: 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功效: 膻中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降逆止呕等功效,按摩此穴位能够调节宝宝胸部的气机,使肺气得以宣畅,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无论是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都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尤其适用于咳嗽伴有胸闷、气喘等症状的宝宝。 按摩手法: 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揉宝宝的膻中穴,按揉时力度要轻柔均匀,以宝宝感觉舒适为宜,每次按揉100-200圈,每日可按摩2-3次。 肺俞穴 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 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按摩肺俞穴可以补益肺气、宣肺止咳、化痰平喘,能调节肺脏功能,增强宝宝的肺卫之气,对于因肺气虚、风寒或风热等外邪侵袭肺部所导致的咳嗽有良好的调理效果,可减轻咳嗽频率,缓解咳嗽程度。 按摩手法: 让宝宝俯卧,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置于宝宝两侧肺俞穴上,其余手指自然放在宝宝背部两侧,先轻轻按揉肺俞穴50-100圈,然后用双手拇指沿宝宝脊柱两侧膀胱经从上向下直推,反复操作5-10次,以局部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天突穴 位置: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功效: 天突穴能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对于宝宝咳嗽伴有咳痰不爽、咽喉肿痛等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可促进痰液排出,减轻气道阻塞,使呼吸更加顺畅。 按摩手法: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天突穴,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用力,以免引起宝宝不适,按压时可做轻柔的环形揉动,每次揉动1-2分钟,每日可进行3-4次。
499
2025-01-14
人体肝脏位置图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人体肝脏 主要位于上腹部,大部分被肋弓覆盖,具体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肝脏整体呈楔形,具有代谢、解毒功能。 肝脏位置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解剖位置相对固定,它的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被右侧肋弓所覆盖,小部分则延伸至左季肋区和腹上区。 肝脏的形状略呈楔形,具有上下两面、前后两缘以及左右两叶,其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 体表投影上,肝脏的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右肩胛下角线平第10肋间隙。 肝脏结构 肝脏的外形呈楔形,右端比较圆钝,左端比较扁薄,其内部结构复杂,包含有肝小叶、肝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等组成部分,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肝细胞和肝内胆管等组成,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肝脏的复杂网络,支持其多种生理功能。 肝脏功能 1、代谢: 肝脏是人体内的代谢中心,参与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可以将糖类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当血糖降低时再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2、解毒: 肝脏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可以将体内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并排出体外,无论是外源性毒素(如药物、酒精等)还是内源性毒素(如代谢废物、激素等),都可以通过肝脏的解毒作用得到转化和排泄。
998
2025-01-14
五脏六腑的位置图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五脏六腑在人体中各有其特定位置, 心位于胸腔偏左,肺居胸腔左右两侧,肝在右上腹,脾于左上腹,肾在腰部脊柱两侧。六腑中胃位于上腹部偏左,小肠盘曲于腹腔中部,大肠围绕在小肠周围,胆附于肝右叶下方,膀胱在盆腔前部,三焦为六腑之一,分布于胸腹腔 。 五脏位置 1、心: 心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在身体正中线左侧,1/3在右侧,心的上方连接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邻膈,位置相对固定,周围有诸多组织器官保护。 2、肺: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水平裂,分为上、中、下三叶,肺的上端钝圆称肺尖,向上经胸廓上口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段上方2-3cm,肺的下界在锁骨中线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在脊柱旁平第10胸椎棘突。 3、肝: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其最高点在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 4、脾: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脾在肋弓下不能触及,若脾肿大则可在肋弓下被摸到。脾的位置使其在人体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过滤血液、清除衰老血细胞等。 5、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左肾在第11胸椎下缘至第2腰椎下缘之间,右肾因受肝的影响,位置比左肾略低半个椎体,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为肾门,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 六腑位置 1、胃: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上口为贲门,接食管,下口为幽门,通小肠。胃前壁在右侧与肝左叶相邻,左侧与膈相邻,在剑突下直接与腹前壁相贴,后壁与胰、横结肠、左肾和左肾上腺等相邻。 2、小肠: 小肠盘曲于腹腔中部,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上端起自幽门,下端接盲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3、大肠: 大肠围绕在小肠周围,起自回肠末端,终于肛门,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大肠的位置使其主要承担吸收水分、形成和排泄粪便等功能,其与小肠的位置关系以及与盆腔内其他器官的毗邻对其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意义。 4、胆: 胆附于肝右叶下面的胆囊窝内,其上面借结缔组织与肝相连,下面游离,有胆囊管与胆总管相连;胆囊可储存和浓缩胆汁,其位置便于接受肝脏分泌的胆汁并在需要时将胆汁排入小肠参与消化。 5、膀胱: 膀胱位于盆腔前部,前方为耻骨联合,空虚时膀胱呈三棱锥体形,位于盆腔内,其尖朝向前上方,底朝向后下方,颈在下方与尿道相接。当膀胱充盈时,可上升至腹腔。 6、三焦: 三焦是中医六腑之一,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等脏器;中焦指横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主要包括脾胃等;下焦指脐以下的腹部及盆腔,包括肾、膀胱、大肠、小肠等。
657
2025-01-14
带脉位置图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带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位置环绕腰部一周 ,可按照带脉循行位置及其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起到约束诸经、调节女性生殖系统、协调腰部运动与身体平衡的作用。 位置 1、体表位置: 带脉起始于季胁部下方,具体为第十一肋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处,从这个起始点出发,带脉斜向下行,途经带脉穴,该穴位位于侧腹部,章门穴直下与脐相平处,带脉继续向前下方沿着髂骨上缘蜿蜒前行,最终抵达少腹部位。 2、解剖位置: 腰部周围的肌肉群与带脉相互依存,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以及竖脊肌等肌肉都与带脉有着位置上的交集,带脉贯穿于这些肌肉之间,其气血的运行能够滋养和调节这些肌肉的功能。 3、脏腑相对位置: 带脉环绕的腰腹部区域内包含着重要的脏腑器官,如肾脏、肝脏、脾脏、肠道以及女性的生殖器官等,虽然带脉并非直接与这些脏腑相连,但通过经络气血的传导作用,与脏腑之间存在着间接的位置关联和功能联系。 作用 1、约束诸经: 带脉显著的作用是对其他经络起到约束的功能,能够约束纵行诸经,使其气血运行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上,当带脉功能正常时,可以防止其他经络的气血过于旺盛或散漫无度,确保全身气血的均衡分布与有序循环。 2、调节女性生殖系统: 带脉与女性的生殖器官、内分泌系统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参与月经周期的调节,维持月经的正常来潮和经期的稳定,能够调节子宫的气血供应,使子宫内膜得到适当的滋养和更新,保证月经血的正常排出。 3、协调腰部运动与身体平衡: 带脉环绕腰部,与腰部的肌肉、骨骼以及神经等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腰部的运动功能和身体的平衡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还可通过调节腰部经络气血的运行,可以使腰部肌肉保持适度的紧张与松弛,增强腰部的力量和柔韧性。
940
2025-01-14
乳根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乳根穴 位于胸部乳头直下 ,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取穴时,患者仰卧,乳头向下推1个肋间隙即可找到。 乳根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通乳化瘀等多重功效 。 位置 乳根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取穴方法 找到乳头,然后垂直向下,到乳房根部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处就是乳根穴。在确定位置时,可以让患者平卧,以保证胸部肌肉相对放松,便于更准确地找到穴位,一般男性和女性的取穴方法相同,不过女性由于乳房大小等个体差异,在寻找穴位时需要更加仔细地触摸肋间隙。 功效 1、宽胸理气: 乳根穴位于胸部,对于胸部的气机调节有重要作用。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刺激乳根穴可以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例如,在情绪不畅、肝郁气滞导致的胸部憋闷时,通过按揉乳根穴能够使胸部的气机通畅,缓解不适感。 2、止咳化痰: 按摩乳根穴对肺的功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包括止咳化痰。在中医理论中,肺主呼吸,调节水道,通过按摩乳根穴,可以调整肺气,有助于缓解咳嗽、痰多等呼吸道问题。 3、通乳化瘀: 乳根穴的按摩刺激也被认为可以通乳化瘀,有助于改善乳腺的淤血状况,缓解因淤血引起的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
870
2025-01-13
艾灸灸哪里对子宫和妇科病好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艾灸对子宫及妇科疾病有良好调理作用, 关元、气海、归来、八髎及三阴交等穴位是艾灸时常选择的穴位 ,刺激这些穴位能温阳益气、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帮助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症状。 关元穴 位置: 位于脐下三寸处,是人体的强壮要穴。 功效: 艾灸关元穴可以培补元气、温肾壮阳,对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对于经常出现小腹冷痛、月经期间血块较多的女性,定期艾灸关元穴能够温暖胞宫,促进气血运行。 气海穴 位置: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功效: 艾灸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的功效,对于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尽、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艾灸气海穴能够帮助提升阳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缓解相关症状。 归来穴 位置: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 艾灸归来穴可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于月经后期、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症,艾灸此穴能够疏通胞宫气血,改善月经情况和缓解疼痛。 八髎穴 位置: 包括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位于腰骶部,与盆腔相邻。 功效: 艾灸八髎穴可以调节盆腔气血,通经活络,对于盆腔炎、宫颈炎、不孕症等妇科疾病,艾灸八髎穴能够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提高受孕几率。 三阴交穴 位置: 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功效: 艾灸三阴交穴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的作用,对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艾灸三阴交穴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平衡激素水平,缓解相关症状。 足三里穴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效: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妇科病,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气血的生成;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艾灸足三里穴有助于补充气血,改善子宫的营养供应。
857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