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航天中心医院骨科
航天中心医院
共收录25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2
髂胫束在什么位置
薛德挺
主任医师
骨科
髂胫束 位于大腿外侧,是包绕大腿的纵行的带状的深筋膜 ,是大腿外侧的一条关键组织,有固定膝关节、保护膝关节、辅助运动等多种重要功能。 位置 髂胫束起自髂嵴外唇(或称为髂嵴外侧的唇部),然后向下延伸,止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它连接着髋部和胫骨,是大腿外侧的一条关键组织,环绕着大腿,并呈现为带状的形态。其上1/3部分分成两层,夹有阔筋膜张肌,而下部的纵行纤维明显增厚,形成扁带状。 结构 髂胫束主要由前部纤维和后部纤维组成。前部纤维是阔筋膜张肌的腱膜,后部纤维是臀大肌肌腱的延续部分。分为上层和下层,下层的纵向纤维明显增厚并呈扁带状。髂胫束是全身最厚的筋膜之一,具有强大的张力和稳定性。 功能 1、固定膝关节: 髂胫束在膝关节外侧起到重要的固定作用,有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2、保护膝关节: 在跑步、跳跃等运动中,髂胫束能够减少膝关节受到的冲击和摩擦,保护膝关节免受损伤。 3、辅助运动: 髂胫束与大腿肌肉协同作用,参与大腿的外展、内收和内旋等运动。
310
2025.01.14
股骨头位置
吴斌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股骨头 位于大腿根部 ,属于股骨的上端,与髋臼配合,起到支撑上体的作用,还可参与运动,以及承重。 位置 股骨头位于髋关节和腹股沟韧带终点处,即大腿根处,表面外由软骨和髋臼构成髋关节。它是股骨的最顶端部分,呈圆球形,约占一圆球形的2/3,被包含在髋骨窝内。在人体体表,耻骨结节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即为股骨头的中心点。具体来说,股骨头位于骨盆下方,与髋臼配合,起到支撑上体的作用。 形态 股骨头呈圆球形,表面为关节软骨所覆盖,这使得股骨头能够与髋臼紧密配合,形成稳定的髋关节。同时,股骨头的形态也使其能够灵活地参与屈曲、伸展等运动。 结构 股骨头是股骨上端朝向内上的末端膨大,呈球形的部分。头的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叫做股骨头凹,为股骨头韧带的附着处。头的外下方较细的部分称股骨颈,颈与体的夹角称颈干角。此外,股骨头周围由韧带、关节囊包裹,这些结构共同稳定了髋关节。 功能 1、支撑作用: 股骨头与髋臼配合,起到支撑上体的作用,使人体能够保持稳定的站立姿势。 2、运动功能: 股骨头参与髋关节的屈曲、伸展等运动,使人体能够灵活地进行各种活动。 3、承重作用: 股骨头是下肢承受人体上半身重量的主要结构之一,能够有效地分散体重对髋关节的压力,保护髋关节免受损伤。
942
2025.01.14
腹横肌的位置及功能
薛德挺
主任医师
骨科
腹横肌是腹壁最内层的阔肌, 位于腹内斜肌的深面,左右各一块 ,有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降低肋辅助呼气、缓解腰痛等重要功能。 位置 腹横肌是腹壁最内层的阔肌,位于腹内斜肌的深面,大部分被腹内斜肌所遮盖,最上部的肌纤维被腹直肌所遮盖,为腹部阔肌中最深和最薄者。腹横肌左右各一块,形状扁平,其腱性部分呈薄膜状。 腹横肌起点广阔,自上而下起自下6对肋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内侧移行为腱膜,行于腹直肌后面(上2/3)或前面(下1/3),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层或前层,止于白线。 功能 1、保护腹腔脏器: 腹横肌有较好的收缩功能,可以增强腹腔压力,从而保护腹腔内的脏器,避免它们受到外力损伤。 2、维持腹内压: 腹横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助于维持腹内压的平衡,这对于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3、降低肋辅助呼气: 在呼气过程中,腹横肌的收缩有助于将肺部的气体排出体外。 4、缓解腰痛: 腹横肌具有稳定、支持腰椎的作用,加强锻炼腹横肌可以减轻腰椎压力,缓解腰痛症状。
795
2025.01.14
t11椎体在什么位置
薛德挺
主任医师
骨科
T11椎体即第11胸椎, 位于背部中央、脊柱胸段 。胸椎一共有12块,T11处于比较靠下的位置,由椎体本身、椎弓、椎弓根等结构组成。 位置 T11椎体是胸椎的一部分,位于背部脊柱胸段,处于从颈椎向下数的第11个位置,介于T10椎体和T12椎体之间。在体表定位时,先找到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骨性结构),然后从这个点开始,依次向下数11个棘突,就可以确定胸椎的位置。 结构 1、椎体本身: T11椎体呈短圆柱状,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内部的骨小梁结构,外面包绕着一层密质骨,松质骨可以减轻椎体的重量,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密质骨则提供了强度,保护内部的结构,承受身体的重量和各种应力。 2、椎弓和椎弓根: 椎弓是椎体后方的弓形骨板,T11椎弓与椎体围成椎孔,多个椎孔相连构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和脊神经根等重要结构,椎弓根是椎弓连接椎体的部分,比较短而细,它是连接椎体和椎弓的关键结构,在手术中也是重要的解剖标志。 3、棘突、横突和关节突: T11椎体的棘突向后下方突出,在体表可以触摸到;横突从椎弓两侧向外突出,是肌肉和韧带的附着点;关节突有上下两对,分别与相邻的椎体(T10和T12)的关节突构成关节,这些关节可以使脊柱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屈伸、侧屈和旋转等活动。
543
2025.01.14
桡骨远端是指哪个位置
薛德挺
主任医师
骨科
桡骨远端是指 前臂桡骨靠近腕关节的部分,在桡骨茎突向上2-3厘米处 ,是构成腕关节的重要结构,平时要注意保护。 解剖学位置 桡骨远端是桡骨(前臂两根长骨之一,位于拇指侧)靠近腕关节的一端。从解剖学位置看,它是距离桡骨近端(靠近肘关节的一端)较远,而临近腕关节的部分。通常在桡骨茎突上方2-3厘米的区域都被认为是桡骨远端。 体表标志辅助定位 可以通过体表标志来大致确定桡骨远端的位置,其中最明显的标志是桡骨茎突,它是桡骨远端外侧的一个骨性突起,在手腕的外侧(拇指侧)可以很容易摸到。从桡骨茎突向上2-3厘米的这一段桡骨部分就是桡骨远端。 桡骨远端的功能 1、构成腕关节: 桡骨远端与腕骨(舟骨、月骨等)构成桡腕关节,是腕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手腕的稳定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2、实现腕关节运动: 桡骨远端参与腕关节的屈伸动作,比如将手掌向手臂内侧弯曲时,桡骨远端会在腕骨上进行滑动和旋转运动;它还在腕关节的桡偏(手腕向拇指侧偏移)和尺偏(手腕向小指侧偏移)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3、力的传导作用: 手部所受的外力通过腕关节传导至前臂,桡骨远端是这个力传导路径中的重要环节,用手握住物体并施加力量时,如握笔写字、抓握工具等,力量会从手部的骨骼传递到腕骨,再通过桡骨远端传导至桡骨的其他部分,最终传递到前臂的肌肉和骨骼。
948
2025.01.14
臀中肌位置
薛德挺
主任医师
骨科
臀中肌的准确位置 位于臀部的外上侧,属于臀大肌的深面 ,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主要功能为辅助支持髋关节运动。 位置 臀中肌位于臀部,部分被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覆盖。具体起于前后臀线之间的髂骨外面,止于股骨大转子外侧面。其前部肌束位于皮下,较容易触及,而后部肌束则位于臀大肌的深面。 形态 臀中肌整体呈扇形,肌纤维向下形成肌腱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其前2/3肌束呈三角形,后1/3肌束为羽翼状。在触摸时,可以感受到臀中肌的肌纤维柔软且色红,肌腱则较为强韧且呈白色。 结构 臀中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为肌性部分,主要由肌纤维(即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能力。肌腱则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强韧而无收缩功能,抗张强度为肌腹的100多倍。臀中肌借肌腱附着于髂骨和股骨,并受臀上神经支配。 功能 臀中肌的主要功能是运动髋关节,使髋关节外展、旋内(前部肌束)以及旋外(后部肌束)。此外,臀中肌还参与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在站立时,髋关节由臀中肌、臀小肌和腰方肌的协同作用维持,有助于髋关节和下肢其他结构的对抗。
383
2025.01.13
腰椎间盘突出位置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人体腰椎共有5个椎体,每节椎体之间都有腰椎间盘。这些腰椎间盘起到缓冲、连接和支撑的作用,使腰椎能够灵活地进行各种动作。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在腰椎的各个节段发生,但在临床上, 大多数患者都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部位 。 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部位 1、腰4-5部位: 位于腰椎的中下部,连接第四腰椎和第五腰椎。这个部位是躯干和下肢的连接处,受力比较大,且活动范围也相对较大。因此,在腰部受力和腰部扭曲活动时,容易引起椎体间的椎间盘的过度挤压、摩擦,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的破裂和内部的髓核突出。 2、腰5骶1部位: 位于腰椎的最下部,连接第五腰椎和骶椎。与腰4-5部位相似,这个部位也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活动范围,因此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 1、保持良好的姿势习惯: 避免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坐姿、站姿或弯腰姿势,尽量保持脊柱的自然曲度。 2、注意休息和锻炼: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适当进行腰部肌肉的锻炼,如小飞燕、倒走等运动,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3、避免腰部外伤: 在进行体育活动或工作时,要注意保护腰部,避免受到外伤或扭伤。 4、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从而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治疗 1、物理治疗: 包括热敷、冷敷、推拿按摩、针灸、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微波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热敷有助于放松肌肉,缓解疼痛;冷敷则适用于急性疼痛期,有助于减少炎症和肿胀。 2、牵引治疗: 通过骨盆牵引,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使突出的椎间盘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3、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较重的患者,以及伴有椎管狭窄、椎体退变等复杂情况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微创手术、等离子消融术、椎间盘镜手术等。
407
2025.01.13
腰椎在哪个位置
吴斌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腰椎 位于人体脊柱的中下部,具体在胸廓以下、骨盆以上的区域 ,腰椎连接着胸椎和骶椎,共有五个节段,腰椎不仅承载着人体的重量,还参与到日常的各种活动中,其周围分布着丰富的肌肉、韧带、神经和血管等结构,共同维持着腰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腰椎在脊柱中的位置 腰椎位于脊柱的中下部,连接着胸椎和骶椎,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腰椎位于胸廓以下、骨盆以上的区域,在体表上腰椎的大致位置可以通过触摸来定位。 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摸到两侧骨盆的最高点(髂嵴),然后沿着髂嵴最高点做一条水平线,这条线大约对应着第四腰椎的下缘。继续向下可以依次定位到第五腰椎、骶椎等位置。 腰椎各节段的特点 1、第一腰椎(L1): 位于胸椎和腰椎的交界处,相对较大且粗壮,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 2、第二腰椎(L2): 比第一腰椎略小,但仍然承担着较大的重量和压力。 3、第三腰椎(L3): 是腰椎中相对较长的一个节段,与上下腰椎之间形成较为明显的弧度,有助于增加腰椎的灵活性。 4、第四腰椎(L4): 位于腰椎的中部,是腰部活动的主要节段之一,参与了腰部的各种运动。 5、第五腰椎(L5): 是腰椎中最下方的一个节段,与骶椎相连,形成了腰椎与骶椎之间的过渡区域。 腰椎的作用 腰椎通过椎间盘、关节突等结构提供身体在前后、左右、旋转等多个方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腰椎的椎管内容纳着脊髓和神经根,腰椎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对于保护这些重要结构至关重要。
520
2025.01.13
克雷氏骨折是什么病,能治愈吗
王晓宇
副主任医师
骨科
克雷氏骨折,也被称为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或科雷氏骨折,是一种特定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桡骨远端,即距离桡骨下端关节面3厘米以内的区域,一般可以得到治愈。 1、病因: 克雷氏骨折的主要病因是外伤,如跌倒时手掌着地,力量传导至桡骨远端导致骨折。 2、症状: 患者通常会出现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畸形和活动受限等症状,疼痛在活动时尤为明显,肿胀则可能使局部皮肤变得紧张发亮,甚至出现水疱。畸形则是克雷氏骨折的典型表现,出现餐叉样或枪刺样畸形。 3、治疗方法: 克雷氏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无移位的克雷氏骨折或轻度移位的骨折,可以采用手法复位后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的保守治疗方式。手法复位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对于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失败或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的克雷氏骨折,则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器材进行复位和固定。 4、治愈情况: 克雷氏骨折一般可以治愈,经过规范的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保守治疗的患者,在骨折端稳定、疼痛减轻后,可以开始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也需要进行类似的康复锻炼。一般来说,克雷氏骨折的愈合时间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具体时间取决于骨折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在治疗期间,罹患上述疾病的患者应定期复查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锻炼,促使身体好转。 克雷氏骨折后需要注意什么 骨折后应及时就医,根据骨折情况选择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复位后通常需要采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外固定,确保骨折端稳定。外固定后,需密切关注手指末端的血运和感觉情况。如出现麻木、血运不畅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防夹板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骨折后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骨折愈合情况。通常一个半月左右复查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就医。骨折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并戒烟戒酒,以免影响骨折恢复。 骨折初步愈合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锻炼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锻炼导致骨折端再次移位。
1457
2025.01.10
脚后跟疼位置图
王晓宇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脚后跟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且疼痛的具体位置也可能有所不同,常见的疼痛区域包括足底接近足跟处、足跟正中点靠后位置等。 1、足底接近足跟处: 此位置的疼痛多与足底筋膜炎有关,足底筋膜炎由于足底筋膜的慢性劳损或损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时疼痛最明显,行走数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步行时间的增长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会加剧。减少运动量,自行拉伸训练,垫专用鞋垫,也可以口服及外用中药,如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可选择手术松解足底筋膜治疗。 2、足跟正中点靠后位置: 此位置的疼痛可能与跟下滑囊炎或跟骨骨刺有关,跟下滑囊炎是由于长期负重行走导致跟骨骨质压迫到跟下滑囊,引起跟下滑囊增生和无菌性炎症。跟骨骨刺是由于长期的足部活动使附着于跟骨足底的肌肉反复牵拉跟骨,造成跟骨骨刺,骨刺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刺激到足底的神经,从而引发疼痛。跟下滑囊炎可通过减少活动、穿舒适的鞋子、药物或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跟骨骨刺的治疗则包括配合医生口服止痛药、局部封闭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3、足跟部上方的内部: 此位置的疼痛可能与跟腱炎有关,跟腱炎由于跟腱的慢性劳损或损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表现为活动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跟腱炎的治疗包括减少活动、穿后跟高前面低且柔软的鞋子、药物或物理治疗等,但切记不能进行封闭治疗。 4、足跟垫萎缩疼痛位置: 足跟垫萎缩是由于年龄增长、长期负重行走等因素导致足跟垫弹性下降,表现为足跟深部疼痛,赤足行走或走在坚硬的路面疼痛加重,治疗方式包括口服中药、中药泡脚、局部理疗、冲击波治疗、穿矫正鞋或垫矫正鞋垫等。 患者也应注意休息、穿舒适的鞋子、避免过度负重行走等,此时还需要做好患处保暖工作,有助于减轻疼痛并促进康复。 脚后跟疼痛可能需要进行什么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诊等方式,检查脚后跟有无肿胀、压痛等症状,并评估疼痛的程度和范围。X线检查可以观察脚后跟骨骼的结构,判断是否存在骨折、骨刺等异常。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发现脚后跟软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如跟腱炎、足底筋膜炎等。 血液检查,包括血尿酸检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排除痛风、糖尿病等相关疾病。骨密度检查评估骨骼强度,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也可能引起足跟疼痛。综合上述检查结果,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脚后跟疼痛的原因,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708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