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科室相关科普
血癌的10种症状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癌,即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症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重度贫血、频繁感染、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骨骼和关节痛、疲乏无力、体重下降、皮肤病变、神经系统症状等。 1、重度贫血 血癌患者常出现重度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慌、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2、频繁感染 血癌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等症状。感染部位多样,常见于呼吸道、口腔等。 3、出血倾向 血癌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受损,常出现出血倾向。出血可发生在皮肤、黏膜、鼻腔、牙龈等部位,严重时可发生颅内出血,危及生命。 4、淋巴结肿大 血癌细胞可侵犯淋巴组织,导致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质地坚硬,无压痛。 5、肝脾肿大 部分血癌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表现为腹部膨隆、包块等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在肝脾内浸润增殖所致。 6、骨骼和关节痛 血癌细胞侵犯骨髓和骨骼,可引起骨骼和关节疼痛。疼痛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可伴有局部肿胀和压痛。 7、疲乏无力 血癌患者常感疲乏无力,即使休息后也难以缓解。这是由于贫血、感染、出血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体重下降 血癌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这与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受损以及肿瘤消耗等因素有关。 9、皮肤病变 血癌患者皮肤可出现瘀斑、紫癜、瘙痒、瘤块等病变。这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以及白血病细胞对皮肤组织的浸润所致。 10、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血癌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这可能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等症状。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血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206
2024-10-09
血小板值是多少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小板正常值范围通常是(100-300)×10^9/L。这是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标准,用于评估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是否正常。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对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和防止出血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血小板数量的正常值范围可能会因地区、实验室检测方法以及个体差异而略有不同。例如,有些地区或实验室可能会将正常值范围设定为(125-350)×10^9/L。 在评估血小板数量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血小板的形态、大小和功能等。虽然血小板数量在正常值范围内,但如果其形态异常或功能受损,也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当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值范围时,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多或分布异常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需要及时治疗。相反,当血小板数量高于正常值范围时,称为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增多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感染、缺铁性贫血等。血小板过多可能导致血栓和栓塞的风险增加,也需要及时诊治。 了解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对于评估血液健康状况和预防出血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出现血小板数量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951
2024-10-09
凝血酶原时间缩写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凝血酶原时间的缩写是P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是临床上用于评估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是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后,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的活性,是检查机体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有无障碍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抗凝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PT的正常值范围因不同实验室和检测方法而有所差异,但一般而言,其正常值约为11-14秒(也有资料显示为10-16秒或11.0-13.0秒),具体正常值还需参考各实验室的具体标准。 PT延长常见于部分先天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例如维生素K缺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脏疾病等。此外,PT的结果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检测前患者需停用肝素、维生素K等药物,以避免药物对凝血过程的干扰。 同时,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也可能对PT的结果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凝血酶原时间(PT)作为凝血功能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发现异常,建议先去医院诊断具体原因。
1438
2024-10-09
缺铁性贫血最坏的结果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其最坏的结果往往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其最坏结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生长发育迟缓与智力障碍、免疫力下降与反复感染、心肺功能衰竭等。 1、生长发育迟缓与智力障碍: 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缺铁性贫血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体内铁元素的缺乏会限制血红蛋白的合成,导致血容量下降,进而影响全身各系统的正常运作,包括神经系统。长期缺铁可能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智力发育障碍。 2、免疫力下降与反复感染: 缺铁性贫血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受损,患者容易发生反复感染,且感染后的恢复速度也会受到影响,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负担。 3、心肺功能衰竭: 长期且严重的缺铁性贫血会导致血红蛋白显著下降,进而影响心肺功能。心脏为了弥补血液中氧含量不足,会加速跳动并增加输出量,长期以往可引发贫血性心脏病,甚至导致心肺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长期缺铁还会对全身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如消化道黏膜缺血、缺氧可能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缺血、缺氧则可能导致神经痛、末梢神经炎等症状;外胚叶组织缺血、缺氧则会导致皮肤干燥、角化,毛发无光泽、易断等。 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来说,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补充铁剂以及针对病因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病情并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公众也应提高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1078
2024-10-09
白血病临终前3天的表现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晚期及临终前的症状尤为复杂且严重。患者在这最后的阶段,身体往往会经历一系列剧烈的变化,包括身体极度虚弱与多器官功能衰竭、频繁且难以控制的出血、持续高热与感染、呼吸困难与肺功能衰竭、神经系统症状与意识障碍等。 1、身体极度虚弱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白血病患者在临终前三天,身体通常会呈现出极度的虚弱状态。由于疾病对身体的长期消耗,患者体力严重衰退,几乎无法自主活动,甚至卧床不起,肌肉萎缩,行动无力,简单的翻身动作都难以完成。多个重要器官如肝、肾、心等功能开始衰竭,表现为黄疸、少尿或无尿、水肿、心律失常等症状,消化系统功能也严重障碍,出现恶心、呕吐,无法进食和饮水。 2、频繁且难以控制的出血: 由于白血病导致血小板数量急剧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在这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频繁且严重的出血症状。这些出血可能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甚至可能出现内脏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等。即使输注血小板,出血症状也难以明显改善,最严重的情况可能包括颅内出血,导致患者昏迷,危及生命。 3、持续高热与感染: 白血病患者临终前常伴随有高热不退的症状。由于免疫力极度低下,患者容易并发严重感染,导致持续高热。使用强效抗生素后,体温可能短暂下降,但很快就会再次升高。肺部感染、败血症等是常见的感染类型,这些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速病情恶化。 4、呼吸困难与肺功能衰竭: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肺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呼吸急促、浅表且困难是常见的症状,可能由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或肺功能衰竭导致。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气促、喘息,即使吸氧也难以有效缓解。 5、神经系统症状与意识障碍: 白血病晚期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导致视力模糊、谵妄、昏迷等症状。特别是当白血病细胞浸润到脑部或发生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可能引发剧烈的恶心、呕吐,甚至导致患者陷入深度昏迷状态。 白血病患者临终前的症状是多方面的,且往往十分痛苦。针对这些症状,医疗团队会尽力提供必要的支持治疗,如营养支持、止吐、利尿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医护人员也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尊严,确保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尊重。对于家属而言,这一时期更是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陪伴和支持,共同面对这一艰难时刻。
1190
2024-10-09
白细胞低多少是白血病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细胞低至正常值的1/4,可能是白血病,但不能凭此确诊白血病。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细胞,主要承担防御功能,其数量在正常情况下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发生病变时,白细胞的防御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白细胞数量出现异常,包括升高或降低。 白细胞降低还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引起,如伤寒、病毒感染、长期接触放射线、使用某些药物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体内产生的自身抗体可以攻击白细胞,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多。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活跃,产生的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不仅会攻击自身组织器官,还会破坏血液中的白细胞。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恶性疾病,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从而抑制了机体的正常造血功能。在某些类型的白血病中,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由于骨髓中主要是幼稚的早幼粒细胞增多,而这些细胞体积相对较大,不容易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可能会导致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明显降低,如低至正常值的1/4。 在出现白细胞降低的情况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若明确诊断为白血病,建议积极遵医嘱治疗。
591
2024-10-09
白血病的症状和前兆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症状和前兆多样且复杂,白血病的症状包括贫血、发热与感染、出血倾向、疼痛与肿大,前兆包括面色苍白、头晕、瘀斑淤点等。 1、白血病的症状: 贫血:白血病患者常出现贫血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抑制了正常红细胞的生成。贫血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患者常感乏力、头晕、心悸,严重时可能出现晕厥。此外,贫血还会导致患者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发热与感染:白血病患者往往伴有发热症状,这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本身释放的致热源以及患者免疫力低下导致的感染所致。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热,但也可达高热,且常伴有出汗、畏寒等症状。感染部位多样,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 出血倾向:白血病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常出现出血倾向。出血可发生在全身多个部位,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出血情况。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量过多或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疼痛与肿大:白血病患者常有胸骨下端压痛,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骨骼疼痛等症状。由于白血病细胞在体内的浸润和增殖,患者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2、白血病的前兆: 面色苍白: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患者的皮肤、口唇、甲床等部位会逐渐失去红润,变得苍白。这种苍白可能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加重,且不易通过休息或饮食调整得到改善。 头晕:大脑供血不足可引起头晕,特别是在突然站立或长时间蹲着后站起时,头晕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患者可能会感觉眼前发黑、眩晕,甚至有短暂的意识丧失。 皮肤瘀点、瘀斑:在没有明显外伤的情况下,皮肤出现针尖大小至米粒大小的红色或紫色瘀点、瘀斑。这些瘀点和瘀斑可能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四肢、躯干等。 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而言,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手段,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白血病及其类型。一旦确诊,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的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及家属也应了解白血病的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974
2024-10-0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其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且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其早期症状包括乏力与疲劳、低热与盗汗、体重下降与食欲减退、贫血相关症状、淋巴结肿大与脾大等。 1、乏力与疲劳: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常感到持续的乏力和疲劳,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的异常增殖,消耗了大量能量,导致患者体力下降。 2、低热与盗汗: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略高于正常,且热型不规则。夜间盗汗也是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睡眠中大量出汗,醒后汗止。 3、体重下降与食欲减退: 由于白血病细胞对正常造血功能的抑制,以及患者可能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导致患者食欲减退,进而出现体重下降。 4、贫血相关症状: 尽管早期贫血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促等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占据骨髓空间,抑制了红细胞的生成。 5、淋巴结肿大与脾大: 部分患者可能在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脾脏作为重要的淋巴器官,也可能因白血病细胞的浸润而肿大,患者可能感到左上腹不适或腹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早期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可能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所以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尤其是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手段也日益丰富和有效。通过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放疗以及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手段,许多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的机会。
1119
2024-10-0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怎么引起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其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等多个方面的相互作用。 1、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家族中有一定的聚集性,表明遗传因素在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Down综合征儿童发生白血病的危险高于正常人群10-30倍,且更易出现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异常:许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存在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如易位、倒位、缺失、点突变及重复等。这些异常可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干扰正常细胞的分化、增生及存活。 2、环境因素: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被认为是人类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尽管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环境中的人群,如核能工作者或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人,其白血病发病率可能增加。 化学物质:某些化学物质,如苯及苯同类物、烷化剂等,被认为与人类白血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这些物质可能通过损伤DNA或影响基因的稳定性而诱发白血病。 3、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也可能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清除异常增殖的淋巴细胞,从而促进白血病的发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见于儿童,但也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能下降,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也可能减弱,从而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和电离辐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力等。对于已经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应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以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681
2024-10-09
为什么不建议白血病移植骨髓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不建议白血病患者移植骨髓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因素、配型不成功或排异反应、经济负担、移植后感染和并发症风险、移植效果的不确定性等。 1、患者年龄因素 骨髓移植对于年龄较大的白血病患者可能并不适用,特别是当患者已经处于高龄,如80岁以上时,骨髓移植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高龄患者的身体恢复能力较差,可能无法承受骨髓移植带来的高强度治疗和排异反应,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以及移植相关死亡率。 2、配型不成功或排异反应 骨髓移植需要严格的配型过程,以确保供体与受体之间的相容性,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找到完全匹配的骨髓供体。配型不成功的情况下进行骨髓移植,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这不仅会影响移植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3、经济负担 骨髓移植是一项费用高昂的治疗手段,从寻找配型合适的骨髓供体,到移植手术本身,再到术后的抗排异治疗和长期护理,都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家庭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在考虑是否进行骨髓移植时,经济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4、移植后感染和并发症风险 骨髓移植后,患者的免疫系统会经历一个重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如细菌、病毒等。骨髓移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出血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5、移植效果的不确定性 尽管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效果并非百分之百确定。部分患者在进行骨髓移植后可能仍然无法完全恢复健康,甚至可能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 在决定是否进行骨髓移植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等因素,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充分了解骨髓移植的风险和收益,做出明智的决策。
529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