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凯的科普
止汗穴位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合谷穴、复溜穴、足三里穴和阴郄穴是常用的止汗穴位, 分别位于手背、小腿内侧、小腿外侧和前臂掌侧,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脏腑功能以及水液代谢平衡,从而达到止汗的效果。 合谷穴 位置: 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将拇指和食指并拢,肌肉的最高处就是合谷穴。 功效: 合谷穴是常用的保健穴位,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对于多汗的情况,刺激合谷穴可以起到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的作用,进而调节汗液的分泌。 复溜穴 位置: 在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太溪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找到太溪穴后,往上量2寸即为复溜穴。 功效: 此穴是肾经上的穴位,与人体的津液代谢密切相关,肾主水液,复溜穴能够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平衡。对于盗汗或者自汗等情况,刺激复溜穴可以起到补肾益阴、调节汗液分泌的作用。 足三里穴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3寸,犊鼻穴也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往下量3寸(4横指宽度为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功效: 足三里穴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人体的正气,对于因脾胃虚弱引起的多汗,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使身体的气血津液运化正常,从而起到止汗的作用, 阴郄穴 位置: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功效: 阴郄穴是心经的穴位,心主汗液,刺激阴郄穴可以调节心经的气血,对于心经有热引起的多汗,如心烦、多汗同时出现的情况,通过清泻心经之热,达到止汗的目的。 止汗穴的按摩手法有哪些 1、按揉法: 按摩时,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住穴位,以适当的力度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持续数秒,然后逐渐放松,反复进行多次。 2、点按法: 适用于阴郄穴等较小且位置较深的穴位,用拇指或食指的指端垂直按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3、弹拨法: 主要用于阴郄穴,在按揉完毕后,用指尖垂直用力点按穴位,然后快速弹起,像弹拨琴弦一样向内部拨动,重复多次。
899
2024-12-25
太溪位置图和作用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太溪穴解剖 位置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定位可通过内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来找寻,功效涵盖益肾滋阴、壮阳强腰、调理冲任等 ,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适当刺激该穴位对机体有利。 太溪穴的位置 1、解剖位置: 太溪穴处于足内侧,具体为内踝后方和跟腱之间的凹陷部位,此凹陷处深面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同时胫神经也在此区域经过。 2、定位方法: 较为简便的定位太溪穴的方法是,先找到内踝尖,然后确定跟腱的位置,两者之间的连线中点即为太溪穴。在实际定位时,可以用手指沿着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轻轻触摸,当感觉到明显的凹陷时,便是太溪穴所在之处。 太溪穴的作用 1、益肾滋阴: 太溪穴作为肾经的原穴,对肾脏的滋养作用显著,能够促进肾脏的精气生成与收藏,调节肾脏的阴阳平衡,对于肾阴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壮阳强腰: 对于肾阳亏虚所致的畏寒怕冷、阳痿早泄、夜尿频多等症状,刺激太溪穴可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它能振奋肾经阳气,增强肾脏的温煦功能,使腰部得到肾阳的温养,缓解腰部冷痛、酸软无力等表现。 3、调理冲任: 在调理冲任方面,它对女性的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生殖系统疾病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通过调节肾经气血,影响冲任二脉的气血运行,使冲任二脉的功能恢复正常,保障女性生殖机能的健康。 按揉太溪穴手法要点 准备姿势: 按揉前需先找一处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放松全身尤其是腿部与足部肌肉,可将需按揉的脚放置在另一条腿的大腿上,以便操作。 按揉动作: 采用拇指指腹进行按揉,动作应轻柔缓慢,以小幅度的环形揉动为宜,避免用力过猛或幅度过大造成损伤。开始时轻轻按压,逐渐增加力度,直至产生微微酸胀感,这种酸胀感表明刺激适度。 时间把控: 每次按揉大概3-5分钟较为合适,时间过短则无法充分激发穴位功效,难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的预期,过长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疲劳甚至损伤。
437
2024-12-25
焦虑按摩哪个部位比较好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当感到焦虑时,可以通过按摩 太阳穴、风池穴、内关穴和神门穴 来缓解,同时深呼吸、适量运动和保持规律作息也是有效的缓解焦虑措施。若焦虑严重,持续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寻求医生帮助。 太阳穴 位置: 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太阳穴,每次按摩2-3分钟,力度以感到轻微的酸胀为宜。 原理: 焦虑时,人们往往会出现头部紧绷的状态,按摩太阳穴能够使紧张的肌肉放松,调节头部的血液循环,还可以刺激头部的神经,舒缓神经紧张,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风池穴 位置: 风池穴在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双手拇指分别放在两侧的风池穴上,其余手指放在头部两侧作为支撑。用拇指轻轻按揉风池穴,按揉时可以先轻后重,以产生酸麻胀的感觉为好,每次按摩3-5分钟。 原理: 从中医经络理论来讲,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与人体的情绪调节有关。按摩风池穴能够调节肝胆经的气血,使气血通畅。当人焦虑时,身体的气血运行会紊乱,通过按摩风池穴可以起到梳理气血的作用,同时它还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让人感觉身心放松。 内关穴 位置: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按摩方法: 可以用一只手的拇指指腹按压另一只手的内关穴,按压时力度适中,使穴位产生酸、麻、胀等感觉,每次按压3-5分钟,然后交换双手进行按摩。 原理: 内关穴是心包经的常用穴位,中医认为心包代心受邪,情绪波动与心包经、心经的气血状态密切相关。按摩内关穴可以调节心脏的功能,使心跳平稳,缓解因焦虑引起的心慌、心悸等症状。同时,它还能够调节神经系统,让大脑的神经兴奋性降低,从而减轻焦虑的情绪。 神门穴 位置: 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神门穴,以有轻微的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摩2-3分钟。 原理: 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按摩神门穴能够调节心经的气血,养心安神。对于焦虑引起的心烦、失眠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通过调节心经的气血,使心神安定,从而减轻焦虑带来的情绪波动和睡眠问题。 其他缓解焦虑的措施 1、进行深呼吸: 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技巧。通过缓慢、深长的呼吸,可以降低身体的紧张感,帮助大脑和身体放松,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2、进行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释放内啡肽等自然镇痛和放松的物质,有助于改善心情和减轻焦虑。无论是散步、跑步、瑜伽还是其他运动形式,都能带来积极的效果。 3、保持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稳定身体的生物钟,使身体和大脑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得到休息和恢复。这有助于减少疲劳和焦虑感,提升整体的精神状态。
701
2024-12-25
恶心按摩哪个部位缓解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当感到恶心时,可以通过按摩 内关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和合谷穴等穴位 来缓解,这些穴位分别位于前臂、小腿、上腹部和手背。如果恶心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准确诊断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内关穴 位置: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内关穴,力度适中,以产生酸、麻、胀等感觉为宜。按压时可以先轻后重,每次按压3-5分钟,然后交换双手进行按摩。 原理: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穴位,中医理论认为心包经与三焦经相表里,而三焦经通行元气和水液。按摩内关穴可以调节胃肠功能,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它还能调节心脏功能,对于恶心伴随心慌等情况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足三里穴 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一般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四指向下,中指尖处即为该穴。 按摩方法: 按摩时,用拇指指腹点按足三里穴,力度稍重,以穴位产生明显的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摩3-5分钟,也可以用艾条进行艾灸,每次艾灸10-15分钟。 原理: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按摩足三里穴能够健脾和胃、扶正祛邪,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如胃肠功能紊乱、晕车等,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中脘穴 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可以通过找到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点取穴。 按摩方法: 将双手交叠,掌心对准中脘穴,用掌根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按摩,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使腹部产生温热感。每次按摩5-10分钟。 原理: 中脘穴是胃之募穴,也是八会穴之腑会,它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胃脘部的穴位。按摩中脘穴能够调节胃肠的气机,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胃的消化功能,从而减轻恶心的感觉。尤其适用于因饮食不节、消化不良等引起的恶心。 合谷穴 位置: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单的取穴方法是将拇指和食指并拢,肌肉的最高处就是合谷穴。 按摩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合谷穴,进行揉按,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揉按2-3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原理: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与胃经相表里,按摩合谷穴可以调节胃肠功能,减轻恶心、呕吐等不适。同时,合谷穴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对于恶心伴有头痛等情况也能起到缓解作用。 其它缓解恶心的措施 1、嗅闻柠檬或薄荷: 柠檬和薄荷具有清新的香气,嗅闻它们可以刺激嗅觉神经,帮助缓解恶心感。 2、适量补充姜汁: 姜具有温中止呕的功效,可以适量饮用姜汁水或食用含姜的食品,如姜茶、姜片糖等,有助于缓解恶心。 3、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心情,有助于缓解恶心感。
650
2024-12-25
完骨穴的位置与功效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完骨穴 位于头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也位于胸锁乳突肌附着部上方的位置 。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同时也是足太阳、少阳之会。通过精准取穴, 完骨穴具有平肝息风、通窍醒神、祛风清热等多重功效 ,对缓解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及外感风热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取穴方法 正坐或侧卧位,先找到耳后明显的乳突,乳突是头部侧面、耳朵后方的一个骨性突起,比较容易触摸到。在乳突的后下方,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个凹陷处就是完骨穴。为了更准确地定位,可以将头稍微转动一下,感受凹陷的位置变化,以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功效 1、平肝息风: 在中医中,完骨穴对于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有重要作用。可以平肝息风,对于因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2、通窍醒神: 完骨穴与耳部和脑部的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可以通窍醒神,对于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耳部气血不畅,出现耳鸣时,通过刺激完骨穴可以疏通耳部经络,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环,帮助恢复听力,减轻耳鸣症状;对于中风后出现的神志不清等情况,也能起到一定的醒脑开窍作用。 3、祛风清热: 头面部是风热之邪容易侵袭的部位,完骨穴能够调节局部的气血,驱散风热之邪,缓解身体的不适。对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头面部不适,如发热、头痛伴有咽喉肿痛等症状,刺激完骨穴可以疏散风热。 完骨穴常用的按摩手法 基础按压法: 用两手拇指端放在完骨穴上,其余手指轻轻地放在枕部的两侧。用力按压5秒,感到酸胀为佳,然后松开,重复5次。 拧扣按摩法: 在按压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拧扣的形式进行按摩。即两手的拇指同时用力,以完骨穴为中心,进行缓慢的拧转和扣压,然后缓缓放开。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刺激穴位,达到更好的效果。 配合呼吸法: 在进行完骨穴按摩时,可以配合深呼吸,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增强按摩效果。
402
2024-12-25
十宣穴位置及功效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十宣穴 位于手指尖端,距离指甲游离缘0.1寸处,左右手共有10个穴位。刺激这些穴位具有清热开窍、醒神回厥、通络止痛等多重功效 ,是中医急救和调理的重要穴位。 取穴方法 让患者自然伸手,手指伸展,在每个手指的尖端,指甲与手指皮肤交接处,靠近指甲游离缘大约 0.1寸的位置,就是十宣穴。 功效 1、清热开窍: 十宣穴是急救的要穴,对于中暑、中风、晕厥等导致的神志不清、牙关紧闭等闭证有很好的清热开窍作用。如在中暑出现高热、神昏时,用三棱针点刺十宣穴放血,能使热邪随血而泻,帮助患者恢复神志。 2、醒神回厥: 当人突发惊厥、抽搐,或者因气血逆乱出现厥证如气厥、血厥时,刺激十宣穴,能够引导气血正常运行,使患者恢复意识,缓解惊厥等症状。 3、通络止痛: 手指麻木、疼痛或者局部气血不畅时,刺激十宣穴可以疏通手指的经络,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麻木的感觉。如长时间手部用力后出现的手指酸痛,按摩十宣穴有助于缓解不适。 刺激十宣穴时注意事项 专业指导: 应由专业医师或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消毒与卫生: 在操作前,需对双手和针具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要保持治疗部位的清洁与干燥。 力度适中: 在刺激十宣穴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造成损伤或出血。
953
2024-12-25
湿疹灸哪些部位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湿疹可通过艾灸特定穴位辅助治疗,具体穴位的选择多依据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改善湿疹症状,临床常见包括 曲池穴、血海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 。 曲池穴 精准定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当手臂弯曲成直角时,在肘横纹的尽头外侧处便是曲池穴所在位置。艾灸曲池穴可清热疏风、调和营卫,对湿疹因风邪、热邪所致的瘙痒、红斑等有缓解作用,能促进局部气血运行,使肌肤腠理恢复正常开合。 血海穴 在屈膝位,髌骨内上缘上2寸,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脾主运化水湿,艾灸血海可健脾利湿、养血润燥。对于湿疹患者因脾虚湿盛导致的皮肤水疱、糜烂、渗液,以及久病血虚风燥引起的皮肤干燥、脱屑、肥厚等症状有改善功效,能调节脾脏功能,增强水湿运化能力,濡养肌肤。 三阴交穴 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该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能同时调节肝、脾、肾三藏。艾灸三阴交可滋阴养血、健脾利湿、益肾固本,对湿疹因三阴经气血失调引发的全身或局部症状,如瘙痒不止、皮肤苔藓样变等,可从根本上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促进湿疹康复。 足三里穴 在小腿外侧,膝眼鼻下3寸,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与胃的下合穴,艾灸此穴可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脾胃健运则水湿得以运化,对湿疹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导致的湿浊内生、泛溢肌肤而出现的各种症状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可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湿疹复发。 湿疹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轻柔洗浴,避免热水烫洗与过度搔抓,防止皮肤破损加重病情。洗浴后及时擦干,涂抹温和、无刺激的保湿乳液,维持皮肤湿润度,减少干燥引发的瘙痒。 2、饮食调节: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易过敏与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物、虾蟹等,以防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增加新鲜蔬果摄入,其富含维生素与抗氧化物质,有助于增强皮肤抵抗力与修复能力,促进湿疹好转,同时保持饮食均衡与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3、环境改善: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与通风,定期清洁房间,减少灰尘、螨虫等。避免接触花粉、化学物质等已知过敏原,如在花粉季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与化妆品,为皮肤恢复营造良好环境。
392
2024-12-25
耳门穴的位置和功效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耳门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 位于面部耳屏前方,具有开窍聪耳、活络气血、疏风清热的功效 ,刺激方法有按摩法、点穴法、艾灸法。 位置 具体位置: 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定位方法: 先找到耳屏,也就是外耳道口前方的小软骨,在耳屏上切迹(耳屏边缘的一个小凹陷)的前方,在张口的时候能摸到下颌骨髁突(在耳朵前方,张口时会有活动的骨头部位),髁突后缘出现的凹陷即为耳门穴。 功效 开窍聪耳: 耳门穴是耳部气血汇聚和流通的重要穴位,通过调节耳部经络气血来改善耳部功能,起到开窍聪耳的作用,对于耳鸣、耳聋都可以起到改善效果。 活络气血: 耳门穴作为三焦经上的穴位,可以调节头面部的气血和经络,能够缓解头痛,治疗面瘫等面部神经疾病。 疏风清热: 在感受外邪,如风热感冒时会出现发热、咽痛、耳部不适等症状,刺激耳门穴可以疏散风热之邪,使热邪从耳部等通道散发出去。 耳门穴的刺激方法 1、按摩法: 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耳门穴,力度由轻到重,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度,每次按压持续3-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2、点穴法: 以拇指端稍用力点按耳门穴,点按时可配合呼吸,即点按时吸气,松开时呼气,每次点按1-2分钟,间隔片刻后再重复点按2-3次。 3、艾灸法: 采用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距离耳门穴约3-5厘米处进行悬灸,以穴位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每次艾灸10-15分钟。
680
2024-12-25
小海穴的位置和功效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小海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位于肘内侧,具有通络止痛、安神定志、清热消肿的功效 ,刺激方法推荐按揉法、弹拨法、针刺法。 位置 1、具体位置: 小海穴位于肘内侧,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2、定位方法: 先屈肘,在肘尖(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找到一个明显的凹陷,这个凹陷就是小海穴。 功效 1、通络止痛: 小海穴所处的位置使其对于肘部和上肢的疼痛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从经络角度看,位于小肠经上,而小肠经循行于上肢外侧后缘,当手臂因为过度劳累、外伤或者风寒湿邪入侵等原因出现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情况时,刺激小海穴能够疏通经络气血,缓解这些疼痛症状。 2、安神定志: 中医认为心与小肠相表里,小海穴作为小肠经上的穴位,对心神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帮助缓解心烦、失眠等神志方面的问题,当情绪烦躁、难以入眠时,适当刺激小海穴可能会使情绪得到安抚,帮助进入睡眠状态。 3、清热消肿: 小海穴还有清热的作用,如果肘部周围因为局部气血瘀滞或者热毒积聚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刺激小海穴可以起到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 小海穴的刺激方法有哪些 按揉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将手臂自然放松,用拇指指腹放在小海穴的位置上,以穴位为中心,适当用力进行旋转按揉,每次按揉的时间可持续2-3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按揉的力度要适中,以感到穴位局部有酸胀感或放电般的麻木感为宜。 弹拨法: 患者前臂弯曲,将手臂放在前胸位置,用拇指指腹放在小海穴的位置上,做来回弹拨的动作,以拨动穴位内部的筋腱,弹拨时会感到明显的酸麻感,这种感觉会向手指尤其是小指放射。 针刺法 :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将针灸针向上斜刺入小海穴,深度为0.3-0.5寸,针刺后可留针一段时间,再行拔针。
440
2024-12-25
京骨穴的位置及作用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京骨穴位于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京骨穴可以进行针刺、艾灸操作, 具有清热止痉,明目舒筋,治疗头痛、项强,以及腰腿痛、踝关节等作用 。 京骨穴的位置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在外踝的前下方,可触及一凸起,即为第5跖骨的粗隆,在凸起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即可找到京骨穴。京骨穴的解剖结构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足背外侧皮神经以及深层的足底外侧神经等。 京骨穴的作用 1、清热止痉: 京骨穴作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具有清热的作用。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调和体内的阴阳平衡,缓解因热邪引起的痉挛、抽搐等症状。 2、明目舒筋: 京骨穴还能舒筋活络,改善眼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眼部疲劳、干涩等症状。在治疗近视、目翳、目眩等眼部疾病时,京骨穴常与其他眼部穴位配伍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3、治疗头痛、项强: 京骨穴具有通络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因经络不通引起的头痛、项强等症状,可治疗偏头痛、颈椎病等疾病时,京骨穴可作为重要的治疗穴位之一。 4、治疗腰腿痛、踝关节痛: 京骨穴位于足部,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缓解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腰腿痛、踝关节痛等症状。 京骨穴常见用法 针刺: 针刺京骨穴应由专业医生或针灸师进行,不可私自操作。针刺深度需适中,一般直刺0.3-0.5寸,避免过深或过浅导致损伤。针刺后应注意局部保暖,避免直吹风扇或空调,以免寒气入侵导致疼痛症状加重。 艾灸: 艾灸京骨穴时,应选用质量良好的艾条,确保热力适中,艾灸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避免时间过长导致烫伤或灼伤。艾灸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艾灸。
823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