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病诊疗中心科室相关科普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跟腱一般多少厘米
赵华
副主任医师
骨外科
成年人的跟腱长度是一个具有个体差异的指标,平均而言,其长度在15-20cm。然而,这个范围并不是固定的,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的身高、性别以及运动习惯等。 身高是决定跟腱长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身材较高的人往往拥有相对较长的跟腱。这是因为身体的整体比例决定了肌肉和肌腱的长度,高个子的人不仅腿长,而且小腿部分也较长,这自然意味着此类人群的跟腱也会更长一些。不过,这种关系并非绝对,因为人体结构存在很大的变异性,即使是相同身高的两个人,其跟腱长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性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虽然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平均跟腱长度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由于男性的平均身高普遍高于女性,所以在统计学上,男性的跟腱可能会稍微长一点。此外,男性和女性在肌肉质量分布上的不同也可能间接影响跟腱的长度和强度。例如,男性通常拥有更大的肌肉体积,这可能需要更强有力的连接组织来支持,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男性的跟腱可能显得更为粗壮和有力。 运动习惯对跟腱长度也有一定的影响,运动员,尤其是那些从事需要频繁跳跃或快速改变方向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的人群,此类人群的跟腱往往更加发达且弹性更好,这是因为长期的高强度训练可以促进跟腱的增长和强化,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运动的需求,尽管运动可以增强跟腱的功能性,但它并不一定会直接增加跟腱的实际长度。 如何有效预防跟腱损伤 1、增强肌肉力量与柔韧性: 定期进行针对小腿肌肉和跟腱的锻炼,如提踵练习(脚尖站立),以及静态拉伸动作,有助于增加其柔韧性和强度,通过强化这些区域,可以减少受伤风险,并提高整体运动表现。 2、逐步提升训练强度: 避免突然加大运动量或强度,应该循序渐进地增加跑步距离、速度或是其他形式的负荷,这样可以帮助身体适应新的挑战,防止因过度使用而导致的跟腱损伤。 3、选择合适的鞋具: 穿戴适合自己足型及运动类型的鞋子,确保有足够的支撑和缓冲功能,良好的鞋子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保护,还能帮助维持正确的步态,减轻对跟腱的压力。
949
99
2025-04-03
鸡胸特征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鸡胸作为一种常见的胸廓畸形,其特征这样包括胸骨前凸、胸廓形状改变、呼吸困难、易疲劳、心脏压迫等。 1、胸骨前凸: 是鸡胸最为明显的特征,患者的胸骨会向前突出,形状类似鸡的胸脯,形成明显的隆起,这种畸形在站立或坐着时尤为明显,可能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加重。 2、胸廓形状改变: 鸡胸患者的胸廓前后径会增大,而左右径则相对较小,导致整个胸廓的形状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外观和自信心,尤其是在青春期更为明显。 3、呼吸困难: 由于胸骨的异常形态,鸡胸患者的胸腔容积可能会减少,导致肺部扩张受限,这可能会使患者在呼吸时感到不适,尤其是在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时,呼吸不畅的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 4、易疲劳: 鸡胸患者可能会因为胸廓畸形导致的心肺功能受限而容易感到疲倦,这种疲劳感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体育活动参与。 5、心脏压迫: 对于部分鸡胸患者,由于胸廓畸形可能导致心脏位置的改变,进而引发心脏压迫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痛或心律不齐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与胸腔内的压力变化以及心脏的解剖位置有关。 6、反复感染: 胸廓畸形还可能使呼吸道防御能力减弱,导致鸡胸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这种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症状。 此外,鸡胸的外观及其带来的身体不适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许多患者在社交场合中感到自卑,可能会避免参与集体活动或运动,导致孤独感和焦虑情绪的增加。 鸡胸的治疗方法 对于症状较轻、年龄较小的患者,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这包括增强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以促进骨骼健康发育;加强体育锻炼,如扩胸运动、深呼吸等,以增强胸部肌肉力量,改善胸廓形态;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及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助于骨骼的正常矿化。此外,还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如胸部按摩、牵引等,来辅助矫形。 对于畸形严重、影响心肺功能,且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矫正成为必要选择。手术方式多样,包括胸骨沉降术、胸骨翻转术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微创手术等,旨在通过调整胸骨及肋骨的位置,恢复胸廓的正常形态,从而改善心肺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668
62
2025-04-03
睡醒好像被打了一样浑身酸痛
孙智勇
主任医师
骨科
睡醒后浑身酸痛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常见原因有睡眠姿势不佳、过度疲劳,也可能是由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因素导致,由于个体情况不同,建议准确找出原因。 1、睡眠姿势不佳: 长时间维持不良睡姿,身体部分肌肉持续紧张,阻碍血液循环,如趴着睡会使脊柱侧弯,压迫胸部与上肢肌肉。改善方法是选择符合人体工学的床垫和枕头,养成仰卧或侧卧的睡姿习惯,睡前可做简单伸展运动,放松肌肉。 2、过度疲劳: 日间进行大量体力或高强度运动,身体产生乳酸堆积,且肌肉未充分恢复就进入睡眠。缓解方式为运动后进行充分拉伸,睡前泡热水澡,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乳酸代谢。 3、感冒: 病毒入侵人体,引发免疫反应,释放炎性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导致全身酸痛,常伴有发热、流涕等症状。治疗需保证充足休息,多喝温水,以助排出体内毒素。若症状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 4、风湿性关节炎: 此疾病是自身免疫疾病,炎症累及关节及周围组织,晨起时关节僵硬、疼痛明显。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寒受潮。可通过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减轻疼痛,必要时按医嘱使用抗风湿药物治疗。 5、纤维肌痛综合征: 病因不明,可能与睡眠障碍、精神压力有关。患者全身广泛性疼痛,伴睡眠紊乱、疲劳等。建议调整作息,有助于保证高质量睡眠,还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增强身体素质,必要时使用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辅助治疗。 若睡醒后浑身酸痛的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通过详细检查明确病因,接受专业治疗。日常注重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可有效预防此类情况发生,维持身体健康。 怎么避免睡醒后浑身酸痛 选择合适床垫和枕头: 床垫应能提供良好支撑,贴合人体曲线,保持脊柱自然生理曲度;枕头高度、软硬度要适中,使头、颈、肩部得到充分支撑和放松。 避免过度劳累: 白天避免长时间高强度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定时活动身体,放松肌肉,减少肌肉疲劳和乳酸堆积。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 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 睡眠环境温度以22-25℃,湿度以40%-60%为宜,避免因过热、过冷或湿度过高过低影响睡眠质量,导致身体不适。
1451
41
2025-04-03
颈肩综合症有什么症状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颈肩综合症即颈肩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颈部症状、肩部症状、头部症状、上肢症状等。通过了解颈肩综合征的症状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不适并改善生活质量。 1、颈部症状: 颈部酸痛或刺痛,可能向肩部、背部或头部放射,活动时还可能伴有“咔咔”响声。颈部肌肉紧张,活动受限,尤其是早晨起床时症状明显。颈部肌肉或颈椎周围有压痛感,触摸时疼痛加重。 2、肩部症状: 肩部肌肉持续酸痛,可能伴有沉重感。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尤其是上举、外展或后伸时感到困难。肩部肌肉僵硬,触摸时可能发现硬结或条索状物。 3、头部症状: 颈部肌肉紧张可能引发紧张性头痛,表现为头部两侧或后脑勺的钝痛。颈椎病变可能压迫血管或神经,导致头晕或眩晕。 4、上肢症状: 上肢症状表现为手臂麻木、无力,影响正常活动。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避免提重物,减少上肢过度活动。进行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等简单拉伸运动,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减轻对上肢神经的压迫。 5、其他症状: 颈肩部肌肉长期紧张可能导致全身疲劳感。疼痛和不适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或多梦。 若颈肩不适长时间不缓解,或症状加重,比如出现上肢麻木、无力,头晕等,务必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颈肩综合征的注意事项 对于颈肩综合征,使用电脑时,保持屏幕与眼睛平齐,背部挺直,双脚平放在地面。使用手机时,避免长时间低头,尽量将手机举至与眼睛平行的高度。定期进行颈肩部拉伸和强化训练,如颈部旋转、肩部上举等动作。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游泳、瑜伽或太极,增强颈肩部肌肉力量。 注意颈肩部保暖,尤其是在寒冷或空调环境下。避免直接吹风或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颈椎病变或其他严重疾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或康复训练。 学会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导致肌肉紧张。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使用热敷袋或热水袋敷在颈肩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1103
82
2025-04-03
肩关节错位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肩关节错位,医学上称为肩关节脱位,指的是肱骨头与肩胛盂之间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肱骨头脱离了肩胛盂的正常位置。肩关节的人体活动度大,由肱骨头、肩胛盂、关节囊、韧带及周围肌肉等共同维持其稳定性。由于其结构特点,肩关节相对其他关节更易发生脱位。 运动损伤是导致肩关节脱位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对抗性运动时,身体接触频繁,肩部受到突然的外力撞击、扭转或过度牵拉,就容易引发脱位。此外,跌倒时用手撑地,身体的重力通过手臂传导至肩关节,也可能导致肱骨头移位。长期反复的肩部劳损,使肩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逐渐松弛,降低了对肱骨头的约束能力,在轻微外力作用下也可能发生脱位。 患者受伤后,肩关节会立即出现剧烈疼痛,疼痛程度难以忍受,任何试图活动肩部的动作都会使疼痛加剧。肩部迅速肿胀,这是由于局部软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受伤部位明显压痛,肩关节外观变形,正常的肩部轮廓消失,呈现出方肩畸形。患者上肢活动严重受限,无法正常上举、外展、内收或旋转手臂,只能保持在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 肩关节脱位后,应尽快进行复位治疗。常见的复位方法为手法复位,在适当的麻醉下,医生通过专业的手法操作,利用杠杆原理等,将脱位的肱骨头重新推回肩胛盂内。复位成功后,需用三角巾或吊带将上肢悬吊固定,使受伤的关节囊、韧带等组织得以修复。对于一些复杂的脱位或合并有严重骨折的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切开复位。 预防肩关节脱位的措施 1、加强肩部肌肉锻炼: 通过有针对性的锻炼,可以增强肩部肌肉的支撑能力,减少脱位的风险。如进行肩部的提拉、旋转和伸展运动,或者利用哑铃、弹力带等器械进行力量训练。锻炼时动作要缓慢、规范,避免过度用力或突然发力,以免造成损伤。 2、增强身体素质和灵活性: 通过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等,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心肺功能,同时也有助于减轻体重,减少肩关节的负担。此外,进行一些拉伸和柔韧性训练,如普拉提、拉伸操等,能够提高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1097
47
2025-04-03
肩关节脱落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肩关节脱落一般是指肩关节脱位,是指组成肩关节的肱骨头从肩胛盂内脱出,导致正常的关节解剖结构发生改变。肩关节作为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盂构成,周围有众多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维持其稳定性。当遭受外力作用或关节自身结构出现问题时,肱骨头会突破关节囊的束缚,脱离正常位置。 外伤性因素是导致肩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直接暴力作用于肩部,如肩部受到撞击、摔倒时肩部着地,强大的外力可直接使肱骨头冲破关节囊,发生脱位。间接暴力也较为常见,比如在运动中,上肢过度外展、外旋或后伸,可能通过杠杆作用,使肱骨头脱出肩胛盂。交通事故中,身体受到剧烈扭转,肩部也容易受到牵连,引发肩关节脱位。 部分人存在先天性肩关节结构异常,这也增加了肩关节脱落的风险。如肩胛盂发育不良,其形态可能较浅或过小,无法为肱骨头提供足够稳定的支撑,使得肱骨头容易在较小外力作用下就发生脱位。先天性关节囊松弛也是常见问题,关节囊对肱骨头的束缚力减弱,难以维持肱骨头在正常位置,在日常活动或轻微外力作用下,就可能导致肩关节脱落。 患者在肩关节脱位后,明显的症状是肩部剧烈疼痛,疼痛程度往往较为严重,难以忍受,这是由于脱位瞬间对周围软组织的撕裂以及对神经的刺激所致。肩部外观也会发生改变,出现方肩畸形,正常肩部的圆润轮廓消失,肩部外侧呈现平坦的方形外观,这是因为肱骨头脱位后,三角肌塌陷导致。同时,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丧失,患者无法自主进行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正常肩部动作,且在尝试活动肩部时,疼痛会进一步加剧。 治疗主要是手法复位,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特定手法,将脱位的肱骨头重新推回肩胛盂内。复位成功后,需用石膏或支具将肩关节固定约3-4周,促进关节囊和韧带修复。对于复发性脱位或合并严重骨折等复杂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修复受损结构,增强关节稳定性。 肩关节脱位恢复期间的注意事项 1、适度功能锻炼: 在固定期间,可进行手指、手腕和肘部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固定解除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肩关节的被动活动训练,如前屈、后伸、外展等动作,动作需缓慢轻柔。随着恢复,可逐渐增加主动活动和肌肉力量训练,如肩部摆动、钟摆运动等。 2、避免高风险活动: 在康复期间,应避免参与可能导致肩关节再次脱位的剧烈运动或高风险活动,如篮球、跳绳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外展、外旋的动作,如穿衣伸袖、举臂晾晒衣服等。对于高风险人群,可佩戴护具进行保护。
1276
50
2025-04-03
三角软骨损伤一辈子就毁了吗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三角软骨损伤并非意味着一辈子就毁了。三角软骨复合体位于腕关节尺侧,由三角纤维软骨、半月板同系物、掌背侧尺桡韧带等结构组成,在维持腕关节稳定、缓冲压力及协调尺桡骨远端关节活动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虽然三角软骨损伤后,若未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可能引发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问题,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与康复,多数患者能够改善症状,恢复腕关节功能。 三角软骨损伤常因腕关节过度旋转或承受轴向压力所致。在日常活动中,手腕过度用力的扭转动作,可使三角软骨受到异常的剪切力,易造成损伤。在运动场景下,如羽毛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击球瞬间手腕的快速扭转,或摔倒时手掌撑地,力量传导至腕关节,都可能引发三角软骨损伤。此外,长期从事需反复使用腕关节的工作,如打字员、装配工人等,腕关节长期处于高强度、重复性动作状态,三角软骨逐渐磨损,损伤风险增加。 三角软骨损伤后,患者首先会感到腕关节尺侧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隐痛、刺痛或胀痛,在活动手腕,尤其是进行旋转、屈伸等动作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腕关节尺侧会出现肿胀,按压时有明显压痛。由于三角软骨损伤影响了腕关节的稳定性,患者在抓握物体时会感觉无力。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出现腕关节弹响,活动时能感觉到关节内有异常声响。 对于症状较轻、损伤程度不严重的三角软骨损伤,可采用保守治疗。患者需减少腕关节活动,必要时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腕关节,使损伤的三角软骨得到充分休息,促进愈合。同时,可进行热敷、理疗等物理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疼痛。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症状,以及软骨保护剂,促进软骨修复。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损伤严重,如三角软骨撕裂较大、出现明显的不稳定等情况,则需进行手术治疗。 三角软骨损伤的日常护理要点 1、适度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恢复腕关节的功能。初期可进行简单的手指屈伸活动,随后逐步增加腕关节的屈曲、伸展和旋转练习。锻炼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引起疼痛。 2、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 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等,以促进软骨修复。同时,戒烟戒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1398
47
2025-04-03
骨恶性肿瘤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骨恶性肿瘤,是指起源于骨组织或其他组织并侵犯骨组织的恶性病变。这类肿瘤细胞具有异常增殖、侵袭和转移的特性,可破坏正常骨组织,影响骨骼的结构和功能。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骨恶性肿瘤,如骨肉瘤、尤文肉瘤、软骨肉瘤等,以及继发性骨恶性肿瘤,多由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所致。 骨肉瘤是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好发于青少年,多发生在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胫骨近端。肿瘤细胞可产生骨样组织,影像学上可见骨膜反应呈“日光射线”状或“Codman三角”。尤文肉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生在长骨骨干、骨盆、肋骨等部位。软骨肉瘤则以软骨细胞恶变形成肿瘤,多发生于成年人,好发于骨盆、股骨、肱骨等部位。继发性骨恶性肿瘤在晚期癌症患者中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治疗难度。 在症状表现方面,患者早期可能仅感到局部隐痛、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加剧,呈持续性剧痛,夜间尤为明显,影响睡眠。肿瘤部位还可能出现肿胀、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若肿瘤侵犯神经,可导致肢体麻木、无力,影响肢体活动。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骼断裂,带来痛苦的同时,还可能引发肢体畸形等严重后果。 骨恶性肿瘤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1、饮食与营养管理: 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高营养、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饮食应多样化,少量多餐,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同时,患者需多饮水,保持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 2、定期复查与药物管理: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需立即就医。
1387
29
2025-04-03
肋骨在哪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肋骨是人体胸廓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右对称分布于胸部两侧。从位置上看,它们始于背部的胸椎,环绕胸廓,部分肋骨前端借助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共同构成了一个坚固又具一定弹性的骨性结构。正常人体共有12对肋骨,自上而下排列。 第1-7对肋骨被称为真肋,它们通过各自独立的肋软骨与胸骨直接相连,这种连接方式使得胸廓前部较为稳固。第8-10对肋骨为假肋,它们的肋软骨并非直接连接胸骨,而是依次连接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增加了胸廓的弹性与可扩展性。第11和第12对肋骨则是浮肋,其前端游离,不与其他结构相连,位于胸廓的后下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胸廓后部的灵活性,适应人体多样的运动需求。 肋骨整体呈细长的弓形,主要由骨皮质和骨松质构成。骨皮质质地坚硬,位于肋骨外层,为肋骨提供主要的强度支撑,抵御外界的冲击力。骨松质则分布于内部,呈海绵状结构,既减轻了肋骨的重量,又保证了一定的韧性。肋骨表面还覆盖着骨膜,骨膜富含血管、神经和细胞,对肋骨的营养供应、生长修复以及感觉传导起着重要作用。 在保护功能方面,肋骨形成的胸廓将心脏、肺脏、大血管等重要脏器严密包裹其中,可缓冲外界对这些脏器的直接撞击,降低损伤风险。从呼吸功能角度而言,肋骨参与呼吸运动,吸气时,肋骨上抬并向外扩展,增大胸廓容积,使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空气得以进入肺部;呼气时,肋骨下降并内收,胸廓容积缩小,实现气体排出,保证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此外,肋骨还为胸腹部众多肌肉提供附着点,协助完成身体的各种运动和姿势维持。 维护肋骨健康要点 1、保持良好姿势: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或扭转身体,尤其是在久坐或久站时。保持脊柱的自然曲线,肩部放松,胸部挺直,有助于减轻肋骨及周围肌肉的压力。良好的姿势不仅能预防肋骨相关疾病,还能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肺部通气。 2、避免外伤与撞击: 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或高风险活动中的意外撞击。运动时,建议佩戴适当的护具,如护胸装备,以保护胸部免受伤害。此外,注意交通安全,避免因交通事故导致胸部受伤。若不慎受伤,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539
80
2025-04-03
肱骨外上髁炎是什么
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骨科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一种常见的肘部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前臂伸肌起点,特别是肱骨外上髁处的肌腱,因反复受到牵拉、劳损而引发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这些肌腱在日常活动及特定运动中频繁发力,一旦负荷超出承受范围,便容易受损发炎。患者常感到肘部外侧疼痛,进而影响上肢正常活动,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长期过度使用前臂伸肌是主要病因,日常重复性动作,如频繁屈伸手腕、旋转前臂,使肱骨外上髁处的伸肌总腱长期承受较大压力,逐渐产生微小撕裂和损伤,日积月累引发炎症。此外,不正确的运动姿势或工作姿势,会使伸肌承受额外负荷,进一步加重损伤。 患者明显的症状是肘部外侧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隐痛、酸痛或刺痛,且在用力握拳、伸腕、旋转前臂时加剧。疼痛有时会向前臂放射,影响手部精细动作,如拧毛巾、握笔、端杯子等,动作稍大就会引发剧痛。部分患者在肱骨外上髁处有明显压痛,按压时疼痛难忍。随着病情发展,肘部活动范围逐渐减小,伸腕、屈腕功能受限,严重影响上肢正常活动能力。 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消除炎症、恢复功能。初期,休息至关重要,减少前臂伸肌活动,避免加重损伤。药物治疗方面,可遵医嘱外用非甾体抗炎药膏,或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物理治疗,如按摩、热敷、针灸、理疗等,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对于病情较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局部封闭治疗,注射药物直达痛点。 预防肱骨外上髁炎的措施 1、正确姿势与动作规范: 无论是运动还是工作,保持正确姿势和规范动作。运动时,掌握正确击球技巧,运用身体整体力量,减少手腕和前臂过度用力。工作中,调整工具使用姿势,避免手腕长时间处于不自然状态,减轻伸肌负担。 2、合理安排活动强度: 避免过度训练或长时间连续工作,给肘部足够休息时间。运动时,根据自身能力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增加强度。工作中,定时休息,活动肘部,防止伸肌过度疲劳。
1433
79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