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科室相关科普
针灸时手麻是伤神经了吗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针灸时出现手麻通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并不意味着神经受到了损伤,可能是由于循环变化、神经兴奋性增高或个体差异所致,通常不会造成长期损害。 1. 正常的生理反应: 手麻通常是针灸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针灸通过刺激皮肤下的穴位,可以引发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有时刺激会导致短暂的麻木感。通常是暂时的,并不意味着神经受到了损伤。 2. 循环变化: 针灸时,针刺入皮肤后,可能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的变化,导致血流暂时受阻,进而产生麻木感,通常是局部的,且很快就会消失。 3. 神经兴奋性增高: 针灸过程中,针的刺激可以使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局部感觉异常,包括麻木感。通常是短暂的,并且在移除针具后会逐渐恢复正常。 4. 操作不当: 尽管大多数情况下手麻是正常现象,但也不排除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意外情况。如果针灸师手法不熟练或针具插入过深,可能会对神经造成一定的压迫,进而引起手麻等感觉异常。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且通常不会造成长期损害。 5. 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针灸的反应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可能对针灸刺激更为敏感,因此更容易感觉到麻木感。此外,个体的体质差异也可能导致对针灸的不同反应。 选择专业的针灸师并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仍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情况。
953
2024-09-26
针灸治疗前列腺的特效方法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可以通过针灸常用穴位包括肾俞、中极、三阴交、曲骨、足三里、膀胱俞及次髎等,刺激穴位可以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促进康复。 1. 肾俞: 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刺激肾俞可以补肾固精,对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频、尿急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2. 中极: 位于下腹部,脐下4寸处。对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对前列腺炎引起的排尿不畅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3. 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三阴交具有调节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改善前列腺炎的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4. 曲骨: 位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曲骨对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泌尿系统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尿频、尿痛等症状。 5. 足三里: 位于髌骨下缘四横指宽处,胫骨外侧一横指宽处。足三里是强壮身体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调节气血、强健筋骨的作用,对改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体质有一定帮助。 6. 膀胱俞: 位于腰部,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膀胱俞与泌尿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对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7. 次髎: 位于骶部,当髂后上棘与后正中线之间,旁开1.5寸处。次髎具有调理下焦、通利小便的作用,对改善前列腺炎引起的尿道不适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组合,考虑到患者体质不同,治疗方案需个性化定制。针灸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1184
2024-09-26
针灸脑梗塞的最佳治疗方法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脑梗塞的针灸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轻重而定,轻者以单穴位刺激和温和灸法为主,重者采用多穴位组合针刺与电针疗法来调节经络气血、改善症状。 选取头部的穴位如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刺激百会穴可提升阳气,调节脑部气血运行。针灸师通过适当的针法,如提插补泻法中的补法,可以起到激发经气、改善脑功能的作用。肢体穴位如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针灸合谷穴有助于调节气血,改善脑梗塞患者可能出现的肢体麻木等轻度症状。 脑梗塞初期病情较轻的患者,温和灸足三里穴是不错的选择。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通过艾条的温热刺激,可以起到温通经络、补益气血的作用,对改善脑梗塞患者整体身体状况有益。 除头部穴位,如四神聪,位于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处,还会结合肢体上的更多穴位,如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等。多穴位组合针刺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调节经络气血,改善脑梗塞患者可能出现的肢体偏瘫、言语不利等较重的症状。 病情较重、肢体肌肉萎缩或者肌力严重下降的脑梗塞患者,可以在针刺穴位的基础上连接电针仪。如在针刺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后连接电针仪,通过调节合适的电流强度和频率,加强对穴位的刺激,促进肌肉的收缩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1400
2024-09-26
针灸能喝酒吗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在针灸治疗期间,饮酒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正在康复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酒精的摄入应当受到严格限制,以保证针灸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疗效。 1. 日常保健与轻症调理: 适量饮酒可能不会立即显现负面效应。然而,酒精会扩张血管,可能导致短暂的血液循环加快,与针灸促进气血流通的目的相悖。一般建议在接受针灸前后至少几个小时内避免饮酒,以便让身体更好地适应治疗带来的变化。 2. 慢性疼痛与炎症管理: 对患有慢性疼痛或炎症,如颈椎病、关节炎等的人来说,酒精会加重炎症反应,影响针灸治疗的效果。酒精的摄入可能使针灸带来的缓解效果大打折扣。为确保针灸达到最佳疗效,患者应尽量减少酒精摄入,特别是在治疗期间。 3. 康复阶段: 处于康复阶段的病人,如中风后遗症、术后恢复等,酒精不仅会影响针灸的康复效果,还可能延缓身体的恢复过程。此外,酒精还可能干扰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阻碍康复进程。最好在康复期内完全戒酒,直至健康状况稳定后再考虑适量饮用。 4. 特定疾病患者: 对患有特定疾病,如肝硬化、高血压等的患者来说,饮酒本身就是禁忌行为。即使是为了治疗目的进行针灸,也不能忽视酒精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应严格限制酒精摄入,以防止疾病恶化或出现并发症。 为了最大化针灸的治疗效益,在治疗期间应当谨慎对待酒精的摄入,特别是在存在慢性疾病或正处于康复阶段时,更应避免饮酒,确保身体健康。
987
2024-09-26
针灸多了对身体有害吗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虽然针灸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但若使用不当或过度依赖,也可能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从轻微的局部不适到严重的并发症都有可能发生。 1. 轻度不适与生理反应: 初次接受针灸治疗时,部分人可能会感到针刺部位有酸胀感,是正常现象,表明针灸正在发挥作用。但如果频繁进行针灸,可能会导致同一部位反复出现这种感觉,增加皮肤和肌肉组织的压力。普通健康维护或轻微病症,建议针灸治疗之间保持适当间隔,避免连续每天进行。 2. 中度副作用与生理负荷: 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慢性疼痛等,适当的针灸可以帮助改善症状。但若治疗频率过高,可能会使免疫系统长期处于激活状态,导致身体过度消耗能量。考虑到每个人的身体反应不同,治疗计划应个性化制定,不宜盲目增加次数。 3. 重度风险与疾病管理: 严重疾病患者,如中风后遗症、肿瘤等,针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时,应特别注意治疗强度和频率。过度或不当的针灸可能引起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尤其是对于有出血倾向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必须在专业医师的监督下进行,严格遵守医嘱。 4. 特殊群体的风险考量: 孕妇、儿童以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在接受针灸治疗时需格外小心。孕妇不当的针灸可能诱发早产或流产;儿童和老人则因体质较弱,对针灸反应更为敏感,容易引发不良反应。针灸治疗应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操作,并严格控制次数和强度。 合理规划针灸治疗的频率与强度,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疾病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是确保针灸疗效同时避免潜在风险的关键。
634
2024-09-26
针灸肚子能减掉肚子脂肪吗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针灸肚子对减掉肚子脂肪有一定程度的作用,通过调节胃肠功能、气血运行、激素水平和促进能量消耗等方面来影响腹部脂肪,但不是独立的减肥方法。 1.改善胃肠功能: 肚子上有许多穴位与胃肠功能相关,如中脘穴。针灸能够调节胃肠的蠕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当胃肠功能得到改善时,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和代谢会更加高效。如果腹部肥胖是由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导致食物在胃肠内堆积,形成腹部赘肉,针灸肚子上的相关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食物在体内的滞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2.调节气血运行: 腹部的穴位还与全身的气血运行密切相关。如气海穴,针灸可以促进气血在腹部的运行。气血运行通畅有助于将腹部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对因为气血瘀滞而出现腹部肥胖的人来说,针灸肚子上的穴位能够调节气血,减少水分潴留,使腹部看起来更紧致,有减少腹部脂肪的效果。 3.影响激素水平: 从整体来看,针灸肚子上的穴位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激素水平。一些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如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等。胰岛素与身体的能量代谢和脂肪储存密切相关。如果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糖能够更有效地被利用,减少转化为脂肪的量,不仅有助于腹部脂肪的减少,对全身脂肪的控制也有积极意义。 4.促进能量消耗: 虽然针灸肚子本身不会像运动那样直接消耗大量热量来减掉腹部脂肪,但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机能,使身体处于一个更有利于消耗能量的状态。 针灸肚子是一种可以辅助减肥的方法,但要想有效减掉腹部脂肪,还需要结合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等综合措施。
1094
2024-09-26
胃胀气穴位
郝伟欣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胃胀气通常表现为腹部膨胀感、嗳气或打嗝等现象。中医认为,胃胀气多因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可通过按摩中脘穴、足三里穴、天枢穴、内关穴等穴位来缓解。 1、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是胃的募穴,与胃部联系紧密。按揉中脘,能够调节脾胃的功能。胃内气体积聚时,按揉中脘穴可以促进胃部蠕动,使气体逐渐排出。一般以食指和中指并拢,用指腹按揉,力度适中。对轻度的胃胀气,按揉中脘穴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2、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刺激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消化,从而减轻胃胀气的症状。可以用拇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按压时会有酸胀感。如果是因为脾胃虚弱,对食物的消化能力稍差导致的胃胀气,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够起到调理脾胃、改善胃胀气的功效。 3、天枢穴: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与肠道功能密切相关,按摩天枢穴能够调节肠道的蠕动和气体的运行。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同时按压天枢穴,顺时针方向按揉,可促进肠道内的气体排出。 4、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对调节胃气有重要作用,按压内关穴时,力度可稍重一些,以产生明显的酸胀感为宜。对情绪因素引起的胃胀气,内关穴的按摩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从而缓解胃胀气。 按摩时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重引起疼痛或其他不适,孕产妇及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应咨询医师后再进行穴位按摩。
1195
2024-09-26
胃三穴是哪三个穴位
郝伟欣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胃三穴并不是一个被广泛统一命名的特定三个穴位组合,但在一些中医理论和实践中,可能存在将与胃部功能联系紧密的三个穴位视为胃三穴的情况,如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关穴,分别针对饮食因素、胃部虚弱、情绪因素引起的胃部问题,在调节胃部功能方面各有独特意义。 1、中脘穴: 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在调节胃部功能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胃部出现问题时,如饮食不节制,摄入过多生冷、油腻食物导致的胃脘胀满不适,中脘穴会有所反应。按摩中脘穴可以刺激胃部的蠕动,帮助消化,使胃部的气血得以顺畅运行。日常可采用轻柔的按揉方式,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指腹着力于穴位。 2、足三里穴: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对胃部虚弱的情况,按摩足三里穴能够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提高胃部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按摩时以拇指指腹按压,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3、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对胃部功能有着特殊的调节意义,尤其是在胃部与情绪相关的问题上。焦虑、紧张等情绪很容易影响胃部功能,造成诸如胃部痉挛、嗳气等症状。按压内关穴时,力度可稍重些,产生明显酸胀感为宜。 如果胃部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检查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1093
2024-09-26
怎么推拿按摩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揉法、捏法、按法及推法等手法作用于人体表面特定部位或穴位,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增强机体抵抗力等目的。 1、推法: 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沿着经络或肌肉纤维的方向直线推动。如用单手或双手的掌根从肩部推至腰部,力度要均匀适中。对肌肉疲劳,像长时间伏案工作后颈肩部肌肉紧张僵硬的情况,推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2、捏法: 以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如捏肩井穴周围的肌肉,捏的时候要有节律,力度从轻到重。在风寒感冒初期,出现头颈部酸痛时,捏肩井等部位的肌肉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缓解酸痛的作用。 3、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像按揉足三里穴位,按压时可先轻后重。对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按揉足三里能调节脾胃功能。如果是因为长期站立或行走导致的小腿肌肉酸胀,按压小腿肚上的肌肉可以减轻酸胀感。 4、揉法: 是一种比较轻柔的手法,以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做环形揉动。如用手掌心揉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揉动。当出现腹部胀满不适,可能是由于胃肠蠕动缓慢,揉腹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5、摩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环形的抚摩动作,与揉法相比,摩法更轻柔。如摩腹时,双手重叠,在腹部轻轻抚摩。对小儿消化不良,摩腹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可以帮助小儿的脾胃运化。 推拿按摩要根据被按摩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程度调整手法的力度和时间。如果被按摩者有骨折、皮肤破损、肿瘤等疾病时,不适合进行推拿按摩。另外,推拿按摩后要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受寒。
1171
2024-09-26
小孩肚子疼怎么办最快的方法止痛按摩
郝伟欣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小孩肚子疼时,针对饮食不当、受寒、情绪紧张等不同原因,可分别通过揉腹、按揉足三里、揉一窝风穴、摩腹加温敷、按揉内关等按摩方法快速止痛。 1、饮食不当 揉腹:让孩子仰卧在床上,家长将双手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心轻轻顺时针揉腹。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食物。揉腹的速度不宜过快,力度适中,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因为饮食过量或生冷食物刺激可能会使胃肠负担加重,胃肠蠕动紊乱,揉腹能够调整胃肠的运动节律,减轻胃肠痉挛。 按揉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家长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按揉时产生酸胀感即可。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胃肠的消化能力。 2、受寒 揉一窝风穴: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家长用拇指指腹按揉这个穴位,力度从轻到重。一窝风穴对驱寒止痛有很好的效果。受寒后,腹部的经络气血可能会凝滞不通,揉一窝风穴能够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缓解肚子疼。 摩腹加温敷:先进行摩腹,然后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注意温度不要过高,避免烫伤,敷在孩子的腹部。摩腹和热敷相结合,可以使腹部温暖起来,改善受寒后的腹痛症状。 3、情绪紧张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家长用拇指轻轻按压内关穴,力度以孩子能耐受为度。内关穴对调节情绪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有帮助,情绪紧张可能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进而导致胃肠痉挛,按揉内关穴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缓解肚子疼。 按摩虽能快速缓解小孩肚子疼的症状,但如果孩子肚子疼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严重的疾病。
1256
202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