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怎么确定下颌骨错位了

孙强
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下颌骨错位是指下颌骨脱离了正常的关节位置,影响面部功能与外观。确定下颌骨是否错位,可从多个方面综合判断,如外观、症状、是否能张、闭口等。这对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正确治疗措施,恢复下颌骨正常功能有帮助。
1、外观异常:
下颌骨错位时,面部外观会出现明显变化。一侧脸颊可能显得比另一侧更为突出或凹陷,张嘴时下巴偏向一侧。患者自己可通过照镜子观察,若发现面部不对称,且与以往状态差异明显,可能提示下颌骨错位,这是较为直观的判断线索。
2、咬合紊乱:
正常咬合时上下牙齿能紧密贴合,下颌骨错位后牙齿咬合关系紊乱,出现咬合无力、咀嚼困难。患者在进食过程中,感觉牙齿无法正常咀嚼食物,甚至有牙齿早接触或无法接触的情况,此时需警惕下颌骨错位问题。
3、关节声响:
下颌关节活动时,正常情况下平稳无声。当下颌骨错位,张嘴、闭嘴过程中,关节处会发出咔咔、咯噔等异常声响,有时还伴有摩擦感。若频繁出现此类关节异响,很可能是下颌骨位置异常,干扰了关节正常运动。
4、开口受限:
下颌骨错位常导致开口受限,患者尝试张大嘴巴时,发现无法达到正常张口度,或在开口过程中,感觉下颌骨有卡顿、牵拉感,甚至伴有疼痛。这种开口困难现象,是判断下颌骨错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5、疼痛不适:
下颌骨错位处及周围组织,因位置改变、受力不均,会引发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为隐痛、胀痛或刺痛。部分患者还会感觉耳部、颞部也有牵涉痛。若面部特定区域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且与下颌骨活动相关,需考虑下颌骨错位可能。
日常要留意下颌骨的活动状态,避免过度张口,如长时间大笑、打哈欠时注意控制幅度。减少咀嚼过硬食物,防止下颌骨受力过大。一旦发现面部外观、咬合、关节声响等方面出现异常,及时就医,配合医生检查,以便准确判断下颌骨状况,接受专业治疗。
下颌骨错位如何治疗
手法复位:
在错位发生早期,若情况不严重,医生多采用手法复位。根据下颌骨错位类型,精准施力,引导下颌骨回到正常位置。复位过程需动作轻柔、准确,减轻患者痛苦,恢复下颌骨正常解剖关系。
固定与制动:
复位后,为促进损伤组织修复,需固定下颌。一般选用绷带或颌间牵引装置,固定时间约2至3周。期间严格限制下颌活动,避免咀嚼硬物、大张口,为下颌骨稳定愈合创造条件。
手术治疗:
对于复杂或陈旧性下颌骨错位,手法复位效果不佳时,需手术干预。通过切开复位,利用接骨板、螺钉等固定材料,精确复位骨折断端,恢复下颌骨连续性与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967
59
腮帮子两边发酸发累

孙强
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腮帮子两边出现发酸发累的情况,往往由多种因素导致,主要包括咀嚼过度、颞下颌关节紊乱等。这些因素涵盖了从生活行为到疾病引发的不同状况,需仔细甄别以明确病因并妥善治疗。
1、咀嚼过度:
长时间咀嚼口香糖、坚硬食物,或夜间磨牙,使咀嚼肌持续紧张。表现为腮帮子发酸、轻度胀痛。治疗时减少咀嚼硬物,摒弃嚼口香糖习惯,夜间磨牙者可佩戴咬合垫。并对咀嚼肌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5分钟左右,助肌肉放松缓解不适。
2、颞下颌关节紊乱:
关节长期不良受力、精神压力大等可引发,症状有腮帮子酸痛,张嘴、咀嚼时关节弹响。治疗多采用保守疗法,如理疗改善关节血液循环,配合热敷、按摩。疼痛严重时遵医嘱服非甾体抗炎药,还可进行张口训练,纠正不良咬合习惯。
3、腮腺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腮腺所致。初期腮帮子有酸痛感,随后逐渐肿胀、疼痛加剧。病毒感染的流行性腮腺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退热、缓解疼痛,保证休息与营养。细菌感染性腮腺炎需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治疗,炎症消退后腮帮子不适症状随之缓解。
4、智齿冠周炎:
智齿萌出受阻,周围软组织发炎。炎症波及腮帮子,致其发酸、胀痛,伴有吞咽疼痛。治疗先局部冲洗,用生理盐水等清除食物残渣与细菌,再涂抹碘甘油。并遵医嘱口服抗生素控制炎症,待炎症消退,视智齿生长情况决定是否拔除。
5、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累及支配腮帮子区域神经,疼痛剧烈,腮帮子有酸痛、麻木感。治疗需用药物缓解疼痛,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解除神经压迫。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依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发现腮帮子发酸发累,要避免过度张嘴、咬硬物,并保持口腔清洁,按时刷牙、使用牙线。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接受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腮帮子两边发酸发累需要去医院治疗吗
基于症状程度判断:
若腮帮子发酸发累程度较轻,且在休息、调整饮食后很快缓解,可能是短期咀嚼过度等生理性因素所致,可先自行观察。若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影响进食、言语等日常活动,应及时就医。
考虑伴随症状情况:
若仅腮帮子发酸发累,无其他异常,可先尝试休息、热敷等自我护理。若伴有发热、肿胀、疼痛,或张口受限、关节弹响等,可能是腮腺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疾病,需尽快去医院明确诊断。
依据发病频率决定:
偶尔一次腮帮子不适,可先自行调整生活习惯。若频繁发作,即使症状不重,也可能提示存在潜在疾病,如口腔慢性炎症、咬合异常等,应前往医院,经专业检查后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700
4
下颌骨紊乱

孙强
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下颌骨紊乱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下颌关节及周围肌肉功能异常,患者常感关节疼痛、弹响,影响正常咀嚼、说话等功能。其发病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及时治疗对缓解症状、恢复下颌功能意义重大。
1、原因:
咬合关系不良:牙齿排列不整齐、缺牙未补等情况,导致咬合关系紊乱。下颌在运动时无法正常协调,关节及周围肌肉长期承受异常压力,引发下颌骨紊乱。
外伤因素影响:面部遭受撞击、跌倒时下巴着地等外伤,直接损伤下颌关节及周围组织。受伤处愈合不良,破坏关节结构稳定性,进而引发下颌骨紊乱。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状态,使咀嚼肌群持续紧张,打破下颌关节原有的平衡。肌肉张力异常,影响下颌关节正常运动,最终导致紊乱。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偏侧咀嚼,一侧咀嚼肌过度发达,而另一侧因废用萎缩,致使下颌关节受力不均。频繁大张口,如长时间大声唱歌、打哈欠过度等,也易损伤下颌关节,诱发紊乱。
关节退行性变:随着年龄增长,下颌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退行性变化逐渐出现。关节结构改变,关节面不平整,影响关节正常滑动,引发下颌骨紊乱。
2、治疗:
一般治疗:采用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配合使用颌垫,调整咬合关系,减轻关节压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遵医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关节炎症,缓解疼痛症状。若肌肉紧张明显,可使用肌肉松弛剂,放松咀嚼肌群,恢复肌肉正常张力。
咬合调整:通过正畸治疗矫正牙齿排列,修复缺失牙,改善咬合关系。使下颌在运动时关节受力均匀,减少异常摩擦,纠正下颌骨紊乱。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关节结构严重破坏的患者,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盘复位术、关节成形术等,修复受损关节结构,恢复关节正常功能。
康复训练:进行张口、闭口、侧方运动等康复训练,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与灵活性,巩固治疗效果。
预防下颌骨紊乱,需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双侧均衡咀嚼,避免过度张口。注意缓解精神压力,保护面部免受外伤。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处理牙齿问题。若出现下颌关节不适,应及时就医,遵循医嘱治疗。
下颌骨紊乱挂什么科
口腔颌面外科:
下颌骨紊乱多涉及颌面部骨骼、关节及周围肌肉异常,口腔颌面外科是首诊科室。该科室医生专业知识丰富,能通过临床检查,如触诊关节、评估咬合,初步判断病情。借助X线、CT等影像手段,精准分析下颌骨结构与关节病变,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口腔正畸科:
若下颌骨紊乱由咬合不正引发,口腔正畸科会介入。正畸医生通过模型分析、头影测量,评估咬合关系。采用佩戴牙套等正畸手段,调整牙齿排列,纠正咬合紊乱,恢复下颌骨正常运动轨迹,缓解因咬合问题导致的下颌骨紊乱症状。
康复医学科:
当患者下颌骨紊乱出现疼痛、肌肉功能障碍时,康复医学科发挥作用。康复医生运用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理疗,减轻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功能。配合康复训练,增强下颌关节稳定性,助力患者康复。
1416
48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因

孙强
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病症,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弹响等。其病因复杂,涵盖日常行为习惯、口腔结构异常以及外部创伤等多个领域,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1、长期不良姿势:
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头部前倾,颈部及下颌肌肉紧张。这种不良姿势使颞下颌关节受力不均,关节盘移位,进而引发紊乱。如上班族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易加重关节负担,出现张口受限、关节疼痛等症状。
2、咬合关系紊乱:
牙齿排列不整齐、缺失牙未及时修复,会破坏正常咬合关系。咬合时颞下颌关节承受异常压力,关节软骨磨损。如牙齿错颌畸形患者,咀嚼时关节受力失衡,长期可导致关节结构损伤,引发紊乱。
3、精神压力过大:
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使咀嚼肌过度收缩。肌肉紧张又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运动,导致关节盘移位、关节腔狭窄。职场人士面临工作压力,易不自觉紧咬牙、磨牙,加重关节损伤,引发紊乱症状。
4、关节创伤:
面部遭受外力撞击,如运动时碰撞、意外摔倒,直接损伤颞下颌关节,关节软骨、韧带受损,关节稳定性下降。而口腔治疗中长时间大张口,也会拉伤关节周围组织,增加关节紊乱风险,导致关节疼痛、弹响。
5、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会累及颞下颌关节,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组织,使关节滑膜充血、水肿,关节软骨破坏。患者不仅有关节疼痛、肿胀,还可能出现晨僵、关节畸形,严重影响颞下颌关节功能。
日常应保持正确坐姿、站姿,减少低头时间。及时矫正牙齿畸形,修复缺失牙,维持良好咬合关系。学会缓解精神压力,避免紧咬牙、磨牙。若出现颞下颌关节不适,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规范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患者可遵医嘱合理用药,非甾体抗炎药能减轻关节炎症与疼痛,肌肉松弛剂可缓解咀嚼肌紧张,改善关节运动。对疼痛明显者,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肿胀,缓解不适症状。
物理治疗:
热敷促进关节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理疗如超声波、激光,减轻炎症,增强组织修复能力。咬合板治疗,调整咬合关系,减少关节异常受力,改善关节功能。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关节镜手术清理关节腔,修复受损组织。开放性手术如关节成形术,针对严重关节结构破坏,重建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颞下颌关节运动。
970
22
牙龈萎缩是何病

孙强
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牙龈萎缩指的是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导致部分牙根暴露的一种口腔疾病状态。正常情况下,牙龈紧密贴合在牙齿颈部,对牙根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维持牙周组织的健康与稳固。而牙龈萎缩打破了这种平衡,对口腔健康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从发病机制来看,牙龈萎缩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口腔卫生不良是首要因素,长期不认真刷牙,牙菌斑、牙结石大量堆积在牙龈边缘。牙菌斑中的细菌持续释放毒素,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
炎症状态下,牙龈内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逐渐破坏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结合上皮,导致牙龈向牙根方向退缩。例如有些人每次刷牙时间不足1分钟,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长期积累,就容易诱发牙龈炎症,进而导致牙龈萎缩。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也会加重牙龈萎缩,使用硬毛牙刷且刷牙时用力过猛,或者采用拉锯式的横刷法,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长期的机械刺激使牙龈组织逐渐受损,牙龈乳头退缩,牙缝变大。比如部分人习惯用硬毛牙刷大力刷牙,试图将牙齿刷得更干净,却不知这种方式会严重损伤牙龈,加速牙龈萎缩进程。
牙龈萎缩的临床表现较为直观,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牙龈边缘轻度退缩,患者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口腔检查时被发现。随着病情进展,牙龈退缩明显,牙根逐渐暴露,患者会感觉牙齿变长,牙缝变大,容易嵌塞食物。
由于牙根表面的牙骨质较薄,牙根暴露后,外界刺激容易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导致牙齿敏感,对冷热酸甜等刺激反应强烈。严重的牙龈萎缩还会影响牙齿的稳定性,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
牙龈萎缩的日常护理
1、掌握正确刷牙方法:
选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10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牙齿每个面都能清洁到位。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饭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口腔检查与洁治:
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到口腔医院或诊所进行一次全面口腔检查,医生通过检查可早期发现牙龈萎缩及其他口腔问题,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同时定期进行洗牙,一般每年1-2次,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和牙结石,预防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减缓牙龈萎缩进程。
1496
65
什么原因导致智齿发炎

孙强
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智齿发炎的原因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局部创伤、智齿萌出位置异常等,建议患者积极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讳疾忌医。
1、口腔卫生不良:
日常口腔清洁不到位是智齿发炎的重要诱因,由于智齿位于口腔后部,位置较为隐蔽,刷牙时不易清洁到位。若饭后不及时漱口,食物残渣就会滞留在智齿周围,细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迅速繁殖。特别是在盲袋内,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毒素,刺激周围牙龈组织,引发炎症。长期不注重口腔卫生,还可能导致牙菌斑、牙结石堆积,进一步加重对牙龈的刺激,增加智齿发炎的几率。
2、局部创伤:
咀嚼硬物、刷牙用力不当、不良的口腔习惯都可能对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造成创伤,例如食用过硬的食物,如坚果、骨头等,在咀嚼过程中可能不慎咬伤智齿周围的牙龈,使牙龈黏膜破损。破损的牙龈组织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引发炎症。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口腔器具,若对智齿周围组织产生摩擦或压迫,也会导致局部创伤,进而诱发炎症。
3、智齿萌出位置异常:
人类的颌骨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小,而智齿作为最后萌出的牙齿,常因空间不足导致萌出位置异常。常见的有智齿阻生,即智齿部分或全部被牙龈、牙槽骨阻挡,无法正常萌出到口腔内。这种情况下,智齿与周围组织间会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积聚其中,难以清洁,从而引发炎症。例如近中阻生的智齿,其牙冠常部分被牙龈覆盖,形成较深的盲袋,为细菌滋生创造了理想环境。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智齿发炎的可能性增加。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患有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或处于生理期、孕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以糖尿病患者为例,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且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会影响牙龈组织的血液供应,降低组织的修复能力,使得智齿周围的炎症更易发生且难以愈合。
智齿发炎的预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智齿发炎的关键,每天早晚使用软毛牙刷,按照巴氏刷牙法正确刷牙,确保智齿及其周围区域得到充分清洁。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饭后及时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可使用牙线或冲牙器辅助清洁智齿邻面和盲袋,减少食物残渣和细菌的残留。定期更换牙刷,一般每三个月更换一次,避免牙刷滋生过多细菌。
改变不良的口腔习惯,如避免单侧咀嚼,养成双侧咀嚼的习惯,减少因单侧受力不均对智齿周围组织的损伤。不要用舌头舔智齿或咬嘴唇、脸颊等部位,防止对牙龈造成机械性损伤。
740
3
智齿冠周炎什么原因引起的

孙强
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智齿冠周炎的成因包括口腔卫生不良、内分泌因素、智齿与牙龈结构导致食物坎塞等,建议引起重视,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口腔卫生不良:
不注重口腔清洁,未养成良好的刷牙、漱口习惯,会使口腔内细菌滋生,牙菌斑、牙结石堆积。智齿位置靠后,清洁难度较大,若清洁不到位,更容易导致细菌在智齿周围积聚,增加智齿冠周炎的发病风险。长期口腔卫生不良,还会使口腔微生态失衡,加重炎症反应。
2、内分泌因素:
人体内分泌的变化,如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影响牙龈组织对细菌的反应性,使牙龈更容易发生炎症。在这些特殊时期,女性智齿冠周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炎症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3、智齿与牙龈结构导致食物坎塞:
智齿在萌出过程中,若空间不足,常导致萌出受阻。部分智齿只能部分萌出,牙冠被牙龈瓣覆盖,形成盲袋。这种异常萌出状态使得食物残渣、细菌等极易在盲袋内积聚,难以清洁,为智齿冠周炎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例如下颌智齿萌出时,由于下颌骨空间有限,智齿常出现阻生,进而引发炎症。
4、局部创伤:
咀嚼硬物、刷牙不当、咬伤等局部创伤,可能损伤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受伤的牙龈组织抵抗力下降,细菌更容易侵入,从而诱发智齿冠周炎。例如用智齿咀嚼坚果,可能导致牙龈破损,细菌乘虚而入,引发炎症。
当身体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营养不良、患有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导致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口腔局部的防御功能也会减弱。原本存在于口腔内的细菌更容易引发感染,使智齿冠周炎的发病几率升高。例如连续熬夜加班后,身体疲劳,免疫力降低,智齿冠周炎可能趁机发作。
应对智齿冠周炎的注意事项
养成定期观察智齿周围情况的习惯,留意牙龈是否红肿、有无疼痛,以及是否有盲袋溢脓等症状。若发现异常,及时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和变化情况。早期发现症状,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炎症发展。
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重点清洁智齿周围。刷牙时将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轻柔地在牙龈边缘和智齿表面来回刷洗,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清除食物残渣和细菌。
配合使用牙线和冲牙器。牙线可以清洁牙齿邻面,尤其是智齿与邻牙之间的缝隙,去除嵌塞的食物。冲牙器利用高压水流,能深入清洁智齿冠周盲袋,将其中的污垢冲出。但使用冲牙器时要注意水流强度适中,避免损伤牙龈。
953
12
下额内有个肉疙瘩疼

孙强
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发现下颌内有疼痛的肉疙瘩,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常见的有炎症引发,也可能是其他病变导致。针对不同成因,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应及时就医。
1、淋巴结炎导致:
口腔、咽喉部位存在炎症时,如牙龈炎、咽炎等,细菌或病毒感染会使下颌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疼痛,形成可触及的肉疙瘩。这是身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反应。治疗上,首要需控制源头炎症,通过休息、调整饮食等提高身体抵抗力,必要时采用抗炎类治疗手段来缓解炎症,促使淋巴结恢复正常。
2、唾液腺堵塞:
下颌区域分布着唾液腺,当唾液腺导管堵塞,唾液排出不畅,易引发炎症,形成疼痛性肿块。可能因结石、黏液栓等导致堵塞。治疗时,需解除堵塞因素,轻微堵塞可通过按摩、热敷等物理方法促进唾液排出;若堵塞严重,可能需借助专业医疗操作来疏通导管,消除炎症。
3、囊肿形成:
下颌内的囊肿,如皮样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等,在合并感染时会出现疼痛及肿块。囊肿多因先天发育异常或组织损伤后形成。治疗方案依囊肿大小、性质而定,较小且无症状囊肿可先观察;若囊肿较大或反复感染,一般考虑手术切除,彻底清除病灶。
4、肿瘤因素:
虽相对少见,但下颌内的肿瘤,包括良性的脂肪瘤、纤维瘤,以及恶性的口腔癌等,也可能表现为疼痛性肉疙瘩。肿瘤的形成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相关。一旦怀疑肿瘤,需进行详细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明确诊断。治疗则根据肿瘤类型、分期,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下颌内出现疼痛肉疙瘩不可轻视,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必要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尽早缓解症状,保障身体健康。
下额内有个肉疙瘩疼做什么检查可以明确
体格检查:
医生会先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观察下颌部位有无红肿、隆起等外观异常。触诊则更为重要,医生会用手仔细触摸肉疙瘩,感受其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以及压痛情况。例如,质地较软、边界清晰且活动度好的肉疙瘩,可能是良性的淋巴结肿大;而质地坚硬、边界不清且活动度差的,可能提示更严重的病变。体格检查是初步判断病情的基础。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能清晰显示下颌内肉疙瘩的内部结构。它可区分肉疙瘩是囊性还是实性,并观察其周围血流情况。对于常见的淋巴结肿大、囊肿等,超声检查能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若肉疙瘩内部回声均匀,边界规则,多倾向于良性病变;若回声杂乱,血流丰富,则需进一步排查其他可能。
522
67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怎么治疗

孙强
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的治疗需多管齐下,通常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配合物理、药物等保守治疗,必要时考虑手术。不同治疗手段针对不同程度病情,旨在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具体方案依患者个体情况制定。
1、生活习惯调整:
日常不良习惯常诱发该病症。长期单侧咀嚼、过度咬硬物,会使关节受力不均。调整为双侧均衡咀嚼,减少口香糖、槟榔等硬物咀嚼,能减轻关节负荷,利于恢复关节正常受力状态,对轻度紊乱有改善作用。
2、物理治疗:
借助物理手段可缓解症状。热敷能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与肌肉紧张。按摩可放松咀嚼肌群,改善关节活动度。此外,通过专业康复训练,如进行特定的张口、闭口练习,能增强关节稳定性,适用于病情不严重、关节结构未明显受损的患者。
3、药物辅助:
在疼痛、炎症明显时,药物可发挥作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可减轻炎症,缓解疼痛。肌肉松弛药物能放松紧张的咀嚼肌群,改善关节活动。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依据病情与个体差异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以控制症状,促进康复。
4、咬合治疗:
咬合异常是引发紊乱的重要因素。牙齿排列不齐、缺牙未补,会干扰关节运动轨迹。正畸治疗可矫正牙齿排列,修复缺失牙,使咬合关系正常化,减少关节异常受力,对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紊乱症状效果显著。
5、手术治疗:
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关节结构严重受损,如关节盘移位、骨质破坏,手术成为必要选择。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关节盘复位术、关节成形术等,目的是修复受损关节结构,恢复关节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创伤较大,需谨慎评估。
若察觉颞下颌关节不适,应及时就医。日常注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治疗过程中保持耐心,定期复诊,对控制病情、恢复关节健康至关重要。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做什么检查可以明确
临床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面部形态,查看是否存在左右不对称情况,初步判断关节外观有无异常。接着触诊颞下颌关节区域,感受关节活动时有无弹响、压痛,评估肌肉紧张程度。同时,让患者做开闭口、侧方及前伸运动,检查关节活动度是否正常。该检查是诊断的基础步骤,能快速获取初步信息。
X线检查:
X线可显示颞下颌关节的骨质结构,如关节窝、髁突的形态和位置。通过拍摄不同角度的X线片,能观察到关节间隙是否均匀,有无骨质增生、破坏等情况。对于判断关节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如髁突骨折愈合后的形态变化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X线对软组织显示欠佳。
805
65
嘴里长了个小肉疙瘩是HPV吗

孙强
副主任医师
口腔颌面外科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嘴里长了个小肉疙瘩,并不一定意味着感染了人乳头瘤病毒。虽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口腔出现异常增生物,但还有诸多其他因素可引发类似症状。
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角度来看,某些特定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如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6和11型,可能引起口腔尖锐湿疣,表现为口腔黏膜上的小肉疙瘩。这些肉疙瘩通常质地柔软,表面呈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颜色可与周围黏膜相近,也可能略带红色。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的口腔病变相对少见,且往往与特定的传播途径相关,如口交等。
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外,多种口腔疾病也会导致嘴里出现小肉疙瘩。黏液腺囊肿是常见原因之一,多因口腔内的小唾液腺导管堵塞,唾液潴留而形成。这种囊肿通常为黄豆至樱桃大小,呈半透明状,质地柔软,无痛感,多发生于下唇、舌尖腹侧等部位。口腔纤维瘤也是可能病因,它是由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一般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生长缓慢。
要确切判断嘴里的小肉疙瘩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不能仅凭外观。就医进行详细检查至关重要,医生可能会通过醋酸白试验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若结果呈阳性,还需进一步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以明确病毒类型。同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如组织病理学检查,来综合诊断小肉疙瘩的性质,从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117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