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杭州固生堂国药馆有限公司萧山江寺路中医门诊部中医内科
杭州固生堂国药馆有限公司萧山江寺路中医门诊部
共收录26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23
女性贴三伏贴的位置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女性贴三伏贴的位置主要根据所需调理或治疗的病症来选择,常用的贴敷位置主要包括 命门穴、三阴交穴、膻中穴、神阙穴等 。 命门穴 位于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肚脐水平线后与后正中线交点处。此穴位可以补人体元气,温通经络,治疗肾阳不足的疾病,如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 三阴交穴 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具体取穴时,足内踝尖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四指并拢,小指下缘紧贴内踝尖边缘上,食指上缘所在的水平线与胫骨后缘交点即是。本穴是脾、肾、肝三经的交汇处,可以补脾养血、滋阴柔肝,治疗月经不调、崩漏、痛经、闭经等疾病。 膻中穴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该穴位通畅上焦气机,具有疏通经络和理气散瘀的功效,可缓解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对治疗女性乳腺炎也有一定帮助。 神阙穴 肚脐部位,此穴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对改善消化系统问题有一定效果。
332
2024.12.02
降血压艾灸哪里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艾灸是中医一种传统疗法,可以通过选取特定的穴位,如 大椎穴、百会穴、关元穴、涌泉穴等 ,以起到辅助降低血压的作用。 大椎穴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 突下凹陷处,血压高的人群可以适当艾灸大椎穴,可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颈椎病等疾病,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能够辅助降低血压。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部,两耳尖连线中点的位置,艾灸百会穴可以预防治疗头昏、头痛、阳气不足、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艾灸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对于元气亏损导致的疾病可以使用,用艾灸关元穴治疗虚证高血压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涌泉穴 是足少阴肾经的要穴,艾灸涌泉穴能滋肾阴,促进气血畅通,引气下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第2、3跖趾关节后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 曲池穴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具有散风止痒、清热利湿的功效,艾灸曲池穴也能辅助降低血压。 足三里穴 在小腿外侧,具有燥化脾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效,艾灸足三里穴也能辅助降低血压。
696
2024.12.02
牙痛按摩什么位置可以快速止痛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牙痛时,按摩 合谷穴、颊车穴、下关穴、迎香穴等 部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快速缓解牙痛。但请注意,如果牙痛持续或加剧,务必及时就医以获取专业诊断和治疗。 合谷穴 位置: 位于手背部,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也就是常说的“虎口”位置。 按摩方法: 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按压合谷穴,持续按压30秒至1分钟,然后放松。重复这个过程,直至疼痛缓解。合谷穴循行的路线经过上齿,因此对于上牙疼痛尤为有效。 颊车穴 位置: 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咬牙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按摩方法: 将中指指腹按于颊车穴,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揉,带动皮下组织,以产生酸胀感为宜,使酸胀感传至牙根部,持续按揉30秒至1分钟。颊车穴具有解痉止痛和活血消肿的作用,对牙痛和下颌关节炎都有治疗效果。 下关穴 位置: 位于头部侧面,耳前约一横指处,即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用大拇指对准牙痛一侧的下关穴,用力按住,以产生酸麻感。力度以能忍受的极限为度,持续按压至牙痛缓解。下关穴对牙痛的治疗效果比较好,通常可以见效。 迎香穴 位置: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按摩方法: 用手指按压迎香穴,尤其是在上齿牙痛时,按压此穴可有效减轻疼痛。迎香穴与鼻腔的神经、血管有密切联系,可以减少炎症渗出而缓解牙疼。
328
2024.12.02
按摩哪个部位可以快速入睡
王博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按摩 太阳穴、百会穴、神门穴和内关穴等 特定部位可缓解失眠症状。但请注意,按摩只是辅助手段,对于严重的失眠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太阳穴 位于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用双手中指指腹轻轻按揉太阳穴,顺时针和逆时针各按揉10次,可缓解头痛、头晕,促进大脑放松,有助于快速入睡。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央,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用双手中指指腹轻轻点按百会穴,每次点按10下,力度适中,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缓解精神紧张,有助于进入深度睡眠。 神门穴 位于手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神门穴,每次按揉3-5分钟,可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失眠等症状,有助于安神入眠。 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约三指宽),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内关穴,每次按揉3-5分钟,可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焦虑、烦躁情绪,有助于平静心情,促进睡眠。
462
2024.12.02
怀孕可以按摩
朱建秀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怀孕后一般可以适当按摩,但需要谨慎选择按摩的部位、方式和时间,孕早期、孕晚期和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应谨慎按摩。 在孕期的某些阶段,孕妇可能会出现身体酸痛、水肿等不适症状,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轻柔的按摩可以帮助放松腰部和背部的肌肉,减轻疼痛,按摩腿部和脚部可以缓解水肿,通过刺激穴位和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腿部的肿胀感,让孕妇感觉更加舒适。 按摩还可以帮助孕妇减轻孕期的心理压力,怀孕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孕妇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变化、对胎儿健康的担忧等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按摩时身体会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可以带来愉悦感和放松感,有助于缓解孕妇的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孕妇按摩也有一些禁忌,在孕早期,尤其是怀孕的前三个月,胎儿还不稳定,此时应尽量避免按摩,以免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的风险。在孕晚期,腹部的按摩也要格外小心,因为过度刺激腹部可能会引发早产。对于一些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如高血压、糖尿病、前置胎盘等,按摩前必须咨询医生的意见。 如果孕妇想要进行按摩,需要选择专业的按摩师,按摩师能够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的按摩。按摩的环境要安静、舒适、温暖,避免孕妇着凉或受到外界干扰,按摩的力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用力,以免造成身体损伤。 怀孕按摩要注意什么 1、明确按摩区域: 腹部和腰部应谨慎按摩,因为这些区域与子宫和胎儿紧密相关,不当的按摩可能会引发宫缩等危险情况。一些特殊的穴位也应避免按摩,以免影响胎儿的稳定,在按摩过程中,孕妇若感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孕期的安全。 2、注意按摩方式: 在进行孕期按摩时,要特别注意按摩的部位和力度。腹部应避免大力按摩,尤其是在孕早期和孕晚期,可以轻轻抚摸,但不要施加压力。腰部和背部可以适当按摩,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四肢的按摩可以帮助缓解水肿和疲劳,但要避免按压穴位过深,孕妇的颈部、肩部和臀部也可以进行轻柔的按摩,以缓解肌肉紧张。
1434
2024.12.02
肝火旺盛吃什么调理最好
侯宪聚
主任医师
内科
肝火旺盛可通过饮食和药物调理,如食用西瓜、苹果、葡萄等清热降火的水果,饮用菊花茶、决明子茶等清热解毒的茶饮以及适量食用绿豆汤、莲子百合汤等汤品。中成药也可辅助治疗,但需遵医嘱使用。 1、食物调理 水果:西瓜、苹果、葡萄、香蕉、李子、草莓、荸荠、梨等水果,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可以适量食用。柠檬水中的柠檬具有降温降燥的作用,有助于降低肝火。 茶饮:菊花茶、决明子茶、夏枯草茶、绿茶、玫瑰花茶等,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有助于缓解肝火旺的症状。泡水时可以加入菊花、枸杞,有助于清肝火。 汤类:绿豆汤、冰糖雪梨水、莲子百合汤、西瓜汁、黄瓜汁等饮品,也具有泄肝火的作用。黑木耳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包括铁、维生素B等,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也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2、药物调理 中成药:部分药物具有泻火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等情况。还有的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利胆解毒的作用,适用于肝胆火旺引起的症状,如口苦、胸闷、胁肋胀痛等。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在清肝泻火方面效果通常较好,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虽然这些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理肝火旺盛,但并不能完全依赖药物来解决问题。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肝火旺盛的调理需要从饮食和药物两方面入手,同时也要注意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这些综合措施将有助于缓解肝火旺盛的症状,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1033
2024.12.02
艾灸治头痛灸哪里最好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没有艾灸治疗头痛选择哪个穴位最好的说法,一般选穴取决于头痛的类型和个人体质,常用穴位包括 百会、太阳、风池、合谷、列缺和印堂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穴位艾灸。 百会穴 头顶正中央,两耳尖连线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处。艾灸百会穴有助于疏散风热、通经活络、醒脑开窍,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太阳穴 在头部侧面,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艾灸太阳穴可以缓解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症状,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风池穴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艾灸风池穴可以疏散风邪、通经活络,对于风寒头痛、紧张性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艾灸合谷穴可以镇静止痛、调和气血,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列缺穴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艾灸列缺穴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于风寒头痛、偏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印堂穴 在额部,两眉头之中间。艾灸印堂穴可以镇静安神、醒脑开窍,对于失眠、头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818
2024.12.02
怎样找足三里最准确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没有说找足三里最准确的方法,一般可通过 体表标志定位法、站位弯腰取穴法和坐位屈膝取穴法 ,同时可通过按压感受辅助判断穴位位置。 体表标志定位法 1、找到膝盖外侧凹陷: 首先,确定膝盖外侧的凹陷处,这通常被称为“外膝眼”或“犊鼻穴”。 2、沿胫骨前缘向下测量 :从外膝眼开始,沿着胫骨前缘向下量取约四横指(或三寸,这里的“寸”是以患者的指宽来衡量,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即为“一寸”)的距离。 3、确定足三里位置: 在这个距离上,找到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的位置,即为足三里。 站位弯腰取穴法 1、站立并弯腰: 站立位,同时弯腰,使身体前倾。 2、手臂围住髌骨: 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手臂和手的姿势要自然。 3、中指指尖定位: 其余四指向下,中指指尖所触及的部位即为足三里。 坐位屈膝取穴法 1、取坐位并屈膝: 坐在椅子上,双腿屈膝,使膝盖弯曲。 2、找到犊鼻穴: 确定膝盖下方的犊鼻穴(外膝眼)。 3、向下量取四横指: 从犊鼻穴开始,向下量取四横指(或三寸)的距离。 4、确定酸胀感处: 在这个距离上,按压有酸胀感的部位即为足三里。
712
2024.12.02
肝经在哪个位置
王博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肝经,即中医所说的足厥阴肝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主要 循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及胸部 。包含大敦穴、行间穴等多个重要穴位,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调理情志等功能。 肝经的循行路线 1、下肢内侧段: 肝经起于足大趾背毫毛部(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至内踝上5寸处(蠡沟穴)绕行足厥阴经之后,至小腿中部(中都穴),再上行经过膝内侧(膝关穴),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环绕阴器,至小腹(曲骨穴附近),挟胃两旁,属肝,络胆(章门穴、期门穴)。 2、腹部段: 从胁肋部继续上行,穿过横膈,散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出于额部,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巅顶)。但通常认为肝经并不直接上行至头顶,而是通过与其他经脉的联络间接影响。 肝经的重要穴位及位置 大敦穴: 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旁约0.1寸。 行间穴: 位于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太冲穴: 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 中封穴: 位于内踝前1寸,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中。 蠡沟穴: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中都穴: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膝关穴: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上髁的后下方,阴陵泉后1寸,腓肠肌内侧头的上部。 曲泉穴: 位于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阴包穴: 位于大腿内侧,股骨上髁上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足五里穴: 位于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阴廉穴: 位于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急脉穴: 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外下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章门穴: 位于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肘尖正对的地方就是。 期门穴: 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肝经的作用与功能 肝经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诸疾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胸胁胀满疼痛、黄疸、口苦、呕吐、呃逆、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遗尿、小便不利等。 肝经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调理情志、调节生殖系统等作用。
563
2024.12.02
肝经在哪里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肝经,即足厥阴肝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 起始于足大趾外侧的大敦穴,终点在乳头下面的期门穴 ,循行路径复杂,包含多个重要穴位,具有多种治疗和保健功能。 肝经的起始与终点 1、起始点: 肝经起始于足大趾外侧的大敦穴,该穴位于足大拇指的旁边,是肝经的起始穴位,具有较强的疏肝理气作用。 2、终点: 肝经终点在乳头下面1.5寸的期门穴,该穴位在胸部,乳头直下6肋间隙中旁开4寸,主治乳痛,可以疏肝健脾。 肝经的循行路径 1、下肢内侧: 肝经从大敦穴起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 2、腹部: 肝经从阴部继续上行,进入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 3、胸部与喉咙: 肝经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 4、连接目系: 肝经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5、目系支脉: 从目系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经的重要穴位及其功能 1、大敦穴: 治疗肝气不舒所引起的妇科问题,对于慢性肝病也有较好的治疗与保健作用。 2、太冲穴: 位于足背侧第一跖骨间后方凹处,可健脾化湿、平肝熄风。 3、中都穴: 位于小腿内侧,足踝上5寸,能益肝止血,治癫痫、行血止痛。 4、曲泉穴: 位于膝盖内侧,可疏通经络,治疗月经不调、阴痒、腹痛、经痛。 5、章门穴: 位于胸侧肋骨游离端下方,可和胃利胆。 6、期门穴: 如上文所述,主治乳痛,疏肝健脾。
667
202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