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科室相关科普
乳根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乳根穴 位于胸部乳头直下 ,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取穴时,患者仰卧,乳头向下推1个肋间隙即可找到。 乳根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通乳化瘀等多重功效 。 位置 乳根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取穴方法 找到乳头,然后垂直向下,到乳房根部与第5肋间隙的交点处就是乳根穴。在确定位置时,可以让患者平卧,以保证胸部肌肉相对放松,便于更准确地找到穴位,一般男性和女性的取穴方法相同,不过女性由于乳房大小等个体差异,在寻找穴位时需要更加仔细地触摸肋间隙。 功效 1、宽胸理气: 乳根穴位于胸部,对于胸部的气机调节有重要作用。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刺激乳根穴可以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例如,在情绪不畅、肝郁气滞导致的胸部憋闷时,通过按揉乳根穴能够使胸部的气机通畅,缓解不适感。 2、止咳化痰: 按摩乳根穴对肺的功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包括止咳化痰。在中医理论中,肺主呼吸,调节水道,通过按摩乳根穴,可以调整肺气,有助于缓解咳嗽、痰多等呼吸道问题。 3、通乳化瘀: 乳根穴的按摩刺激也被认为可以通乳化瘀,有助于改善乳腺的淤血状况,缓解因淤血引起的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
870
2025-01-13
肺炎针灸哪个部位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肺炎针灸治疗时,可选取多个具有针对性功效的穴位进行辅助干预,具体包括尺泽穴、肺俞穴、膻中穴、孔最穴、足三里穴、太渊穴等 。需注意针灸治疗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措施,不能过度依赖,如果病症严重,还需积极配合其它治疗方法。 尺泽穴 位置与定位: 尺泽穴处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定位时先找到肘横纹,在其靠近拇指一侧,可摸到肱二头肌腱,其桡侧的凹陷即为尺泽穴。 功效作用: 肺炎多因肺热炽盛、肺气失宣,尺泽穴能直接调节肺经经气,使肺气得以宣畅,缓解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促进肺部热邪的消散与排出,改善肺部的气血运行与呼吸功能。 肺俞穴 位置与定位: 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定位时先确定第7颈椎棘突,向下数到第3胸椎棘突,再向旁开1.5寸处即为肺俞穴。 功效作用: 刺激肺俞穴可调节肺脏气血,增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对于肺炎,能促进痰液排出,增强肺的卫外功能,抵御外邪进一步侵袭,有助于肺部炎症的吸收与修复,使肺脏恢复正常生理状态。 膻中穴 位置与定位: 膻中穴位于胸部,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定位较为直观,在胸部找到两乳头连线中点即可。 功效作用: 肺炎时肺气壅滞,膻中穴可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通过调节气机升降,使肺气通畅,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促进肺的呼吸运动恢复正常,利于肺炎病情好转。 孔最穴 位置与定位: 孔最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先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按比例在其连线上找到腕横纹上7寸的位置即为孔最穴。 功效作用: 孔最穴是肺经郄穴,善于治疗本经急性病症,对于肺炎引起的急性咳嗽、咯血等有较好疗效,可调节肺经气血,快速缓解肺部的急性症状,减轻炎症对肺组织的损伤,促进肺的修复。 足三里穴 位置与定位: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定位时先找到犊鼻穴,向下量3寸,在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即为足三里穴。 功效作用: 直刺1-2寸,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与胃的下合穴,脾胃为后天之本,肺炎患者常因疾病消耗正气,足三里可健运脾胃,促进气血生化,增强机体免疫力,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与营养来对抗肺炎。 太渊穴 位置与定位: 太渊穴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在腕关节处可摸到桡骨茎突,其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的凹陷就是太渊穴。 功效作用: 太渊穴是肺经原穴,可调节肺的生理功能。对于肺炎,能补肺益气、止咳化痰,通过调节肺经原气,使肺的功能得到激发与调整,促进肺部的气体交换与津液代谢。
909
2025-01-13
按摩哪里有助于排便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按摩特定的穴位能够有效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改善便秘状况, 具体包括天枢穴、支沟穴、大肠俞穴和上巨虚穴 ,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天枢穴 位置: 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作用: 天枢穴是大肠募穴,与大肠经气相通,按摩天枢穴可调节大肠的传导糟粕功能,增强大肠蠕动力量,促进粪便下行排出体外,改善便秘症状。 支沟穴 位置: 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作用: 支沟穴为三焦经穴位,三焦通调水道与气机,按摩此穴可宣通三焦气机,使全身气机通畅,肠道之气得以推动。对于因气机郁滞导致的便秘,如长期情绪不畅、久坐少动引起的便秘,支沟穴能疏理气机,助力排便。 大肠俞穴 位置: 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 该穴是大肠的背俞穴,与大肠功能密切相关,按摩大肠俞可调节大肠的气血阴阳,促进大肠的正常生理功能恢复,它能激发大肠的蠕动活力,改善因大肠功能减弱导致的便秘,使糟粕顺利传导排出。 上巨虚穴 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 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可调节大肠经气,增强大肠的传导与排泄功能,按摩上巨虚能促进肠道对食物残渣的消化吸收与推送,可加快粪便在肠道内的移动速度,缓解便秘问题。
304
2025-01-10
肺寒艾灸哪个部位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肺寒是指肺部感受寒邪,导致肺部功能失调,出现一系列寒性症状。此时可尝试艾灸治疗以缓解症状,可选择的位置较多, 主要包括列缺穴、尺泽穴、肺俞穴、中脘穴、天突穴等 。 列缺穴 位于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列缺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的络穴,艾灸此处可以辅助治疗肺经的咳嗽、喘息,具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的功效。 尺泽穴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穴时,可以伸臂,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凹陷处即是。尺泽穴的主要作用是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主治喉咙疼痛、感冒、哮喘等症状。 肺俞穴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肺俞穴有助于补益肺气、温经散寒,改善因肺寒引起的呼吸道问题。 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中脘穴可以温中散寒、理气和胃,有助于缓解肺寒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状。 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艾灸天突穴有助于宣肺利咽,缓解咳嗽、咽喉不适等症状。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适当艾灸此穴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肺功能,从而辅助改善肺寒的情况。
575
2025-01-10
艾灸失眠灸哪里最好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艾灸对失眠有缓解作用, 可通过刺激神门、内关、百会及涌泉等穴实现,但无绝对的最佳穴位 ,需根据不同人的身体情况及所引起失眠的原因,由医生选择较为适合的艾灸穴位。 神门穴 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神门穴是心经原穴,艾灸此穴可宁心安神、补益心气,使心神安定,缓解因心虚胆怯、心神失养导致的失眠。 内关穴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属心包经,艾灸内关能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对于因情志不畅、气滞心胸所致的失眠,可疏通气机、调和气血,减轻焦虑情绪,改善失眠时的心烦、胸闷等伴随症状,促进睡眠质量提升。 百会穴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百会穴为诸阳之会,艾灸百会可升阳举陷、醒脑安神。能调节人体阳气的分布,对于因阳气不足、清阳不升或阳气上扰导致的失眠均有作用,如头晕、头胀、失眠健忘等,使头脑清醒、神志安宁,为良好睡眠创造条件。 涌泉穴 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涌泉穴是肾经井穴,艾灸涌泉可滋阴益肾、平肝息风。对肾阴亏虚、肝阳上亢引起的失眠有效,能引火归元,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缓解因阴虚火旺导致的潮热、盗汗、心烦、失眠等症状。
329
2025-01-10
艾灸灸哪里对子宫和妇科病好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艾灸对子宫及妇科疾病有良好调理作用, 关元、气海、归来、八髎及三阴交等穴位是艾灸时常选择的穴位 ,刺激这些穴位能温阳益气、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帮助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等症状。 关元穴 位置: 位于脐下三寸处,是人体的强壮要穴。 功效: 艾灸关元穴可以培补元气、温肾壮阳,对于子宫虚寒、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对于经常出现小腹冷痛、月经期间血块较多的女性,定期艾灸关元穴能够温暖胞宫,促进气血运行。 气海穴 位置: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功效: 艾灸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扶正固本的功效,对于子宫脱垂、产后恶露不尽、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艾灸气海穴能够帮助提升阳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缓解相关症状。 归来穴 位置: 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 艾灸归来穴可以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对于月经后期、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症,艾灸此穴能够疏通胞宫气血,改善月经情况和缓解疼痛。 八髎穴 位置: 包括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位于腰骶部,与盆腔相邻。 功效: 艾灸八髎穴可以调节盆腔气血,通经活络,对于盆腔炎、宫颈炎、不孕症等妇科疾病,艾灸八髎穴能够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提高受孕几率。 三阴交穴 位置: 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功效: 艾灸三阴交穴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的作用,对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艾灸三阴交穴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平衡激素水平,缓解相关症状。 足三里穴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功效: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对于妇科病,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气血的生成;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量少、色淡等症状,艾灸足三里穴有助于补充气血,改善子宫的营养供应。
857
2025-01-10
天枢穴的正确位置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也是大肠的募穴, 位于横平脐中旁开2寸 ,正确刺激天枢穴具有调理肠胃功能、调节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辅助治疗妇科疾病的功效。 准确位置 天枢穴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从解剖学角度来看,天枢穴所处位置的深部有丰富的组织结构。 其下方主要有腹直肌及肌鞘,腹直肌是腹部前壁的重要肌肉,对维持腹部的张力和运动起着关键作用。在腹直肌的深层,有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以及腹膜壁层等结构。 此外,天枢穴周围还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在血管方面,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这些血管为腹部组织提供了必要的血液供应,维持着局部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 主要功效 1、调理肠胃功能: 位于腹部,与大肠经紧密相关,因此具有显著的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通过按摩或艾灸天枢穴,可以调和肠胃气血,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缓解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不良症状。 2、调节气血循环: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天枢穴位于腹部,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通过刺激天枢穴,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机体的代谢能力,从而改善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3、促进新陈代谢: 通过按摩或艾灸天枢穴,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4、辅助治疗妇科疾病: 由于天枢穴与大肠经相连,而大肠经又与女性的生殖器官有密切关系,因此天枢穴的刺激可以帮助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症状。
896
2025-01-10
关元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关元穴作为人体重要的穴位之一, 位于下腹部 ,通过指腹按摩、艾灸法等适宜的刺激方法,可起到补肾培元、温阳固脱、补益下焦、强身健体的功效。 准确位置 1、体表位置: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的脐中下3寸(4指)处,同时在人体体表,此穴位处于耻骨联合上方与脐连线的五分之三处,大致在腹白线上。 2、解剖位置: 关元穴对应的深层结构有着丰富的组织分布,下方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在神经分布方面,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通过。 功效 1、补肾培元: 关元穴为小肠募穴,同时也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通过对肾经气血的调节,能够补肾气、益精血,起到补肾培元的功效,对于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长期刺激关元穴可有一定改善作用。 2、温阳固脱: 关元穴具有温阳作用,可振奋阳气,对于阳气虚脱之证效果较好,在人体阳气虚衰,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危急重症时,艾灸关元穴能迅速补充人体阳气,起到回阳救逆、固脱止汗的作用。 3、补益下焦: 下焦主要包括肾、膀胱、大肠、小肠等脏腑,关元穴对这些下焦脏腑有着良好的补益与调节作用,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等,刺激关元穴可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促进尿液的正常排泄与储存,改善泌尿系统的功能紊乱。 4、强身健体: 通过艾灸、按摩等方式作用于关元穴,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使人体的正气充足。
305
2025-01-10
牙龈肿痛是哪里上火
马小丽
主任医师
中医科
牙龈肿痛作为口腔常见的不适症状,往往与中医理论中的“上火”密切相关,具体而言, 牙龈肿痛可能由胃火、大肠火以及肾火等因素引起 。 胃火亢盛 在中医理论中,胃火炽热,循经上蒸,可影响口腔健康,当胃火过于旺盛时,它会沿着足阳明胃经向上蔓延至牙龈,导致牙龈红肿热痛。 这种肿痛通常较为严重,患者可能会感受到明显的烧灼感,并伴有口臭、口渴喜饮冷水、大便秘结等症状。 大肠火盛 大肠与胃相表里,大肠经的循行路线也经过牙齿,当大肠火盛时,火热之邪可能通过经络传导至牙龈,导致牙龈肿痛。 这种肿痛可能伴有口腔溃疡、便秘、肠道不适等症状。由于大肠火盛通常与饮食习惯、作息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因此,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缓解此类牙龈肿痛具有重要意义。 肾阴虚火旺 在中医理论中,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当肾阴不足,无法制约阳气时,会导致虚火上炎,进而影响牙龈健康。 这种由肾阴虚火旺引起的牙龈肿痛通常颜色偏淡,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可能伴随头晕耳鸣、盗汗、五心烦热等虚热症状。
444
2025-01-10
胃疼用艾灸灸哪个地方最好
孙连庆
主任医师
中医科
胃疼时可选择艾灸治疗缓解症状,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能达到调和气血、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目的, 常选择的部位包括中脘穴、神阙穴、足三里穴等,但并无绝对的最好的说法 。 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肚脐上四寸,前正中线上。中脘穴是胃的募穴,艾灸此穴能够直接作用于胃部,促进胃的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缓解因胃寒、胃动力不足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疼,也能调和脾胃功能,增强机体的运化能力。 神阙穴 即肚脐眼,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艾灸神阙穴能够温补元阳、散寒止痛,对于因脾胃虚寒、寒邪内侵引起的胃疼有一定疗效。此外,还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艾灸神阙多采用隔姜灸的方法,可以改善脾胃虚寒。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艾灸足三里穴不仅能够温中散寒、和胃止痛,还能补益气血、扶正祛邪,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疼都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此穴还具有健脾和胃、增强体质的功效,长期艾灸可以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 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两寸处。艾灸此穴可以理气止痛、宁心除烦,对于因情绪波动引起的胃疼有一定缓解作用。 梁丘穴 位于大腿前外侧,髌骨上缘上两寸处,是胃经的郄穴,具有治疗急性胃痛的作用。
323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