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一侧颈动脉闭塞的后果
张天华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一侧颈动脉闭塞对身体可能产生多种危害,例如眼部因供血不足,有单眼黑矇、视力减退等症状,脑部供血障碍引发头晕、脑梗死致肢体偏瘫等,危及生命健康。 1、眼部供血不足: 颈动脉分支供应眼部血液,闭塞后眼部供血不足,可能出现单眼黑矇,即突然眼前发黑,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缓解,也可导致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眼部病变,影响患者视觉功能及日常生活中的阅读、行走安全等。 2、脑部供血障碍: 颈动脉是向大脑输送血液的主要通道,一侧闭塞会导致脑部该侧供血明显减少。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会引起头晕、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导致脑梗死,使相应脑区功能受损,如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出现偏瘫,损害语言中枢,导致言语障碍,破坏认知功能区域,引发记忆力下降、思维混乱等。 3、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为弥补一侧颈动脉闭塞造成的供血不足,脑部血管会发生适应性改变,如健侧颈动脉及颅内血管会代偿性扩张,增加血流量,但长期过度代偿可能导致血管壁结构改变,形成动脉瘤等病变,增加脑出血风险,一旦破裂出血,会对脑组织造成严重破坏,危及生命。 一侧颈动脉闭塞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情绪平稳,避免激动焦虑致血压波动,睡眠时取合适体位,勿压迫患侧。注意颈部保暖,防止血管收缩。避免长时间低头,适度活动颈部,坚持低盐低脂饮食,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守护血管健康。 一侧颈动脉闭塞的治疗方法 需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闭塞程度、脑部血流情况以及患者整体身体状况等,药物治疗是基础环节,常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他汀类药物用于稳定斑块、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在符合手术指征时,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该手术通过切除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恢复血管通畅性,直接改善脑部供血,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较高。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也是选择,借助介入手段,将支架置入狭窄或闭塞部位,撑开血管,恢复血流。此方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再狭窄,且存在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风险。
723
2025-01-10
筋脉曲张怎么形成的
张天华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静脉曲张的形成源于多种因素,静脉壁结构与功能若存在先天异常易扩张可能会引发疾病,长期站立或久坐等使静脉压力增高,也可致使静脉逐渐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 1、静脉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长期承受压力时容易扩张,一些先天性因素如静脉壁中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等成分比例失调,导致静脉壁的强度和弹性不足。当静脉内压力升高时,不能有效地维持血管的正常形态,从而逐渐出现曲张。 2、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内的瓣膜起着防止血液逆流的重要作用,若瓣膜先天发育不良、受损或因年龄增长等出现功能退化,血液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逆流,淤积在下肢静脉中,随着时间推移,静脉压力不断增高,使静脉逐渐扩张、迂曲,形成静脉曲张。 3、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站立或久坐不动,会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力持续升高,例如从事教师、售货员、外科医生等需长时间站立工作的职业人群,以及经常长途飞行或乘坐长途汽车的人,都容易因静脉压力过高而诱发静脉曲张。肥胖、怀孕等因素也会增加腹部压力,阻碍下肢静脉回流,促使静脉曲张形成。 4、遗传因素: 静脉曲张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静脉曲张患者,个体患此病的风险相对较高,使后代更容易出现静脉血液回流异常,引发静脉曲张。 患者日常应注重腿部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爽,预防皮肤破损感染,适度进行腿部肌肉锻炼,增强肌肉泵作用助力静脉回流。避免腿部遭受外伤碰撞,减少静脉受损风险,控制体重,减轻下肢压力,避免穿着过紧衣物和高跟鞋,利于静脉血液正常循环。 静脉曲张怎么治疗 在病情较轻时,保守治疗是主要手段,患者需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久站久坐,定时活动腿部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抬高患肢以助静脉回流。穿戴医用弹力袜,其能提供梯度压力,挤压静脉促使血液回流心脏,减轻静脉压力与曲张程度。 也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如服用静脉活性药物,可增强静脉张力,改善静脉通透性,减少血液淤积,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当静脉曲张较为严重,如出现皮肤色素沉着、溃疡或反复出血等并发症时,需考虑手术干预,包括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直接去除曲张静脉,还有微创治疗方法,如激光闭合术,利用激光能量使静脉内膜受损粘连闭合,射频消融术则通过射频产生的热量使静脉壁收缩闭合,微创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有其各自的适应证与局限性,需医生综合评估病情后选用。
1418
2025-01-10
女性脚上青筋越多说明什么
张天华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女性脚上青筋多可能和多种原因有挂美女,例如皮肤薄且白、身体偏瘦时属正常生理,无需担忧,如果存在静脉回流压力增加、瓣膜功能受损等静脉系统状况,可能是静脉曲张相关表现,需加以重视。 1、皮肤薄且白皙: 如果女性皮肤比较薄,而且色泽白皙,就会使脚部的静脉血管看起来更加明显,也就是所谓的青筋多,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代表身体出现问题。 2、身体偏瘦: 较瘦的女性皮下脂肪较少,静脉缺少足够的脂肪掩盖,容易凸显出来。这和体质有关,是正常的身体特征展现,不需要过度担心。 3、激素变化: 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这些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静脉血管的张力,使静脉更容易扩张,导致脚部青筋看起来增多,但这种情况在特殊时期结束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4、静脉系统疾病: 静脉回流压力增加: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会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压力升高,脚部静脉为适应压力,会扩张、迂曲,使青筋更加明显,这可能是静脉曲张的早期表现,需要引起重视。 静脉瓣膜功能受损:静脉瓣膜能防止血液逆流,当瓣膜功能出现问题时,血液会反流,积聚在下肢静脉中,引起静脉压升高,脚部静脉扩张,出现较多青筋,这也是静脉曲张形成的重要因素。 患者日常需注重腿部肌肉锻炼,如进行简单的踮脚、屈伸运动,增强肌肉泵作用促进静脉血回流,避免穿过紧的鞋袜与裤子,减少对腿部血管的束缚。控制体重,防止因肥胖加重下肢负担,保持足部清洁,预防皮肤破损引发感染,维护腿部静脉健康。 女性脚上青筋越多的治疗 当女性脚上青筋增多是由静脉回流压力增加或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引发的早期静脉曲张症状时,需调整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定时活动下肢,促进静脉回流,休息时将脚部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减轻静脉压力。 穿着医用弹力袜,能对脚部及小腿施加梯度压力,辅助静脉血液回流,缓解静脉扩张。 若症状较为严重,可考虑药物治疗,服用静脉活性药物,能够增强静脉张力,改善静脉的通透性,减少血液在下肢静脉的淤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脚部青筋凸起的状况,用药需谨遵医嘱。 对于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阶段,需要手术治疗,包括传统的静脉剥脱术,直接去除病变的静脉,也有激光治疗、射频消融等微创手段,通过热能或其他能量使静脉闭合,达到治疗目的,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需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谨慎选择。
592
2025-01-10
血管疼是什么原因
张天华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疼的成因较为复杂,外部压迫或损伤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血液成分及血流异常等,也可能导致血管疼痛,需要及时观察自身是否出现其他症状,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 1、外部压迫或损伤: 外部压迫:肿大的淋巴结等组织对周围血管造成压迫,使血管管腔变窄,血流受阻,引发疼痛,长期的局部压迫,如长时间佩戴过紧的配饰等,也可能导致血管疼痛。 外伤:血管受到直接的外力撞击、穿刺等损伤,会导致血管壁受损,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如在手术或意外事故中血管受伤。 2、血液成分及血流异常: 血管痉挛:由于寒冷刺激、情绪激动或某些药物副作用等原因,血管平滑肌突然收缩,导致血管管径变小,血流减少,引起血管痉挛性疼痛,常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绞痛等情况。 血栓形成:当血液在血管内凝固形成血栓时,会阻塞血管,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疼痛,例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使腿部血管疼痛、肿胀,还可能伴有皮肤温度升高。 3、血管壁病变: 血管炎:这是血管壁的炎症性疾病,可由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发,炎症会导致血管壁受损、肿胀,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不同类型的血管炎,如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其疼痛部位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或因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动脉壁逐渐变硬、变厚,血管弹性降低。当血流通过时,硬化的血管壁不能很好地适应血流的冲击,容易产生疼痛,在活动后,由于心脏泵血增加,疼痛可能更明显。 患者日常应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饮食上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多吃蔬果与粗粮。戒烟限酒,避免尼古丁与酒精对血管的不良刺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健康,预防血管疼痛发作。 血管疼如何治疗 需明确病因,若是由外部压迫所致,如肿瘤压迫血管,需针对肿瘤进行相应治疗,如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以解除对血管的压迫,缓解疼痛。 当血管疼是由于血液成分及血流异常引起时,若为血管痉挛,要去除诱因,如保暖、稳定情绪、调整药物等,可使用血管扩张剂来缓解痉挛,改善血流。对于血栓形成,在急性期可采用溶栓治疗,恢复血管通畅,后续还需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再次形成,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若因血管壁病变导致血管疼,如血管炎,常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壁损伤。动脉硬化引起的疼痛,则要积极控制血脂、血压、血糖,应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聚集,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必要时可能需进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术等介入治疗,以改善血管狭窄,减轻疼痛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1351
2025-01-10
动脉夹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张天华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动脉夹层的形成由多种因素所致,例如剧烈运动、外伤等可改变血流速度与压力致内膜撕裂,从而引发动脉夹层,但也有可能和其他疾病因素有关,需要及时分辨。 1、血流动力学因素: 剧烈运动:如用力过猛等情况,会使血流速度和压力突然改变,这对动脉壁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容易导致内膜撕裂,在血管壁本身存在薄弱点时,更易引发动脉夹层。 外伤:其直接作用于动脉,如车祸、高处坠落等意外事故造成的胸部或腹部损伤,使动脉壁受到外力冲击而破裂,血液进入血管壁中层,形成动脉夹层。 2、血管壁病变因素: 高血压:是重要原因,长期高血压使动脉壁承受的压力过高,导致血管内膜受损。血液在高压冲击下,容易通过内膜破损处进入血管壁中层,形成夹层。 动脉粥样硬化:其是常见因素,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内膜变得不光滑,斑块破裂后会损伤内膜,而且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壁弹性下降,在血流的作用下,内膜容易撕裂,形成夹层。 马凡综合征:这类疾病会使血管壁的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导致血管壁强度降低,容易在血流冲击等因素作用下出现内膜撕裂,引发动脉夹层。 患者日常应避免情绪大幅波动,以防血压骤升,保持规律作息,减轻心脏与血管负担。饮食上,减少高盐、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多吃蔬果与全谷物,适度运动,避免过度用力或突然剧烈运动,且注意保暖,防止寒冷刺激血管,降低动脉夹层发病风险。 动脉夹层怎么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且未累及重要分支血管的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通常会使用降压药物,严格控制血压,将收缩压维持在较低水平,以减少血流对血管壁的冲击,防止夹层进一步扩展,会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的剧烈疼痛症状,让患者保持相对平静的状态,利于病情稳定,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若动脉夹层较为严重,累及重要血管分支或有破裂风险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外科开胸或开腹手术,直接对病变血管进行修复或置换,恢复血管的正常结构与血流。 还可能需要进行腔内介入治疗,通过在血管内植入支架等器械,封堵夹层破口,重塑血管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对病变部位和患者身体状况有一定要求。
972
2025-01-10
腿胖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办
张天华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腿胖肿的原因多样且治疗各异,例如营养不良性水肿需补营养,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如曲张、血栓导致的,需要对应穿弹力袜或抗凝溶栓等,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营养不良性水肿 因长期蛋白摄入匮乏,致使血浆蛋白水平低下,胶体渗透压失衡,水分渗透至组织间隙而引发腿部水肿,患者多呈现消瘦、面色不佳且可能伴有贫血症状,其水肿程度与营养缺乏程度相关。 核心在于改善营养供给,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等富含完全蛋白质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助力身体恢复正常代谢与胶体渗透压平衡,逐步消除腿部水肿。 2、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水肿 由下肢静脉曲张或深静脉血栓等所致,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瘀滞,压力升高,液体渗出造成腿部肿胀。静脉曲张时腿部静脉形态异常,血栓形成则有疼痛压痛,且肿胀多局限于患侧下肢。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轻度可借助弹力袜物理压迫促进静脉回流,重度则需手术干预。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延展,必要时采取溶栓治疗以恢复静脉通畅,缓解腿部肿胀。 3、肾源性水肿 源于肾脏疾病干扰水钠代谢,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使肾脏排泄功能失常,水钠潴留于体内,组织间隙液体增多形成腿部肿。常先于面部眼睑起始,后扩散至下肢,多伴有肾脏疾病的典型症状如蛋白尿等。 针对肾脏疾病进行治疗,肾小球肾炎需遵医嘱依据病情选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反应,肾病综合征在使用利尿剂排水的同时,补充白蛋白以提升胶体渗透压,并且要严格监控血压、血糖水平,防止因肾脏功能受损引发的其他并发症加重水肿。 4、肝源性水肿 肝硬化等肝脏病变导致肝脏蛋白合成能力降低,引发低蛋白血症,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产生腿部水肿。常与腹水、黄疸共存,下肢水肿按压后可出现凹陷,反映肝脏功能的减退对全身液体平衡的影响。 需治疗肝脏原发疾病,如对肝硬化进行抗病毒等针对性治疗,补充白蛋白以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用利尿剂时需谨慎监测,预防电解质紊乱,对于腹水严重者可实施腹腔穿刺放腹水以减轻腹部压力与腿部水肿。 5、心源性水肿 在心脏功能受损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无力,静脉回流障碍,血液在下肢静脉淤积导致腿部水肿。常伴随呼吸困难、身体乏力等心功能不全表现,水肿从下肢逐渐向上发展,与心脏衰竭的进展及静脉压力的变化相关。 需改善心脏功能,遵医嘱运用利尿剂促进钠水排泄以减轻水肿,严格限制钠盐摄入并控制液体入量,减轻心脏前负荷。依据病情合理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改善心脏泵血功能,缓解静脉回流压力,消退腿部水肿。 腿肿患者日常需多注意避免久站久坐,定时活动腿部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抬高下肢,利于血液回流。控制体重,减轻腿部负担,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血管,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引发身体不适,定期复查以便监测病情变化。 腿胖肿的预后情况 若为营养不良性水肿,一旦及时补充足够营养,纠正蛋白质缺乏状态,预后通常较好,腿部水肿可逐渐消退,身体机能也能逐步恢复正常。 对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如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像轻度下肢静脉曲张通过穿戴弹力袜等保守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预后良好;但若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且未得到妥善处理,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若肾脏疾病能得到较好控制,如肾小球肾炎经规范治疗炎症消退,水肿可缓解,预后相对较好;若发展为肾衰竭,预后则不佳。 肝源性水肿若肝脏疾病在早期得以治疗,经有效抗病毒等治疗,补充白蛋白并合理使用利尿剂,腹水和腿部水肿可减轻,预后尚可;若病情进展到晚期肝功能严重受损阶段,预后不良。 心源性水肿若心力衰竭能被有效控制,通过药物改善心脏功能,限制钠盐摄入等措施,水肿可减轻,预后较好;若心脏功能持续恶化,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
1276
2025-01-10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可以恢复吗
张天华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能否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与病因、干预措施及时间等有关,早发现早行动恢复希望大,发现晚且病情重恢复困难,但可延缓发展。 1、病因相关: 如果是由年龄增长导致的生理性增厚,一般很难完全恢复,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壁会自然地出现一些退行性变化,这种变化是渐进性的,不可逆转。 若是由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引起的,在早期,通过有效控制血脂、血压,内膜增厚情况有恢复的可能。积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能减少脂质沉积,降低血管壁压力,使内膜增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干预措施及时间: 对于发现较早并且积极采取措施的患者,恢复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如及时开始健康的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运动锻炼,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变。 但如果发现较晚,内膜增厚已经比较严重,甚至出现了斑块等其他病变,恢复到正常状态就比较困难,不过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防止内膜增厚情况恶化。 患者日常需注意睡眠充足,每晚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利于身体代谢与血管修复,注意颈部保暖,寒冷可致血管收缩,加重病情。避免长时间低头姿势,减少颈部血管受压,适度饮水,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维护颈动脉健康。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的日常养护 应着重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取,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富含的维生素、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保证饮食的均衡与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坚持进行一定时长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但运动强度要适宜,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因为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加重血管负担,可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 监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养护策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与改善。
754
2025-01-10
女人腿发沉要警惕四种病
张天华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女人腿发沉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警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因神经受压致下肢异常,下肢静脉曲张由静脉回流障碍引发,也有可能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有关,这些病症均可能让腿部产生发沉之感。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可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支配下肢的神经受到刺激,会引起下肢感觉异常、麻木、沉重,常伴有腰部疼痛,疼痛可在弯腰、负重、久坐后加重,腿部发沉症状在行走或站立久时也会加剧。 2、下肢静脉曲张: 多因静脉瓣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等,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淤积,腿部静脉压力升高,出现蚯蚓状曲张静脉,腿部会有沉重感、酸胀不适,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明显,还可能伴有踝部水肿。 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素分泌不足,身体代谢减缓。会出现黏液性水肿,常累及腿部,导致腿部肿胀、发沉,患者还可能有怕冷、乏力、便秘、心率减慢等全身性表现,病情进展较为缓慢,症状逐渐加重。 4、盆腔炎: 女性盆腔内的炎症,如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引起盆腔组织粘连、充血,盆腔内的神经受到影响,可能放射至腿部,产生腿部发沉、酸痛的感觉,常伴有下腹部坠胀、疼痛,白带增多、异味等盆腔炎症症状,在劳累、性交后症状可能加重。 日常应注重腿部保暖,寒冷可加重腿部不适,适度进行腿部锻炼,如简单的屈伸与散步,增强腿部肌肉力量。保持良好坐姿与站姿,避免弯腰驼背或跷二郎腿,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维持骨骼肌肉健康,减少腿发沉状况出现。 女人腿发沉的治疗方法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进程中,需注意腰部保暖,防止寒湿入侵加重病情,康复期可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增强腰部稳定性。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时,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曲张部位致破损感染,控制体重,减轻下肢压力。 对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需谨遵药物补充与复查,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应保证充足休息,因疲劳易加重身体代谢负担,饮食上,增加碘摄入需适度,避免过量。 盆腔炎治疗期间,要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以防交叉感染,治疗后定期复查盆腔超声,观察炎症吸收情况,调整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781
2025-01-10
血管斑块
张学民
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血管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斑块的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1、原因 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运动、长期久坐、过度饮酒、高热量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体重增加、血脂代谢紊乱,促使血管内斑块的形成。 血脂异常:当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过高时,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内,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这种坏胆固醇会被氧化修饰,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启动斑块形成的过程。 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血管内皮受损后,血液中的脂质、血小板等成分更容易在损伤处沉积和聚集,促进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环境,高血糖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增加血管通透性,同时促进脂质合成和氧化应激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2、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首先要戒烟限酒,吸烟是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适量饮酒,避免酗酒。增加体育锻炼,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有效改善血脂代谢,控制体重。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对于有斑块的患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等功能,可减缓斑块进展。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还需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压的同时对心脏和血管有保护作用。 介入和手术治疗:当血管斑块导致血管严重狭窄或阻塞时,可能需要进行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对于病变复杂、广泛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患者应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并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以争取更好的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定期的检查和监测也是评估预后和调整治疗方案的关键环节。 血管斑块的预后 稳定的斑块相对安全,其破裂风险低,不容易引发急性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而不稳定斑块,其脂质核心大、纤维帽薄,容易在血流冲击等因素作用下破裂,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预后较差。 如果斑块较大,导致血管狭窄程度严重,会影响相应器官的血液供应。例如冠状动脉内的大斑块引起严重狭窄,会导致心肌缺血,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几率。位于颈动脉等重要血管的斑块,若引起明显狭窄或不稳定,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预后不良,而且斑块在血管分支处等特殊位置,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更易出现问题。 患者若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且控制不佳,会加速斑块进展,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影响预后。如血压长期波动大、血糖控制差会使血管内皮持续受损,斑块更容易不稳定。如果能有效控制这些基础疾病,可改善预后。
1004
2025-01-10
栓塞名词解释
韩宗霖
副主任医师
血管外科
栓塞作为一个医学术语,指的是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这些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管腔的现象。栓塞的形成涉及多种病理过程,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和急性病症的重要发病机制。 1、机制: 栓塞的核心在于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血管较窄处,造成管腔的阻塞,这些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主要类型: 血栓栓塞:由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是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血栓可以来源于血管壁脱落的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或动脉瘤内膜表面的附壁血栓等。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如腘静脉、股静脉、髂静脉等。 脂肪栓塞:指在循环的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于小血管,称为脂肪栓塞。来源常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挫伤和脂肪肝挤压伤时,脂肪细胞破裂释出脂滴,由破裂的小静脉进入血循环。 气体栓塞: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称为气体栓塞。这种情况多由于静脉损伤破裂,外界空气由静脉缺损处进入血流所致,如头颈手术、胸壁和肺创伤损伤静脉等。 3、临床表现与后果: 栓塞的临床表现因栓塞部位和阻塞程度而异,轻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如肺栓塞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等症状,脑栓塞可能引起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及时识别和治疗栓塞,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康复。 栓塞的预后 早期发现栓塞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特别是对于急性期的栓塞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有可能实现血栓的完全溶解,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不同类型和部位的栓塞其预后也不同,如肺栓塞的预后与栓塞面积、基础疾病以及治疗措施等因素有关。大面积肺栓塞的预后较差,而小面积肺栓塞且治疗及时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脑栓塞和心脏栓塞等严重类型的栓塞,预后取决于栓塞部位、脑组织或心肌受损程度以及治疗的有效性。 栓塞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脑水肿等。这些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与否及其严重程度,也直接影响栓塞患者的预后。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618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