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栓塞名词解释

韩宗霖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三甲全国第52

栓塞作为一个医学术语,指的是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这些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远处,阻塞血管管腔的现象。栓塞的形成涉及多种病理过程,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和急性病症的重要发病机制。

1、机制:

  • 栓塞的核心在于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至血管较窄处,造成管腔的阻塞,这些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主要类型:

  • 血栓栓塞:由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是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血栓可以来源于血管壁脱落的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溃疡或动脉瘤内膜表面的附壁血栓等。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如腘静脉、股静脉、髂静脉等。
  • 脂肪栓塞:指在循环的血流中出现脂肪滴阻塞于小血管,称为脂肪栓塞。来源常见于长骨骨折、脂肪组织挫伤和脂肪肝挤压伤时,脂肪细胞破裂释出脂滴,由破裂的小静脉进入血循环。
  • 气体栓塞: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溶于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管,称为气体栓塞。这种情况多由于静脉损伤破裂,外界空气由静脉缺损处进入血流所致,如头颈手术、胸壁和肺创伤损伤静脉等。

3、临床表现与后果:

  • 栓塞的临床表现因栓塞部位和阻塞程度而异,轻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重者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如肺栓塞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等症状,脑栓塞可能引起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及时识别和治疗栓塞,对于预防严重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康复。

栓塞的预后

  • 早期发现栓塞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栓塞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特别是对于急性期的栓塞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有可能实现血栓的完全溶解,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 不同类型和部位的栓塞其预后也不同,如肺栓塞的预后与栓塞面积、基础疾病以及治疗措施等因素有关。大面积肺栓塞的预后较差,而小面积肺栓塞且治疗及时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脑栓塞和心脏栓塞等严重类型的栓塞,预后取决于栓塞部位、脑组织或心肌受损程度以及治疗的有效性。
  • 栓塞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脑水肿等。这些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与否及其严重程度,也直接影响栓塞患者的预后。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2025-01-1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