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科室相关科普
噬血细胞综合征转好的症状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噬血细胞综合征转好的症状,通常会表现为肝功能恢复、血象恢复,也会伴有脾脏缩小的情况。噬血细胞综合征是指淋巴细胞、组织细胞过度增生导致的疾病,可能会出现脾大、黄疸、淋巴细胞增多等症状。 1、肝功能恢复: 噬血细胞综合征会对肝脏功能造成损伤,导致肝功能下降、肝功能衰竭出现黄疸等不适症状。疾病恢复阶段,肝功能受损的症状逐渐得到改善,可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一般通过肝脏彩超、抽血做肝功能检查,可以发现肝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黄疸症状也在逐步减轻,提示病情好转。 2、血象恢复: 噬血细胞综合征在恢复过程中会发现造血系统逐渐恢复正常状态,通常外周血象会逐渐回升,而且血小板、血红蛋白数量也在逐渐恢复正常状态,提示病情好转。 3、脾脏缩小: 噬血细胞综合征在发作的时候会导致脾肿大,经过治疗之后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后,脾脏功能逐渐恢复,脾脏也会逐渐缩小、恢复到正常状态。 噬血细胞综合征常见于骨髓转移后,可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可以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NK细胞活性检测等检查明确原因并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多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免影响机体恢复。
3840
486
2024-06-27
贫血饮食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患者通常建议多进食高铁类食物、高维生素、高蛋白类食物,以及富含叶酸的食物,同时还要确保饮食多样化、规律进食,避免挑食,也要少吃高脂肪、高鞣酸、高草酸的食物。 1、高铁类食物: 大部分贫血患者属于缺铁性贫血,所以应适当多摄入高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血制品、燕麦、桂圆等。能够补充体内所缺乏的铁元素,从而使血红蛋白能够正常合成,促使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够正常携带氧气,帮助改善贫血的情况,尤其是缺铁性贫血。 2、高维生素、高蛋白类食物: 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类食物也适合贫血患者食用,维生素能够促进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从而改善贫血症状,主要包括鳕鱼、三文鱼、鸡蛋、牛肉、豆制品等, 3、高叶酸: 富含叶酸的食物也可缓解贫血症状,尤其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能够帮助机体内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包括油麦菜、草莓、猕猴桃、腰果、核桃等食物。 此外,贫血患者要注意尽量避免摄入高脂肪、高鞣酸、高草酸的食物,可能会阻碍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如肥肉、柿子、李子等。一般轻度贫血可通过改善饮食得到缓解,当贫血问题严重的时候,则应尽快前往血液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药物治疗。
1866
224
2024-06-27
幼儿白血病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幼儿白血病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发病率比较高,治疗时间比较漫长,具体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如下: 1、发病原因: 幼儿白血病多与基因变异、染色体变异有关,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也可能会诱发该疾病,患病后造血细胞会出现异常分裂、增殖的现象。 2、症状表现: 患者发病时,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多表现为中低热,还会出现贫血的情况,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力、嗜睡等,随病情发展还会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另外还可能伴随关节疼痛、呼吸困难等。 3、治疗方法: 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化疗,常见的化疗药物主要有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依托泊苷注射液等。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等改善病情,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 如幼儿出现疑似该疾病的症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医,确诊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期间还应定期复查,医生可根据恢复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家长日常生活中应多带幼儿进行适当运动,可有效增强自身体质,饮食上应避免吃一些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可多吃一些新鲜的蔬果,保持心情舒畅,有益于恢复。
4822
106
2024-06-27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怎么办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可能是由非疾病性因素所导致,也可能是病原体感染、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等疾病性因素所导致的,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一、非疾病性因素: 若近期进行剧烈运动、情绪过于激动、女性处于排卵期和妊娠期等,都会使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休息后或过一段时间可自行恢复正常。 二、疾病性因素: 1、病原体感染: 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有关,常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炎症可能使骨髓受到刺激产生粒细胞,从而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头孢拉定胶囊、头孢呋辛脂胶囊等药物治疗,若患者发病出现脓肿时,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比如穿刺置管引流术。 2、白血病: 可能与遗传或物理、生物、化学等刺激有关,常伴有免疫力下降、贫血等症状,可能使血液系统受到影响,从而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分子靶向、免疫治疗或化疗,还可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比如造血干细胞移植。 3、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能与感染、用药不当等情况有关,常伴有皮疹、发热等症状,也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4、过敏: 可能与过敏原刺激有关,常伴有皮肤瘙痒、红肿、气促等症状,过敏也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建议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来改善症状。 5、其他: 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中毒、蛔虫病、组织坏死等情况也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建议及时遵医嘱采取措施来改善症状。 如果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血液科遵医嘱做血常规、血生化、过敏原筛查等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并进行对症治疗。建议平时适当多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促进机体健康。
4266
500
2024-06-27
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为主,会导致各部位发生出血症状,甚至可能诱发贫血,并可伴有其他临床症状,需要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1、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功能发生异常,会导致凝血时间过长,不能达到让血小板快速凝聚的状态,从而引起反复出血症状,而且不易止血。可能会导致鼻出血、牙龈出血,也可能会导致皮下瘀斑或者全身出现淤点,女性在月经期间还会出现月经量过多和月经时间延长,甚至还会导致脏器出血症状,一旦外伤引起出血之后较难止血。 2、贫血: 如果出血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失血性贫血,并伴有头晕、头痛、面色苍白等症状,可能会有注意力不集中、四肢乏力和腹泻等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治疗,达到纠正贫血的效果。 3、其他症状: 如果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其他疾病后,还可能会引起发热、肢体麻木、昏迷、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等不适症状。 引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较多,可能是先天性遗传因素造成,也可能是血管壁异常或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异常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至医院进行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
4408
56
2024-06-27
血友病和白血病的区别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友病和白血病的区别主要包括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方面。虽然在名字上有些相近,但并不是同一种疾病,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发病机制: 血友病是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导致的血液中某一白细胞系列失去分化成熟能力,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出现恶性增殖。 2、发病原因: 血友病属于基因突变的遗传性疾病;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发病可能与辐射、化学药品、遗传、其他的血液疾病继发等情况有关。 3、临床表现: 血友病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引发的易出血,轻微碰撞即可有皮肤黏膜出血、关节出血、肌肉出血且止血困难,部分患者伴有疼痛、麻木、肌肉萎缩、呼吸困难等;白血病常见症状有发热、贫血、出血倾向、低热、乏力、盗汗、骨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4、检查: 血友病的患者需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抑制物检测、基因检测,以及超声检查等影像学检查;白血病的患者需要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细胞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鉴别各类白血病、诊断白血病分型。 5、治疗: 血友病主要是要预防出血以及出血后及时压迫止血、冷敷伤口等,出血不停止还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断血流颗粒等药物治疗。白血病通常需要遵医嘱采用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来进行治疗。 此外,血友病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预后较好;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的恶性病变,一般预后较差。血友病和白血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均属于血液系统疾病,建议及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诊,明确诊断。
3192
339
2024-06-27
血容量正常又贫血和缺氧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容量正常又贫血和缺氧,可以排除烧伤、大出血等原因,考虑与铁缺乏、溶血等原因有关,建议积极配合医生应用铁剂、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纠正贫血状态,改善缺氧现象。 1、铁缺乏: 贫血通常指体内红细胞计数少,如果存在烧伤、大出血等,可能导致血液浓缩致使血容量减少,即可出现贫血、缺氧的情况。如果经检测血容量正常,可能是铁摄入不足、丢失过多或需求增加等导致,体内缺乏铁元素,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导致贫血,由于血红蛋白计数降低氧气不足导致缺氧,但血容量一般正常,患者可能有异食癖或小儿生长发育异常,需遵医嘱口服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铁剂纠正贫血。 2、溶血: 因为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可能诱发溶血性贫血,体内红细胞破坏速率明显增快,超出骨髓代偿能力,也会导致贫血、缺氧,血液中红细胞减少,但血容量可能并未减少,多伴有黄疸、脾肿大或寒战、发热等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或是采取脾切除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等控制贫血症状。 3、其他: 血容量正常又贫血和缺氧还可能是巨幼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造成,需到血液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测等检查,明确贫血类型后遵医嘱治疗。 患者日常需注意休息,保证营养均衡,尽早戒烟酒,并遵医嘱摄入富含钙、锌等营养物质,如瘦肉、鸡蛋等,尽可能减轻贫血症状。
3042
410
2024-06-27
贫血的鉴别诊断
蒋铁斌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是由于身体各组织供氧不足而产生的临床表现,可通过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形态、贫血的进展速度等方面进行鉴别。 1、血红蛋白(Hb)浓度: Hb浓度>90g/L时为轻度贫血,在60-90g/L时为中度贫血,浓度在30-59g/L时为重度贫血,Hb浓度<30g/L为极重度贫血。 2、红细胞形态: 主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32%-35%时为大细胞性贫血,常见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MCV在80-100fL,MCHC在32%-35%时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MCV<80fL,MCHC在<32%时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 3、贫血的进展速度: 一般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急性贫血一般可见于急性失血性或溶血性贫血等,由于失血速度过快导致贫血病情进展快速。慢性贫血多继发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由于造血细胞、脏器持续受损而引起慢性贫血。 4、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 主要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增生性贫血,而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骨髓红系增生不良引起的贫血。 除上述的几个指标外,还可以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数值进行判断,此类患者还会出现相关不适表现,如头晕、乏力、耳鸣,以及活动后心悸、气短、食欲减退等。 此外,贫血还可分为红细胞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临床中常根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营养史、家族史等,以及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和贫血发生机制等检查明确情况。
1693
78
2024-06-27
重度贫血的危害
刘海波
副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重度贫血的危害,主要包括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因此建议重度贫血患者需要积极到医院就诊,根据具体原因选择合适的方式治疗,改善患者症状。 1、皮肤危害: 通常重度贫血患者由于体内血红蛋白缺失较多,患者会出现皮肤苍白的症状,同时由于全身供氧不足,多会有皮肤粗糙感。对于重度溶血性贫血患者由于红细胞破裂,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较高,皮肤多为黄色。 2、消化系统危害: 对于重度贫血患者,由于消化系统也会缺血缺氧影响正常消化功能,多会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呼吸系统危害: 由于重度贫血患者机体内血红蛋白减少,而血红蛋白主要作用为携氧,多会影响氧气运输,出现胸闷、气喘甚至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 4、中枢神经系统危害: 通常重度贫血患者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而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缺氧较为敏感,患者多会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耳鸣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晕厥。 5、泌尿系统危害: 患者发病时会使全身脏器缺血、缺氧,若肾脏出现缺血、缺氧时导致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主要会出现无尿、少尿等表现。 6、生殖系统危害: 患者出现重度贫血时,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女性患者多会出现月经异常症状,多表现为经量减少、经期延长等,严重时还会出现闭经。而男性患者睾酮分泌减少,出现男性特征减弱的问题。 7、免疫系统危害: 通常重度贫血患者由于体内白细胞也会有所降低,机体免疫力会下降,容易受到其他致病菌感染引起炎症。 8、循环系统危害: 重度贫血患者出现心脏缺血时,会引起心脏功能衰竭,多表现为气短、心悸、心跳加快等症状。 另外,重度贫血患者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包括消瘦、乏力等。因此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血液内科就医,确诊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患者也需要每月到医院复查,医生可根据复查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181
462
2024-06-27
贫血可以吃柿子吗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患者一般可以吃柿子,但不宜多吃,柿子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适当吃柿子通常不会对贫血造成影响,但过量吃柿子可能会影响疾病的恢复。 柿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其中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等营养物质,适当吃柿子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好处,如一天吃一个。但要尽量避免过量摄入柿子,柿子中含有鞣酸,鞣酸易与铁质结合,从而影响机体对食物中铁元素的吸收,因此贫血患者应避免过量吃柿子。同时,如果贫血患者正在服用铁剂,则不宜吃柿子,柿子中的鞣酸可与铁结合形成沉淀物,从而引起胃肠道不适,也会影响铁剂的吸收。 引发贫血的原因较多,可能是失血量过多造成的,也可能是体内的铁元素生成不足、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所引起,会导致患者出现四肢乏力、精神倦怠、面色苍白、面色萎黄等症状。对于贫血症状比较严重的人群,需要通过输血疗法进行改善。 建议贫血患者及时到医院的血液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3878
441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