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来医生

贫血的鉴别诊断

蒋铁斌血液内科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三甲 全国第73

贫血是由于身体各组织供氧不足而产生的临床表现,可通过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形态、贫血的进展速度等方面进行鉴别。

1、血红蛋白(Hb)浓度:Hb浓度>90g/L时为轻度贫血,在60-90g/L时为中度贫血,浓度在30-59g/L时为重度贫血,Hb浓度<30g/L为极重度贫血。

2、红细胞形态:主要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32%-35%时为大细胞性贫血,常见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MCV在80-100fL,MCHC在32%-35%时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常见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MCV<80fL,MCHC在<32%时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等。

3、贫血的进展速度:一般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急性贫血一般可见于急性失血性或溶血性贫血等,由于失血速度过快导致贫血病情进展快速。慢性贫血多继发慢性感染、恶性肿瘤、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由于造血细胞、脏器持续受损而引起慢性贫血。

4、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主要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增生性贫血,而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骨髓红系增生不良引起的贫血。

除上述的几个指标外,还可以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数值进行判断,此类患者还会出现相关不适表现,如头晕、乏力、耳鸣,以及活动后心悸、气短、食欲减退等。

此外,贫血还可分为红细胞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临床中常根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营养史、家族史等,以及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和贫血发生机制等检查明确情况。

2024-06-27 发布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