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科室相关科普
血液病包括哪些种病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或影响造血系统伴发血液异常改变,以贫血、出血、发热为特征的疾病。血液病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等。
1、红细胞疾病
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多因铁摄入不足、丢失过多等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巨幼细胞贫血则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引起,常有舌炎、食欲不振等症状。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出现全血细胞减少,有贫血、出血和感染等表现。
红细胞增多症: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可出现皮肤红紫、头痛等症状。
2、白细胞疾病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粒细胞缺乏症更为严重,患者易发生感染,出现发热、乏力等。
白血病: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细胞白血病等。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3、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血小板破坏过多,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瘀斑等。
血友病: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患者自幼有出血倾向,轻微损伤可致严重出血。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诊断方法和治疗也较为复杂。所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对于血液病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血液病的治疗方法
对于贫血类疾病,可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巨幼细胞贫血补充维生素B₁12和叶酸等。对于白血病等,可使用化疗药物杀死异常增殖的血细胞,还可使用靶向药物精准攻击病变细胞。免疫抑制剂可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血液病。
对于严重贫血、出血性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等情况,可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维持生命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是一些严重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
支持治疗包括预防和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治疗的耐受性。
619
中粒细胞百分比高是说明什么原因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非疾病因素,以及感染性疾病、组织损伤和坏死、溶血和失血、恶性肿瘤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疾病因素。
1、非疾病因素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也可能是一过性的生理现象,包括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长期吸烟、高温或寒冷环境、妊娠5个月以上以及分娩时等情况,这些活动或环境变化可能导致身体的生理变化,从而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水平。
2、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这是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常见原因。当机体受到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立克次氏体、钩端螺旋体、寄生虫等病原体的侵袭时,中性粒细胞会大量增殖以对抗病原体,从而导致其百分比偏高。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和一些杆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细菌性感染,如感冒、肺炎、肠道感染等,都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组织损伤和坏死:如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冻伤、组织坏死以及血管栓塞等情况,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这主要是因为组织损伤和坏死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刺激骨髓释放更多的中性粒细胞参与修复过程。
溶血和失血:急性溶血和急性失血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这是因为失血和溶血会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促使骨髓释放更多的中性粒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恶性肿瘤:晚期恶性肿瘤出现坏死时,也可能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这主要是因为肿瘤坏死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刺激骨髓释放更多的中性粒细胞。
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时,应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也有助于预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发生。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的处理措施
医生可能会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判断是否为感染以及感染的部位。如果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可能需要进行胸部X光或CT检查以排除肺部感染;如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可能需要进行粪便检查等以确定是否为胃肠道感染。
如果确定为细菌感染,应根据感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在饮食方面,应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症状等是否有所改善。如果治疗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持续升高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638
地中海贫血血常规特点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地中海贫血的血常规特点主要表现为红细胞计数轻度升高或正常,血红蛋白不同程度降低,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多数正常或轻度降低。
1、红细胞参数变化
红细胞计数:一般轻度升高或正常,但在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可显著升高。这是因为机体为了代偿贫血,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血红蛋白:不同程度的降低,是地中海贫血的主要表现之一。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可接近正常下限,而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可显著降低,甚至低于60g/L。
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会明显的降低,这也是地中海贫血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正常的或者会出现轻度的降低。
2、白细胞和血小板参数
一般无明显特异性变化,但在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由于长期贫血和骨髓造血功能亢进,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轻度升高。
患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筛查地中海贫血,但需要进一步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对于地中海贫血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地中海贫血的处理措施
轻型地中海贫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做好生活管理。平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方面,要均衡膳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铁的食物,如瘦肉、蛋类、奶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应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
对于中型和重型地中海贫血,输血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定期输注红细胞可改善贫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长期输血可能导致铁过载,所以需要进行去铁治疗,如使用去铁胺等药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可能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方法,但存在一定风险且需要合适的供体,患者及家属应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1090
血型自己怎么测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型自己测可通过父母血型推测或观察血液与抗A、抗B血清反应及血液凝固速度等初步判断,但准确性有限且风险,一般不建议自行操作。
1、通过父母血型推测
如果知道父母的血型,可以根据血型遗传规律大致推测自己的血型范围,如果父母都是A型血么子女的血型可能是A型或O型,如果父母一方是A型,一方是B型,子女的血型可能是A型、B型、AB型或O型,但这种方法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不能确定具体血型。
2、观察血液特征
血液与抗A、抗B血清的反应:试剂盒中一般含有抗A血清和抗B血清。分别将一滴血液滴入抗A血清和抗B血清中,如果血液在抗A血清中发生凝集,而在抗B血清中不凝集,可能是A型血,如果在抗B血清中发生凝集,而在抗A血清中不凝集,可能是B型血,如果在两种血清中都发生凝集,可能是AB型血,如果在两种血清中都不凝集,可能是O型血。
血液凝固速度:不同血型的血液凝固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这种差异非常微小,很难准确判断血型。一般来说O型血的凝固速度相对较快,AB型血相对较慢。
自行检测血型存在很多风险和不确定性,错误的血型判断可能会在紧急情况下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输血错误等。如果需要准确确定血型,应该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通过专业的血型检测方法,如血型鉴定卡、微柱凝胶法等进行检测。
980
血液病都是什么病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液病涵盖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1、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化学药物、电离辐射等多种因素有关,病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治疗,包括遵医嘱免疫抑制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地中海贫血:
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的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珠蛋白链合成缺如或不足所导致的贫血或病理状态,患者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等,轻型地贫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重型地贫需要定期输血和去铁治疗等。
3、多发性骨髓瘤:
这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患者可出现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高钙血症等症状,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丙种球蛋白等,严重者可考虑脾切除。
5、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根据细胞类型可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细胞白血病等,患者常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不同类型和病情的白血病治疗方案有所不同。
血液病种类繁多,对人体危害较大,了解这些血液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对血液病的认识和重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如何预防血液病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熬夜,以免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在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均衡,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避免过度肥胖,肥胖可能增加患血液病的风险,适度饮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尽量远离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在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如存在可能的有害物质,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用具等,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环境中,减少对身体的损害,还应戒烟限酒,吸烟和过度饮酒会对身体的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血液病的发生几率。
815
身上很容易有淤青是怎么回事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淤青可能由维生素C缺乏、外伤、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及血友病等引起。
1、维生素C 缺乏
维生素C在维持血管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引发毛细血管出血,当出血较多时,血液可能淤积在皮下,形成明显的淤青,为了补充维生素C,可以多吃苹果、橘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补充。
2、外伤因素
当身体受到撞击、摔倒、碰撞或受伤时,皮肤下的毛细血管可能会破裂出血,血液渗出到周围组织中形成瘀血,进而形成淤青,此时可以通过冷敷来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瘀血通常可自行被吸收后消失。
3、过敏反应
如过敏性紫癜,也可能导致淤青的出现,在进食过敏原如鱼、虾等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可能被激活,生成物质损伤皮肤、肾和肺的小血管,会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及血浆等外渗,造成皮下组织、黏膜、内脏组织渗出性出血和水肿,从而产生淤青症状,对于这类情况,患者应避免再摄入过敏原,并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4、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进而引发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出现无法及时止血的情况,这会导致皮肤淤青、牙龈出血等症状的出现,对于这类情况,可以通过输入血小板进行治疗,同时需要治疗原发病。
5、血友病
也可能导致淤青的出现,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出血可淤积在皮肤下,导致淤青症状,对于这类疾病,需要加强护理,避免外伤及肌内注射,并遵医嘱通过输血以及血浆补充凝血因子进行治疗。
为了预防和治疗淤青,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排除潜在的血液疾病。
1081
人免疫球蛋白的功效与作用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人免疫球蛋白是一种从大量健康人血浆中分离提纯的血液制品,主要的功效包括抗病毒感染、抗细菌感染及增强免疫力等,用于缓解免疫缺陷病以及传染性肝炎等。
1、抗病毒感染:
含有多种抗病毒抗体,可针对如甲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当人体暴露于这些病毒时,免疫球蛋白中的抗体能够迅速识别并结合病毒,阻止病毒进入细胞进行复制,从而降低病毒感染的几率。例如,在甲肝高发地区,对于密切接触甲肝患者的人群,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甲肝发生;
2、抗细菌感染:
包含抗细菌抗体,能够中和细菌毒素,如破伤风梭菌、白喉杆菌等产生的毒素可被免疫球蛋白中的抗体中和。在受伤后可能感染破伤风的情况下,及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提供快速的保护,防止破伤风毒素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3、增强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可以刺激并增强机体免疫系统,促使机体产生更多抗体,提高自身免疫力,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袭。注射免疫球蛋白后,可以产生白细胞等免疫细胞因子,促进体内免疫因子的释放,为抵抗外界细菌病毒提供充足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人免疫球蛋白具有多种功效,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剂量和疗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因为人免疫球蛋白是从人血浆中提取的,对于有血浆蛋白过敏史的患者,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如皮疹、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所以在使用前要详细询问过敏情况,确保用药安全。
人免疫球蛋白的保存条件比较严格,通常需要在2-8℃的环境下冷藏保存,以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如果保存不当,比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可能会导致蛋白变性,影响其药效。
1000
AB型血能给A型输血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AB型血原则上不适合给A型血输血,这主要是基于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反应机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输血,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
在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存在A抗原,其血清中含有抗B抗体。而A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同时有A抗原和B抗原,血清中不存在抗A和抗B抗体。正常情况下,输血的关键在于供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不能发生凝集反应。当考虑AB型血给A型血输血时,虽然AB型血的红细胞上的A抗原不会和A型血血清中的抗A抗体发生反应,但是AB型血红细胞上还存在B抗原。而A型血血清中有抗B抗体,这就存在引发凝集反应的风险。
在少量输血时,这种凝集反应可能不太明显,但并不代表没有风险。随着输血量的增加,A型血血清中的抗B抗体与AB型血红细胞上的B抗原相遇的机会增多,就很可能引发红细胞凝集。一旦发生凝集反应,红细胞会黏聚在一起,形成团块,这些团块会阻塞血管,尤其是微小的毛细血管,阻碍血液循环。
而且,凝集的红细胞还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破坏,这一过程称为溶血。溶血会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经过代谢后会产生胆红素。过量的胆红素会对人体造成损害,比如引起黄疸,影响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功能,严重的溶血反应可能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一系列危及生命的情况。
输血的注意事项
1、血型鉴定:
必须准确鉴定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等。这是输血的基本前提,任何血型鉴定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
2、血液制品检查:
检查血液制品的外观,确保没有溶血、变色、凝块等异常情况。正常的红细胞制品应该是暗红色、均匀的混悬液,若出现红色透明液(溶血)或有絮状物(凝块)则不能使用。
3、输血速度控制:
开始输血时,速度要慢,一般不超过20滴/分钟,观察15-20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速度。
915
女性铁蛋白300多正常吗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女性铁蛋白300多μg/L通常是不正常的。铁蛋白是人体内铁的储存形式,其浓度可以反映机体铁的储存情况。对于女性而言,铁蛋白的正常范围通常在12-150μg/L。因此,当女性铁蛋白水平达到300多μg/L时,已经明显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可能意味着身体存在某些问题。
铁蛋白升高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涉及慢性病、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具体来说,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可能导致铁蛋白水平升高。此外,急性感染、炎症以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铁蛋白的升高。更为严重的是,恶性肿瘤如淋巴瘤、胰腺癌、肺癌、肝癌、多发性骨髓瘤等,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合成铁蛋白能力,因此也可能导致体内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除了疾病因素外,铁蛋白的升高还可能受到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影响。例如,过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或服用含铁的补充剂,可能导致铁蛋白水平在短时间内升高。然而,这种升高通常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代谢和排泄后,铁蛋白水平会恢复正常。
因此,当女性发现铁蛋白水平升高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确定升高的具体原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女性铁蛋白300多μg/L,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调整饮食:
适当减少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如紫菜、菠菜、动物血、瘦肉等,以降低机体铁负荷量。同时,增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调节情绪: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以改善铁蛋白偏高的情况。
3、改变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适当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改善身体状态。
4、定期复查:
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监测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29
人促红素的作用与功效及副作用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人促红素全称为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主要功效包括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纠正贫血、调节铁代谢、抗氧化作用等,主要用于缓解肾功能不全所致的贫血。副作用包括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注射部位反应、流感样症状等。
1、功效及作用:
促进红细胞生成: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能够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系前体细胞,进而促使红细胞的生成,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红细胞数量和功能至关重要;
增加血红蛋白含量:通过促进红细胞的生成,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能够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改善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等;
纠正贫血: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适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贫血以及接受化疗的非髓性恶性肿瘤所导致的贫血等。能够提高红细胞寿命,减少溶血,进而达到纠正贫血的目的;
调节铁代谢:能够增加铁的吸收和利用,为红细胞生成提供足够的铁元素。同时,还能降低血浆中的铁含量,防止铁过载对身体造成损害;
抗氧化作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从而延长红细胞的寿命。
2、副作用:
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红细胞增多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黏稠度的增加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尤其是在血管内皮损伤或者血流缓慢的部位;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副作用。在少数情况下,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后,身体可能会产生抗EPO抗体,这些抗体会抑制红细胞的生成,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注射部位反应:在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的部位,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红肿、硬结等反应,这主要是由于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或者过敏反应引起的。一般来说,通过正确的注射方法和更换注射部位可以减轻这些症状;
流感样症状:部分患者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通常是轻度到中度的,一般在药物使用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持续数小时到数天不等,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对症治疗来缓解这些症状。
此外,当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和其他可能影响血液系统或者免疫系统的药物共同使用时,更需要谨慎评估。而且,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教育,让患者了解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可能出现的情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监测能力。
人促红素的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期间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注意避免过度的红细胞生成。过度的红细胞生成可能导致血液黏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红细胞压积过高也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等。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确保红细胞压积在适当的范围内。
此外,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CHO细胞)时可能会引起血清钾轻度升高,因此患者应适当调整饮食,减少高钾食物的摄入。若发生血钾升高,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调整剂量。
由于治疗期间因出现有效造血,铁需求量增加,患者通常会出现血清铁浓度下降。因此,在治疗期间应补充足够的铁剂,以满足红细胞生成的需要。如果患者的血清铁蛋白低于一定水平或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应每日补充铁剂。
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