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低血压能喝酒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低血压患者不建议喝酒,饮酒可能会使血压进一步降低,加重低血压的症状,同时还会对身体的其他器官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饮酒,并及时就医。 一般来说少量饮酒可能会使血管扩张,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有所下降,对于低血压患者而言,本身血压就偏低,饮酒后可能会使血压进一步降低,加重低血压的症状比如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甚至晕厥等情况,而大量饮酒则可能会对心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进而间接影响血压的稳定。 酒精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低血压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饮酒后可能会加重这种状况,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长期饮酒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容易引发肝脏疾病,而低血压患者的身体可能相对较弱,肝脏的代谢功能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再加上饮酒,会使肝脏的负担更重,不利于身体健康。 如果低血压患者正在服用药物,尤其是一些可能与酒精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绝对不能饮酒,例如降压药、镇静剂等与酒精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危及生命,如果低血压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也需要谨慎饮酒,这些疾病可能会与低血压相互影响,而酒精可能会加重病情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高血压患者也不能饮酒,因为酒精会使血压波动,升高血压水平,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还可能影响降压药物疗效,加重肝脏负担,干扰身体代谢,为了自身健康,血压不正常者都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505
2024-09-14
高血压能喝酒吗 有什么影响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患者不建议饮酒,酒精作为一种刺激性物质,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不利影响,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还可能会影响药效,导致血管损伤,增加中风风险。 1、血压波动 刚开始饮酒时,酒精会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压短暂下降。但这种效应是暂时的,且可能掩盖高血压的真实情况。随着酒精的代谢和交感神经的兴奋,心率加快,血压逐渐上升,甚至可能超过饮酒前的水平,这种血压的波动对高血压患者极为不利。 2、影响药效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酒精可能与某些降压药物发生相互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从而影响血压的控制。 3、血管损伤 长期饮酒会导致血管弹性降低,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这将进一步加剧血管病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4、增加中风风险 高血压患者饮酒后,脑部血管压力可能增大,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从而诱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 酒精还可能对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起胃痛、肝损伤、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问题。 鉴于饮酒对高血压患者的诸多不利影响,建议严格戒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以维护良好的血压水平。定期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对血压造成不利影响。
1442
2024-09-14
高血压能喝啤酒吗,有什么影响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建议喝啤酒。短期内,啤酒中的酒精成分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进而引起血压升高。长期过量饮用啤酒,除了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肥胖外,还可能引发或加重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酒精可能与降压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效果,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长期饮酒还可能对肝脏、胃肠道等器官造成损害,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不建议喝啤酒。如果高血压患者非常嗜酒,一时无法立即戒酒,可以少量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逐渐减少饮用量,最终达到完全不喝酒的状态。空腹饮酒会加速酒精的吸收,增加对身体的刺激。建议在饮酒前吃一些食物,以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虽然偶尔适量饮用啤酒可能不会对血压造成显著影响,但长期或过量饮酒无疑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尽量不饮酒或少饮酒,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盐等健康行为上。 平时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通过综合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611
2024-09-14
心脏跳几下停顿一下很严重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出现跳几下后停顿一下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医学上称为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一般不严重,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导致,则可能比较严重。 生理性早搏通常与应激反应、熬夜、摄入咖啡因如咖啡、浓茶、酗酒等生活习惯有关。这类早搏多为偶发性,不伴随器质性心脏病,因此一般不严重,无需特殊治疗。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诱发因素后,早搏现象多可自行缓解。 病理性早搏往往与器质性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紧密相关,如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钾血症等。这类早搏出现频繁,可能伴有明显症状,如胸闷、胸痛等,可能比较严重,需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对于频繁出现早搏并伴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及病因。无论是生理性早搏还是病理性早搏患者,都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熬夜、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情绪稳定等,以减少早搏的发生。 对于病理性早搏患者,还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 心脏跳几下后停顿一下的现象虽然可能令人担忧,但并非所有早搏都预示着严重的心脏疾病。通过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大多数早搏患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因此,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不必过度恐慌,而应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961
2024-09-13
血压高可以吃榴莲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榴莲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些成分对于人体健康有着多方面的益处,血压高的人群可以吃榴莲。 榴莲中含有大量的钾元素,钾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重要矿物质,也是降低血压的重要元素之一。钾元素能够促进体内钠的排出,减少细胞外液容量,从而降低血管阻力,有助于降低血压。 但是榴莲的糖分和热量较高,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从而不利于血压的控制,所以高血压患者可以吃榴莲,但应控制食用量。建议每天食用量不超过1/4个,以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和热量。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榴莲虽好,但也不应作为唯一或主要的水果来源,应与其他水果,如香蕉、猕猴桃、苹果等搭配食用,以获取更全面的营养。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身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果食用榴莲后出现血压波动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调整饮食方案。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除了注意饮食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建议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和降低血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对血压造成不利影响。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987
2024-09-13
心脏造影做了三年了还需做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造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患者的整体状况较好,三年后不用做心脏造影。如果患者的整体状况不好,则三年后需要做心脏造影。 如果患者自上次心脏造影以来,病情保持稳定,没有出现胸闷、胸痛等心脏不适症状,且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通常不需要每年常规复查心脏造影。心脏造影是微创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和费用,频繁检查并无必要。 但是如果患者近期出现胸闷、胸痛等心脏不适症状,且这些症状与以往相比有所加重,或者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提示存在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复查心脏造影。这是因为心脏造影能够直观地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部位,对于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已经接受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术后复查心脏造影的时间间隔通常根据医生的建议而定。一般来说,术后半年至一年内需要复查心脏造影,以评估支架的通畅情况和冠状动脉的恢复情况。如果术后恢复良好,且未出现不适症状,后续复查的间隔可以适当延长。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心脏造影是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应尽快进行心脏造影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介入治疗。如果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后病情稳定,且未出现新的心脏不适症状,后续复查的间隔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1321
2024-09-13
怎样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检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水平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合理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 1、生活方式干预 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减少牛肉、猪肉、蛋黄等高脂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多食用油炸食品和加工食品。多吃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吸收。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橄榄油,有助于维持血脂平衡。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脂水平。适量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促进血脂的代谢。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因此戒烟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重要措施之一。过量饮酒会导致血脂异常,因此应严格限制酒精摄入。 2、药物干预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和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常用他汀类药物。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小肠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联合使用。 胆汁酸螯合剂:也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PCSK9抑制剂:是最新型的强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能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价格较高,适用于高危患者。 高脂血症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检查,监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长期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关键。
669
2024-09-13
呼吸心脏疼是什么原因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呼吸时心脏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疾病或因素引起,包括胸膜炎、气胸等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包炎等心脏疾病,以及肋间神经痛等神经性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胸膜炎是胸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细菌或病毒感染后,炎症可刺激胸膜,导致呼吸时心脏部位疼痛,尤其是深呼吸时更为明显。治疗上以控制炎症为主,常用抗生素等。 气胸: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膜腔内压力升高,进而压迫肺组织,气胸可由外伤、肺部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患者呼吸时会出现心脏部位的疼痛,治疗方法包括胸腔闭式引流等。 胸腔积液:胸腔积液是指胸膜腔内液体异常增多,可由感染、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大量胸腔积液会限制呼吸运动,导致呼吸时心脏部位疼痛。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进行,如抗感染治疗、胸腔穿刺引流等。 2、心脏疾病 冠心病心绞痛: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绞痛是其常见表现之一,患者在劳累、情绪激动或受寒时,可能出现胸骨后的压迫感或刺痛,且常伴有呼吸急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如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心包炎:心包炎是心包膜的炎症,常由感染、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起,急性心包炎时,胸骨后、心前区疼痛为典型症状,疼痛与呼吸运动相关,常因咳嗽、深呼吸而加重。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解除心脏压塞及对症支持治疗。 3、神经性疾病 肋间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是指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而产生的疼痛,疼痛常沿肋间神经分布区域呈刺痛或灼热感,呼吸、咳嗽等动作可加重疼痛。治疗上以缓解疼痛为主,可应用解热镇痛药。 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患者常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但各项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治疗上以心理治疗为主,可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胃食管反流、焦虑症等疾病也可以导致胸部刺痛,且可能与呼吸有关,这种情况下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尤为重要。 呼吸时心脏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减轻症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促进康复。
917
2024-09-13
舒张压高是什么引起的原因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舒张压是血压测量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指的是心脏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当舒张压持续偏高时,往往预示着心血管系统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舒张压升高的原因包括神经内分泌因素、心率因素、血容量因素等。 1、神经内分泌因素 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情绪紧张、工作生活压力大等因素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上升,从而增加血管阻力,影响外周血管及小动脉的张力,导致舒张压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异常,可增强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性,提高外周血管阻力,进而引起舒张压偏高。 2、心率因素 心率增快时,心脏的舒张期缩短,导致主动脉流向外周的血液减少,留在主动脉内的血液增多,从而引发舒张压升高。 3、血容量因素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饮食,可导致人体血容量增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进而引起舒张压偏高。由于肾脏排泄功能异常或药物影响,体内水钠无法有效排出,也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引起舒张压升高。 4、血管因素 血管管腔狭小、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减退等因素,均可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从而引起舒张压升高。随着年龄增长或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血管壁弹性变差,不能有效调节血压,也是舒张压升高的重要原因。 5、生活习惯因素 长期高脂、高糖饮食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影响血液流动,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引起舒张压升高。运动不足可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舒张压升高的风险。长期吸烟、饮酒可导致血管痉挛、硬化,增加血管阻力,引发舒张压升高。 面对舒张压升高的问题,患者应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首先要改善生活习惯,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对于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压,确保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683
2024-09-13
动脉硬化严重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动脉硬化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早期症状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症状,随着时间推移可出现相关的疾病和不适症状,是比较严重的,需要引起重视。 1、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从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当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时,可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疾病,严重威胁生命;在脑部动脉则可能导致脑缺血、脑梗死,引起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肾脏、下肢等部位的动脉硬化也会对相应脏器的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2、加速其他严重疾病的发展: 动脉硬化常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病情进展,这些疾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例如,高血压可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而动脉硬化又可导致血压升高,形成顽固性高血压,难以控制。 3、治疗效果有限,负担沉重: 目前对于严重动脉硬化的治疗效果有限,难以完全逆转已经形成的病变。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甚至面临手术治疗,这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此外,长期的药物治疗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鉴于动脉硬化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监测,以及血管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干预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重要手段。合理饮食,以低脂、低糖、低盐的食物为主;适量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损害;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将相关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
988
2024-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