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科室相关科普
胆囊息肉疼痛在哪个位置
陈志强
副主任医师
肝胆外科
胆囊息肉引起的疼痛通常位于右上腹部,即胆囊所在的位置,对于这种症状,患者需要引起警惕。胆囊是位于肝脏下方的一个梨形囊状器官,其底部游离,体部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床内,颈部呈囊状扩张,胆囊结石常嵌顿于此。由于胆囊的这种特殊位置,当胆囊发生病变,如胆囊息肉合并炎症或梗阻时,其疼痛信号往往会投射到右上腹部。 胆囊息肉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逐渐增大并刺激胆囊壁,特别是当息肉位于胆囊颈部或靠近胆囊管时,更容易在胆囊收缩时堵塞胆囊管,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进而引发胆绞痛,这种机械性刺激是右上腹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胆囊息肉可能合并胆囊炎,特别是当息肉引起胆囊壁增厚、毛糙等炎症性改变时。胆囊炎的急性发作会导致胆囊壁充血、水肿,甚至化脓、坏疽、穿孔等,从而引发剧烈的右上腹疼痛。 当胆囊受到刺激或发生炎症时,右上腹疼痛多为隐痛、胀痛或刺痛,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疼痛剧烈时,可放射至右肩、右背部,形成胆绞痛,患者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反酸、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当胆囊息肉合并炎症或梗阻时,会通过机械性刺激和神经传导引发右上腹疼痛。 因此对于出现右上腹疼痛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胆囊息肉等胆囊疾病的可能性,并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1121
2024-10-25
胆管癌早期能活多久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早期胆管癌患者生存期受多种因素影响,身体状况佳、肿瘤高分化、治疗有效且康复管理好者,可能存活5-10年;如果情况不好,可能仅存活1-3年,需要综合考量。 早期胆管癌肿瘤局限无远处转移时,根治性手术是最有效治疗,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周边组织,如肝门部胆管癌可能切除部分肝、胆管和淋巴结等,早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通常在20%-40%,实际因人而异。 年轻且无严重基础疾病者,术后恢复和对辅助治疗耐受性强,可能存活5年以上;而年老且伴有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者,机能差、易有并发症,生存期可能缩短至2-3年。 高分化胆管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性高,生长慢、侵袭性弱、转移可能性低,术后复发风险小,生存期可能达5-10年;低分化者侵袭性强、转移快,术后易复发,生存期可能仅1-2年。 手术辅以化疗、放疗可减少复发转移,治疗得当且患者耐受良好时,生存期有望达到5年以上。患者术后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可能存活5年甚至更久;若忽视,生存期可能缩至2-3年。 胆管癌早期患者应寻求专业团队准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方案,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确保安全彻底。治疗中应对放化疗副作用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术后遵循康复指导,每3-6个月复查肿瘤相关指标以便早发现问题。
844
2024-10-25
肝血管瘤的症状是什么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肝血管瘤是常见肝脏良性肿瘤。多数患者无症状,常于体检时发现,有症状者表现为右上腹隐痛等腹部疼痛不适、可摸到肿块,极少数会因破裂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出现严重症状,症状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1、无症状表现: 大多数肝血管瘤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是因为肝血管瘤在生长过程中通常较为缓慢,且体积较小时一般不会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明显的压迫。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或因其他原因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肝血管瘤的存在。 2、腹部疼痛不适: 当肝血管瘤体积较大时,会引起腹部不适;患者会感到右上腹隐痛、胀痛或饱胀感,通常是由于血管瘤对周围肝脏组织、胆管或胃肠道等产生了压迫。疼痛的程度一般较轻,但会持续存在或间歇性发作。 3、腹部触及肿块: 在较大的肝血管瘤患者中,可以在腹部摸到肿块。肿块通常质地较软,边界清楚,可随呼吸上下移动。患者会因为发现腹部肿块而感到担忧,但一般肝血管瘤引起的肿块大多为良性,生长缓慢。 4、血管瘤破裂出血: 极少数情况下,肝血管瘤会发生破裂出血,导致剧烈腹痛、休克等严重症状。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通常发生在血管瘤体积巨大或受到外力撞击等情况下。 5、其他并发症: 游离在肝外生长的带蒂血管瘤,在发生扭转时可能导致坏死,引发腹部剧痛、发热和虚脱等症状;极少数巨大肝血管瘤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 肝血管瘤的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小且无症状的血管瘤一般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若血管瘤较大或有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治疗方案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以确保安全有效。
1261
2024-10-25
肝癌三项是哪三项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肝癌的诊断可借助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异常凝血酶原DCP等指标,这些指标各具特点,为肝癌的诊断和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1、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正常情况成年人的血液中几乎检测不到甲胎蛋白,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甲胎蛋白的合成可能会重新启动,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水平显著升高。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2、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 甲胎蛋白异质体是甲胎蛋白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肝癌患者中的比例往往高于非肝癌患者。AFP-L3被认为是肝癌的一个高度特异性指标,其检测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肝癌的诊断,并可用于监测肝癌的治疗效果。 3、异常凝血酶原DCP: 异常凝血酶原也称为脱-γ-羧基凝血酶原,是一种异常的凝血因子Ⅱ。在肝癌患者中,由于肝细胞功能受损,导致凝血酶原的合成和加工过程异常,产生异常凝血酶原。DCP的检测可以作为AFP阴性肝癌患者的补充诊断工具,有助于提高肝癌的诊断准确性。 肝癌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其他肝癌标志物、肝肾功能、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综合考虑。预防肝癌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若发现异常指标,应及时就医检查。
1070
2024-10-25
胆管结石怎样形成的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管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饮食因素、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淤积以及细菌感染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胆管结石的发生风险。 1、饮食因素 长期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缺乏膳食纤维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会影响胆汁的成分和分泌,增加胆管结石的发生风险。 2、胆汁成分改变 胆固醇含量过高:正常情况下,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和磷脂等成分保持一定的比例,处于溶解状态。当胆固醇含量过高时,胆汁中的胆固醇就可能过饱和而析出结晶,逐渐形成结石。 胆汁酸和磷脂比例失调:胆汁酸和磷脂对胆固醇的溶解起着关键作用。如果胆汁酸和磷脂的比例发生改变,如胆汁酸减少或磷脂不足,就会降低胆固醇的溶解度,促使胆固醇结晶形成结石。 3、胆汁淤积 胆汁流速减慢:长期卧床、运动量过少、迷走神经切断术后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胆汁流速减慢。胆汁在胆管内流动缓慢,容易使其中的有形成分沉淀,为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胆管狭窄或梗阻:胆管狭窄、胆管内肿瘤、胆管外压迫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胆管梗阻,使胆汁排泄不畅,淤积在胆管内。胆汁淤积时间过长,其中的成分就容易沉积下来,形成结石。 4、细菌感染 胆道感染: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胆道系统,可引起胆管炎症。炎症过程中,细菌产生的毒素、炎性渗出物等可能改变胆汁的成分和性质,促进结石的形成。 寄生虫感染:蛔虫、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进入胆道系统后,可能引起胆管梗阻和炎症,寄生虫的尸体、虫卵等也可以作为结石形成的核心,促使结石的形成。 预防胆管结石需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若患病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积极防治,降低胆管结石带来的健康风险,维护胆道系统健康。
728
2024-10-25
胆在人体起到什么作用
耿亚军
副主任医师
胆胰外科
胆在人体中起着储存和浓缩胆汁、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和胃酸、促进胃肠蠕动、排泄废物和毒素等多重作用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1、储存和浓缩胆汁: 胆囊是胆汁的主要储存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在胆囊内经过浓缩,减少了其中的水分和电解质,使胆汁更加浓缩。这种浓缩的胆汁在进食时,尤其是摄入高脂肪食物时,会被迅速释放到小肠中,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 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磷脂等成分,能够与脂肪分子结合,形成微滴,从而增大脂肪与胰脂酶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吸收,对于人体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和必需脂肪酸至关重要。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需要脂肪作为载体才能被小肠吸收。胆汁中的胆盐能够与这些维生素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复合物,提高其在小肠中的溶解度,进而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4、中和胃酸,保护小肠黏膜: 胆汁中的胆盐还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汁与胃酸混合,能够降低胃酸的酸度,保护小肠黏膜免受胃酸的侵蚀,维护肠道健康。 5、促进胃肠蠕动: 胆汁中的某些成分能够刺激肠道的蠕动,促进食物在肠道中的推进和混合,有助于消化和吸收过程的顺利进行。 6、排泄废物和毒素: 胆汁中还含有一些废物和毒素,如胆红素、草酸等。通过胆汁的排泄,可以从肝脏中排出体外,起到清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作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在中医理论中,胆被视为六腑之一,具有储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以及调节脏腑气机的生理功能。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能够消除外界不良刺激对人体精神的影响,维持人体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
769
2024-10-25
肝胆炎是什么病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肝胆炎是指发生在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炎症性疾病,是一类涉及多种病因、临床表现复杂且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病症。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常见病因 感染因素: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可引起肝脏、胆囊或胆道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此外,病毒感染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可导致病毒性肝炎,严重时甚至引发肝功能衰竭。 非感染因素:长期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肝胆系统的慢性损伤,进而引发炎症。此外,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胆道梗阻、结石等因素也可能引起肝胆炎。 2、临床表现 消化道症状: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这是由于肝胆系统受损后,胆汁分泌和排泄功能异常所致。 疼痛:肝胆区疼痛是肝胆炎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的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黄疸:当胆道系统发生炎症或梗阻时,胆汁无法正常排入肠道,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患者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休克、昏迷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3、临床诊断 肝胆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其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胆红素等指标的检测;影像学检查则包括B超、CT、MRI等,可直观显示肝胆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4、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病情恢复。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胆炎可选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引起的可选用抗病毒药物;药物性肝损伤则需停用相关药物并给予保肝治疗等。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胆囊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肝移植术等,以去除病灶、恢复肝胆系统的正常功能。 对于出现胆囊炎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恢复。
537
2024-10-24
胆结石疼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胆结石疼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背部放射痛、发热等。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或症状加重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接受有效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需遵医嘱,以保证安全有效。 1、右上腹疼痛: 胆结石引起的疼痛主要位于右上腹,即右侧肋骨下缘的中点位置。疼痛性质多为胀痛、闷痛或阵发性绞痛。这是由于胆结石在胆囊内活动或嵌顿于胆囊管时,刺激胆囊壁引起痉挛所致。 2、恶心呕吐: 疼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恶心和呕吐的症状,尤其是进食油腻食物后更为明显。由于疼痛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反射性反应,同时也与结石引起的胆囊内压力增加及炎症反应有关。 3、背部放射痛: 疼痛不仅局限于右上腹,还可能向右肩部或背部放射。这种放射痛在患者改变体位或进行深呼吸时可能加剧。这是由于胆囊和胆管的神经与右肩部和背部的神经有一定的联系,当胆囊或胆管发生疼痛时,疼痛信号会通过神经传导到这些部位。 4、发热: 部分胆结石患者可能伴有发热症状,这通常是由于胆结石引起胆囊炎或胆管炎,导致细菌感染所致。 饱餐、进食油腻食物等可能是诱发疼痛的常见因素;同时,胆囊炎、胆管炎等炎症性疾病以及胆道梗阻、胰腺炎症等病理改变均可能导致胆结石疼痛的加重和复杂化。
1011
2024-10-24
胆不好能吃鸡蛋吗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胆不好的人可以吃鸡蛋,但需要注意适量和方式。通过控制摄入量和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鸡蛋的营养价值,同时避免对胆囊造成不良影响。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其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对于胆不好的人来说,适量摄入这些营养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康复,而且鸡蛋中的脂肪是身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 胆不好的人在食用鸡蛋时需要特别注意控制摄入量,因为鸡蛋黄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而胆固醇的代谢与胆汁的分泌密切相关。如果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可能会增加胆囊的负担,导致胆汁淤积和胆囊收缩,进而诱发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的发作。因此胆不好的人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鸡蛋,一般建议每天不超过一个或只吃蛋白部分,以此为身体补充营养。 胆不好的人在食用鸡蛋时还需要注意烹饪方式,煮蛋、蒸蛋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可以减少鸡蛋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同时保留鸡蛋的营养成分,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而油炸、煎炒等高油脂的烹饪方式则会增加鸡蛋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不利于胆不好的人的健康。 同时,胆不好的人还应该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多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等健康饮食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和身体健康的维护。
1441
2024-10-24
胆囊切除的危害和后遗症
尹玉春
副主任医师
肝胆胰外科
切除胆囊通常情况下对身体影响不大,切除的一般都属于存在病变的胆囊,没有胆囊也不会影响人体的寿命,但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肠道菌群失调、胃动力障碍等情况;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总管结石等后遗症。 1、胆囊切除的危害: 腹泻:胆囊具有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切除胆囊后,胆汁会持续不断地排入肠道,导致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加快,胆汁酸浓度升高。这种改变会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 肠道菌群失调:胆囊切除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期的胃肠功能紊乱,导致食物排空减慢,从而引起胆汁反流。 胃动力障碍:胃动力障碍是指胃部肌肉收缩运动减弱或丧失协调性,使胃内容物不能正常排出。这会导致胆汁在胃内滞留并反流至食管或肠道。 2、胆囊切除的后遗症: 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切除后,胆汁的排放规律被打乱,胆汁可能会逆流至胃部,刺激胃黏膜,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胃痛、烧心、呕吐、嗳气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胆总管结石:由于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承担了原本胆囊的部分功能,可能会出现胆总管扩张。当胆汁长时间停留在胆总管内时,可能会形成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可能导致胆道梗阻、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 胆囊切除后还可能出现其他后遗症,如肩背疼痛、肠息肉、术后综合征等。为了减轻或避免胆囊切除的危害和后遗症,患者在术后应遵医嘱进行护理和康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1003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