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科科室相关科普
分享至
  • 复制链接
取消
点击这里 让更多人看到
痛风的人喝苏打水有什么效果吗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导致的高尿酸血症,进而引发关节炎症的疾病。苏打水是一种弱碱性饮品,在痛风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如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等作用。 1、碱化尿液: 痛风患者体内尿酸水平较高,尿酸在酸性环境下易形成结晶并沉积于关节等部位,导致关节炎症的发作。苏打水呈弱碱性,饮用后可以提高尿液的pH值,使尿液碱化,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有助于尿酸随尿液排出体外。 2、促进尿酸排泄: 当尿液碱化后,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使更多的尿酸能够溶解在尿液中,而不是沉积在关节等部位。有助于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体内尿酸的总体水平,从而减轻痛风症状。 3、缓解症状: 痛风发作时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苏打水有助于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减轻尿酸盐结晶对关节的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 4、保护关节健康: 痛风石是尿酸盐在皮下聚集形成的结节,会对关节和周围组织造成损害。苏打水通过促进尿酸排泄和减少尿酸结晶的形成,可以降低痛风石形成的可能性,从而保护关节健康。 在痛风的治疗过程中,除了使用降尿酸药物等常规治疗手段外,饮用苏打水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苏打水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痛风患者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避免高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会在体内代谢为尿酸,从而加重痛风症状。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高嘌呤食物。 限制饮酒: 酒精会干扰尿酸的代谢,尤其是啤酒,其本身就含有较高的嘌呤。痛风患者应限制饮酒量,以避免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发作。 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于尿酸的排泄。痛风患者应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稀释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并增加尿液量,促使尿酸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选择低脂肪食物: 高脂肪食物会抑制尿酸的排泄。痛风患者应选择低脂肪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675
89
2025-04-03
痛风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痛风是一种因体内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的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包括急性关节炎发作、慢性痛风石病变等。 1、急性关节炎发作: 常于夜间突然起病,关节剧痛,疼痛程度迅速加剧,数小时内达到高峰。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其他如足背、踝、膝等关节也可受累。关节局部红肿、发热,活动受限,患者常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睡眠与日常活动。 2、慢性痛风石病变: 长期血尿酸控制不佳,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及周围组织不断沉积,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外观为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质地较硬,常见于耳廓、关节周围、鹰嘴、跟腱等部位。痛风石可导致关节畸形,影响关节功能,严重时可破溃流出白色尿酸盐结晶。 3、肾脏病变: 痛风患者肾脏受累常见。一方面,尿酸盐结晶可在肾脏沉积,引发慢性间质性肾炎,早期表现为夜尿增多、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肾功能减退,甚至发展为肾衰竭。另一方面,尿酸盐结晶还可在尿路中形成结石,引起肾绞痛、血尿等症状。 4、关节功能障碍: 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会使关节软骨和骨质遭到破坏。关节结构受损后,患者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出现关节僵硬、畸形,严重影响关节正常功能,如手部关节受累会影响抓握能力,下肢关节受累影响行走等。 此外,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这些全身症状是身体对炎症反应的表现,随着关节症状缓解,全身症状也会逐渐减轻。 痛风相关的检查项目 血尿酸检测是重要指标,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可辅助诊断痛风。关节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在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双折光的针状尿酸盐结晶,即可确诊痛风。 X线检查,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后期可发现关节骨质破坏、缺损等改变,有助于了解病情进展。超声检查,能发现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沉积、滑膜增厚等病变,对早期痛风诊断有意义。还需进行肾功能检查,检测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受累情况。
886
65
2025-04-03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区别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主动免疫是机体通过接触抗原物质,自身免疫系统启动免疫应答过程,从而产生抗体及免疫记忆,获得抵御病原体能力的免疫方式。被动免疫则是机体直接接受来自外部已形成的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进而获得免疫保护的过程。二者存在诸多区别,包括免疫产生机制不同、免疫持续时长不同等。 1、免疫产生机制不同: 主动免疫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入侵的抗原,像病毒、细菌表面的特殊蛋白等,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协助免疫反应并形成记忆T细胞。被动免疫中,机体直接获取现成抗体,无需自身免疫细胞复杂的激活过程,简单直接获得免疫物质。 2、免疫持续时长不同: 主动免疫产生的免疫记忆细胞能长期留存,像接种乙肝疫苗后,记忆细胞可在体内存在数年甚至更久,再次接触乙肝病毒能快速反应,免疫力持久。被动免疫输入的抗体随时间会被机体代谢清除,例如注射的破伤风抗毒素,其有效保护期通常只有2-3周,免疫维持时间短。 3、免疫起效速度不同: 被动免疫注入抗体后,抗体马上能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在紧急状况下,如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能迅速中和病毒。主动免疫从接触抗原到产生足量抗体发挥明显作用,一般需数天到几周,如接种流感疫苗,通常1-2周后机体才产生足够抗体发挥免疫效果。 4、应用场景差异不同: 主动免疫多用于疾病预防,通过接种各类疫苗,让机体预先获得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像儿童常规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被动免疫常用于紧急救治或对免疫功能严重低下者提供临时保护,如新生儿因缺乏自身免疫,可通过母乳获得抗体。 此外,不良反应也不同:主动免疫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可能伴随一些不适,如接种疫苗后可能有轻微发热、肌肉酸痛,这是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表现。被动免疫输入外来免疫活性物质,可能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因为输入物对机体是异体物质,像注射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可能导致血清过敏。 检测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效果的检查项目 检测主动免疫效果,常通过血清学抗体检测。以疫苗接种为例,接种一段时间后采集血液样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检测特定抗体的浓度。若抗体水平达到保护阈值,表明主动免疫成功激发了机体免疫反应,产生了足够抗体。比如乙肝疫苗接种后,检测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且抗体滴度较高说明免疫有效。 对于被动免疫效果检测,除了检测输入抗体在体内的浓度,还需关注机体症状改善情况。像注射抗蛇毒血清后,观察患者中毒症状是否缓解,如伤口肿胀消退、凝血功能恢复等。
1333
87
2025-04-03
白塞病怎么得来的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等。其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 1、遗传因素: 白塞病具有一定遗传倾向。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中,HLA-B51与白塞病关联最为密切。携带该基因的个体,其免疫系统可能对某些外界刺激产生异常反应,增加患病风险。但遗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家族中即便有患病者,其他成员也并非必然发病。 2、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或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辐射等不良环境中,可能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促使白塞病发生。 3、精神因素: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干扰免疫系统功能。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复杂的调节网络,精神状态不佳时,可能打破免疫平衡,增加白塞病发病几率。 4、内分泌因素: 内分泌失调可能参与白塞病发病。如女性患者在经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病情可能出现变化,提示雌激素等内分泌激素水平波动,对疾病有一定影响,具体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5、感染因素: 部分病原体感染可能触发白塞病。像单纯疱疹病毒、链球菌等,其抗原与人体自身抗原存在相似性,感染后免疫系统在攻击病原体时,可能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免疫交叉反应,启动疾病进程。 此外,患者体内免疫系统紊乱,在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作用下,引发炎症反应。如T淋巴细胞功能失调,过度激活后释放大量炎症介质,攻击自身组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起血管炎症,这是白塞病发病的关键环节。 白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在口腔护理方面,患者要保持口腔清洁,勤用温和漱口水漱口,可减少细菌滋生,缓解口腔溃疡疼痛,促进溃疡愈合。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过热、过硬食物刺激口腔及消化道黏膜,减轻不适。皮肤护理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防止摩擦损伤皮肤,降低皮肤病变感染风险。 对于眼部护理,注意眼部卫生,若有眼炎症状,按医嘱正确滴眼药水,避免眼部疲劳,防止视力进一步受损。心理护理也不可忽视,因疾病易反复,患者易焦虑,家人及医护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
1100
50
2025-04-03
干燥症是属于什么病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干燥症准确地说是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以腺体功能减退产生相应症状为主要表现,也可累及其他器官系统。 病因方面,遗传因素扮演重要角色,特定的基因易感性使个体更易发病。一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或免疫调节异常等机制,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促使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内分泌因素也有影响,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雌激素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环境因素,例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也可能是发病的潜在诱因。 症状表现较为多样。口干燥症是常见症状,患者常感觉口干,严重时进食干性食物需用水送服,还可能出现猖獗性龋齿、腮腺肿大等。眼干燥症表现为眼干涩、异物感、少泪,严重者可出现角膜溃疡、穿孔等。除了外分泌腺症状,还可累及其他系统。皮肤可出现紫癜样皮疹,关节可能出现疼痛、肿胀,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肾小管酸中毒等表现,累及肺脏可引发间质性肺炎。 治疗上,一般治疗主要是保持口腔、眼部清洁,勤漱口、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口干、眼干症状。药物治疗方面,对于病情较轻者,可使用羟氯喹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调节免疫。病情严重,累及重要脏器时,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环磷酰胺等,以控制炎症和免疫反应。此外,还可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促进唾液腺、泪腺分泌的药物。 预防干燥综合征,人们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摄入,增强身体抵抗力。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减少龋齿和口腔感染风险。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污染环境,尤其是接触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环境。保持心情舒畅,精神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增加患病几率。 干燥症(干燥综合征)的相关检查 1、自身抗体检测: 抗SSA、抗SSB抗体对干燥综合征诊断有重要意义,阳性率较高。类风湿因子在部分患者中也可呈阳性,辅助诊断。 2、唾液腺功能检查: 唾液流率测定能直观反映唾液分泌情况。腮腺造影可观察腮腺导管形态,判断有无狭窄、扩张等异常。 3、泪腺功能检查: 泪液分泌试验测量泪液分泌量,评估泪腺功能。角膜染色检查角膜上皮有无损伤,了解眼干燥程度。 4、唇腺活检: 取唇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有无淋巴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是诊断干燥综合征的重要依据之一。
1481
95
2025-04-03
高尿酸的原因有哪些
楚天舒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高尿酸是指人体内血尿酸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这一异常情况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涉及尿酸生成过多、尿酸排泄减少以及其他因素影响等多方面。 1、尿酸生成过多: 从饮食角度看,高嘌呤食物摄入过量是常见因素,像动物内脏、海鲜、肉类、豆类等富含嘌呤,人体摄入后,嘌呤在体内经过复杂代谢最终转化为尿酸。当长期大量食用这类食物,尿酸生成量便会超出身体正常排泄能力,致使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身体代谢层面来说,内源性嘌呤代谢异常也会引发尿酸生成过多。某些先天性酶缺陷会干扰嘌呤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活性,使得嘌呤合成加速或分解减缓,从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多。 2、尿酸排泄减少: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当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尿酸排泄就会受到阻碍。各类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会损害肾脏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酸滤过减少,同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分泌减少,使得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水平升高。 3、其他因素影响: 饮酒是常见诱发因素,酒精进入人体后代谢产生乳酸,乳酸会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同时酒精还会促进腺嘌呤核苷酸转化,增加尿酸生成。剧烈运动也可能引发高尿酸,剧烈运动时身体产生大量乳酸,同样会抑制尿酸排泄,且运动后大量出汗,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会造成血液浓缩,血尿酸浓度升高。 如果高尿酸不进行治疗,会进一步加重代谢紊乱,血糖、血脂异常加剧,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幅增加。关节方面,尿酸盐结晶持续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沉积,痛风发作愈发频繁且症状加重,关节畸形逐渐形成,关节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甚至完全丧失,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预防高尿酸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在饮食上,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低嘌呤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同时还需要限制饮酒,尤其是啤酒和白酒,可适量饮用红酒。保持充足水分摄入也很重要,每天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排泄。 建议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还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关节受寒、受潮,因为寒冷刺激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979
77
2025-04-02
强直性脊柱炎什么症状
楚天舒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骶髂关节等部位,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其症状主要体现在关节、关节外以及全身等方面。 1、关节症状: 下腰部疼痛是常见的首发症状,疼痛通常隐匿起病,起初可能较为轻微,表现为间歇性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变为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在活动后稍有缓解,但休息或久坐后又会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活动。晨僵也是典型症状,早晨起床后,患者会感觉腰部、臀部及骶髂关节等部位僵硬、活动受限,一般持续数小时,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 2、关节外症状: 眼部受累较为常见,可引起葡萄膜炎,患者会出现眼睛疼痛、发红、畏光、视力下降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心血管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少数患者会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心脏杂音、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发展可能影响心脏功能。 3、全身症状: 发热是较为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多为低热,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升高与炎症活动程度相关。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倦,身体虚弱,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仍感觉精神不佳,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食欲不振也是常见表现,患者对食物缺乏兴趣,食量减少,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进一步影响身体恢复。 如果强直性脊柱炎不进行治疗,脊柱关节的强直会使患者的身体活动严重受限,从弯腰、转身、抬头等日常动作到行走、站立等基本功能都受到极大影响,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残疾,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预防强直性脊柱炎的注意事项 目前虽然没有明确有效的方法,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免疫力。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适量运动,如游泳、瑜伽、散步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维持关节的灵活性,减轻脊柱的压力。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 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睡姿,都要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曲度,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定期体检,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腰部疼痛、晨僵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497
22
2025-04-02
白塞氏病治疗方法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白塞氏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器官。由于其症状多样,累及范围广泛,治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针对白塞氏病引发的关节疼痛、发热等症状,非甾体抗炎药可发挥抗炎、止痛、退热作用。它能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痛苦。 糖皮质激素:当患者出现严重的眼炎、血管炎、神经系统病变等情况时,糖皮质激素是常用药物。它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快速控制病情进展,减轻炎症对组织器官的损害。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感染风险增加等,因此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剂量。 免疫抑制剂:为了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及其副作用,常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阻止疾病的发展。不同的免疫抑制剂作用机制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2、手术治疗: 当白塞氏病累及重要器官,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血管狭窄、动脉瘤、肠穿孔等情况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旨在修复受损的器官结构,恢复其正常功能。但由于白塞氏病患者术后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感染等问题,所以手术风险较高,需谨慎评估手术指征,并且在围手术期要加强管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白塞氏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控制也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白塞氏病的注意事项 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白塞氏病的药物治疗通常需要持续较长时间,随意调整药物剂量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也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病情恢复,充足的休息能让身体各器官得到修复,增强抵抗力。 患者还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若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如视力下降、腹痛加剧、关节疼痛难以缓解等,应及时就医。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除了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查、免疫指标检查外,还需根据受累器官进行相应的专项检查,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1086
14
2025-04-02
40-50岁尿酸正常范围是多少以内
陈乐天
主任医师
风湿内科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其水平受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40-50岁的人群来说,了解尿酸的正常范围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于预防高尿酸血症及相关的健康问题(如痛风、肾结石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上,尿酸的正常范围因性别而异。一般来说,成年男性的尿酸正常范围为208-428μmol/L,而成年女性的尿酸正常范围为155-357μmol/L。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尿酸水平可能会有所上升。因此,对于40-50岁的中年人群,男性尿酸水平仍参考上述范围,而女性则可能逐渐接近男性的正常值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设备,因此具体的参考值范围可能会略有差异。在解读尿酸检测结果时,应以检测报告中的参考区间为准。如果尿酸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尤其是持续高于420μmol/L(男性)或360μmol/L(女性),则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高尿酸血症的早期信号。 尿酸是由嘌呤代谢产生的最终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当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时,就会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这种情况被称为高尿酸血症。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不仅会增加痛风的风险,还可能引发肾结石、慢性肾病等其他健康问题。因此,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尿酸高会有什么表现 1、关节疼痛: 急性痛风发作时,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突然出现的剧烈关节疼痛,最常受影响的部位是大脚趾,但也可能发生在膝盖、踝关节、手腕等处。这种疼痛往往在夜间加剧,并伴随红肿热痛的现象。 2、红肿热痛: 受累关节区域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现象,并伴有局部温度升高和触痛感。这是因为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内引发炎症反应所致。 3、慢性关节损伤: 如果尿酸长期处于高水平且未得到有效控制,反复发作的痛风可能导致关节永久性损害,包括软骨破坏、骨质侵蚀等,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4、肾结石形成: 尿酸结晶不仅会在关节中沉积,还可能在肾脏中形成结石,引起腰部剧痛、血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547
64
2025-04-02
强直性脊椎炎是什么病
刘爱华
主任医师
风湿免疫科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属于脊柱关节炎的一种类型,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特征为脊柱和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导致韧带和关节囊的骨化,最终形成脊柱强直和畸形。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在疾病进展中起关键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部疼痛和僵硬,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或长时间静止后加重,活动后缓解。疼痛通常位于骶髂关节区域,呈钝痛或酸痛,可能放射至臀部或大腿。 随着病情进展,脊柱逐渐僵硬,活动范围受限,患者可能无法完成弯腰、转身或后仰等动作,严重时脊柱呈“竹节样”改变。胸椎受累可能导致胸廓扩张受限,影响呼吸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外周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疼痛和肿胀,尤其是髋关节受累可能导致活动受限和跛行。此外,强直性脊柱炎还可能引发附着点炎(如足跟疼痛)和眼部炎症(如急性前葡萄膜炎)。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骶髂关节的X线或MRI检查是诊断的关键,典型表现为骶髂关节炎症和骨质破坏。HLA-B27基因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但并非确诊依据。实验室检查可能显示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疼痛和僵硬,对于NSAIDs无效的患者,可使用生物制剂或JAK抑制剂。 2、物理治疗: 进行脊柱伸展运动、游泳和瑜伽等低强度运动,保持脊柱灵活性,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姿势。 3、热敷与按摩: 使用热敷或温水浴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轻柔按摩腰背部,促进血液循环。 4、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静止,使用硬板床和低枕头,减轻脊柱压力。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脊柱畸形或髋关节强直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脊柱矫形手术或髋关节置换术,以恢复功能。
979
71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