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正常参考值为阴性,临床常以LCA结合型占25%作为疾病鉴别的界线。
甲胎蛋白异质体是由糖链结构不同的甲胎蛋白(AFP)衍生而来,包括AFP-L1、AFP-L2、AFP-L3三种,以与扁豆凝集素(LCA)结合的AFP-L3为主。目前研究发现甲胎蛋白异质体与肿瘤细胞密切相关,是重要的肿瘤细胞诊断因子,尤其是针对原发性肝癌,对于其定性诊断、预后和治疗及评价肝癌药物的疗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FPV
甲胎蛋白异质体可对原发性肝癌、良性肝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卵黄囊肿瘤等疾病进行诊断。其中AFP-L1主要存在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L2主要来自卵黄囊肿瘤,怀孕期间母体内可检测到;AFP-L3为肝癌细胞特异性产生,对于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甲胎蛋白异质体阳性一般提示患者存在病理性疾病,如AFPV超过AFP总量的25%时,提示是肝癌引起的AFP升高,若AFPV下降至25%以下,与AFP水平保持相对恒定,则可能是肝炎或肝硬化所致。如果是妊娠妇女出现AFPV阳性,则考虑可能是生理性变化,需进一步检查明确。
疾病因素
甲胎蛋白异质体阳性可见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肝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AFP-L3阳性的肝癌有快速生长和早期转移的潜在可能,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AFP和AFP-L3呈波动性增高。
非疾病因素
甲胎蛋白异质体阳性的妊娠妇女,也可出现AFP和AFP-L3结果增高情况,一般属于生理变化。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建议到外科、肝胆外科就诊;原发性肝癌患者建议到肿瘤科就诊。
1.慢性肝炎: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充足的休息、适当的加强营养为主,肝功能异常者,可适当辅以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等抗炎或能减轻过氧化损伤的药物,伴有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同时,患者还应进行对因治疗,通过避免饮酒、过劳和使用损害肝脏药物等措施去除病因,防止病情加重。
2.肝硬化:需要医生根据具体的病因及疾病分期等确定治疗方案,以综合性治疗为主,需去除治疗各种导致肝硬化的病因,然后进行一般支持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并发症治疗。
3.原发性肝癌:肝癌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常用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肝移植、血管介入、射频消融术等。肝癌的治疗性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饮食原则
肝脏疾病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既保证饮食营养又遵守必要的饮食限制,是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的基本措施。饮食原则主要是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严禁饮酒,适当摄入脂肪,动物脂肪不宜过多摄入,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饮食宜忌
1.蛋白质是肝细胞修复和维持血浆清蛋白正常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应保证其摄入量,如补充豆制品、鸡蛋、牛奶、鱼、鸡肉、瘦猪肉等食物。血氨升高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摄入量。
2.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例如西红柿、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日常食用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取。
3.有腹水者应限制钠和水的摄入,如少食酱菜、酱油、罐头食品等高钠食物,若感到食物淡而无味,可适量添加柠檬汁、食醋等,改善食品调味,以增进食欲。
4.避免摄入高脂、高热量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减轻对肝脏的损害。
1.活动与休息: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无明显的精神、体力减退,可参加轻工作,避免过度疲劳;失代偿期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但过多的躺卧易引起消化不良、情绪不佳,故应视病情适量活动,活动量以不加重疲劳感和其他症状为度。
2.皮肤护理:患者因皮肤干燥、水肿、黄疸时出现皮肤瘙痒,以及长期卧床等因素,易发生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沐浴时应注意避免水温过高,或使用有刺激性的皂类和沐浴液,沐浴后可使用性质柔和的润肤品,皮肤瘙痒者勿用手抓搔,以免皮肤破损。
3.用药护理: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以免服药不当而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服用利尿药者,应记录尿量,如出现软弱无力、心悸等症状时,提示低钠、低钾血症,应及时就医,定期门诊随访。
4.心理护理: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家属应理解和关心患者,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细心观察、及早识别病情变化,例如当患者出现性格、行为改变等可能为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时,或消化道出血等其他并发症时,应及时就诊。
甲胎蛋白异质体阴性为正常参考值,无临床意义。
[1]王娟,贺琤雯.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脏疾病诊断及预后价值中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1):1629-1631.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01-419
[3]尤黎明,吴瑛主编;孙国珍,王君俏,袁丽,胡荣副主编.内科护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06):318-333.
[4]俸家富,黄文芳主编.现代临床检验诊断大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9):302-303.
[5]胡晓波编.专家解读化验报告升级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