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红细胞平均指数

指标正常值

正常值

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者的正常参考值分别如下:

1.MCV:手工法为82~92fl(82~92µm3),血细胞分析仪法为80~100fl;

2.MCH:手工法为27~31pg,血细胞分析仪法为27~34pg;

3.MCHC:320~360g/L(32%~36%)。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内容,三者结合能较深入地反映红细胞的内在特征,为贫血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线索。

缩写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检测价值

红细胞平均指数主要作用是早期检测出贫血的原因以及对贫血进行初步的形态学分类,有助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以及其他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的主要作用是对贫血做出诊断并进行形态学分类,其增高一般提示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但应注意并非红细胞平均指数包含的三个指标均增高。

潜在疾病: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 ; 溶血性贫血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红细胞平均指数偏高一般提示是大细胞性贫血,包括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贫血等,可见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均增高,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

非疾病因素

饮水少、出汗多、烧伤、腹泻、居住于高原地区人群可能出现单纯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增高的现象。

就诊科室

红细胞平均指数偏高一般和贫血性疾病有关,可优先选择血液内科就诊。

诊疗建议

一般明确具体具体原因后,采取病因治疗,具体如下。

1.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祛除胃肠道病、自身免疫性病等病因及补充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是治疗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关键,一般以维生素B12治疗为主,注意若单用叶酸反而有加重症状的可能。

2.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应立即停药并避免再次用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治疗等。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如输注红细胞,纠正急性肾衰竭、休克、电解质紊乱,抗血栓形成,补充造血原料等。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于低危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造血、提高生活质量,采用支持治疗、促造血、去甲基化药物和生物反应调节剂等治疗,而中高危话患者主要是改善自然病程,采用去甲基化药物、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红细胞平均指数偏高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纠正偏食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烟熏、油炸食物,忌烟酒。

饮食宜忌

1.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宜进食含叶酸和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禽蛋、肉类、海产品、绿叶蔬菜、水果、谷类等,注意食材多样化,避免偏食和长期素食。

2.溶血性贫血:宜进食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花生、核桃、大豆及其制品、草莓、豌豆苗、土豆、荠菜、青椒等,该类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有助于红细胞不被破坏,保护细胞膜不受自由基的损害,维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饮食宜清淡、低脂、富含优质蛋白,可多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苹果、菠萝等。常吃新鲜蔬菜,如卷心菜、荠菜、菜花、油菜、胡萝卜、扁豆、芥菜等,还可多吃香菇、银耳、木耳、蘑菇等食物。

生活管理

1.治疗期间要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减少机体耗氧量,可改善贫血症状。

2.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促进恢复。

3.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进餐后漱口,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4.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定期复诊,监测血钾浓度。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指数偏低一般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关,常见的病因有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感染及炎症、肝病等。

潜在疾病: 缺铁性贫血 ; 肝病 ; 风湿病 ; 恶性肿瘤 ; 尿毒症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红细胞平均指数降低一般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关,具体如下:

1.单纯小细胞性贫血:主要是慢性感染、炎症、慢性肝病、尿毒症、风湿类疾病、恶性肿瘤等所致的贫血,检查可见MCH、MCV均降低,而MCHC正常。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包括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等,检查可见MCH、MCV、MCHC均降低。

非疾病因素

腹泻、胃酸缺乏、妊娠等非疾病因素可导致MCH降低。

就诊科室

红细胞平均指数降低一般和贫血性疾病有关,可优先选择血液内科就诊,当明确具体病因后可转到相应科室。比如慢性感染、炎症可去感染科,慢性肝病可去肝病科,尿毒症可去肾内科,风湿病可去风湿免疫科等。

诊疗建议

红细胞平均指数降低常和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慢性肝病、风湿病等疾病有关,应结合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缺铁性贫血(IDA):治疗原则是根除病因和补足贮铁。如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月经过多引起的IDA应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者应驱虫治疗;恶性肿瘤者应手术或放、化疗等。同时,积极补铁治疗,治疗性铁剂常用为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轻型患者一般不需治疗,长期随访观察。病情较重者主要是对症治疗,如输红细胞、防止继发性血色病及脾切除,对诱发溶血的因素如感染等应积极防治。另外,有HLA相匹配的供者,可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措施。

3.慢性肝病:一般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可结合疾病类型给予药物,如病毒性肝炎可给予恩替卡韦、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酒精性肝炎可给予糖皮质激素,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另外,针对肝脏损伤,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熊去氧胆酸等有一定效果。

4.风湿病:风湿病多为慢性疾病,明确诊断后应尽早开始治疗。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如给予抗风湿药物、非甾肢体抗炎药,以及矫形、滑膜切除、关节置换,其他还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物理治疗、康复锻炼、对症处理等手段。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红细胞平均指数偏低患者应结合病因采取合理的饮食调整,如缺铁性贫血患者应注重补充富含铁质的食,慢性肝病应低盐、低糖、低脂饮及严格禁烟酒等。

饮食宜忌

1.缺铁性贫血:应补充富含铁食物,如海带、紫菜、木耳、香菇、豆类及其制品、各种肉类、禽蛋类、动物的肝、肾等;适当补充优质蛋白类食物,如鸡蛋、瘦肉等;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减少浓茶、乳类、谷类食物的摄入,以防抑制机体对铁的吸收。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汤品等,以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少吃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羊肝、动物血、瘦肉、蛋黄、菠菜等。

3.慢性肝病:以低盐、低糖、低脂饮食为主,增加全谷类食物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三餐定时适量,忌过饱。严禁饮酒和抽烟,不吃或少吃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4.风湿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鸡胸肉、三文鱼等,适当多吃一些奶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炸、腌制、熏烤的食物,避免进食动物的心肝肾等内脏食材。

生活管理

1.缺铁性贫血:保持居住环境的干净、整洁、舒适,勤开窗通风;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劳;多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适当多晒太阳,以补充钙、锌和维生素D,避免饮茶、咖啡。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冷暖防护;外出时戴口罩,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保证规律作息,不熬夜,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记录自身病情变化,并定期复查测血常规、铁蛋白及视力、听力等。

3.慢性肝病:避免久坐少动,可选择感兴趣的活动进行规律的运动,注意避免强度过大。戒烟,限酒,生活规律,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快,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4.风湿病:注意充分休息关节,不要进行过度的活动。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外出时尤其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更改药物剂量。

相关检查

血常规

参考资料

[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0-251.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41-564.

[3]朱中梁.检验医学与临床[M].贵州: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15-16.

[4]张水山,王瑞辉,别川定,等.实用临床基础检验学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36-37.

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