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新生儿胆红素

指标正常值

正常值

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0~1天为34~103μmol/L;1~2天为103~171μmol/L;3~5天为68~137μmol/L。

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参考值:0~180μmol/L。

新生儿血清结合胆红素参考值:0~10μmol/L。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新生儿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降解产物,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在肝脏形成结合胆红素,随后通过大便排出体外,或在肠道内被分解为未结合胆红素,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但由于新生儿代谢障碍等诸多原因,新生儿胆红素常处于较高水平。目前临床上常用血清胆红素和经皮胆红素两种方法测定,可用于新生儿黄疸的初步筛查,还可以动态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有助于判断新生儿黄疸的类型,也有利于医生分析病因、判断预后。

检测价值

新生儿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鉴别新生儿黄疸的类型,也有助于了解黄疸严重程度,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新生儿胆红素偏高与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有关,疾病因素为病理性黄疸,其病因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原因,以及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非感染性原因。非疾病因素则为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

潜在疾病: 新生儿败血症 ; 新生儿溶血症 ; 新生儿肝炎 ; 胆道闭锁 ;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 红细酶缺陷 ; 药物性黄疸 ; 母乳性黄疸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1.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症:会导致过多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胆红素增高。

2.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可导致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进而出现胆红素增高。

3.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足月新生儿黄疸严重造成,可导致血清未结合总胆红素升高。

4.红细胞酶缺陷: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己糖激酶缺陷。由于红细胞梅的缺陷可影响红细胞的正常代谢,使红细胞膜僵硬,变形能力减弱,易于在网状内皮系统滞留破坏进而出现胆红素增高。

5.药物性黄疸:某些药物(如磺胺、水杨酸盐、维生素K3、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可与胆红素竞争和Y、Z蛋白的结合位点,影响胆红素的转运而导致胆红素增高。

6.母乳性黄疸:可能与部分母亲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酐酶含量和活性较高,可在肠道通过增加肠葡萄糖醛酸与胆红素的分离,使未结合胆红素被肠道再吸收,从而增加了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负担;或与肝脏UGT酶基因多态性有关。

非疾病因素

新生儿因胆红素产生过量、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脏胆红素摄取和结合受限,且肠道胆红素清除降低,因此常出现胆红素增高,当排除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后,对于生理性胆红素增高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2周以内胆红素水平会降至正常,黄疸也会自然消退。

就诊科室

新生儿出现胆红素增高,均应前往新生儿科就诊,若新生儿出现发热等症状,也可前往急诊科就诊。

诊疗建议

1.新生儿肝炎:目前无特效治疗,对诊断未明确者定期随访,严密观察,避免不应做的手术。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以促进肝细胞酶活性,使黄疸消退,并能解除肝细胞肿胀,减轻黄疸,延缓肝组织的纤维化。同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E、胆酸钠,有助于脂肪消化。明确病毒感染后可用干扰素或中药进行抗病毒治疗。

2.新生儿败血症:应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氧和血气,及时纠正酸中毒、低氧血症、休克,积极处理脑水肿和DIC。并注意保温,供给足够能量和液体。还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缩短病程。

3.新生儿溶血症:既往有输血、死胎、流产和分娩史的Rh阴性孕妇,若胎儿情况良好可考虑提前分娩;不能提前分娩者可考虑血浆置换、宫内输血等,以达到产前治疗的目的。针对新生儿治疗包括光照疗法,使用白蛋白、苯巴比妥、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Rh溶血病及个别严重的ABO溶血病还需行换血疗法。

4.胆道闭锁:以手术治疗为主,可治型胆道闭锁行胆管肠吻合术;不可治型胆道闭锁需行Kasai手术,即肝门空肠吻合术。

5.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必须及早进行处理,可通过应用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白蛋白等酶诱导剂药物,以及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快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并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同时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6.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D)缺陷:出现溶血时应按急性溶血性贫血原则进行处理,积极去除诱因,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保护肾脏。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改善微循环。若血红蛋白急剧下降、贫血明显及持续血红蛋白尿者均应输血。

7.药物性黄疸:应立即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多数患儿停药后病情可逐渐减轻或恢复。还可根据患儿的情况采取保护肝细胞治疗、针对有关药物给予相应的解毒剂等,若出现严重黄疸或肝功能衰竭,可考虑血浆置换疗法。

8.母乳性黄疸:一般不需任何治疗,停喂母乳24~48小时,黄疸可明显减轻,但一般可以不停母乳,当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标准时应给予干预。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对于新生儿胆红素病理性增高的患儿,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患儿的饮食,以缩短病程,促进患儿康复。

饮食宜忌

1.饮食宜母乳喂养,如母乳不足可添加配方奶。加强喂养,尽早开奶,每隔3小时对患儿进行一次哺乳,至少8~12次/天,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有利于胆红素排出。

2.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每日小便6~8次,如果次数不足,有可能液体摄入不够,应适当补充。

3.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D)缺陷的患儿,应嘱咐家属不要给患儿食用蚕豆及其制品,以免诱发出血。

生活管理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疾病的康复,所以家属应注意患儿日常的护理,以促进疾病康复。

1.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合适,包被温度24℃,湿度50-60%。

2.家属注意观察患儿皮肤及巩膜黄染变化,大小便颜色变化,以判断黄疸情况。

3.家属应注意患儿的皮肤护理,尤其应保持脐部及臀部清洁、干燥,以免诱发感染。

4.及时更换潮湿、污染的被服。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新生儿胆红素偏低暂无临床意义。

相关检查

肝功能检查

参考资料

[1]《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专家编写组.新生儿黄疸规范化用药指导专家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7):6.

[2]崔焱,仰曙芬.儿科护理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19-200.

[3]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5-200.

[4]徐桂芳,李风峰,王雪.实用儿科诊疗方案上[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40-241.

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