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酸碱度(pH)是血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是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取决于HCO3-和H2CO3的比值,两者之间可代偿性增高或减低。pH值是判断酸碱平衡调节中机体代偿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必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pH
血液酸碱度对生命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判断酸碱平衡调节过程是否出现紊乱的最重要指标,当pH值高于7.45时,提示有代谢性碱中毒或处于呼吸性碱中毒失代偿期;当pH值低于7.35时,则提示是代谢性酸中毒或处于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期。
血液酸碱度增高提示体内碱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性碱中毒,包括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失代偿期。
疾病因素
血液酸碱度增高见于失代偿性碱中毒,主要包括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失代偿期。
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患者若病情危急,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1.代谢性碱中毒:积极治疗原发病,处理并发症,轻度患者可通过补充等渗盐水、氯化钾纠正碱中毒。重度病人可给予氯化铵,另外纠正碱中毒不宜过于迅速,也不要求完全纠正。
2.呼吸性碱中毒:明确病因并积极进行相关治疗,急性期可以用长筒、长袋罩住口鼻或吸含5%CO2的氧气,可以改善症状;入院后大多数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来辅助呼吸,限制通气过度。
饮食原则
对于血液酸碱度增高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根据具体病因加强饮食调理,针对性调整饮食方案。
饮食宜忌
1.代谢性碱中毒:宜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不能进食者可由鼻饲管注入,保证营养的供给充分。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禁烟酒,避免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呼吸性碱中毒:宜多吃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香蕉、紫菜、桂圆等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吃优质蛋白类食物,如瘦肉、蛋类、鱼等。禁烟酒,避免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肥肉、炸串、冰激凌、大蒜等。
1.代谢性碱中毒: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早期卧床休息,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好转后坚持运动,以不感劳累为宜,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2.呼吸性碱中毒:休息应保持安静、温湿度适宜,规律作息,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病情允许时,可适当活动锻炼,如打太极、慢跑、练健身操等,外出时注意保暖,避免加重病情。
血液酸碱度降低提示体内酸性物质过多,有超出机体调节能力的失代偿性酸中毒,包括代谢性酸中毒和处于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期。另外,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含量增多也会导致暂时性pH降低。
疾病因素
血液酸碱度降低见于失代偿性酸中毒,包括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期。
非疾病因素
剧烈运动后体内乳酸含量增多,导致的血液酸碱度一过性降低。
引起血液酸碱度降低的代谢性酸中毒可去内分泌科就诊;呼吸性酸中毒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普通外科或急诊科就诊。
1.代谢性酸中毒: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并维持患者体内钙离子和钾离子的平衡,逐步纠正酸中毒。对于轻度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一般消除病因和补液纠正缺水后,即可自行纠正,不必用碱性药物;对重症酸中毒患者,则应及时补碱纠正酸中毒。
2.呼吸性酸中毒: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如解除呼吸道梗阻、辅助呼吸、使用呼吸兴奋剂等。谨慎补碱,并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功能正常。
饮食原则
对于血液酸碱度病理性降低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根据具体病因加强饮食调理,针对性调整饮食方案。
饮食宜忌
1.代谢性酸中毒:宜食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多喝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戒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品,如肥肉、烧烤、辣椒等。
2.呼吸性酸中毒:多吃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肉、蛋类、豆制品等。忌酒,儿童、老人在食用可能造成气道阻塞的食物如糖果、花生等时要格外注意。
1.代谢性酸中毒: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黏膜干燥、损伤。患者可适当轻度活动,如在室内慢走活动,症状严重的患者则应该卧床休息,避免摔倒。
2.呼吸性酸中毒:适当运动,如打太极、散步、慢跑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根据天气及时增添衣物,积极防治感染性疾病。
[1]王瑞莉,文红艳.健康评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98.
[2]王明波.急救护理学[M].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73.
[3]刘镇,刘惠灵,霍敏俐.中西医结合急危重症医学[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75.
[4]路潜,韩斌如.外科护理学 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14-17.
[5]顾学范.临床遗传代谢病 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83.
[6]梁红,王小明,任素恩.临床各科常见病护理精要[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7:210-211.
[7]武莉,尹肖云,窦豆.医学理论与临床应用[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