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性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主要表达于神经细胞和胰岛细胞,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能催化谷氨酸转化为γ-氨基丁酸,从而通过旁分泌和(或)自分泌方式调节胰岛激素的分泌。而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是人体内的自身抗原谷氨酸脱羧酶诱发免疫反应产生的自身抗体,是1型糖尿病的特异性标志抗体。
GAD-Ab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可用于糖尿病的分型诊断,对于1型糖尿病的预测、鉴别诊断、指导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在大龄儿童和迟发型1型糖尿病中检出率更高。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主要由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导致,疾病因素在临床上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一般阳性率可达85%~90%,还可见于僵人综合征。非疾病因素则见于药物影响。
疾病因素
1型糖尿病:性别、年龄、环境、种族与基因等多种原因都可以导致1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的现象,尤其在1型糖尿病新发患者中检出率更高。
僵人综合征:可能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被抑制有关,表达为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
非疾病因素
药物:使用干扰素可增加抗体的产生,进行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检测时表现为阳性。
引起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如1型糖尿病等,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僵人综合征等,建议到神经内科就诊。
若为药物因素影响出现的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短暂性阳性,建议复检,定期观察即可。若为疾病因素导致的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应对因治疗。如1型糖尿病患者,需尽早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包括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治疗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同时配合营养、运动治疗。僵人综合征可应用能增强γ-氨酪酸的药物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药物,改善或缓解症状。
饮食原则
对于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饮食调理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调理尤其重要,旨在通过日常食物的合理搭配来维持膳食营养平衡,纠正代谢紊乱,控制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等。
饮食宜忌
1.成人可正常摄入蛋白质,儿童及少年应避免高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
2.控制烹调用油量,避免进食高脂肪性食物,如肥肉、坚果、糕点、油炸食物。
3.限制摄入含饱和脂肪酸为主的动物脂肪,如牛油、猪油等以及含反式脂肪酸的人造牛奶、冰激凌、奶茶、糕点、饼干等。
4.建议在总脂肪摄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多吃橄榄油、茶籽油、菜籽油、山核桃、大杏仁、多脂海鱼、绿叶蔬菜等。
5.选择低GI食物,例如未经加工的全谷、粗杂粮、豆类以及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麸皮、豆渣等。
6.避免食用淀粉、果糖、蔗糖含量高的食物,建议使用木糖醇、麦芽糖醇等或无热量的甜味剂,如甜蜜素、甜味素、甜菊苷等代替蔗糖。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疾病的康复,1型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1.成人患者应限制饮酒,如确有饮酒要求,建议每日应少于1个饮酒单位,即啤酒285ml、葡萄酒100ml或白酒30ml。
2.选择轻至中等或稍有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做操、太极拳、气功、快走、慢跑、骑车等运动。每天餐后1.5小时至少运动30~60分钟,尚无运动习惯,无法一次完成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者,可分次进行,每次10~15分钟。
3.保持心情愉悦和生活作息规律,遵医嘱用药,定期进行复诊。
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阴性暂无临床意义。
[1]向延根.临床检验手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4,347.
[2]魏红.临床微生物与免疫检验学[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308.
[3]吴木潮,严励,程桦,胰岛β细胞·基础与临床[M].广东科技出版社,2017.06,226.
[4]徐岐山.内分泌疾病实验室检查与准备[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0,48.
[5]夏月平.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05):192-194.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5.192.
[6]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胰岛素治疗、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其他治疗方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11):48-56.
[7]刘晓鑫,李乐之.1型糖尿病患者成人初显期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09):939-941.
[8]王水林.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现状和诊疗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5):197-198.DOI:10.16281/j.cnki.jocml.2019.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