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滤过钠排泄分数

指标正常值

滤过钠排泄分数

正常人FENa为1-2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滤过钠排泄分数指尿钠排出部分占肾小球滤过钠总量的比率,即肾小球滤过而未被肾小管重吸收的钠的百分率,对血清钠离子浓度具有关键调节作用,可以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代表肾脏清除钠的能力。

缩写

FENa

检测价值

滤过钠排泄分数对肾小管功能状况有更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估计肾小管坏死程度的指标,也是鉴别肾前性急性肾衰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敏感指标。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滤过钠排泄分数升高通常由疾病因素及非疾病因素引起,疾病因素多由肾脏疾病导致,非疾病因素常见于应用利尿剂后。

潜在疾病: 急性肾小管坏死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急性肾缺血或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严重损伤,出现广泛坏死,引起肾小管吸收钠障碍,使尿Na排出明显增多,故而导致滤过钠排泄分数升高。

非疾病因素

应用利尿剂后也可使尿钠排出增多,使得滤过钠排泄分数升高。

就诊科室

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可去肾内科就诊。

诊疗建议

若滤过钠排泄分数升高是由于非疾病因素导致的,则不需给予特殊治疗。若是疾病因素引起的,需进一步确诊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疾病因素主要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在少尿期和多尿期的治疗重点是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潴留,防止并发症和治疗原发病,多采用药物治疗与血液透析、血液净化治疗等;恢复期无需做特殊处理,定期随访肾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滤过钠排泄分数升高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予合理的饮食搭配,饮食原则上应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保证热量供给,酌情限制水、钠盐、钾盐,早期限制蛋白质。

饮食宜忌

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少尿期,应严格限制水分摄入,同时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多尿期患者,仍以高热量、高纤维饮食为原则,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及时适量补充水分;恢复期患者,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促进病情恢复;如不能口服者可进行胃肠外静脉营养支持。

生活管理

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减轻肾脏负担,抬高水肿的下肢,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严密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口腔护理,顺应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与传染病人群接触;定期复查肾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慎用氨基糖苷类肾毒性抗生素。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滤过钠排泄分数降低常见于疾病因素中,多在肾前性急性肾衰中可出现。

潜在疾病: 肾前性急性肾衰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肾前性急性肾衰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相对增高,使尿钠减少,血钠升高,从而使滤过钠排泄分数明显降低。

就诊科室

肾前性急性肾衰患者可去肾内科就诊。

诊疗建议

滤过钠排泄分数降低需进一步确诊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若原发病为肾前性急性肾衰,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症状,改善肾功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主要需采取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在少尿期和多尿期的治疗重点是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氮质潴留,防止并发症和治疗原发病,多采用药物治疗、血液透析治疗、手术治疗等;恢复期无需做特殊处理,定期随访肾功能,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滤过钠排泄分数减低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搭配,饮食原则上应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保证热量供给,酌情限制水、钠盐、钾盐,早期限制蛋白质。

饮食宜忌

肾前性急性肾衰患者可进食牛奶、汤、果汁、豆浆等流质食物,面条、米粥、米糊、菜泥等半流质食物;蛋白质摄入以高生物效价动物蛋白为主,限制钠的摄入量;血钾高患者限制钾的摄入,少吃含钾食物如紫菜、菠菜、薯类、山药、坚果、香蕉、香菇、榨菜等;勿食胡椒、大蒜、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另外注意少尿期严格控制水分摄入,防止体液过多导致急性肺水肿。

生活管理

肾前性急性肾衰患者也应绝对卧床休息减轻肾脏负担,抬高水肿的下肢,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有一个安静良好的休息环境;严密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情况,严格记录 24h摄入量,观察有无体液过多的情况,若出现心率快、呼吸加速和血压增高等异常及时诊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复查肾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

相关检查

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

参考资料

[1]杨毅,康焰主编. ICU速查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64-165.

[2]黄秀萍,钟萍主编. 内科护理学实习指导[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151-152.

[3]郑钦亮主编.儿科常见病诊疗与康复 下[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341-343.

[4]李宏伟,姜福程,衣朝华主编.现代临床危重症诊疗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378.

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