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6ng/L(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分析法)
0.41~1.29ng/ml(放射免疫分析法)
β-淀粉样蛋白是β淀粉样前体蛋白经β和γ分泌酶分解形成的产物,由39~4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会在神经细胞内、外聚积形成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斑,而且可引起毒性反应导致神经元变性和死亡,临床上常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信号。
Aβ;β-AP
β-淀粉样蛋白在脑血管内表达增加,过度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机制之一,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β-淀粉样蛋白浓度会明显升高,至中后期随着沉淀的增加,血浆浓度又会有所下降,因此β-淀粉样蛋白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筛查,进展期病情变化的动态观察,以及治疗效果的动态跟踪评估中有重要价值。另外,β-淀粉样蛋白的增高也可辅助颅脑损伤的诊断,对判断颅脑损伤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优化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β-淀粉样蛋白偏高主要见于疾病因素中,尤其常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指标。
疾病因素
1.阿尔茨海默病(AD):AD发病机制复杂,现有多种假说,其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导致的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所导致的神经元纤维缠结被认为是AD的经典病理特征。在 AD早期,β-淀粉样蛋白浓度升高明显,但至中后期随着沉淀的增加血浆浓度会有所下降。
2.颅脑损伤:颅脑受到外伤,出现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会导致神经细胞出现大量损伤,而β-淀粉样蛋白是神经损伤的重要效应分子,其表达可以反应出神经元损伤及凋亡情况,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出现颅脑损伤时,会检测到β-淀粉样蛋白升高。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去老年病科或神经内科就诊,颅脑损伤若病情稳定可去神经外科就诊,病情危急应立即到急诊科就诊。
1.阿尔茨海默病:多采用联合疗法,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采取药物治疗以提高胆碱能活性,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为目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环境与营养控制,以及针对认知功能损害进行康复训练,另外职业训练、音乐疗法、群体治疗等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2.颅脑损伤: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清洁处理伤口、止血,给予对症药物,病情危急进行抢救如供氧、抗休克、监测生命体征,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手术。
饮食原则
采用合适的饮食,往往会使疾病的治疗和防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足量维生素食物为主,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给予对应的营养支持;颅脑损伤患者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必要时静脉输入高营养物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饮食宜忌
1.阿尔茨海默病:宜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和全谷物,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高油脂鱼、鲑鱼、鳟鱼、鱿鱼等,多吃富含胆碱食物如豆制品、蛋类等,多吃富含卵磷脂食物如鱼脑、山药、蘑菇、花生等,多吃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柑橘、西红柿、菜花、西瓜、酵母、牛肉等,补充富含镁、锌、锰的食物如海产品、贝壳类、坚果类、蚕蛹、大蒜、香蕉等。限制含铜食物,如可可粉、核桃、芝麻酱、干茶叶、动物肝脏等,限食肥肉、鱼子、蟹类、糖盐,忌烟酒。
2.颅脑损伤患者:宜根据功能状态和消化功能情况逐步增加热量供应,蛋白质供应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g以上。开始主动进食后鼓励和训练患者吞咽和咀嚼,多摄取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体弱者可适当进补,选用粟米、芝麻、大枣、黑豆、山药、莲肉、红枣、桂圆、绿豆、杏仁、胡桃仁等。少吃易引起腹胀便秘的食物,如土豆、洋葱、萝卜等。勿饮水过多,摄入食盐过度,禁食辛辣烟酒。
1.阿尔茨海默病:坚持合理的运动,宜选择步行、跑步机跑步、打乒乓球、跳舞、做体操等运动项目。已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者,可以借助器械进行康复训练,期间注意保证自身安全。家属需要给予足够的陪伴与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多参与文娱活动和培养有益爱好。有严重认知障碍者,随身携带身份信息卡片,写明姓名、疾病名称、紧急联系人、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
2.颅脑损伤: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恢复期间避免剧烈活动。保持个人卫生,注意皮肤清洁、干燥,以防感染。注意保暖,顺应季节四时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部分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认知和功能康复训练。
β-淀粉样蛋白偏低是正常生理,无临床意义。
[1]黄世敬.老年痴呆症早期信号及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12-13.
[2]张永学,冯敢生,谢明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诊疗常规[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58.
[3]邱晓毅,郑广顺,郭金陶.颅脑损伤患者血清Aβ-42水平与神经元损伤?凋亡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12):1683-1686.
[4](美)威廉姆·H.菲尔波特(WilliamH.Philpott),(美)德怀特·K.卡利塔(DwightK.Kalita),(美)林伍德·洛思罗普(LinwoodLothrop)著.磁疗自然疗法指南[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9:50-54.
[5]黄晓琳,燕铁斌.康复医学 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55-157.
[6]赵伟,张继仁.现代健康医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47-249.
[7]宋鲁平,李延峰,杜晓霞.阿尔茨海默病康复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