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血清胎盘泌乳素

指标正常值

血清胎盘泌乳素

可于受孕第12天在胚胎滋养层检出,随着孕周增长将会缓慢上升,15~30周期间上升最快,34~38周达到峰值,约为6~10μg/ml,40周后略有下降。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血清胎盘泌乳素是由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产生并分泌的一种激素,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刺激乳腺生长、调节母体代谢和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

缩写

HPL

检测价值

血清胎盘泌乳素的含量与胎盘重量及胎儿体重相关,是监测胎盘功能状态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对高危妊娠诊断有临床意义。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血清胎盘泌乳素多次测量均偏低说明胎盘功能不全,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胎儿发育迟缓,常合并胎儿宫内窘迫,也可能是孕妇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过期妊娠等情况所导致。

潜在疾病: 妊娠高血压 ; 过期妊娠 ; 妊娠糖尿病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妊娠高血压疾病:此病可导致合体滋养细胞受损,受损后会影响胎盘泌乳素的分泌,进而导致血清胎盘泌乳素水平降低。

过期妊娠:临床中胎盘老化常可导致过期妊娠,而胎盘的功能减退也是导致血清胎盘泌乳素下降的原因之一。

妊娠糖尿病:可能导致胎盘功能低下,进而导致血清胎盘泌乳素水平低于临界值。

就诊科室

孕妇出现血清胎盘泌乳素偏低时,可到妇产科就诊。

诊疗建议

由于导致血清胎盘泌乳素偏低的疾病有所不同,因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但均应严密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状况,必要时终止妊娠。

1.由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的值偏低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进行治疗。

2.由妊娠期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多可降低血糖异常升高所导致的母婴风险。

3.对于过期妊娠者建议积极寻求医生帮助核对孕周,一经确诊应根据胎儿安危状况、胎儿大小、宫颈成熟度综合分析,尽快终止妊娠。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清胎盘泌乳素水平偏低者的饮食原则如下:

1.若血清胎盘泌乳素水平异常由妊高症导致,建议患者摄盐量在6g/d以下,但不应过度限盐,以免导致低血容量,影响胎盘循环。应进食清淡饮食,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少吃油炸食品等;

2.避免暴饮暴食导致胎儿过大,应少食多餐,保证胎儿营养摄入;

3.若血清胎盘泌乳素水平异常由妊娠期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导致,患者应控制血糖摄入,控制每日饮食总热量,多吃高纤维食物,少吃精细作物,如米饭、面条等。

生活管理

1.健康教育

备孕期以及孕期妇女应积极进行孕前评估,尤其既往有慢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应了解血压和血糖升高的原因和程度,并监测相关脏器功能有无损害。治疗期间应尽量避免紧张、焦虑甚至抑郁情绪。

2.改善生活方式

包括适当活动、情绪放松、适当控制体重、保证充足睡眠等。运动方式可以选择散步、游泳、打太极拳,但具体运动时间、方式、频率、强度应根据病情不同因人而异。一般建议一周可以运动3~5次,一次30分钟,注意避免过劳而造成身体不适。

3.日常监测

妊娠早期注意监测血压,尤其注意观察孕20~32周之间的血压情况,观察有无浮肿的现象。监测体重,尤其在孕20周之后,应注意观察体重变化。还要定期监测血糖,餐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基础、餐时或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当血糖水平很高时应首先关注空腹血糖水平。在其他降糖治疗有低血糖风险时也应测定餐前血糖;餐后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餐时胰岛素的患者及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控制血糖者;睡前血糖监测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夜间血糖监测用于了解有无夜间低血糖,特别在出现了不可解释的空腹高血糖时应监测夜间血糖。

相关检查

性激素检查六项

参考资料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01):1-44.

[2]何文睿.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甘肃科技,2019,35(14):134-136.

[3]韩治伟,范书英,李菁,王勇.妊娠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6):2978-2982.

[4]刘伟靓,侯箐岚.雌三醇及胎盘泌乳素对监测胎盘功能的指导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1):40-41.

[5]高文削,崔世红,李根霞,刘博,杨娜,郭伟.胎儿生长受限患者胎盘体积、重量及功能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15(02):161-163.

[6]李慧,尤建飞,黄雅萍.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胎盘泌乳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04):411-412.

[7]杨晓菊,孙玲玲,张萌,万欣,徐金娥.糖尿病患者妊娠后胎盘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及内皮素-1的表达及与妊娠结局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01):15-17.

[8]洪忠新,丁冰杰.个体化饮食治疗是妊娠糖尿病治疗的基石[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4):1608-1613.

[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03):26-89.

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