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fL
平均血小板体积是指单个血小板平均体积,结合血小板计数分析其意义更有价值。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小变化有助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用于临床协助诊断一些疾病。
MPV
用于判断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变化,提示骨髓功能恢复的预后。以及诊断和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和一些血液系统外疾病。在输血中可显示输入血小板的质量。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主要由疾病因素导致,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子痫等。
疾病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神经系统疾病:脑梗死。
子痫:孕妇子痫发作前后。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到血液科就诊;心血管疾病患者到心血管内科就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到神经内科就诊;子痫患者到妇产科就诊。
骨髓纤维化采用纠正贫血、放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的治疗一般采用放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镰刀细胞贫血要纠正贫血,或进行脾切除;巨幼细胞性贫血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栓性疾病采用手术治疗、抗凝治疗,或溶栓、消肿等对症治疗;子痫患者需采用镇静、解痉、降压、利尿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母胎情况,必要时终止妊娠。
饮食原则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患者应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高能量、高蛋白饮食为主,补充铁元素。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尽量少食生冷、油腻食物。
饮食宜忌
1.心血管疾病引起平均血小板体积偏高的患者建议进食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控制盐的摄入量。
2.动物内脏、猪肉、牛肉、羊肉等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的食物要少吃。
1.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起居要规律,避免熬夜。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
2.身体状态较好的患者应坚持锻炼,运动要量力而行,不可过于劳累。
3.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实行保护性隔离,如限制探视、减少外出,可适当开窗通风,还要遵医嘱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主要由疾病因素导致,包括某些血液疾病、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疾病因素
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获得性免疫缺陷、Rh溶血伴血小板减少、伴血小板增多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功能亢进以及化疗后。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如感染、手术后、恶性肿瘤、脾切除术后、急性失血、创伤、非感染性炎症等可引起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应到血液科就诊;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应根据病因到相应科室就诊。
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巨幼细胞性贫血采用病因和药物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采用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采取病因治疗;Rh溶血伴血小板减少采用蓝光照射和换血治疗。
饮食原则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患者应健康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以高能量、高蛋白饮食为主,补充铁元素、叶酸和维生素B12。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尽量少食生、冷、油腻食物。
饮食宜忌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的患者,建议多吃含叶酸和维生素B12丰富的食物。叶酸含量高的食物如猕猴桃、柠檬、草莓、雪梨等;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鱼虾、禽蛋、肉类、海味、贝壳类、鸡蛋、牛奶等。此外,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患者,往往抵抗力较差,易有出血、感染的风险,所以吃的食物要柔软、易消化,也要注意食物卫生。
平均血小板体积偏低的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避免与会引起骨髓伤害或抑制的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及药物接触。
2.血液病患者若病情较重,需要卧床休息。病情较轻者可适当到户外活动。
3.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及睡前用软质的牙刷刷牙。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擦洗时不宜过重,避免皮下出血。
4.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应预防感冒,尤其在化疗期间,避免频繁到公共场所,或近距离接触感冒的人群,以免被传染,不利于疾病恢复。
[1]王梓凌,白利洁主编.临床急诊救护[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2:211.
[2]张纪云,龚道元主编.全科医师临床检验速查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7.07:58-59.
[3]刘新民,伍汉文,陈会生,安伶编著.如何看懂化验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0:124-125.
[4]李伟扬,贺立山,周菊芝等主编.诊断学(第3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1:300-301.
[5]陈惠中主编.怎样看化验单(第3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07:8.
[6]陈娜飞主编.血液病综合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9.08:50-51.
[7]叶芳,苏丽萍,申徐良主编;郗彦风,任建平等副主编.血液病知识问答手册[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1:15-17.
[8]王跃主编.现代血液病综合诊断与治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7.
[9]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36):2861-2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