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尿酸碱度为尿常规检查内容之一,机体可通过尿液排出大量酸性和碱性物质,以维持酸碱平衡。正常人24小时混合尿呈酸性,但随食物质量、种类的不同,有时可呈中性或弱碱性。
尿PH
尿液酸碱度测定独立应用时,往往无明显临床意义,一般常用来与其他项目结合判断,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监测,可辅助诊断高尿酸血症、泌尿系统结石、酸中毒、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等。
尿酸碱度升高即尿液呈碱性,可由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导致。非疾病因素多见于植物性饮食,食物中的有机酸在体内氧化后产生的酸性物质较少,尿液中排出的酸性物质偏少,碱性物质较多,使尿液呈碱性。疾病因素多见于碱中毒、泌尿系统感染时也可出现尿液偏碱性。
疾病因素
1.碱中毒:碱中毒主要有呼吸性碱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其中代谢性碱中毒和尿液偏碱关系更为密切,主要由肾调节非挥发性酸和碱性物质的排出异常导致。
2.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发生变形杆菌尿路感染时,尿液一般呈碱性,多由于细菌分解尿素所致。
3.肾小管性酸中毒:肾脏酸化功能发生障碍,使尿液酸碱度升高。
非疾病因素
1.饮食:蔬菜、水果等素食量偏大会使尿液相对偏碱。
2.特殊人群:胃肠减压或长期发生呕吐的人群。
不同疾病导致的尿酸碱度偏高,需要到不同科室就诊。呼吸性碱中毒到呼吸内科,代谢性碱中毒到肾内科或内分泌科就诊,泌尿系统感染可到泌尿外科就诊,肾小管性酸中毒可到肾内科就诊。
不同疾病导致的尿酸碱度偏高,其治疗方法不同,具体方法如下:
1.碱中毒:积极治疗原发病,代谢性碱中毒患者应避免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呼吸性碱中毒可用较大纸袋短暂罩住口鼻呼吸。如伴有手足搐搦,可应用葡萄糖酸钙治疗。
2.泌尿系统感染:应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在碱性环境效果比较好的抗生素,或者应用维生素C等药物酸化尿液。
3.肾小管性酸中毒:一般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补碱,常用药有枸橼酸钾、碳酸氢钠制剂等。
饮食原则
尿酸碱度偏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患者的饮食原则也差异,具体如下:
1.碱中毒:患者应均衡饮食,合理制定饮食方案。
2.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应增加水的摄入,以及牛奶、水果的摄入,保证排尿量,有利于感染的痊愈。
3.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应减少摄入酸性食物,如动物蛋白、酒精、辛辣食物,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如蔬菜、水果等。
1.碱中毒患者中,呼吸性碱中毒患者注意不要情绪激动,避免大口呼吸。
2.肾小管性酸中毒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应保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日常生活中注意居室卫生,预防感染。
尿酸碱度降低即尿液呈酸性,可由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导致。非疾病因素多见于动物性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等情况,疾病因素多见于酸中毒、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均可使尿液中的酸性物质增多,导致尿酸碱度降低。
疾病因素
1.泌尿系统结石:如尿酸盐或胱氨酸结石,尿液中的晶体成分,特别是磷酸盐和尿酸的存在形式,受PH值影响较大,在尿液偏酸时更容易形成结石。
2.酸中毒:包括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其中代谢性酸中毒与尿液PH值的关系更为紧密。肾脏排酸功能障碍,如肾衰竭,发生体内酸尿中排出障碍,在近曲小管重吸收下降。
3.代谢综合征:尿液PH值偏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机制,尿液PH值低下的人群肾小管酸化功能异常,另一方面胰岛素抵抗可影响体内酸碱平衡和肾小管浓缩稀释功能,引起尿液PH值的改变。
4.其他疾病:高尿酸血症、肺气肿、腹泻都可见尿酸碱度降低。
非疾病因素
1.饮食:过多的肉类、蛋白质摄入、饮酒过多等,都会引起尿液偏酸。
2.药物:服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时,尿液多呈酸性。
不同疾病导致的尿酸碱度偏低,需要到不同科室就诊。泌尿系统结石应当到泌尿外科就诊;酸中毒应当根据原发病因决定就诊科室,呼吸性酸中毒应就诊于呼吸内科或急诊科,代谢性酸中毒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就诊于内分泌科;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应当到内分泌科就诊;腹泻患者应就诊于消化内科。
不同疾病导致的尿酸碱度偏低,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具体如下:
1.泌尿系统结石:可以进行超声碎石,或外科手术取石,应用药物促进结石排出。
2.酸中毒: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补碱,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3.代谢综合征:应当针对原发病因综合系统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方式。
4.高尿酸血症:主要应用别嘌呤醇需从小剂量开始,其他还可应用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降尿酸药物应持续使用,以有效控制痛风发作。
5.肺气肿:治疗方法较为多样,可进行外科手术,如肺减容术,其他治疗包括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其中以肺减容手术和药物治疗为主。
6.腹泻:应针对病因治疗,严重者应及时补液防止脱水,电解质失衡。
7.泌尿系统感染:应用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比较好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或者应用碱化尿液的药物后再应用常规抗生素。
饮食原则
不同疾病导致的尿酸碱度偏低,患者的饮食原则不同,具体如下:
1.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应限制富含草酸的食物以及钠盐的摄入。忌食动物内脏,并减少鱼、肉、蘑菇等,以及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的摄取。避免饮用碳酸及高糖饮料,避免或少饮浓茶、酒,大量饮水。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2.代谢综合征:患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量,宜食用低脂并含有一定水平膳食纤维的食物。含纤维素高的食品有麦麸、燕麦片、玉米渣,以及海藻类、豆类、带皮的蔬菜水果等。
3.高尿酸血症: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具有痛风与高尿酸相关危险因素的饮食,如肉类、海鲜、烧烤、火锅等高蛋白质和高嘌呤食物,在饮食中多以粗粮、蔬菜、奶制品等为宜。
尿酸碱度偏低患者应注重生活管理,且需要根据病因而定,具体如下:
1.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应多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心情愉悦;少憋尿;睡眠时平卧与侧卧位交替更换,不要长时间维持一种睡眠姿势。
2.高尿酸血症:患者应注意保暖,尽量少吹空调。
3.代谢综合征:患者应保持健康生活作息,适度运动。
[1]陈颖,宁光,杨枝,等.尿液pH值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Correlation between urinary pH value and metabolic syndrome[J]. 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007(006):448-451.
[2]何慧婵,钟惟德,谢克基,等.枸橼酸钾缓释剂对尿液pH值及枸橼酸含量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4,000(021):1825-1826.
[3]许小晶,万牡华,欧阳健明.尿液pH变化与尿液中纳米微晶组分的关系[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29(1).
[4]马利平,姜连英,李秋菊.探讨尿液pH值变化对导尿引起尿道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7):86-88.
[5]项星月,王康延,孙莉.尿液pH值与性别及生活习惯的关系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7(6).
[6]王昱,邓雪蓉,张卓莉.痛风患者尿路结石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8(4):224-228.
[7]顾婷,李秀娟.肾结石饮食因素调查与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16(5):61-62,共2页.
[8]刘晓玲,张英娟,刘健.眉山市青神县肾结石饮食习惯及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00(027):73-74,75.
[9]李明山,刘佳丽,王平,等.饮食预防肾结石复发效果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0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