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25-羟维生素D

指标正常值

25-羟维生素D

因各家医院使用的仪器试剂不同,理想的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检测结果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多认为:

维生素D缺乏:小于50nmol/L(20ng/mL)

维生素D相对缺乏(临界水平):50~75mnol/L

维生素D较为足够(合适水平):75~375nmol/L

维生素D中毒:高于375nmol/L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25-羟维生素D,又称25-羟维生素D3,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由胆钙化醇(维生素D3)在肝脏25-羟化酶诱导下生成。25-羟维生素D主要作用为促进小肠黏膜对钙和磷的吸收,促进破骨细胞活动并加强甲状旁腺动员骨钙的作用,促进肾小管对钙重吸收等。

缩写

25(OH)D

检测价值

测量25-羟维生素D可反映人体内储存维生素D的真实水平,了解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是早期诊断佝偻病的依据。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25-羟维生素D偏高临床上多由于非疾病因素导致,主要为维生素D摄入过多或维生素D中毒。也可见于疾病因素,如甲状旁腺亢进症。

潜在疾病: 甲状旁腺亢进症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亢进症。

非疾病因素

维生素D摄入过多、曝晒阳光过久等。

就诊科室

疾病因素导致的25-羟维生素D偏高,如甲状旁腺亢进症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如果是维生素D中毒,建议到急诊科就诊。

诊疗建议

由非疾病因素导致的25-羟维生素D偏高,如维生素D中毒或过量,可减少或停用维生素D的补充,中毒者应给予药物治疗。如果属于疾病因素导致的25-羟维生素D偏高,如甲状旁腺亢进症,可给予药物、131I或手术治疗,同时针对高钙血症进行对症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25-羟维生素D偏高的患者,主要与维生素D摄入过多有关,患者应停止服用维生素D,根据血钙水平,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宜忌

25-羟维生素D偏高的患者,血钙浓度过高,应限制钙的摄入,减少富含钙质的食物,多饮水,促进钙的排泄。

生活管理

服用维生素D要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加量,如果已经出现维生素D中毒现象,应立即就医,少晒太阳。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25-羟维生素D偏低可见于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包括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佝偻病、软骨病、肝硬化、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非疾病因素包括腹膜透析、使用巴比妥或抗癫痫药物、日光照射不足等。

潜在疾病: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肾病综合征 ; 佝偻病 ; 软骨病 ; 肝硬化 ; 维生素D吸收不良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内分泌疾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

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等。

骨科疾病:佝偻病、软骨病等。

肝脏疾病:肝硬化等。

其他:维生素D吸收不良等。

非疾病因素

腹膜透析、使用巴比妥或抗癫痫药物、日光照射不足等。

就诊科室

由内分泌疾病引起的25-羟维生素D偏低,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建议就诊内分泌科;肾病综合征,建议就诊于肾病科;佝偻病、软骨病等,建议到骨科就诊;肝硬化建议到肝病科就诊。

诊疗建议

若由非疾病因素导致25-羟维生素D,如日光照射不足,可给予补充维生素D,适当增加阳光曝晒。若由疾病因素导致,应给予对因治疗,如甲状旁腺减退症、佝偻病、软骨病、肾病综合征等可给予药物治疗;如肝硬化等疾病,需根据病情进展给予药物、手术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25-羟维生素D是维生素D在体内的主要存在形式,当25-羟维生素D偏低时,除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外,还可食用富含钙含量丰富的豆类及乳制品等。

饮食宜忌

在针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需搭配合理的饮食,可以摄入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海产鱼、鱼肝油、肝脏、蛋黄等动物性食物。饮食中注意补充牛奶、鱼虾、豆制品、海藻和绿叶蔬菜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同时纠正偏食和挑食的饮食习惯。

生活管理

25-羟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患者,应多晒太阳,参加户外活动,得到充分日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转化形成25-羟维生素D,必要时可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D。在阳光不足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可用紫外线灯做预防性照射,但需注意局部保护措施。

相关检查

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

参考资料

[1]王维鹏,魏中南.简明医学检验参考手册[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9:149.

[2]曹永彤.医学检验大百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6:287.

[3]周兰姝.CGFNS考试考点解析·成人护理分册下[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657.

[4]周春燕,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82.

[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组编.儿科学应试指导[M].贵州:科技出版社,2018.11:27.

[6]云鹰.社区儿科专业人员培训讲义[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7:75.

[7]彭佑铭,刘虹.内科医师处方手册[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1:873.

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