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蛋白包括血清总蛋白、尿总蛋白,两者的正常参考值分别如下:
1.血清总蛋白:早产儿为36~60g/L,新生儿为46~70g/L,成人为60~80g/L,检测方法采用双缩脲法。
2.尿总蛋白:0.028~0.141g/24h,或随机尿0.01~0.14g/L,检测方法采用邻苯三酚红钼法。
总蛋白是血清总蛋白和尿总蛋白的统称,包括球蛋白、白蛋白等各类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另外,该指标也有助于急慢性炎症、肿瘤、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的辅助诊断。
血清总蛋白(TP)、尿总蛋白(UTP)
总蛋白检测主要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和肾病造成的蛋白丢失情况,若出现明显异常,提示可能出现肝功能障碍和肾功能损伤,有助于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相关病因的确诊和病情判断。
总蛋白增高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常见疾病有严重脱水血液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非疾病因素主要是药物影响、运动影响等。
疾病因素
总蛋白包括血清总蛋白、尿总蛋,各指标增高提示的疾病因素并不完全相同,具体如下:
1.血清总蛋白:血清总蛋白增高主要和血浆浓缩有关,如呕吐、腹泻、高热、休克等引起的严重脱水可使血清总蛋白高达100~150g/L;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由于钠的丢失继发水分丢失,血浆也可以出现浓缩现象。蛋白质合成增高,大多数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患者,此时主要是球蛋白的增高,其量可大于50gL,总蛋白可大于100g/L。另外,增高还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风湿热等风湿免疫性疾病,以及慢性感染性疾病。
2.尿总蛋白:正常人尿总蛋白含量很低,一旦增高应考虑为病理性蛋白尿,如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提示疾病主要是各类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硬化、肾病综合征等。
非疾病因素
1.应用甲状腺激素、雄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可浓缩血液或促进蛋白质合成,从而使血清总蛋白偏高。
2.情绪激动、长时间站立、高强度运动、体温变化、过冷过热的气候等,可使尿总蛋白生理性偏高。
根据引起总蛋白升高的病因选择相应科室就诊,如呕吐、腹泻、高热、休克等引起严重脱水应到急诊科就诊;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应到血液内科就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等应到风湿免疫科就诊;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各类肾病应到肾内科就诊。
总蛋白病理性升高的病因较多,应明确后对因治疗;若是生理性增高一般无需处理,可自行恢复正常。常见疾病的处理措施如下:
1.严重脱水:有严重脱水症状的患者必须尽快输液,输液的目的是恢复稳态血流动力学,减轻或消除已经存在的脱水症状和预防严重合并症,同时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2.多发性骨髓瘤:对有症状的患者应采用系统治疗,包括诱导、巩固治疗(含干细胞移植)及维持和支持治疗,无症状骨髓瘤暂不推荐治疗。对适合自体移植的患者,诱导治疗中避免使用干细胞毒性药物,避免使用烷化剂以及亚硝脲类药物。
3.肾脏疾病:应根据病因、发病机制、病变部位、病理诊断和功能诊断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如避免过度劳累、去除感染等诱因,避免接触肾毒性药物或毒物,合理饮食等;免疫抑制治疗,如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纠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若发展至终末期则需要进行透析、肾移植等疗法。
4.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病目前尚不能根治,治疗要个体化,可以达到长期缓解。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是主要的治疗方案,同时重视伴发疾病的治疗,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的预防及治疗。
饮食原则
总蛋白偏高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可根据病因合理膳食,如清淡、富有营养,忌烟酒等,有助于疾病恢复。
饮食宜忌
1.严重脱水:应以清淡、富有营养、易吸收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食用面条、米粥、蛋羹等食物。适当添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豆制品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胡萝卜、冬瓜、鲜藕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禁烟酒。
2.多发性骨髓瘤: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有抑制骨髓过度增生作用的食品,如海带、紫菜、裙带菜、海蛤、杏仁。还可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及矿物质食物,如鱼、瘦肉、蛋类、牛奶、新鲜蔬菜、水果、苏打水、蜂蜜等,以补充机体的生理需要。
3.肾脏疾病:限制食盐的过量摄入,控制水盐。宜优质蛋白饮食,包括动物蛋白如肉、蛋、奶,以及植物蛋白等,不同肾功能水平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宜低脂饮食,可进食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宜低钾饮食,避免食用生的蔬菜、蔬菜汁,可将蔬菜烫过后食用。宜低磷饮食,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宜高维生素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4.系统性红斑狼疮:应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食物,比如宜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瘦肉等。伴有肾功能下降、水肿者,严格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韭菜、香菜等。避免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酒。
1.严重脱水:居室环境应舒适、安静、整洁,保持温湿度适宜,勤开窗通风。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干燥、柔软。家属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若出现躁动不安、谵语,要注意防止坠床受伤,若有血压升高、惊厥或嗜睡等情况,应及时呼叫医生。
2.多发性骨髓瘤:居室应安静、舒适、光线充足,勤通风,勤消毒,睡觉要使用硬板床,忌用弹性床。可适当进行按摩,有助于降低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劳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机体抵抗力,禁止剧烈运动以免引发骨折。
3.肾脏疾病:生活规律,如早睡早起、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日常。根据个人恢复情况,遵医嘱适当进行运动,以不感劳累为宜,一般推荐步行、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定期监测尿常规、尿微量蛋白及肾功能,定期复诊等。
4.系统性红斑狼疮:康复恢复期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出门做好防晒工作,可佩带帽子、面纱、口罩、穿长袖、涂防晒霜等。注意活动安全,避免外伤,注意保暖,防止受寒感冒。保持皮肤清洁,温水洗浴,减少化妆品的使用。
总蛋白降低一般和血浆稀释、蛋白质丢失、肝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性疾病等因素有关,会导致血清总蛋白降低。若仅是尿总蛋白偏低属于正常生理,无临床意义。
疾病因素
总蛋白降低一般是指血清总蛋白降低,常见病因包括蛋白质丢失、肝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性疾病等。尿总蛋白降低属于正常,无临床诊断意义。
1.蛋白质丢失:如严重烧伤、大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可造成大量血浆渗出而引起血清总蛋白降低;肾病综合征时尿液长期丢失蛋白质。
2.肝功能障碍:如各型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导致肝脏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以白蛋白的下降最为显著。
3.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渗出性肠病、营养不良等,可导致营养不良和消耗过多,出现血清总蛋白降低。
非疾病因素
短时间内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可导致血浆稀释而出现血清总蛋白浓度下降。妊娠尤其是妊娠晚期,由于体内对蛋白质需要量增加,又同时伴有血浆容量增高,血清总蛋白可明显下降,但分娩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引起总蛋白降低的病因不同,就诊科室不同,比如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应选择肝病科就诊,肾病综合征可去肾内科就诊,渗出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去消化内科就诊,营养不良可去营养科就诊,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可分别到传染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就诊。
总蛋白降低常和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结肠疾病、营养不良、结核病等有关,应结合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肝脏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手段,通常包括病因治疗,合理饮食、注意休息、禁酒等一般治疗,保肝、降酶、利胆和退黄等对症治疗,以及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2.肾病综合征: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对症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包括给予利尿剂、降压药物、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等,同时注意多休息和预防各种感染。
3.结肠疾病:包括渗出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主要是内科药物治疗,一般可给予以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4.营养不良:主要是给予营养支持,如将肠外营养制剂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输入体内,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另外,找到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发病后给予对因治疗。
5.结核病:以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同时对高热、咯血、胸痛、失眠及盗汗等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可采取手术彻底清除病灶。
饮食原则
总蛋白偏低患者应结合病因采取合理的饮食调整,如肝病患者应低盐、低糖、低脂饮及禁酒,营养不良应采用多种烹调方式或变换食谱促进食欲。
饮食宜忌
1.肝脏疾病:宜热量适宜,忌过高;以优质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碳水化合物)饮食为主;多吃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提高食材的色香味促进食欲,加工烹饪合理,限制食盐量;忌食油炸煎烤食物;宜少量多餐,进食规律,切忌暴饮暴食;严禁饮酒。
2.肾病综合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并能保证足够的营养,包括热量、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脂,水肿时应低盐。
3.结肠疾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热量、少渣少纤维为主,还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格控制饮食卫生。严禁食用发霉变质食物、街边小吃等,避免暴饮暴食,严禁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过酸或者过甜食物。忌服用乳制品、牛奶、咖啡、海产品等易引起肠道炎性反应的食物。
4.营养不良:饮食应做到多样化,荤素搭配,可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避免挑食、偏食。宜多吃蔬菜水果、奶类、豆制品、鱼类、瘦肉等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霉变的食物。
5.结核病: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刺、生冷食物,禁烟酒。
可每天摄入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如橘、柑、梨、苹果、大白菜、卷心菜、菠菜、空心菜等以补充维生素。
1.肝脏疾病:适度参加活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觉疲劳为限。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息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培养一些生活情趣爱好,如听音乐、下棋等。
2.肾病综合征:生活应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宜适当运动,可采取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以提高抵抗力。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减少去往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感染。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刺激。定期复诊,一般可每3个月复查1次血常规、肝肾功能。
3.结肠疾病:应做好个人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劳逸结合,适当进行较温和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保持良好作息与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劳累和重体力活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规范用药。
4.营养不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注意保暖避免因受寒而出现感染。经常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注意定期检测体重及体脂水平,以便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
5.结核病:该病有传染性,应做好隔离措施。应少去公共场所,以预防感冒等交叉感染,如果必须外出,需要带好口罩且不可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引起病情复发或加重。
[1]向延根.临床检验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155-156.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60,592,683.
[3]刘新民.如何看懂化验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298-299.
[4]高原叶.实用临床检验医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228-229.
[5]田淇第,陈爱武,张其昌.消化系统慢性病诊断与治疗[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