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中性粒细胞比率

指标正常值

中性粒细胞比率

50%~70%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中性粒细胞比率也叫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表示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多少,常用来区分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等。

缩写

NEUT%

检测价值

中性粒细胞比率,常用于检查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急性感染,可以辅助判断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也可用于一些非感染性疾病的检测,如白血病、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的监测、免疫性疾病病情的动态评估。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多见于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主要见于各种病原体和各部位的感染性疾病,尤其为细菌性感染。非疾病因素可见于情绪激动、疼痛、剧烈运动、饱餐或沐浴后、月经期、排卵期等。

潜在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口腔颌面间隙感染 ; 呼吸道感染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胆道感染 ; 泌尿系统感染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感染性疾病:主要见于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呼吸道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胆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非疾病因素
生理性因素:如情绪激动、疼痛、剧烈运动、饱餐或沐浴后、月经期、排卵期、妊娠、新生儿等,可能是各种生理因素刺激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边缘白细胞进入循环,从而引起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

就诊科室

不同部位的感染均可就诊于感染科,也可就诊相应科室,如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可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呼吸道感染可到呼吸内科就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到神经内科就诊;感染性心内膜炎到心内科就诊;胆道感染到消化内科就诊;泌尿系统感染到泌尿外科就诊。

诊疗建议

针对不同细菌、不同组织器官、不同个体、不同场所获得性感染,可使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必须遵循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和原则。若患者出现抽搐、惊厥、高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嗜睡、躁动不安、昏迷等意识状态改变。若患者病情加重,需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必要的还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以促进相应功能恢复。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1.患者要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如新鲜水果、蔬菜、鸡蛋、牛奶、瘦肉等。

3.若进食困难的患者可先给予高热量清淡流质饮食,鼓励患者每2~3h进食一次,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4.患者病情缓解后可逐渐给半流质饮食,如鸡汤面,再到普通饮食,维生素补充可给予新鲜水果汁,且多饮水。

5.多吃清淡少油的食物,尽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忌酒、香烟、浓茶、咖啡等。

生活管理

1.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2.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但是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着凉。
3.做好基础护理,如勤洗澡、保持口腔清洁、勤洗手、勤换洗衣物,保证个人卫生和生活环境卫生。
4.若患者出现高热,要进行物理降温,将冰袋置于体表大血管处,定时更换冰敷位置,避免冻伤,必要时亦可应用退烧药物。
5.患者多会有疼痛症状,可能会导致躁动不安,要多与家属和医护人员沟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进行治疗,遵医嘱用药,定期检查。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降低主要见于疾病因素,如白血病、骨髓瘤、MDS、PNH、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假性粒细胞减少等。

潜在疾病: 白血病 ; 骨髓瘤 ; MDS ; PNH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类风湿关节炎 ; 假性粒细胞减少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中性粒细胞比率降低可以见于多种疾病,根据病因可以分为三大类,生成减少、破坏或消耗过多和分布异常,每一类中又有各种因素造成的疾病,具体如下:
1.生成减少:可以为骨髓损伤、骨髓浸润、成熟障碍等所致,多见于白血病、骨髓瘤、MDS、PNH等;
2.破坏或消耗过多:分为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非免疫性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分布异常:如假性粒细胞较少等,边缘池的粒细胞增加,而循环中的粒细胞减少,实际全身血液粒细胞仍属正常。

就诊科室

白血病、骨髓瘤、MDS以及假性粒细胞减少应到血液内科就诊;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应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诊疗建议

不同疾病导致的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1.生成减少的疾病:如白血病,主要进行一般治疗和抗白血病治疗,一般治疗主要为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防止感染、成分血支持、维持营养和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抗白血病治疗主要进行化疗,化疗方案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2.破坏或消耗过多的疾病:如系统系红斑狼疮,对发热和关节痛的患者可辅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对症治疗,在原发症的治疗上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3.分布异常的疾病:如假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进行病因治疗,若进行对症治疗可采取输血,而药物治疗主要应用莫拉司亭、非格司亭等药物。

饮食调理

不同疾病导致的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患者的饮食原则也有所差异。

1.白血病:建议高蛋白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饮食搭配要多样化,均衡饮食,少吃高脂肪食物。
2.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应清淡饮食,病情平稳可进食普通饮食,注意不吃或少吃增强光敏感的食物,如无花果、芹菜、紫云英等。
3.假性粒细胞减少:饮食上无特殊禁忌,注意营养均衡、种类丰富即可。

生活管理

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者在生活管理上也需要注意,具体需要根据病因而定。

1.白血病: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上的刺激,不宜做活动量过大的运动,不宜时间过长的读书、看电视、谈话等,以免消耗过多精力,要保证休息,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2.系统性红斑狼疮: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树立乐观情绪。在急性活动期要卧床休息,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适当工作,但注意不要劳累。同时,应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避免受到紫外线的照射。
3.假性粒细胞减少:生活中应避免接触放射线或化学毒物,平时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即可。

相关检查

血常规

参考资料

[1]覃彦平,QINYan-ping.C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检测相关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8):577-578.
[2]叶家楷,张金涛,孔艳,et al.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急性脑梗死结局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9):956-960.
[3]李立波,卢惠伦.PCT、hs-CRP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5(05):118-119.
[4]孙丹,韩旻.手足口病患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1418-1422.
[5]刘静,邹敏书,余健,等.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1):4-6.
[6]蒋晶晶,李政.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中的应用及比较[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5(01):10-12.
[7]王婷,刘振国,柴春燕,等.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80岁以上老年感染性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实用老年医学,2016(8):654-656.

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