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3.2~7.1mmol/L
婴儿、儿童:1.8~6.5mmol/L
尿素又称血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末产物,其生成取决于饮食中蛋白质摄入量、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及肝功能状况。尿素(BUN)主要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可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肾功能指标之一。
BUN
尿素(BUN)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有助于肾脏疾病的辅助诊断。患肾脏疾病时,测定尿素数值可了解有无氮质潴留,以判断肾脏对蛋白质代谢产物的排泄能力,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及疗效观察,为尿毒症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尿素偏高包括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包括肾前性因素、肾脏疾病、肾后性因素,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尿素潴留,继而出现升高的情况。非疾病因素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
疾病因素
肾前性因素:见于脱水、心功能不全、休克、水肿、腹水等;体内蛋白质分解过盛;急性传染病、脓毒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症、严重肾盂肾炎、肾结核和肾肿瘤的晚期均可出现尿素升高的情况。
肾后性因素: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疾病,可引起尿路梗阻,造成肾小管内高压,肾小管内尿素逆扩散入血液,而使尿素升高。
非疾病因素
饮食、运动:食物中蛋白质过多及剧烈运动后都会引起尿素升高。
药物:服用相关药物也可使尿素浓度升高。如抗结核药异烟肼、抗高血压卡托普利、抗菌药物链霉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抗肿瘤药紫杉醇、利尿剂螺内酯、非甾体抗炎药美沙拉嗪等。
引起尿素增高的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建议到肾内科就诊;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建议到泌尿外科就诊;脱水、休克、水肿等,建议到急诊科就诊;急性传染病、脓毒血症等建议到感染科就诊。
若仅为非疾病因素导致的尿素偏高,注意饮食及休息,给予定期观察即可。若为疾病因素导致的偏高,应对因治疗。如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可采用药物治疗;如尿路结石、前列腺肥大等,可进行手术治疗解除尿梗阻;脱水、休克、水肿等应及时给予补液治疗,再进行对症处理。
饮食原则
尿素增高的患者除需进行常规治疗,亦需配合饮食管理。饮食上要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多食用优质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多的蔬菜水果,水肿患者还要控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
饮食宜忌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如猪瘦肉、豆角、豆腐等。多食新鲜蔬菜,如绿豆芽、黄瓜、丝瓜等。多食新鲜水果,如雪梨、苹果、葡萄、杨桃、龙眼等。有贫血表现者则应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血制品等。
2.禁食生冷油腻厚味的食物,如猪肥肉、雪糕等。浮肿及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食盐,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每日食盐量,一般量在3克左右,若有浮肿者禁食高蛋白的鱼类、海参、鱿鱼、牛肉等。禁食刺激辛辣的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同时宜禁酒、戒烟。
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疾病的康复,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地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遵医嘱服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合理安排锻炼,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定期进行病情监测。
尿素偏低的情况并不多见,临床上分为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包括肝萎缩、肝衰竭等,非疾病因素包括饮食因素、妊娠以及药物因素。
疾病因素
生成减少:急性肝萎缩、肝衰竭、中毒性肝炎等。
排出增多:肾衰竭经透析后,由于尿素分子量较肌酐为小,易于透析出去,故尿素较肌酐相对低;合并呕吐和腹泻时也相对较低,此时称低氯质血症。
非疾病因素
饮食:饮食过于清淡,食物中蛋白质过少会引起尿素水平降低。
妊娠:怀孕期间女性血容量增加,尿素含量会比非孕期女性低,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药物:大量输液后也可导致尿素水平降低。
如果是肝脏疾病引起尿素降低,如急性肝萎缩、肝衰竭、中毒性肝炎等,建议到肝病科就诊;肾衰竭患者尿素水平低,建议去肾内科就诊,若合并有呕吐及腹泻建议到消化内科就诊。
若仅为非疾病因素导致的尿素偏低,无需特殊处理。若为疾病因素导致的偏低,应对因治疗。如急性肝萎缩、肝衰竭、中毒性肝炎等可采用药物、手术及支持疗法等治疗;如肾衰竭透析后引起的尿素降低,可进行药物治疗控制肾衰竭,必要时可进行肾移植;呕吐、腹泻时应及时给予补液治疗,进行对症处理。
饮食原则
尿素降低的患者除需进行常规治疗,亦需配合饮食管理,在饮食上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增加体内维生素含量。
饮食宜忌
1.宜食高蛋白高纤维食物,如大豆制品、瘦肉、鱼、牛奶、鸡蛋等,尤其是鸡蛋中的蛋清蛋白含量较高;富含丰富维生素的蔬菜及水果,如桃子、苹果、冬瓜、苦瓜等。
2.禁食油腻、刺激辛辣的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
尿素偏低的患者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也需要注重生活管理,应忌烟、酒,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中也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肝衰竭的患者,注意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可进行适当运动,调节人体紧张情绪,能够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
[1]万学红,卢雪峰,等.诊断学 第9版人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3-344.
[2]林松元.好查易懂的体检报告说明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30.
[3]梁庆伟主.360度家庭自疗全方案丛书肾病[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42.
[4]医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编.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通关宝典[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1.357.
[5]张石革.常见病家庭用药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593-594.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2016执业药师考试用书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160.
[7]孙兆林,查艳,黄山.肾脏标志物临床与检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06.
[8]吴梦强,钟灼,李建炜,等.中老年饮食宜忌[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3:35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