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血红蛋白浓度

指标正常值

成年男性

120~160g/L(12.0~16.0g/dl)

成年女性

110~150g/L(11.0~15.0g/dL)

新生儿

170~200g/L(17.0~19.0g/dl)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参与氧、二氧化碳的结合、运输、分离,能反映红细胞含量。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体积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是判断贫血的重要指标。

缩写

HGB

检测价值

血红蛋白浓度主要用于贫血的诊断,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还可以用来检测红细胞增多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心脏病等血红蛋白增多的疾病。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可由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引起。疾病因素主要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心脏病等。非疾病因素则主要与生活、运动环境有关。

潜在疾病: 红细胞增多症 ;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 阻塞性心脏病 ; 法洛四联症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红细胞增多的原因很多,可根据红细胞容量是否增加分成两大类:红细胞容量正常和红细胞容量增加者。造成原因有机体失水,如烧伤造成大量血浆外渗,应激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血容量增多的原发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由于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会造成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非疾病因素

高原地带的居民、低氧环境下训练的运动员为适应低氧的环境,血红蛋白浓度会有所升高。

就诊科室

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的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到血液内科就诊;法洛四联症、肺源性心脏病等导致的血红蛋白浓度偏高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诊疗建议

导致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的情况有很多,如果为非疾病因素引起,一般无需治疗。如果为疾病因素,如红细胞增多症、法洛四联症、肺源性心脏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治疗原则包括治疗原发病因,避免和纠正疾病进展因素以及防止并发症。治疗方法则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后还要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式。

红细胞增多症: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性。

法洛四联症:目前以根治手术为主,不适合进行根治手术者,以姑息分流手术为主,待情况改善后再进行根治手术。

肺源性心脏病:主要包括基础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抗感染治疗、控制呼衰治疗、控制心衰治疗以及针对并发症治疗。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若患者是由肺栓塞导致的急性肺心病,可进行手术治疗。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一旦发现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如可排除非疾病因素,通常提示患者需要进一步排查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等疾病。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饮食的调理也很重要。具体饮食原则需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一般建议遵循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多样化富营养的原则进行饮食。

生活管理

对于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的患者,日常生活管理方式推荐以下4点:

1.健康教育:定期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咨询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相关知识,有疾病者应积极进行治疗;

2.环境管理: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3.运动管理:适当的运动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够增强体质、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如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但有心肺疾病的患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活动时应以感觉舒适为主。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可由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引起,疾病因素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非疾病因素则主要包括年龄因素和妊娠因素。

潜在疾病: 巨幼细胞贫血 ; 失血性贫血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溶血性贫血 ; 缺铁性贫血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巨幼细胞贫血:由于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引起的红细胞生成障碍,可造成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失血性贫血,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失血,如外伤、女性月经量过多等,使再生红细胞的原料不足,可导致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缺铁性贫血:一部分也是由于失血过多,另外还有铁的吸收利用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不同原因和机制造成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可造成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的一种疾病,可造成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非疾病因素

年龄因素:3个月的婴儿至15岁的儿童,以及老年人由于造血功能不足,可出现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妊娠因素: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扩大,血液被稀释,可出现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就诊科室

各种贫血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偏低建议到血液内科就诊。

诊疗建议

由不同疾病造成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治疗方法不同,具体如下:

巨幼细胞贫血:应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缺铁性贫血:可口服铁剂补铁,各种失血性贫血应针对失血病因控制失血,失血严重者可进行输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支持治疗相当重要,同时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有合适供体且条件适宜的患者可以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

溶血性贫血:针对发病病因治疗,尽量去除溶血病因,对症治疗贫血或溶血引发的并发症如输注红细胞,纠正休克,电解质紊乱等。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检查发现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多提示贫血,日常合理膳食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贫血的患者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补铁如多吃肝脏、血制品、蛋黄、豆制品等。纠正偏食均衡饮食蔬菜水果蛋奶肉主食都要摄入。同时注意应减少咖啡、茶等饮料的饮用,咖啡、茶会阻碍铁的吸收。

生活管理

1.保健意识:多参加健康讲座,了解自身疾病有关的知识,培养健康意识;

2.环境管理:保持环境干净整洁,每日开窗通风,家人应避免在室内抽烟,以免影响患者病情;

3.适当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和预防血栓的发生。

相关检查

血常规

参考资料

[1]王韵博.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监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王琳琳,邱晓丹,张园满,等.血常规MCHC增高的原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020(033):4697-4698.

[3]黄梓伦.红细胞增多症[J].临床血液学杂志,1989(3).

[4]毛燕娜,徐立卓.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2,029(006):233-236,封3.

[5]张伟,张仁福,孙江泰,等.156例法洛四联症手术治疗经验[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4):254-256.

[6]储榆林,张茂宏,吴梓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治疗[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000(004):208.

[7]夏乐敏.贫血饮食多误区[J].家庭医学,2013,000(012):39.

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