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管型是尿液中的一种特殊有形成分,最终由尿液排出。尿液管型一般分为透明管型、颗粒管型、细胞管型、混合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宽大管型、窄幅管型和其他管型,尿液中出现管型常提示肾脏存在实质性病变,所以测定尿液管型对于了解肾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尿液管型检测对于了解肾脏实质性损害,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于由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相关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损害的鉴别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尿液管型阳性可见于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多见于肾脏病变,非疾病因素多见于生理因素。
疾病因素
肾脏病变:尿液管型阳性主要见于肾脏病变,由T-H蛋白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腔中经浓缩机酸化环境的作用逐渐聚集形成,主要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活动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微小病变性肾病、肾性昏迷等疾病。
非疾病因素
生理因素:窄幅管型多在肾小管深部形成,可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尿液中;透明管型由T-H蛋白和少量清蛋白共同构成,偶可见于正常人尿液中。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活动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微小病变性肾病、肾性昏迷等肾脏病变患者可就诊于肾内科。
肾脏疾病的治疗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以以下几种常见疾病为例:
1.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给予对症治疗,以预防水钠潴留、控制循环血量为主,同时给予抗菌治疗,以减轻症状,保护肾功能,促进肾脏病理组织学及功能修复。
2.肾病综合征患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同时给予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
3.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分为少尿期治疗和多尿期治疗,少尿期为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同时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给予透析治疗;多尿期治疗为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氮质血症,增加蛋白质摄入,减少透析次数。
4.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治疗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以保护肾脏功能,减轻症状;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时需考虑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5.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应纠正病因,延缓病情进展,可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并控制血压、血脂,病情严重者可给予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
饮食原则
尿液管型阳性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根据具体病因加强饮食调理,针对性调整饮食方案。
饮食宜忌
肾脏疾病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保持适宜的饮食结构,控制饮食的总热量,调节好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无机盐的平衡。患者应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限制盐和脂肪摄入,肾功能异常者应摄入优质低蛋白、高纤维素食物,同时应注意休息,促进疾病恢复。
1.患者应做好防护,避免感染。
2.病室应每日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病室内整洁、空气清新。
3.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属应给予翻身拍背,避免压疮。
4.患者应做好个人卫生,注意口腔和会阴部清洁卫生,可用漱口水漱口。
5.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或透析治疗,定期进行复查。
尿液管型阴性或偶见透明管型一般无临床意义。
[1]尚红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临床医学 实验诊断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9:35.
[2]李太生主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临床医学 感染性疾病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20.01:142,214.
[3]李秋华主编,实用专科护理常规[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5:167.
[4]程娟主编,临床专科护理理论与实践[M],河南大学出版社,2020.05:134.
[5]曾小峰,赵岩,临床路径释义 风湿免疫性疾病分册[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07:212.
[6]曾学军,张昀主编,协和全科医师手册[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9.03:392.
[7]尹国有,肾病合理用药与饮食调养[M],金盾出版社,2017.05:236.
[8]高静主编,临床护理技术 下[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273.
[9]李兰英,袁雄洲,吕汇慧编著,实习医师临床检验手册[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0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