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血液中的白细胞分为5种,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是指嗜碱性粒细胞在所有白细胞中所占比例,是机体免疫应答的检验指标之一。
BASO%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可用于提示过敏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还可对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重金属中毒等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还可用于观察疾病发展及预后判断。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可分为疾病因素与非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包括过敏性疾病、血液性疾病、恶性肿瘤、重金属中毒等;非疾病因素包括对某些食物、药物及粉尘等过敏的情况以及脾切除术后。
疾病因素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血液性疾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等。
重金属中毒:铅、汞、锌、铋等中毒。
其他:如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流感、结核等。
非疾病因素
对于某些食物、药物或粉尘过敏,以及脾切除术后可出现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引起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等,建议就诊于风湿免疫科;血液性疾病,如慢性髓系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建议就诊于血液科;恶性肿瘤疾病如恶性淋巴瘤等,建议就诊肿瘤科;重金属中毒,如铅、汞、锌、铋等中毒,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糖尿病建议就诊内分泌科;传染病如水痘、流感、结核等,建议就诊传染病科。
导致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疾病因素有很多,不同疾病的应对方法不同。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结肠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应进行过敏原检测,对于致敏因素应尽可能规避,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食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应使用非甾体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血液性疾病:如慢性髓系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通常以药物、化疗为主。
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
重金属中毒:铅、汞、锌、铋等中毒使用解毒药物治疗,严重时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其他:糖尿病可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也可采取胰岛素治疗;水痘、流感、结核等需结合具体病症进行药物治疗。
饮食原则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患者,在不合并其他病史的情况下,无特殊饮食要求,营养丰富均衡、健康饮食即可。
饮食宜忌
1.规律饮食,营养均衡,饮食应包含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
2.切忌随意进补、乱食偏方和保健品。发现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时,应就诊正规医院查明病因,咨询医生进行相关治疗。而偏方、补品、保健品不可替代药物,其成分不详,可能无法起到治疗作用,还会延误或加重病情。
1.生活习惯:应按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熬夜、睡眠不足、劳累和精神紧张可能导致疾病的进一步加重。
2.环境管理: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洁净;对粉尘、花粉等易过敏的人群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好口罩。
3.适当运动:平时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和深呼吸锻炼,多进行有氧运动,保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没有临床意义。
[1]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69.
[2]刘新民主编.如何看懂化验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5:114-115.
[3]谢伟伟,林秀联,龙绮,蔡琼香.软叶针葵花粉和鱼尾葵花粉致敏患者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情况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1,25(16):9-12.
[4]李霞.药物过敏患者血液嗜碱性粒细胞CD63\CD203c和FcεRIα的表达变化[D].锦州医科大学,2021.
[5]罗金成,陈曙光,刘文英,徐艳,宋志强.自体全血注射对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的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嗜碱性粒细胞FcεRⅠ与CD63表达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04):24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