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

指标正常值

正常血清

≤4.5ng/ml或≤80U/L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一种广谱肿瘤抗原,可见于多种肿瘤。血清TPS反映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活性,因此,临床上常用于肿瘤疾病的预告、复发及预后监测,缺点是虽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常出现假阳性的情况。

缩写

TPS

检测价值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对肿瘤细胞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临床上是动态监测肿瘤是否复发和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数。但多种肿瘤疾病均会导致TPS升高,因此单独监测TPS对肿瘤疾病的诊断意义不大,常与其他标志物联合检测。此外,一些炎症疾病也有可能导致TPS升高,但炎症消退后,TPS会恢复正常,需鉴别诊断。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偏高主要和疾病因素和非疾病因素有关,疾病因素包括肿瘤疾病、炎症疾病、肾病等,非疾病因素包括妊娠、年龄因素等。

潜在疾病: 卵巢癌 ; 乳腺癌 ; 肺癌 ; 肝癌 ; 慢性肾小球肾炎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1.肿瘤疾病:主要见于卵巢癌、子宫癌、宫颈癌、肺癌、腺癌、头颈部癌、小细胞肺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特别是对转移性肺癌、膀胱癌、卵巢癌诊断阳性率较高。

2.非肿瘤疾病:如急性胰腺炎、胃肠炎、急性肝炎、肺炎、肾病也可见血清中TPS升高,但经治疗炎症消失后,TPS很快降至正常范围。

非疾病因素

1.婴幼儿的血清TPS水平较成人高,然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直到14左右降至成人水平。在老年人,TPS水平也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增高。

2.妊娠早期血清TPS水平与常人无异,从妊娠15周开始,TPS浓度随孕龄的增加而进行性增高,尤其在妊娠28~37周和分娩时显著增高。

就诊科室

由于肿瘤疾病导致的TPS升高,患者可就诊于肿瘤科;由于炎症疾病导致的TPS升高,患者应根据炎症病灶部位选择相应科室,如肺炎就诊于呼吸内科,胃肠炎就诊于消化内科等;由肾病导致的TPS升高,患者应就诊于肾内科。

诊疗建议

1.肿瘤疾病: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可辅以免疫治疗、激素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一般是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2.炎症疾病:炎症疾病主要是针对炎症病灶使用消炎药,目的为消除病灶水肿,维持正常组织通透性,调节病灶血流,从而使炎症病灶消除。另外,对症处理相关症状。

3.肾病:肾病应依据病因、发病机制、病变部位、病理诊断和功能诊断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治疗包括去除诱因,一般治疗(如合理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等),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如免疫抑制治疗),合并症及并发症的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偏高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疾病类型给予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助于病情恢复。肿瘤疾病应以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优质蛋白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炎症疾病的患者需要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的清淡饮食来弥补自身消耗,避免生冷刺激的食物。肾病患者应以多种维生素、钙的低盐低脂食物为主,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平衡饮食,少食多餐,禁止刺激性食物以及饮酒。

饮食宜忌

1.肿瘤:应以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优质蛋白食物为主,尽量避免食用腌制和烧烤类食品,如火腿、香肠、腌菜等。

2.炎症疾病:宜食用瘦肉、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多吃胡萝卜、柿子、豆类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多食用粥类、果汁、米汤等高碳水的食物,避免生冷食物。

3.肾病:应限制食盐的过量摄入,宜优质蛋白饮食,包括动物蛋白如肉、蛋、奶,以及植物蛋白等,不同肾功能水平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还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宜低脂饮食、低钾、低磷饮食,避免食用生的蔬菜、蔬菜汁,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尤其冬瓜、丝瓜等利尿食物。

生活管理

1.肿瘤:平时注意休息,注意保暖,身体虚弱者,需格外注意,防止受伤。适量可做些运动,增加抵抗力,如慢跑、散步、太极等。保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遵医嘱服用药物,若身体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2.炎症疾病:应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染加重。按时服用药物,如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3.肾病:生活应规律,如早睡早起、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日常。根据病情程度和恢复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运动,以不感劳累为宜,一般推荐步行、慢跑、气功、太极拳、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保持情绪平和,减少看比赛类、竞技类、恐怖类娱乐节目。按时复诊并定期监测尿常规、尿微量蛋白及肾功能等。

指标偏低

临床意义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偏低为正常生理,无实际临床意义。

相关检查

组织多肽抗原检测

参考资料

[1]向延根.临床检验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367.

[2]孙兆林,查艳,黄山.肾脏标志物临床与检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372.

[3]罗荣城,韩焕兴.肿瘤综合诊治新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2-43.

[4]苏冠群.肾脏病诊疗与护理[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7-68.

[5]张永朝,张侠.常见疾病治病解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40-41.

[6]任保辉.肿瘤综合防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49-51.

[7]黎国器,谢翠松,郭威副,等.防治肾疾病拯救尿毒症[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84-87.

[8]雷燕.饮食宜忌[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7:331-332.

[9]于俊生,魏陵博,孙金芳.家庭进补大全集[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4:279-280.

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