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为什么晚上吃

血清总胆红素

指标正常值

钒酸盐法

0~20.5μmol/L

指标概述

指标含义

血清总胆红素是含铁卟啉化合物的代谢产物,包括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绝大多数胆红素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肝、脾、骨髓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将衰老的和异常的红细胞吞噬,分解血红蛋白,生成和释放非结合胆红素,肝细胞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通过结合葡萄糖醛酸生成结合胆红素,随后再将结合胆红素排泌入胆道。当肝细胞损伤、胆管阻塞、红细胞破坏增加或寿命缩短时,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引起黄疸,可作为判断黄疸程度和类型的依据。

缩写

TB

检测价值

总胆红素升高是反应黄疸的一项重要指标。

指标偏高

临床意义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包括结合胆红素升高和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一般可提示患者发生黄疸,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不同对于黄疸类型的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可导致血清总胆红素升高。

潜在疾病: 溶血性贫血 ; 病毒性肝炎 ; 酒精性肝病 ; 失代偿期肝硬化 ;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 自身免疫性肝病 ; 胆管结石 ; 胆管癌 ; 胰头癌

原因分析

疾病因素

黄疸: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检查结果总胆红素均升高,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变化情况不同。

1.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引起溶血性黄疸。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排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最终,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浓度超过了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检查结果一般为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并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2.肝细胞性黄疸:又称肝源性黄疸,由于肝细胞功能受损造成其摄取、转化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降低所导致的黄疸。检查结果一般为血清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均升高。

3.阻塞性黄疸:又称肝后性黄疸,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系统阻塞胆汁排泄通道受阻时,胆小管和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而破裂,导致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使得血清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同时由于排泌结合胆红素受阻,导致肝细胞摄取和转化非结合胆红素的功能降低,因而非结合胆红素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检查结果一般为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并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非疾病因素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可见于新生儿黄疸,为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

就诊科室

血清总胆红素异常原因不同需要就诊的科室也不相同。溶血性黄疸需要到血液科或免疫科就诊,肝细胞性黄疸需要到肝病科就诊,阻塞性黄疸需要到肝胆外科就诊。

诊疗建议

针对病因的治疗是黄疸治疗的关键,因此当发现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多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进一步治疗。如溶血性黄疸需要找到溶血原因治疗溶血;肝细胞性黄疸应避免进一步肝脏损害,可应用改善肝功能的药物;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疗;梗阻性黄疸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外科手术或支架置入、导管引流等方式解除梗阻。除了对因治疗意外,还需要给予适当的保肝利胆的药物治疗,积极改善肝脏功能,避免进一步的损害。

饮食调理

饮食原则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多见于黄疸患者,这类患者应摄入优质蛋白质、低脂肪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在饮食上应保证饮食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给予含糖丰富的食物保证每日热量需要,以供机体代谢需求。黄疸患者应禁止饮酒,以免酒精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

生活管理

1.黄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应保持心态平和,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2.患者需适度锻炼,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平地漫步、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关检查

肝功能检查

参考资料

[1]翟锬,李华,刘彦慧.正常体检人群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的临床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6):557-558.

[2]金春明.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的临床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2).

[3]徐京杭,于岩岩.肝细胞性黄疸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医刊,2005(1).

[4]黄维义,曹林生,贺立群,et al.吸烟对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影响及其在致冠心病中的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15(8).

[5]李慧敏.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清总胆红素及血尿酸水平相关性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09(016):1241-1242.

[6]郭莹.辨证饮食护理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389-390.

[7]王莉莉,王佳昕.6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的饮食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4).

[8]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教材第9版:诊断学/主编:万学红,卢雪峰.

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