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二氧化碳总量,是指血浆中各种形式存在的CO2总含量,其中大部分(95%)是以血液中HCO3-为主,少量(5%)是物理溶解的CO2,还有极少量以H2CO3、蛋白质氨基甲酸酯及CO32-等形式存在,是判断酸中毒、碱中毒指标之一。
TCO2
血浆二氧化碳总量的大部分(95%)是以血液中HCO3-为主,因此该指标主要反映碳酸氢盐缓冲系统。此外,血浆二氧化碳总量受代谢和呼吸两种因素影响,可用于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的酸中毒或碱中毒。
血浆二氧化碳总量升高主要是病理因素引起,常提示代谢性碱中毒,其次也可发生于呼吸性酸中毒患者,二者共同存在时,TCO2升高明显。
疾病因素
血浆二氧化碳总量的病理性升高主要见于幽门梗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碱性物质产生过多或肾功能紊乱,使肾脏排出HCO3-减少,重吸收HCO3-增加,导致TCO2升高;其次还可见于肺气肿、肺纤维化、呼吸性麻痹、支气管扩张、呼吸道阻塞等疾病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CO2排出减少,使TCO2增加。
由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导致的血浆二氧化碳总量升高可以去呼吸内科就诊。
1.代谢性碱中毒: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对症治疗为主。对丧失胃液所致的代谢性碱中毒,输注等渗盐水或葡萄糖盐水,可纠正轻症低氯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时常伴有低钾血症,可同时补给氯化钾,利于加速碱中毒的纠正;严重碱中毒时应迅速中和细胞外液中过多的HCO3-,还需每4~6小时监测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必要时第2天可重复治疗。
2.呼吸性酸中毒: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应迅速去除引起通气障碍的原因,改善通气功能,使蓄积的CO2尽快排出。如呼吸停止、气道阻塞引起者应尽快插管,机械通气,可有效地改善机体通气及换气功能;由吗啡导致的呼吸中枢抑制者可用纳络酮静脉注射;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感染、扩张小支气管、促进排痰等措施,以改善换气功能和减轻酸中毒程度。
饮食原则
血浆二氧化碳总量升高患者应合理饮食,均衡膳食,保证机体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摄入充足,同时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促进机体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饮食宜忌
给予患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如不能进食者可由鼻饲管注入,保证营养的供给充分。
多吃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喝酒。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2.加强口腔及皮肤的护理,预防并发症。
3.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他们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4.对意识障碍者,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行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损伤。
血浆二氧化碳总量偏低主要是病理因素引起,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其次也可发生于呼吸性碱中毒患者,二者共同存在时,TCO2降低明显。
疾病因素
血浆二氧化碳总量的病理性降低主要见于代谢性酸中毒(如尿毒症、休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腹泻及脱水),由于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肾功能紊乱,使肾脏排出HCO3-增加,重吸收HCO3-减少,导致TCO2减低。其次还可见于呼吸中枢兴奋及呼吸加快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由于CO2排出过多,也可使TCO2减低。
由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导致的血浆二氧化碳总量降低可以去呼吸内科就诊。
1.代谢性酸中毒:最重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乳酸性酸中毒应首先纠正循环障碍、改善组织灌注控制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及时输液、应用胰岛素、纠正电解质紊乱。较轻的代谢性酸中毒在消除病因的同时,再辅以补充液体以纠正缺水后可自行纠正,不必应用碱性药物。重症酸中毒患者应立即输液和用碱剂治疗。
2.呼吸性碱中毒:首先应防治原发病和去除引起通气过度的原因。急性患者可吸入含5%CO2的混合气体或反复屏气,或用纸袋罩住口鼻使其反复吸回呼出的CO2以维持血浆H2CO3浓度,症状即可迅速得到控制;对精神性通气过度患者可酌情使用镇静剂;对因呼吸机使用不当所造成的通气过度,应调整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危重患者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的呼吸急促,可由呼吸机进行适当的辅助呼吸;有手足抽搐的患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进行治疗。
饮食原则
血浆二氧化碳总量偏低患者应合理饮食,保证科学规律饮食及机体能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原发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饮食方案。
饮食宜忌
建议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少量多餐,如糖尿病患者应根据标准体重、身高、活动强度及营养状况计算每日所需热量,合理调配饮食。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糖尿病、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等。
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取平卧位,注意保暖。
3.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
4.对出现痉挛抽搐的患者家属应密切观察并加以保护,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5.患者应练习屏气,将呼吸速度放慢并加深。
[1]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49.
[2]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主编.外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8-20.
[3]林琳,李玲主编.老年护理手册丛书 老年急救护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03):45-47.
[4]钟楠楠主编;乔梅,郭丽副主编.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彩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07):231.
[5]张永生,云清英,亓敏主编;吴闽副主编.检验项目与临床应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09):164-165.
[6]王慧玲,张爱芳主编.外科护理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0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