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绒毛又称肠绒毛,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形成的细小绒毛状结构。
小肠绒毛可分泌黏液,保护及润滑黏膜,还可促进氨基酸和葡萄糖等物质的吸收。
小肠绒毛位于小肠壁黏膜表面,为细小的绒毛结构,小肠绒毛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长0.5-1.5mm,形状不一,以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最为发达。绒毛在十二指肠呈宽大的叶状,在空肠如长指状,在回肠则为短的锥形。皱襞和肠绒毛使小肠内表面积扩大约30倍。绒毛根部的上皮和下方固有层中的小肠腺上皮相连续,使小肠腺直接开口于肠腔。
小肠绒毛根部与小肠腺上皮相连,小肠腺可直接开口于肠腔,可分泌中性糖蛋白及碳酸氢盐,对黏膜有保护和润滑作用。固有层是绒毛的中轴,由细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并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以利于氨基酸和葡萄糖的吸收。在绒毛中央可见中央乳糜管,可收集运送上皮细胞吸收进来的脂肪。
[1]段志军.消化内科学 高级医师进阶.第1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39.
[2]李继承,曾园山.组织学与胚胎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