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中心内科
共收录50位医生
早搏有办法治吗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早搏是可以治疗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中医调理以及心理治疗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
药物是控制早搏的常见手段。医生会根据早搏的类型、频率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如盐酸普萘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可以减慢心率,减少早搏的发生。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能直接调节心脏的电活动,纠正心律失常。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如乏力、头晕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密切观察身体反应。
2、射频消融术: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早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该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消除异常的电活动区域,从而根治早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创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等,需要在术前进行充分评估。
3、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早搏可能与气血不足、肝郁气滞等有关。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法,可以改善身体的整体状况,调节气血运行,从而缓解早搏症状。中医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且效果因人而异。
4、心理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早搏的情况加重。患者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进而缓解不适症状。
定期复查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早搏的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监测,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早搏的日常护理
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稳定心脏节律,减少早搏的发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高油、高盐、高脂食物,以及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脏节律。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有助于稳定心脏功能。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早搏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900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特征是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等,建议每日监测体重、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1、心脏扩大:
这是最显著的特征,通常表现为全心扩大,包括左心室、右心室或双心室同时扩大,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可清晰观察到心脏的增大,其形态发生改变,心脏的轮廓变得更为圆润、饱满。
2、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射血分数减少,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进而影响各个器官的血液灌注,引起症状。
3、心律失常:
可出现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传导阻滞等。这是由于心肌病变导致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心脏正常的节律受到破坏,心律失常可进一步加重心脏功能的损害。
4、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患者会有呼吸困难,早期可能在劳力后出现,病情进展后休息时也可发生;还会有水肿,从下肢逐渐向上蔓延,可伴有胸水、腹水;有乏力、疲倦等症状,这是由于心脏功能不全,血液回流障碍和各器官供血不足所致。
5、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由于心脏扩大、血流缓慢以及心肌收缩功能异常,血液容易在心脏内形成血栓,尤其是在左心室。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清洁、温暖,避免寒冷和潮湿环境。适度活动,如简单的肢体伸展,避免长时间卧床或剧烈运动。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是基础,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改善心肌重构,延缓病情发展。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对于有液体潴留的患者,利尿剂可减轻水肿和心脏负担。若患者有房颤等心律失常,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节律,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过植入特殊的起搏器,改善心脏的收缩同步性,提高心脏功能。当病情发展到终末期,心脏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不过心脏供体资源有限。
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因为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饮食上要控制盐和水分摄入,减轻心脏负荷,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病情控制也很重要,要定期复查,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884
主动脉夹层形成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创伤与炎症反应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处理。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纤维逐渐减少,血管壁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主动脉夹层。定期体检,关注血管健康状况,加强锻炼和健康饮食。对于高龄患者,应特别注意血压和血脂的控制,以减少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风险。
2、精神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能导致主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主动脉夹层的风险。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应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3、遗传性疾病与先天性畸形: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马凡氏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等,以及先天性主动脉畸形,如主动脉缩窄,都会增加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风险。对于这类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管相关检查,注意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一旦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4、高血压:
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主动脉壁承受过高的压力,使主动脉内膜更容易撕裂。同时,高血压还会使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发生变性、坏死,进而形成夹层。控制血压是预防和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关键。对于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迅速接受静脉降压药物治疗,将收缩压降至安全范围。在病情和血压稳定后,可以遵医嘱改为口服降压药。
5、创伤与炎症反应:
主动脉的钝性创伤、心导管检查、主动脉球囊反搏等医疗操作不当,以及主动脉壁的炎症反应,如巨细胞动脉炎等,都可能引发主动脉夹层。对于因创伤或炎症反应导致的主动脉夹层,应先进行紧急处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绝对卧床休息、给予吗啡类药物止痛并镇静等,同时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6、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会使主动脉壁变得脆弱,容易在血流冲击下发生撕裂,从而形成夹层。控制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缓解。
7、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变:
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变是指主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和胶原进行性退变,并出现黏液样物质,称为中层囊性坏死。这种退变会使主动脉壁变得薄弱,容易在高压血流下发生撕裂。针对特发性主动脉中层退变导致的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选择。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通过了解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并在发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建议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的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是初步评估患者状况的基础步骤,包括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测量。血常规和生化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电信号,评估心脏功能状态,辅助诊断主动脉夹层。超声心动图利用声波成像技术评估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主动脉夹层有诊断价值。
CT血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注入造影剂进行血管扫描,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血管管腔内出现的双腔征象,有助于确定主动脉夹层的部位、大小和范围。磁共振血管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情况,对于诊断主动脉夹层也具有重要意义。主动脉造影虽然是一种有创检查,但诊断准确率极高,可以显示内膜撕裂的位置、范围等详细信息。由于其风险性,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980
心脏像针扎一样疼一阵是怎么回事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像针扎样疼一阵,原因包括精神心理因素,长期负面情绪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脏神经症,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炎、气胸可产生牵涉痛,而神经系统问题,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神经。
1、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脏神经官能症,出现类似心脏疼痛的症状。
2、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时,炎症刺激胸膜,可产生牵涉痛,导致心脏部位出现针扎样感觉。气胸发作时,气体进入胸腔破坏胸腔内压力平衡,也可能引起类似疼痛。
3、神经系统问题:
肋间神经痛可因肋间神经受到压迫、刺激等出现疼痛,疼痛沿肋间神经分布,可累及心脏部位,呈针扎样。带状疱疹在皮疹出现前,病毒侵犯神经,也可能导致胸部包括心脏部位的刺痛。
4、心血管系统疾病:
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可引发心绞痛,出现针扎样疼痛。心肌病也可能使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肌损伤,引起疼痛。
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大幅波动。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用力,减少对胸部的冲击。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若疼痛频繁发作,及时就医。
心脏针扎样疼痛的治疗方法
先要缓解精神心理压力,可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式,如冥想、深呼吸练习,舒缓紧张焦虑情绪,改善神经功能,缓解因心理因素导致的疼痛。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的疼痛,要根据具体病症进行抗炎等治疗,减轻炎症对胸膜等的刺激,恢复胸腔内正常状态。
若是神经系统问题,需营养神经,可使用药物促进神经修复,并针对病因,如解除肋间神经压迫。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要改善心肌供血,使用药物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控制病情发展。
若有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等情况,可能需介入或手术治疗,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依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842
高血压怎么确诊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的确诊通常涉及多个方面的评估和检查,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观察、血压测量,以及心电图检查、肾脏功能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
1、临床症状观察
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疲劳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等较严重的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不是高血压的特异性表现,但它们的出现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血压升高的风险。
2、血压测量
确保测量环境安静、舒适,避免患者紧张或焦虑。患者取坐位或卧位,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建议在非同日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如果连续3次或3次以上测得的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则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在测量血压前,应避免饮酒、吸烟、剧烈运动等可能影响血压的因素,同时要确保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和读数准确。
3、相关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这些异常表现有时可能与高血压相关。
肾脏功能检查:高血压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需要进行尿液检查、血液检查等来判断肾脏的功能是否正常。
眼底检查: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视网膜动脉硬化等眼部并发症。通过眼底镜检查,可以观察眼底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导致的眼部损害。
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内的血压变化情况,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血压的波动情况和整体水平。
心脏彩超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有助于判断高血压是否对心脏造成了损害。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进行规范的治疗和管理,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护理
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等,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要控制食量,避免过度肥胖。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保持平稳的情绪,避免过度激动、焦虑或抑郁,以免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血压控制效果。
1325
心律不齐是不是病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律不齐即心脏跳动的不规则或失去正常的节律,在某些情况下是正常生理现象,而非疾病,但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病理状态。
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生理性心律不齐。在正常的心脏节律中,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搏点,发出规律的电信号来控制心脏的跳动。在呼吸过程中,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会发生变化。吸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会稍有加快;呼气时迷走神经兴奋,心率会稍有减慢。这种由于呼吸引起的窦性心律不齐在青少年中较为常见。
当人们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为了适应能量代谢的增加和氧气需求的增大,交感神经会高度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并且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在情绪激动(如紧张、兴奋、恐惧)的情况下,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使心率上升,也可能引起短暂的心律不齐。
当心律不齐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导致时,就是一种疾病的表现。例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电活动会发生紊乱,从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这些心律不齐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加重心肌缺血,形成恶性循环。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也是引起病理性心律不齐的常见原因。在扩张型心肌病中,心脏扩大,心肌细胞变性、纤维化,心脏的电传导系统也会受到损害,导致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下的心律不齐不仅反映了心脏的病理改变,还会增加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状态。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会引起心律不齐,这也属于病理情况。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心脏会受到刺激,导致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不齐。这种心律不齐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这一疾病对心脏产生影响的结果。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也会影响心脏的电活动。钾离子在心脏的电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血钾异常时,心脏的节律就会受到干扰,出现心律不齐。这种由于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心律不齐需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同时也要对心律不齐进行相应的处理,所以它是一种疾病表现。
如果出现心律不齐的症状或体征,在排除生理性因素后,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治疗。
心律不齐的日常护理
1、保持规律作息:
确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成年人一般需要7-9小时的睡眠。同时要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合理饮食:
选择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控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以免刺激心脏。
3、适度运动:
选择散步、太极、瑜伽等温和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律不齐加重。运动前要进行热身,运动后要进行放松,避免过度劳累。
4、调节情绪:
保持心情开朗、乐观,避免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刺激,这些情绪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律不齐。
5、注意保暖:
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寒冷刺激影响心脏健康。
695
心脏发泡试验是查什么病的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脏发泡试验是非侵入性检查,主要用于诊断卵圆孔未闭、肺动静脉异常分流等心脏疾病,并可作为其他心脏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通过该试验,医生能准确评估心脏状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1、卵圆孔未闭的诊断
心脏发泡试验通过向体内注入造影剂,并利用超声检查观察这些微泡在血液中的流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脏右向左的异常分流。卵圆孔未闭是这种异常分流的常见原因,当微泡从右房直接进入左房而不经过肺循环时,通常提示卵圆孔未闭的存在。这对于无症状的脑梗死患者、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患者以及有先兆症状的偏头痛患者等人群尤为重要。
2、肺动静脉异常分流的检测
心脏发泡试验还能检测出肺动静脉的异常分流。肺动静脉瘘等肺部血管异常也可能导致右向左的异常分流,通过发泡试验可以明确是否存在此类情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
心脏发泡试验在部分情况下还可作为其他心脏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例如对于怀疑有心源性栓塞疾病的患者,发泡试验可以帮助评估心脏内是否存在潜在的栓子来源。对于不明原因的晕厥患者,发泡试验也有助于排查是否与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异常有关。
心脏发泡试验患者的日常养护,需预防感冒,避免因呼吸道感染影响检查或身体恢复。保持居住环境清洁、空气流通。检查前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检查后短期内避免接触二手烟、刺激性气体等,减少对心肺的不良刺激。
心脏发泡试验时的注意事项
心脏发泡试验前,患者要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因为紧张可能会影响检查时的心率等指标。要向医生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若对造影剂过敏,可能会影响检查的正常进行,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检查时要听从医生的指令,保持合适的体位,一般为平卧位,不要随意移动身体,确保超声探头能准确获取图像,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检查后需要在医院稍作停留观察,留意自身有无不适反应,比如头晕、呼吸困难等。穿刺部位若有轻微疼痛或肿胀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严重疼痛、出血等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回家后要注意休息,短时间内避免剧烈运动,让身体恢复到检查前的状态。
855
心悸治疗最佳方法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悸的治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主要包括生活调整、药物运用以及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等不同途径。患者应依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方式缓解心悸症状,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
1、调整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是基础,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够7-8小时,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减少浓茶、咖啡、烟酒等刺激性物品摄入,适当增加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身体状态,有助于缓解心悸。但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可一开始就强度过大,以防加重心悸症状。
2、心理调节: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易引发心悸,可通过心理疏导、冥想放松、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平和乐观心态。如每天花15-20分钟进行冥想,专注呼吸,排除杂念,让身心放松下来,减少情绪因素导致的心悸发作,利于心脏平稳运行。
3、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病因,遵医嘱使用药物。如因心律失常导致心悸,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控制心率;若是贫血引发,补充铁剂、叶酸等纠正贫血,心悸也会随之缓解。但用药务必严格按医生嘱咐,按时按量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随意停药,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加重病情。
4、治疗原发病:
许多疾病会伴发心悸,如甲亢、冠心病等。针对甲亢,采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放射性碘治疗等;冠心病则可能需药物、介入或搭桥手术等方式改善心肌供血。治好原发病,心悸症状自然能从根源上得到解决,这是治疗心悸的关键所在。
出现心悸症状若持续不缓解或频繁发作,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诊断。在治疗期间,要密切关注心悸发作频率、程度等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还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生活调整与药物服用,不可盲目自行尝试未经验证的方法。
心悸患者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
保持清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以及各类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有助于维持心脏正常功能。但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避免食用过咸食物,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减少辛辣、油腻以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取,像辣椒、油炸食品、浓咖啡等,其可能诱发心悸发作,影响治疗效果。
务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保证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及过度劳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要注意适度,让心脏有足够的时间休息恢复,防止因作息紊乱导致心悸频繁出现,阻碍治疗进程。
时刻留意自身的情绪变化,学会用合理的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比如通过与家人朋友倾诉、参加户外活动、练习深呼吸等,保持积极乐观、平和稳定的心态。避免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之中,因为情绪波动过大极易引发心悸,不利于病情的稳定与治疗。
1391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后果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有诸多后果,会降低生活质量,使患者乏力、耐力下降,影响心脏功能,致右心室收缩异常、协调性受损,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右心淤血、肺循环血量减少,增加心律失常风险,还可能伴随潜在疾病进展。
1、生活质量下降
因上述各种后果,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情况,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2、心脏功能影响
右心室收缩不同步:右束支阻滞会导致右心室电活动延迟,使右心室收缩在时间上落后于左心室,影响心脏的整体泵血功能,降低心脏的射血效率。
心室收缩协调性受损:正常情况下,左右心室协同收缩以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破坏了这种协调性,长期可能导致心室重构,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
3、血流动力学改变
右心系统淤血:由于右心室收缩延迟,可引起右心房压力升高,导致体循环淤血,出现下肢水肿、肝淤血肿大、颈静脉怒张等表现。
肺循环血量减少:右心室射血延迟会使进入肺循环的血量相对减少,影响气体交换,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心律失常风险增加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使心脏电生理活动不稳定,容易引发其他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室颤动,危及生命。
5、潜在疾病进展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能是某些心脏疾病的表现,如冠心病、心肌病等。若不及时治疗基础疾病,病情可能逐渐加重,对心脏功能和身体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需注意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或寒冷环境,减少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戒烟限酒,减轻对心脏刺激。避免快速改变体位,如突然站起或蹲下,防止因心脏负荷变化引发不适。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的日常养护
饮食上要保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维持心血管健康。适当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为身体提供能量。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取,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生活作息需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等舒缓的运动方式,增强体质的同时,防止因运动强度过大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要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心脏节律,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按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773
心率过速了
曲家珍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率过速,即心跳频率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指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生理性原因,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贫血等病理性原因,可以通过休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处理。
1、生理性原因
剧烈运动: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心脏通过加快跳动来满足这一需求。对于因剧烈运动导致的心率过速,休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情绪激动:如紧张、焦虑、兴奋等情绪状态可能导致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影响心脏节律。通过深呼吸、冥想、放松训练等方法来缓解紧张情绪。
饮酒、吸烟、喝浓茶或咖啡:这些刺激性物质可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导致心率加快。减少或避免饮酒、吸烟、喝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
2、病理性原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代谢加快,心率增加。使用抗甲状腺激素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来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
严重贫血:贫血时,身体为了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会加快心跳。根据贫血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补充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等。
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炎、心力衰竭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从而影响心率。针对具体的心脏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如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稳定心率的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对于严重的心率过速,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可能需要采用射频消融术等手术治疗方法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和治疗心率过速的重要措施。
心率过速的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是初步的诊断步骤,医生会通过听诊等方式,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心音以及是否存在心脏杂音。心电图是评估心率和心律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判断心动过速的类型和是否存在其他心律失常。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贫血、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能导致心率过速的疾病。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心脏CT、超声心动图等,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心脏和肺部的影像,帮助识别可能的结构性问题或评估心脏的功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食道调搏电生理检查等特殊检查。这些检查项目共同构成了心率过速的完整诊断流程,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