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
共收录18位医生,可服务医生数4位
侠溪穴的准确位置及功效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侠溪穴
位于足背处
,属于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刺激后可以调节胆经的气血运行,
具有清泄肝胆、通窍聪耳、疏经活络、清热泻火的功效
。
准确位置
1、体表位置:
在寻找侠溪穴时,可以通过体表标志来确定其位置,可取仰卧或坐立,将脚自然伸直,观察足背,可以看到第4、5趾之间的缝隙,用手指轻轻按压缝隙的上方纹头处,即可感受到一个明显的凹陷,这就是侠溪穴。
2、解剖位置:
侠溪穴位于足背部的肌肉层次中,主要涉及趾长伸肌腱和趾短伸肌腱,这些肌肉和肌腱的排列和走向为侠溪穴的准确定位提供重要的参考,周围有丰富的神经分布,主要包括足背外侧皮神经和腓深神经的终末支。
功效
1、清泄肝胆:
侠溪穴作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能够调节肝胆功能,对于肝胆火旺引起的症状,如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侠溪穴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平肝降火,改善相关症状。
2、通窍聪耳:
侠溪穴具有疏通耳部经络的功效,能够改善听力,对于耳聋、耳鸣等症状,按摩侠溪穴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通过持续的穴位按摩,可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提高听力水平。
3、疏经活络:
侠溪穴能够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对于缓解足背红肿、五趾痉挛等症状,侠溪穴有一定的帮助,通过适度的按压和揉动,可以放松足部肌肉,缓解相关症状。
4、清热泻火:
侠溪穴还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对于治疗热病无汗、头眩目痛等症状,侠溪穴也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调和体内阴阳,达到清热泻火的目的。
怎么按揉侠溪穴
指按法:
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对准侠溪穴的位置,进行适度的按压和揉动,以感到酸胀感为宜,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每次按摩约5-10分钟,每天早晚各按揉1次。
掐按法:
用手的大拇指按掐在侠溪穴的位置,力度可以稍重一些,以微痛为宜,深吸气,呼气的同时指甲用力按掐侠溪穴,保持5-6秒,然后松开,一掐一松为一个循环,每侧侠溪穴可以掐按3-5分钟,然后换手掐按另一侧。每日早晚各做1次。
辅助工具法:
可以使用圆珠笔的末端、棉棒或将几根牙签倒过来用橡皮条绑好,利用这些物品的圆钝头连续扎刺侠溪穴的位置,力度要适中,避免刺破皮肤,取得与针灸相似的效果。
503
龟尾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龟尾穴
位于人体臀部的尾椎骨处,处于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要有止泻通便、调理大肠等作用,可用于改善小儿胃肠系统疾患
。
准确位置
龟尾穴因其形似龟尾而得名,位于尾骨尖端下方,由于尾骨是人体脊柱的最末端,因此该穴位的位置相对固定。
在俯卧位时,可以观察到臀部下方有一小凹陷,一般是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的区域,用手指轻轻按压,可以感受到一个相对柔软但略带硬度的点,此处便为龟尾穴。
作用
1、止泻通便:
龟尾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顺时针揉按可通导排便,逆时针揉按则可升阳止泻,这一特性使得龟尾穴在治疗泄泻、便秘等胃肠问题方面较为有效。
2、调理大肠:
龟尾穴相当于督脉经之长强穴,通过揉按此穴,能够通调督脉之气,进而调理大肠的功能,对于改善大肠功能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腹胀、肛裂、痔疮等,都有积极作用。
3、治疗其他疾病:
除胃肠系统疾患,龟尾穴还可用于治疗尿床、慢惊风等症状,显示龟尾穴在调节人体整体健康方面的广泛作用。
在进行龟尾穴按摩前,建议确保操作环境温暖舒适,避免小儿受凉,同时需涂抹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皮肤摩擦,保护小儿娇嫩的皮肤,并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出现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时及时就医。
龟尾穴怎么按揉
取俯卧位,充分暴露穴区,用大拇指或中指指腹轻按于龟尾穴上,然后做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一般揉100-300次,揉按时的力度和频率需适中,以小儿舒适为宜。
在进行按揉时,还可联合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处的七节骨穴,操作时可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腹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二者联用,可形成更为全面的治疗效果。
在利用龟尾穴进行保健的同时,还应结合饮食调理,如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449
木斗木留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木斗木留是董氏奇穴的两个重要穴位,
均位于足部,其中木斗穴位于第3跖骨与第4跖骨之间, 距跖骨与趾骨关节0.5寸。木留穴在第3跖骨与第4跖骨叉口下凹陷中,跖骨与趾骨关节上1.5寸
。由专业人士正确刺激木斗穴和木留穴有健脾化湿、疏肝和胃、治疗气血不畅的作用。
准确位置
木斗穴和木留穴均位于人体的足部,木斗穴位于足背侧,在第3跖骨与第4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0.5寸处。木留穴在第3跖骨与第4跖骨叉口下凹陷中,跖骨与趾骨关节上1.5寸。
作用
1、健脾化湿:
木斗穴、木留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水湿代谢,有助于治疗消化不良、脾肿大等脾胃疾病。
2、疏肝和胃:
木斗穴、木留穴与肝脏有密切关系,可以疏肝解郁,调和气机,有助于治疗肝病、胆病以及因肝脾不和引起的各种症状。
3、治疗气血不畅:
木斗穴、木留穴可辅助治疗因气血不畅引起的全身麻木、中指和无名指疼痛及伸屈不灵等症状。此外,木留穴配三重穴还可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耳痛、舌强言语困难等症。
刺激方法
按摩法: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用手指指腹或手掌轻轻按压、揉捏穴位,也可以使用按摩器等工具进行按摩。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每次按摩可持续数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根据个人情况和治疗需要来决定。
艾灸法:
需有专业人士操作,将艾条点燃后,放入艾灸盒内,调节好艾火的温度和距离,将艾灸盒放置在穴位上,进行艾灸治疗。艾灸时间可根据个人情况和治疗需要来决定,一般为数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艾灸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避免烫伤。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831
祛湿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绒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来达到健脾利湿的作用,可选择的部位较多,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如中脘穴、丰隆穴、关元穴、命门穴、足三里穴、脾俞穴等,并没有哪个部位最好的这种说法
。
中脘穴
位置:
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功效:
艾灸中脘穴能够和胃健脾,促进水湿代谢,是临床应用化湿相对比较多的穴位。
丰隆穴
位置:
小腿外侧中点,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功效:
艾灸丰隆穴具有祛湿化痰、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湿气的排出,改善痰湿内阻导致的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
关元穴
位置: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
功效:
艾灸关元穴可以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增强人体的阳气,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
命门穴
位置:
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肚脐相对应。
功效:
艾灸命门穴可以增强体内元气,从而逼出体内的湿邪之气。
足三里穴
位置:
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
艾灸足三里穴可以补中益气,祛湿散寒,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湿气的排出。
脾俞穴
位置:
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
艾灸脾俞穴具有调理脾气、运化水谷、渗利除湿和营养统血的功效,能够治疗脾胃虚弱、慢性消化不良、胃痛、十二指肠溃疡等症,同时也有助于利水消肿。
注意事项
1、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5-30分钟即可。同时,艾灸时艾条与皮肤的距离也要适中,避免过近导致皮肤灼伤,过远则可能影响艾灸效果。
2、艾灸时会产生烟雾和气味,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吸入烟雾导致不适。
3、在艾灸后,应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艾灸,并咨询专业医师。
782
睡不着按摩哪个部位睡得快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睡不着时可以通过按摩
百会穴、安眠穴、神庭穴等穴位
助眠,但按摩只是缓解失眠的一种辅助方法,如果失眠症状持续严重,建议及时到中医科或神经内科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百会穴
位置:
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作用:
可提阳气、调气血,安抚紊乱神经,让思绪平静,舒缓头部的紧张情绪,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头痛、头晕等不适感,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方法:
以食指指腹轻轻按揉,力度由轻渐重,旋转揉动约3-5 分钟,直至局部微微发热。
安眠穴
位置:
位于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
按摩此穴可以调节心神,缓解情绪紧张和焦虑,有助于降低入睡障碍,促进睡眠。
方法:
以食指、拇指轻捏耳部,揉按凹陷处约1-2分钟,再顺势摩挲,力度适中、动作轻柔连贯,每次3-5分钟。
神庭穴
位置:
处于前额发际线正中点往上约0.5寸处。
作用:
可清头目、宁神志,驱散杂念,对因焦虑、精神紧绷致眠浅、多梦等睡眠障碍效果尤佳。
方法:
用拇指指肚从下往上推按此穴,操作2-3分钟。
内关穴
位置:
位于前臂掌侧,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作用:
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缓解心悸心慌、胸闷难眠症状。
方法:
以拇指尖掐按,力度渗透但避免剧痛,一掐一松、反复操作2-3分钟,酸麻胀感会沿手臂扩散。
涌泉穴
位置:
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凹陷处。
作用:
可以快速入睡,尤其是对于肾虚的人群,通过按摩这个部位改善睡眠的效果更加明显。
方法:
睡前温水泡脚后,以圆钝按摩棒或食指关节轻揉,先轻后重、螺旋施力,揉按 3-5 分钟,至足底温热。
日常助眠方法
1、规律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入睡和起床,培养生物钟,使身体适应固定的睡眠模式。
2、适度运动:
白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消耗能量,提高晚上的睡眠质量。但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3、温水泡脚:
睡前用温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有助于入睡。
4、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确保环境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可以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来减少噪音。保持卧室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可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来减少外界光线的影响。
876
肝气郁结按摩哪十个部位图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肝气郁结作为中医常见的证候,
并没有所谓的按摩十个部位,可选择行间穴、合谷穴、膻中穴、太冲穴等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从而缓解这些症状。
行间穴
位置:
位于足背侧,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
行间穴属于足厥阴肝经,按摩此穴可以清肝平肝、疏肝泄肝,有助于缓解肝气郁结导致的烦躁、易怒等症状。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按压行间穴,力度适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30次,每次持续3-5分钟。
合谷穴
位置:
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作用: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但按摩此穴也具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通经活络的功效,有助于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牙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按压合谷穴,力度适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30次,每次持续3-5分钟。
膻中穴
位置:
位于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的中点。
作用:
膻中穴是八会穴之气会,按摩此穴可以疏肝理气,改善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有助于调畅气机。
按摩方法:
两掌重叠,置于膻中穴上,上下擦动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持续3-5分钟。
太冲穴
位置:
位于足背,第1、2跖骨之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作用: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按摩此穴具有平肝泄热、疏肝养血的功效,有助于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从太冲穴向行间穴方向推揉,力度由轻到重,每次持续3-5分钟。
阳陵泉穴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作用:
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按摩此穴具有清热利湿、疏肝理气的功效,有助于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咽喉肿痛、小便不利等症状。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按压阳陵泉穴,力度适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30次,每次持续3-5分钟。
肝气郁结按摩怎么护理
1、按摩时,主要以手指的指腹按压,并固定在所选取的穴位上,然后向下施加一定的力度,做顺时针的环旋运动,按压力度一般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手指指腹不要离开皮肤。
2、由于晚上9点到11点是肝经最活跃的时间段,此时进行按摩可能效果更好,同时尽量避免在空腹或饱腹的状态下按摩,以免影响消化,通常可以选择饭后30-40分钟进行按摩。
3、在日常生活中,肝气郁结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同时要注意情绪的疏导,还可以适量食用具有收敛作用的食物,如乌梅、南瓜、石榴等,有助于调和气血,舒缓肝气。
892
三伏贴去湿气贴哪个部位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三伏贴可以有效去除体内湿气,恢复身体平衡,可选择
神阙穴、足三里穴、丰隆穴、阴陵泉穴等穴位
,以充分发挥三伏贴祛除湿气的治疗效果。
神阙穴
位置:
位于肚脐中央,即肚脐眼的位置。
作用:
神阙穴是任脉上的重要穴位,具有健运脾胃、温阳化湿的作用,贴敷于此,能够拔除体内湿气,尤其对于因湿气重引起的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有显著效果,此外神阙穴还对宫寒引起的妇科问题有益处,有助于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缓解痛经等问题。
足三里穴
位置:
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处。
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贴敷于此,能够燥化脾湿、健脾和胃,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有效祛除体内湿气,此外足三里穴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对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有显著帮助。
丰隆穴
位置:
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处。
作用:
丰隆穴是祛痰湿的要穴,对于治疗痰湿、水肿等症状有显著效果,贴敷三伏贴于丰隆穴,能够加强祛湿作用,帮助体内湿气排出,改善因湿气重引起的身体沉重、四肢酸痛等问题。
阴陵泉穴
位置:
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作用:
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贴敷于此,能够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对于湿气重引起的各种症状如食欲不振、身体浮肿等有良好效果。
中脘穴
位置:
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作用:
中脘穴是治疗消化不良和脾胃湿困的有效穴位,贴敷三伏贴于此,能够调和脾胃功能,减少湿气的产生,从而达到祛湿的目的,此外中脘穴还有助于调节全身气血,提高身体免疫力。
肺俞穴
位置:
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
肺俞穴是肺脏的背俞穴,贴敷三伏贴于肺俞穴可以调理肺脏功能,有助于祛除肺部湿气,改善因湿气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同时肺俞穴还能增强肺部抵抗力,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注意事项
1、饮食调整:
贴三伏贴后,应避免进食冰凉食物,如雪糕、冰镇饮料和冰镇西瓜等,以免寒气侵袭,影响药效,同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麻辣烫、烧烤等,以免加重体内湿气。
2、保持皮肤干燥:
贴三伏贴后,皮肤可能会因药物作用而发汗,此时应及时擦干汗水,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汗液浸渍导致皮肤感,贴敷后的4-6小时内,应避免洗澡,以免寒气侵袭,影响药效。
3、注意贴敷时间:
一般建议成年人贴敷时间在4-6小时,儿童在2-4小时,避免贴敷时间过久,以免药物刺激皮肤,导致不适症状。
684
养生艾灸灸哪里最好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养生艾灸
并不存在灸哪里最好的说法,可选择多个关键穴位,神阙穴位于脐中,能温养脾胃;气海穴 在下腹部,可培补元气;关元穴在脐下三寸,有助于补肾固本;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能调节机体免疫、促进消化
。合理在中医师指导下艾灸这些穴位,对养生保健有利。
神阙穴
位置:
神阙穴即肚脐,处于腹部中央,是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脐带获取营养之处,位置醒目且易于定位。
功效:
艾灸神阙穴可温养脾胃,促进脾胃运化,对因脾胃虚寒导致的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有调理功效,还能增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气海穴
位置: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处于人体下腹部的核心区域,在肚脐下方不远处,可通过测量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确定。
功效:
艾灸气海穴有培补元气之功,能有效缓解身体疲劳、虚弱之感,对于气虚导致的气短、自汗等症状有改善作用,还可调节女性月经不调等生殖系统问题,为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
关元穴
位置:
在脐下3寸的前正中线上,是小肠募穴,处于人体下腹部的重要位置,临近膀胱等脏器。
功效:
艾灸关元穴可补肾固本,对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如阳痿、早泄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对于中老年人的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问题也有缓解功效。
足三里穴
位置:
在小腿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在小腿胫骨外侧的肌肉丰满处,易于寻找与施灸。
功效:
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机体免疫,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同时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状况。
801
月经推迟扎针灸扎哪些部位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针对月经推迟,针灸治疗可选择
腹部穴位如关元穴、气海穴和中极穴
以疏通胞宫经络,
下肢穴位如三阴交穴和血海穴
以化瘀通络,以及
背部穴位如肾俞穴和命门穴
以补肾气,这些穴位的选择和针灸治疗应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腹部穴位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前正中线上,是任脉要穴汇聚人体元气。针灸可培元固本,调节女性生殖系统,促进月经规律增强气血运化。
气海穴:
在下腹部,脐下1.5寸,前正中线为保健要穴,可调畅气机补肾固精益气养血,对月经推迟能调节气血,改善胞宫气血不足促使月经恢复。
下肢穴位
三阴交穴:
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为肝、脾、肾三阴经交会点,可调节气血改善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调稳定月经周期。
血海穴:
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养血活血要穴,对血虚或血瘀导致的月经推迟,可补血养血,化瘀通络,促进气血顺畅流通。
背部穴位
肾俞穴:
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的背俞穴,与肾脏功能紧密相关。针灸可补肾气强腰膝,调节肾脏对生殖系统的滋养,调理肾虚导致的月经推迟。
命门穴:
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被视为阳气根本,针灸可温阳补肾调理冲任,增强阳气改善宫寒、阳虚引起的月经推迟,使胞宫温暖利于月经正常。
316
肾关的位置与作用和功效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肾关穴位于
小腿内侧、阴陵泉下2.5寸处的胫骨内侧缘
,是董氏奇穴中的一个穴位。此穴位具有
补益肾气、祛湿利水、健脾和胃、疏经通络
等多种功效。可通过刺激肾关穴改善身体状况,但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取穴
取穴时,患者可取坐位或卧位,从小腿肚里侧,踝关节的里侧缘往上拉,在小腿胫骨往上弯曲处有一个凹痕,是阴陵泉,其下2.5寸的位置,即是肾关穴。
作用和功效
1、补益肾气:
肾关穴与肾脏的功能密切相关。刺激该穴位可以起到补肾气的作用,能够改善因肾气不足导致的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症状。
2、祛湿利水:
肾关穴位于小腿内侧,此处是人体湿气容易积聚的部位。对于湿气重引起的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等情况,通过按摩或针灸肾关穴,能够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使小便通畅,减轻水肿。
3、健脾和胃:
脾胃与肾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关联。肾关穴还能调 节脾胃功能,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泄泻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疏经通络:
肾关穴所在的经络与下肢的气血运行有关。刺激这个穴位能够疏通经络气血,缓解下肢的疼痛、麻木等症状。对于因经络阻滞引起的小腿抽筋、冷痛等情况有良好的缓解效果。
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