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科室相关科普
承山的位置与作用和功效
王博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 具体在伸直小腿时,小腿背侧中间肌肉收缩形成的人字形凹陷处,其具有缓解疼痛、舒缓压力等作用和功效 。 位置 1、具体位置: 承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小腿后面正中。 2、取穴方法: 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可见小腿背侧中间肌肉(腓肠肌)收缩,形成人字形的凹陷,承山穴就在这个凹陷处。 作用与功效 1、缓解疼痛: 承山穴是治疗各种疼痛的重要穴位,包括头痛、腰痛、腿痛等,通过刺激承山穴,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疼痛。 2、舒缓压力: 承山穴的刺激有助于舒缓压力,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 3、祛除寒湿: 通过按摩、热敷承山穴,或者进行艾灸,可以帮助祛除寒湿,改善肢体发凉、怕冷、僵硬等症状。 4、调理气血: 承山穴的热敷或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承山穴的刺激方法有哪些 按摩法: 用拇指指腹按压在承山穴上,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宜,轻轻按揉,可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每次按摩3-5分钟,每天按摩2-3次,能有效缓解小腿肌肉疲劳,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艾灸法: 点燃艾条后,将艾条悬于承山穴上方3-5厘米处,使穴位有温热感但不灼痛,每次艾灸10-15分钟,至皮肤微微发红即可,对于祛湿、改善下肢寒凉有效果。 拔罐法: 选择大小合适的真空拔罐器,在承山穴部位进行拔罐,吸附的力度以自身能承受为宜,一般留罐10-15分钟,对于疏通经络、改善局部气血瘀滞效果明显。
791
2024-12-24
髋关节热敷哪个位置图解
王博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髋关节热敷主要针对髋关节局部及相关穴位, 髋关节处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大转子周围、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点附近区域热敷;穴位热敷则包括合谷穴、中脘穴、内关穴 ,各部位依其与身体关联在热敷时有不同功效。 髋关节 1、前方: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此处对应髋关节前侧关节囊的体表投影位置,热敷能使热量深入关节内部,对髋关节滑膜炎等病症引发的前侧疼痛和不适有缓解作用,促进该区域血液循环,利于炎症消散与关节功能恢复。 2、外侧: 位于大腿外侧最上方大转子周围,大转子是臀中肌等肌肉附着点,热敷此区域可改善髋关节外侧肌肉紧张状况,如运动后肌肉拉伤或慢性劳损,热量传递至肌肉与关节周围组织,减轻疼痛与不适。 相关穴位 1、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也就是常说的虎口位置,热敷合谷穴可能通过调节经络气血,间接对髋关节的气血运行产生影响,促进髋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与功能改善。 2、中脘穴: 中脘穴处于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热敷中脘穴可健运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为髋关节的修复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对于因身体虚弱、营养吸收不良导致髋关节问题的情况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3、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热敷内关穴可能通过调节三焦功能,改善全身的气血水液代谢,使髋关节局部的病理产物得以清除,减轻肿胀疼痛等症状,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595
2024-12-24
舌苔白口气臭是哪上火
白文武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舌苔白口气臭 可能源于脾胃积热、肺火或肝火犯胃等上火现象 ,患者可有不同的伴随症状。改善措施包括加强口腔卫生、调整饮食、保持规律作息及适量运动。若持续不好或有加重趋势,建议及时就医处理。 脾胃积热上火 症状表现: 舌苔白厚腻,口臭呈现酸腐气味,往往还伴有胃脘部胀满不适,进食后这种胀满感会加重,食欲也会受到影响,出现减退的情况,看到食物没有胃口。恶心、呕吐也是常见症状,尤其是在进食油腻、甜腻食物后,呕吐物多为未消化的食物,夹杂酸腐味道。大便状态不正常,可是溏泄,即大便不成形,质地比较稀软;或者是黏腻不爽,排便后大便粘在马桶上,很难冲净。 原理: 当饮食不节制时,比如长期过量食用生冷食物,或者偏爱油腻食物,以及过多摄入甜食,脾胃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阻碍。食物不能被正常地消化吸收,就会在脾胃中堆积,时间久了就会郁积生热,形成脾胃积热。这种热气和积滞的食物浊气会向上蒸腾,表现在舌头上就是舌苔白厚腻,而胃气不降,腐浊之气上逆,就会导致口臭。 肺中有火 症状表现: 舌苔可能是薄白或者白腻的状态,口臭的同时会伴有明显的咳嗽症状,咳出的痰液颜色发白、质地黏稠。咽喉部位会出现干燥或者肿痛的感觉,在吞咽时这种不适感会加剧,呼吸的时候能感觉到气比较粗。 原理: 当人体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如风寒之邪或者风热之邪,或者体内本身就有内热蕴积在肺脏时,肺气的正常宣发肃降功能就会被打乱。肺气不畅,就会导致津液的输布出现异常,从而产生痰液。肺中的浊气不能顺利排出,反而向上逆行,就会引发口臭。同时,邪气侵犯肺系,也会在舌象上有所体现,出现舌苔白的情况。 肝火犯胃 症状表现: 舌苔通常是薄白或者白腻,口臭比较明显,还伴有胁肋部的胀痛,这种疼痛是一种隐隐的胀痛,在情绪波动或者劳累后会加重。情绪方面容易烦躁易怒,一点小事就会引发怒火。口苦的感觉也比较明显,胃脘部也会出现不适症状,如胃痛,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或者隐痛,还有胃胀的感觉,进食后可能会更难受。 原理: 当情绪长期处于抑郁状态或者突然恼怒时,肝气就会郁结。肝郁时间久了,就会化火,形成肝火。肝火旺盛后,会横向侵犯胃腑,导致脾胃的功能失调。胃气本来应该下降,现在因为受到肝火影响,胃气上逆,就会出现口臭。同时,肝郁化火也会对脾胃产生影响,进而在舌苔上表现出白腻的情况。 舌苔白口气臭的改善措施 1、口腔卫生: 加强口腔清洁,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使用牙线和漱口水清洁牙缝和口腔,定期到口腔门诊进行洗牙,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2、饮食调整: 减少食用油腻、生冷、甜腻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它们易加重脾胃负担,滋生湿热。增加清热、健脾、祛湿食物摄入,像薏米、山药、冬瓜。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促进消化,维持口腔、肠胃健康。 3、作息规律: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减少上火症状。 4、适量运动: 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从而减轻舌苔白和口气臭的问题。
887
2024-12-24
灵台穴的位置和功效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灵台穴属于督脉, 位于背部中央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具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宁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外感热病、肺系疾病、神志疾病。 位置 1、具体位置: 灵台穴位于背部,在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2、定位方法: 先找到第7颈椎棘突(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骨头),然后向下数6个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就是灵台穴。 功效 1、清热泻火: 在中医理论中,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一身之阳气,当外感温热邪气或体内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热毒容易蕴积于督脉,灵台穴能够清泻热毒,疏散体内的热邪,起到降温、安神的作用。 2、止咳平喘: 背部穴位与脏腑密切相关,灵台穴所处位置通过经络与肺脏相连,肺气上逆会导致咳嗽、气喘,刺激灵台穴可以调节肺气的升降,使其恢复正常。 3、宁心安神: 灵台穴还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心主神明,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气血紊乱时,心神容易不安,灵台穴可通过调节督脉气血,进而影响心经气血,起到安定心神的作用。 灵台穴主治哪些疾病 外感热病: 当人体受到风热之邪、暑热之邪等侵袭后,热邪往往会在体内蕴积,导致发热、高热不退等症状,通过针刺、艾灸或者按摩灵台穴,可以帮助身体驱散热邪,对于外感引起的发热起到治疗作用。 肺系疾病: 当肺气失宣或者肺气上逆时,会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灵台穴与肺脏通过经络相互联系,能够调节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无论是因为外感风寒、风热引起的咳嗽,还是内伤咳嗽,刺激灵台穴都可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神志疾病: 灵台穴能够宁心安神,通过对灵台穴的刺激,如按摩,可以调节气血,平衡人体的精神状态,使心神安定,从而改善失眠症状,对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情况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338
2024-12-24
便秘按摩哪个部位能快速解决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并不存在便秘按摩哪个部位能快速解决的说法,但是按摩对于功能性便秘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可通过腹部按摩包括揉腹和推腹,也可以选择天枢穴、大肠俞穴 ,通过指腹按压或拳眼敲击产生酸胀感,以增强大肠蠕动促进粪便排出,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 腹部按摩 1、揉腹 采取仰卧位,全身放松,双腿微微弯曲,将双手搓热后叠放于肚脐周围。按照顺时针方向轻柔地打圈按摩,这个方向与肠道的正常蠕动方向相符,能有效助力粪便在肠道内的移动。 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以感觉腹部微微温热且舒适为宜,可先从小圈开始,逐渐扩大按摩范围,每次按摩持续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2、推腹 保持仰卧姿势双手手指并拢,从剑突下开始,沿着腹部正中线,用力均匀地向下推至耻骨联合处,就像要把腹中的东西缓缓往下赶一样。 重复推按20-30次,通过这样的推腹动作,可以刺激肠道,增强肠道的传导功能,推动干结的粪便向直肠方向移动,从而达到缓解便秘的目的。 穴位按摩 1、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2寸(大约两横指宽)的位置,左右各一,天枢穴是大肠经的募穴,刺激它可有效调节大肠的气血运行,增强大肠的蠕动力量,让粪便能更顺利地排出体外。 找到穴位后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按压,力度由轻渐重,直至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保持按压3-5分钟,然后稍作放松,再重复按压,总共进行3-4组。 2、大肠俞穴 该穴位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宽)处,大肠俞穴能直接调节大肠的功能,刺激它有助于提升大肠的活力,加快粪便的排出,缓解便秘症状。 可以用双手握拳,用拳眼部位轻轻敲击大肠俞穴,左右两侧各敲击30-50次,以穴位处有微微的震动感和酸胀感为宜。
990
2024-12-24
扶突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功效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扶突穴属手阳明大肠经, 其准确位置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具有清咽利喉、止咳平喘的作用 。 位置 1、体表位置: 扶突穴位于人体的颈外侧部,喉结旁开3寸处。具体定位时,可采取正坐位,头微侧,手指置于平喉结的胸锁乳突肌肌腹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扶突穴。 2、解剖位置: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扶突穴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这些神经和血管的存在,使得扶突穴在针灸或按摩时能够产生相应的刺激效果。 作用功效 1、清咽利喉: 扶突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位于颈部,靠近咽喉部位。因此,对于缓解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刺激扶突穴可以帮助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是治疗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疾病的常用穴位。 2、止咳平喘: 扶突穴还有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对于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刺激扶突穴能够有助于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缓解呼吸道疾病的症状。 按揉手法 指腹按揉法: 使用双手中指指腹,轻轻按揉扶突穴,并做环状运动。按摩时间不宜过长,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度。建议每天按摩1~2次,每次按摩可持续数分钟,直至局部产生轻微酸胀感。 大拇指按揉法: 用大拇指指腹向下按压扶突穴,并作圈状按摩。建议每天按摩1~2次,每次按揉100~200次。
877
2024-12-24
口腔溃疡针灸哪个部位
王宝凯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针灸疗法是口腔溃疡的有效治疗手段, 常选用合谷、内庭、地仓及颊车等穴位 。合谷穴可调阳明经气,内庭穴能清泻胃火,地仓穴则疏通局部气血,颊车穴调节面部气血循环。这些穴位共同作用,改善口腔环境,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溃疡愈合,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疗效。 合谷穴 位置: 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 合谷穴是常用的保健和治疗穴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针刺合谷穴可以调节阳明经气,阳明经多气多血,对于口腔溃疡这种与气血不畅、火热之邪有关的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内庭穴 位置: 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对于清泻胃热有显著的功效。口腔溃疡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胃火炽盛引起的,针刺内庭穴能够直接清泻胃火,改善口腔内的火热环境,减轻溃疡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促进口腔溃疡的恢复。 地仓穴 位置: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功效: 地仓穴主要用于治疗口部疾病,包括口腔溃疡。针刺地仓穴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改善口腔周围的气血循环,缓解口腔溃疡导致的口角疼痛、红肿等症状,使溃疡局部得到气血的濡养,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颊车穴 位置: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功效: 颊车穴对于口腔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针刺颊车穴可以调节面部气血,减轻口腔溃疡带来的面颊部疼痛,并且有助于口腔肌肉的放松,促进口腔内的血液循环,辅助口腔溃疡的治疗。 其他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 1、中药内服: 根据口腔溃疡的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如果是胃火炽盛型,常用清胃散,对于口腔溃疡伴有口臭、口干、大便干结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若是阴虚火旺型,则可选用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等药物滋阴降火,适用于口腔溃疡反复出现、伴有潮热盗汗等症状的患者。 2、中药外敷: 把冰硼散、锡类散等中药散剂直接敷于口腔溃疡的创面上。冰硼散主要成分是冰片、硼砂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锡类散对于解毒化腐也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减轻溃疡的疼痛,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652
2024-12-24
地仓穴的位置与功效
白文武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地仓穴作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 位于面部,正确地推拿地仓穴能够起到调节面部肌肉、改善面部气血、治疗口腔疾病、缓解面部神经痛的功效 。 位置 地仓穴位于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在面部肌肉的浅表位置,微笑表情时嘴角旁会形成一个明显的凹陷,地仓穴便大致处于这个凹陷处。 功效 1、调节面部肌肉: 地仓穴能够调节面部肌肉的紧张与松弛状态,促进面部肌肉的协调运动,可辅助治疗面瘫。 2、改善面部气血: 地仓穴作为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胃经气血充足则能荣养面部,刺激地仓穴能够促进胃经气血在面部的运行与分布,使面部肌肤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可改善面色萎黄、无光泽等问题。 3、治疗口腔疾病: 由于地仓穴靠近口角与口腔部位,与口腔内的肌肉、神经及唾液腺等有着经络上的联系,在牙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疾病中,地仓穴可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4、缓解面部神经痛: 地仓穴能够调节神经周围的气血环境,使神经得到充分的滋养与保护,增强神经的稳定性,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 怎么推拿地仓穴 揉动法: 揉动地仓穴时,将拇指或食指指腹置于穴位上,稍用力按压后,以穴位为中心,进行小幅度的环形揉动,揉动的方向可顺时针或逆时针交替进行,揉动的幅度不宜过大,以直径约1-2厘米为宜,揉动的速度保持均匀缓慢,每分钟约50-60圈。 推擦法: 从地仓穴开始,沿着口角向外侧轻轻推擦,推擦时手指与皮肤表面保持适度的压力,使皮肤微微发红发热即可。推擦的速度适中,往返推擦20-30次为一组,每天可进行3-5组。 提拉法: 提拉地仓穴时,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在地仓穴两侧,然后轻轻向上提拉皮肤,提拉的力度要适中,以感觉皮肤有轻微的牵拉感但不产生疼痛为宜,每次提拉保持3-5秒,然后松开,重复进行10-15次。
375
2024-12-24
听会穴的位置与功效
白文武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听会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 处于面部,适当刺激听会穴可起到聪耳利窍、通络止痛、清肝泻火的功效 ,并有助于辅助改善耳部疾病、缓解面部疼痛等。 位置 听会穴位于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取穴时患者可以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在耳部前方,找到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屏间切迹。在下颌骨的下缘,找到髁状突的突出部位。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与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之间,可以找到一个明显的凹陷处,即为听会穴,张口时会更加明显。 功效 1、聪耳利窍: 听会穴归属于足少阳胆经,与耳部的气血运行紧密相连,主要的功效是聪耳利窍,能够改善耳部的气血供应与经络传导,有助于缓解耳鸣、耳聋等症状。 2、通络止痛: 耳部周围的经络气血若出现阻滞,除了会影响听力外,还常会引发耳部疼痛,听会穴具有通络止痛的作用,通过调节足少阳胆经的经气,能够疏通耳部经络的瘀滞,故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3、清肝泻火: 足少阳胆经与肝脏相表里,听会穴可通过经络的联系,起到清肝泻火的作用,可辅助改善肝火上炎、肝火旺盛的情况。 怎么刺激听会穴 指腹按揉: 施术者将食指或中指的指腹轻轻放在听会穴上,以穴位为中心,做小幅度的环形揉动,揉动时力度要适中、均匀,不宜过重或过轻,以被施术者感觉酸胀为宜,每次揉动持续约3-5分钟,可早晚各进行一次。 麦粒灸: 将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放置在听会穴上,点燃艾炷顶端,当艾炷燃烧至约一半时,被施术者感觉局部有热痛时,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每次可灸3-5壮。 贴敷法: 将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开窍等功效的中药膏剂或药贴剪成适当大小,贴敷在听会穴上。一般可根据药物说明,每12-24小时更换一次。
916
2024-12-24
鼻翼穴的位置与功效
白文武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鼻翼穴是人体面部的重要穴位 ,采取适宜且有效的按摩方法, 多可发挥通利鼻窍、疏风解表的功效,并且还能够通络止痛 ,有助于辅助改善鼻部不适。 位置 鼻翼穴位于面部,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其解剖位置为在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 功效 1、通利鼻窍: 通过刺激鼻翼穴,能够调节鼻部气血的运行,促进鼻腔内的经络通畅,对于因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者是由于肺气不宣、气滞血瘀等原因所导致的鼻塞、流涕、喷嚏等鼻部不适症状,有缓解与治疗作用。 2、疏风解表: 刺激鼻翼穴可以激发经气,增强人体的卫外功能,促使风邪、寒邪、热邪等从肌表而解,适用于伤风感冒、过敏性鼻炎等情况。 3、通络止痛: 刺激鼻翼穴能够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面部及头部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多可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牙痛等疼痛性疾病。 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 尽量避免对鼻翼穴所在区域进行过度的外力刺激,如用力擤鼻、挖鼻等不良习惯,在患有鼻部疾病时,如需进行鼻腔用药或治疗,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谨慎操作,避免对鼻翼穴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力度适宜: 推拿鼻翼穴时,应采用轻柔而均匀的力度进行推拿,以局部有轻微的酸胀感为宜,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鼻部皮肤较为敏感脆弱的人群,力度更要适当减轻。 控制时间: 每次推拿鼻翼穴的时间可控制在3-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这样的时间安排能够在保证穴位刺激效果的同时,避免因过度推拿带来的不良影响。
727
20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