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严重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一般不严重,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或仅在体检时发现。对身体影响较小,日常活动不受限。但存在潜在风险,可能随时间加重或因其他心脏疾病使情况复杂。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在心脏的血液循环中, 主动脉瓣起着防止血液从主动脉倒流回心脏左心室的作用。当主动脉瓣出现功能异常时,就可能发生反流现象。少量反流通常意味着只有少量的血液在心脏舒张期从主动脉倒流回左心室。
一般情况下,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对身体的影响相对较小。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心脏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少量的反流,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日常活动通常不受限制,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和运动。
虽然主动脉瓣少量反流本身并不严重,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少量反流有可能逐渐加重,发展为中度或重度反流,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心脏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可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主动脉瓣反流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长期的反流可能会导致心脏逐渐扩大,影响心脏的功能。
如果发现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应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反流情况是否有变化。注意控制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如果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1340
QTc间期正常范围
朱航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QTc间期的正常范围因性别而略有差异,
男性的QTc间期正常范围为0.39-0.44秒,女性的QTc间期正常范围为0.39-0.45秒
,如果出现QTc间期延长或者QTc间期缩短,需要引起重视,具体可以参考下图:
1
正常QTc间期
QTc间期正常范围一般在0.39-0.44秒(女性0.39-0.45秒),这个正常范围是在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中确定的,通常表明心室肌的复极过程处于正常的时间范围,心脏的电活动和节律相对稳定,能够正常地进行收缩和舒张,保证心脏有效地将血液泵入血管系统,为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2
QTc间期缩短
QTc间期<0.39秒,提示间期缩短,可能是遗传性心律失常,也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心肌炎、心力衰竭或者药物副作用导致。
3
QTc间期延长
QTc间期≥0.45秒(女性≥0.46秒),提示间期延长,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也可能是电解质紊乱、心脏复极异常、心脏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导致。
QTc间期异常该怎么办
1、QTc间期缩短:
对于由药物引起的QTc间期缩短,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及时就医,高钾血症患者可通过限制含钾食物摄入、使用胰岛素疗法降低血钾水平来缓解;低镁血症患者可通过补充镁盐如硫酸镁来纠正低镁状态。对于先天性心脏传导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的节律和心跳。
2、QTc间期延长:
对于先天性心脏传导异常的患者,通常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的节律和心跳;对于由药物引起的QTc间期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若QTc延长与潜在的心脏疾病有关,应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812
心率多少算正常范围
朱航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反映人体心脏功能和身体状态的重要指标,
正常心率范围因年龄而有所不同,成人正常值为60-100次/分,儿童正常值为60-150次/分
,详见下面表格:
1
正常心率
成人:
在安静、清醒的状态下,正常成人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这个正常范围的心率能够保证身体各个器官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儿童:
儿童的心率相对较快,正常范围是60-150次/分,这是因为儿童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对能量和氧气的需求较大,所以心脏需要更快地跳动来满足这些需求。
2
心动过速
成人:
对于成人而言,心率超过100次/分就称为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发热、贫血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心慌的感觉。
儿童:
儿童心率超过150次/分被认定为心动过速,儿童的心脏和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心动过速可能会对其身体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如引起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症状。
3
心动过缓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心率低于60次/分都称为心 动过缓,可见于运动员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也可能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导致,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
517
正常人心率一分钟多少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率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正常心率范围有一定差异,
如健康成年人的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而儿童的心率较成年人快
。
1
正常范围
1、成年人:
健康的成年人在安静、放松且未进行任何体力活动的状态下,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但会受到情绪状态、健康状况、运动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运动员心率可能会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而孕妇心率可能偏快。
2、儿童:
儿童的心率较成年人更快,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正常值范围也有一定差异。新生儿的心率多为120-160次/分,1-12个月的婴儿心率多为110-150次/分,1-3岁的幼儿心率多为90-140次/分,3-6岁的学龄前儿童心率多为95-115次/分,6-12岁学龄期儿童心率多为70-110次/分。
2
心动过速
即心率高于正常高值,如成年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即为心动过速,可能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吸烟、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因素相关。对于生理性心动过速,通常可以通过休息、避免刺激性因素、调整心态等方式进行缓解。对于病理性心动过速,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如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
心动过缓
即心率低于正常低值,如成年人安静时心率低于60次/分即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的原因包括年龄、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药物反应等。对于生理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监测心率变化。对于病理性心动过缓,也需要遵医嘱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706
高压99正常吗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压即收缩压,单就收缩压本身而言,
99mmHg的血压值是正常的,但是整体血压情况还要看舒张压的数值
,如果舒张压也正常,才能判定为正常血压,具体可参照下表:
1
血压状态
根据上方的表格可以知道,正常的收缩压范围是90-139mmHg,而99mmHg恰好处于该范围内, 因此收缩压是正常的。
2
处理措施
虽然收缩压99mmHg是正常的,但是还需要看舒张压的值是多少,如果舒张压处于60-89mmHg,则说明血压正常,继续保持目前的生活方式即可。如果舒张压低于60mmHg或者大于等于90mmHg,则是不正常的血压,属于低血压或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建议患者进行针对性升压或降压处理。
怎样保持正常血压
1、健康饮食:
增加蔬果摄入,其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控制盐的摄取,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
2、适量运动:
坚持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每次30分钟左右。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包括简单的俯卧撑、深蹲等。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晚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利于血压的稳定,注意减轻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会使血压升高。
761
正常心率一分钟多少次
张冯筱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次数,不同人群的心率正常值不同,
6岁以上儿童至成人正常心率是60-100次/分;6岁以下儿童,正常心率在80-150次/分
。
1
1岁以内儿童
1岁以内的儿童心率正常值是110-150次/分,比成人心率高,这是因为婴幼儿心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新陈代谢旺盛,身体需氧量相对较大,所以需要相对较快的心率来保证全身血液的供应,以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
2
1-3岁儿童
1-3岁儿童正常心率是90-130次/分,随着儿童从婴儿期向幼儿期过渡,心脏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但相较于成年人仍有差异,这个心率区间能够保障他们日常活动中身体各器官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支持其活跃的玩耍、探索等行为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进程。
3
3-6岁儿童
3-6岁儿童的正常心率是80-120次/分,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心脏在不断地发育成熟,但还未达到成人的心脏功能水平,此心率范围能够维持他们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同时表明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处于健康稳定状态。
4
6岁以上人群
6岁以上儿童一直到成人的正常心率都是60-100次/分,这一范围反映了心脏功能与身体整体生理需求的平衡状态,在安静状态下,心脏以这样的频率跳动,能够有效地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身体的基础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
怎样保持正常心率
1、调整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良好的睡眠能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帮助心脏更有效地工作。另外注意戒烟限酒。
2、情绪管理:
学会缓解压力,长期的压力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使心率异常,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717
三尖瓣中度反流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三尖瓣中度反流主要因三尖瓣本身及其周围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所致,可由多种因素诱发,涵盖心脏基础病变与外在不良影响等,需配额医生进行氧疗、药物治疗等。
1、瓣叶结构退化:
随年龄增长,三尖瓣瓣叶组织发生退行性变,瓣叶弹性降低、增厚、挛缩,影响瓣叶闭合,引发反流。患者应定期心脏超声检查监测反流进展。日常适度运动,如慢走,增强心脏功能适应性。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致心脏负担加重,维持良好生活作息规律。
2、右心室扩大牵拉:
肺部疾病、肺动脉高压等致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而扩大,扩大的右心室使三尖瓣瓣环扩张,瓣叶对合不良产生反流。患者需配合医生治疗肺部原发病,改善肺通气与换气功能,减轻肺动脉压力。可采用氧疗改善缺氧状况,康复训练增强呼吸肌力量,限制钠盐摄入,减少水钠潴留。
3、心肌病变累及:
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心肌疾病,使右心室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肌结构改变,乳头肌功能失调,间接影响三尖瓣正常关闭致反流。针对心肌疾病给予改善心肌代谢治疗,促进心肌修复与功能恢复。严格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病情稳定后逐步开展康复运动。
4、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热侵犯心脏,累及三尖瓣,造成瓣叶粘连、变形、钙化,阻碍瓣叶正常开闭引发反流。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风湿治疗以控制风湿活动,减轻瓣膜损害。患者需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因感染易诱发风湿复发加重瓣膜病变。
5、先天性心脏缺陷:
先天性三尖瓣发育不良、下移畸形等心脏结构异常,出生时就存在三尖瓣功能障碍致反流。依据具体畸形类型与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时机手术矫正畸形,修复或置换三尖瓣。术后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定期复查心脏功能,精细调整生活方式与活动强度。
日常护理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过激使心脏负荷波动。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瑜伽、游泳,但避免过度运动,并严格按医嘱定期复查心脏状况,及时察觉异常并处理。
三尖瓣中度反流的预后
初期若能及时发现并积极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病情。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如使用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使心脏能更有效地泵血,缓解因反流导致的淤血症状,为心脏功能的维持争取有利条件。
患者需应限制钠盐摄入,避免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并注意适度运动,增强心肌力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与剧烈运动,防止心脏负担急剧增加。预防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也极为重要,因为感染可加重心脏损害,若能有效防控,可减少病情恶化风险。
若未能有效控制病情,三尖瓣反流可能逐渐加重,导致右心衰竭。表现为水肿、腹水、肝大等症状,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及全身血液循环。长期可引发多脏器功能障碍,如肝功能损害、肾功能减退等,此时预后较差,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及术后恢复情况也会对最终预后产生较大影响。
1181
二尖瓣手术后的寿命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二尖瓣手术后的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若恢复良好且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可存活10-20年甚至更久。但个体差异较大,具体情况需综合判断,并做好术后护理,尽可能延长存活时间。
1、手术效果:
若手术顺利,二尖瓣功能得到有效修复或置换,心脏功能在短期内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1-2个月内需严格卧床休息,配合药物治疗,预防感染与血栓。此阶段若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感染等并发症,基本可度过术后初期风险,存活期可达6个月以上。
2、基础疾病控制情况:
若患者术前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1-5年内对这些疾病的控制极为关键。血压、血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可减少心脏负担,延缓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损害。若控制不佳,可能导致心脏病变加重,影响二尖瓣功能,存活期可能缩短至1-3年。
3、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程度决定长期存活状况,3-5年内心脏逐渐适应新的二尖瓣状态,心肌力量逐步增强。通过适度运动康复训练,心脏射血分数可维持较好水平,存活期可达5-10年。若心脏功能恢复差,长期处于低心排血量状态,可能在3-5年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4、抗凝治疗依从性:
对于置换机械二尖瓣的患者,术后需长期抗凝治疗。5-10年内严格按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与栓塞并发症。若抗凝治疗依从性差,出现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存活期会大幅缩短至5-8年。
5、生活方式调整情况:
长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远期预后意义重大,术后10-20年患者需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激动。规律作息,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等检查。若能坚持,可减少心脏疾病复发风险,延长寿命。而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疾病复发,存活期缩短至10-15年。
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术后护理,并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心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是否出现其他心脏问题,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延长存活时间。
二尖瓣术后注意事项
遵医嘱用药:
抗凝药物是关键,用以预防血栓形成,需按时按量服用,并定期监测凝血指标,确保药物剂量处于合适范围,避免因剂量不当引发出血或血栓风险。
生活管理:
饮食应注重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摄入,控制盐与水分摄取量,减轻心脏负担。适度活动有益康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可从慢走等轻柔运动开始,循序渐进,依据身体状况调整运动量,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增强身体耐力。
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按医护指导定期换药,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若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处理。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等检查项目,以便医生及时了解二尖瓣修复或置换后的功能状态,对病情变化做出准确评估与相应调整,保障心脏健康与身体良好状态。
508
心梗好了就和正常人一样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梗即使好转后也并非完全和正常人一样,心梗对心脏造成的损伤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多个方面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且面临多种潜在风险,需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心肌功能受损:
心梗发作时部分心肌因缺血坏死而丧失功能,即使经过治疗恢复血运,坏死心肌也难以再生,心脏泵血能力会减弱。心脏射血分数可能降低,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在体力劳动或运动时会较早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承受高强度的活动负荷。
2、心脏结构改变:
心梗后心脏结构常发生变化,梗死区域心肌变薄,可能形成室壁瘤,会使心脏的正常形态和力学结构遭到破坏,影响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协调性。心脏扩大还会导致心脏瓣膜相对关闭不全,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心律失常风险:
心梗可引起心肌电生理特性紊乱,导致心律失常。即使心梗症状缓解,心律失常风险依然存在。可能出现早搏、心动过速甚至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随时危及生命。患者需要长期监测心电图,部分人可能需要终身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正常人相比生活受到更多限制。
4、血管再狭窄风险:
心梗治疗后血管虽然开通,但血管内壁损伤修复过程可能导致再狭窄。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进行二级预防,若不严格遵医嘱用药或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未良好控制,血管再狭窄概率增加,可能再次引发心肌缺血甚至梗死,健康状况远不如正常人稳定。
5、心理与生活质量:
经历心梗的患者,心理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对疾病复发的担忧会影响其日常生活,限制社交与娱乐活动。而且因身体状况改变,饮食、作息需严格控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随意享受生活,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精神压力也较大。
心梗患者好转后的预后具有不确定性,若能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定期复查、改善生活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若忽视后续管理,心脏功能可能进一步恶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频发,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预期寿命,甚至危及生命。
心梗好了后的注意事项
心梗康复后药物治疗必须严格遵循,患者应按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预防血栓再次形成,他汀类药物能稳定斑块,降低血脂水平。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确保药物持续发挥作用,降低心梗复发风险。
饮食上坚持低盐、低脂、低糖原则,多摄入蔬果与全谷物,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适度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与机体耐力,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与剧烈运动,运动前需咨询医生并做好热身准备。
心梗后的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应学会自我减压,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保持心态平和稳定,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促进心脏功能进一步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与远期预后效果。
1101
压差小于30会头晕吗
张淑云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压差小于30mmHg不一定会头晕,是否引发头晕受多种因素制约,个体差异及潜在健康状况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需综合多方面考量才能判断,以免出现误诊、漏诊。
1、基础血压水平:
若基础血压处于正常偏低范围且压差小于30mmHg,一般较少引发头晕。如部分人群基础血压为90/60mmHg左右,虽压差小,但身体已适应此较低灌注压,脑部供血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只要没有其他诱发因素,如突然站起等导致血压波动过大,通常不会产生头晕症状。
2、心血管功能状态:
心血管功能良好者即使压差小于30mmHg,也可能耐受。心脏有力的泵血以及血管良好的弹性与调节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压差不足。如运动员或经常锻炼的人,其心血管系统强健,在压差较小时仍可保证脑部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头晕现象不易出现。
3、血管病变程度:
血管轻度病变时,压差小于30mmHg可能暂未影响脑部供血而不引发头晕。当血管仅有轻微粥样硬化或狭窄,还未严重阻碍血流时,血压差虽小,但脑部血液循环仍可维持。不过随着血管病变进展,管腔进一步狭窄,血流阻力增大,头晕风险会逐渐增加。
4、血液黏稠度因素:
血液黏稠度正常时,压差小对血流影响有限。正常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可使血液在血管中顺畅流动,即便压差小于30mmHg,脑部也能获得较为充足的血液灌注。但如果血液黏稠度过高,如高脂血症患者,在压差变小的情况下,血液流动阻力增大,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头晕。
若无其他并发疾病,单纯压差小于30mmHg可能无头晕表现。但若伴有颈椎病、贫血等疾病时,情况则不同。颈椎病可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贫血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在压差小的基础上,会加重脑部缺氧缺血状态,显著增加头晕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
压差小于30怎么办
当发现压差小于30mmHg时,应全面评估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体检,包括心脏功能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以确定心脏有无结构或功能异常。若存在心脏疾病,如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需针对具体病症进行相应治疗,如药物改善心功能、手术修复瓣膜等,从而改善血压差状况。
对血管进行评估也极为关键,通过血管超声等检查手段,查看外周血管及主动脉是否存在粥样硬化、狭窄等病变。若有血管病变,可遵医嘱采取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可能需要血管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干预,以恢复血管正常弹性与管径,调节血压差。
患者还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减少钠盐摄入,避免高盐饮食导致水钠潴留影响血压。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平时还需规律运动,如每周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稳定血压,使压差逐步恢复正常范围。
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