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女性左中腹部疼痛是什么原因
张昊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女性左中腹部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肠胃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胰腺疾病、脾脏问题等。在出现左中腹部疼痛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1、肠胃疾病: 胃肠功能紊乱:胃肠运动功能不协调,导致肠道的平滑肌痉挛,出现腹痛的现象。 胃炎、胃溃疡: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导致,患者常伴有胃痛、胃胀等症状。 结肠炎:在大便时可能出现左中腹部疼痛,少数人还会出现便血的情况。 2、泌尿系统疾病: 输尿管结石:表现为中腹部剧烈疼痛,伴有放射痛向腰部、腹股沟处放射。此病症与代谢异常、饮水少有关。 尿道炎:也可能引起左中腹部疼痛,尤其是当炎症影响到相关区域时。 3、妇科疾病: 附件炎:当输卵管、卵巢等附件器官出现炎症水肿时,会出现腹部疼痛。同时可能伴有腰部酸胀、白带增多、下腹部坠胀感等症状。 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炎症,也可能导致左中腹部疼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这些疾病会在子宫、直肠、卵巢等部位形成包块,引起左中腹部疼痛。 4、胰腺疾病: 可能与暴饮暴食相关,表现为左中腹部疼痛,同时可能伴有腰背部疼痛。 5、脾脏问题: 脾脏肿大、脾囊肿、脾脓肿、脾梗死等脾脏疾病也可能引起左中腹部疼痛。 6、腹部肌肉拉伤: 运动过度或不当造成的腹部肌肉拉伤也可能导致左中腹部疼痛,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若女性经常出现左中腹部疼痛,应及时至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平时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过度饥饿等症状;注意阴道清洁,如勤洗澡、换内裤等。
510
2024-10-12
解决胃胀气立马见效
张昊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胀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常伴随有腹部不适、饱胀感等,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常见原因包括饮食不当、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解决胃肠胀气的方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放松心情等。 1、饮食不当: 尽量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大蒜、碳酸饮料等。增加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减少胀气。进食时应细嚼慢咽,避免快速吞咽导致空气进入胃部,从而加重胀气。 2、缺乏运动: 饭后适当进行散步、慢跑或瑜伽等轻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加速气体排出。长时间久坐或久卧容易使气体在胃肠道内积聚,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3、精神压力大: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问题,会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失调,从而引起胃胀气。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放松自己,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也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4、腹部着凉: 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或睡眠时腹部暴露在外,容易使胃肠道受寒,引起胃肠痉挛,导致胃胀气。注意腹部保暖,要盖好被子,避免腹部着凉。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腹部,缓解胃肠痉挛。 5、胃肠疾病: 胃炎、胃溃疡、胃肠动力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胃肠胀气。如果胃胀气是由胃肠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胃胀气的重要措施。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愉悦的心情;戒烟限酒,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胃肠道疾病等。如果胃胀气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1143
2024-10-12
拉肚子可以吃鱼吗
张昊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拉肚子时可以吃鱼。在遭遇拉肚子,即腹泻的情况时,饮食调整显得尤为重要。适量食用鱼类,不仅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恢复体力,但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食用。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都是身体在恢复过程中所需的宝贵营养。优质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促进肠道健康;而不饱和脂肪酸则能调节体内脂肪代谢,减少炎症反应,对缓解腹泻带来的不适感有一定帮助。 腹泻时肠道功能相对较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吃鱼时务必控制量,避免过量增加肠道负担。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烹饪方式,如清蒸或煮汤,避免油炸、辛辣或重口味的调料,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去掉鱼骨和鱼刺,将鱼肉做得更加细腻,也更有利于消化吸收。 但并非所有鱼类都适合在腹泻时食用。一些深海鱼可能含有较高的汞或其他重金属,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对健康不利。在选择鱼类时,应优先考虑淡水鱼或低汞含量的深海鱼,如鲈鱼、鲫鱼、草鱼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有助于加速身体恢复,缓解腹泻症状。在腹泻症状严重或持续不减时,还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能有效预防腹泻的发生。
947
2024-10-12
胃溃疡的好发部位是
张昊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溃疡主要发生在胃的某些特定区域,包括胃窦、胃角、胃体小弯、胃体,这些区域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胃黏膜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形成溃疡。了解胃溃疡的好发部位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胃窦: 胃窦是胃溃疡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之一,尤其是胃窦小弯侧。这主要是因为胃窦处是胃与十二指肠的连接处,食物在这里通过速度较慢,容易受到机械性刺激和胃酸的影响。幽门螺杆菌也常寄生在胃窦部,进一步增加了该区域发生溃疡的风险。 2、胃角: 胃角位于胃体小弯侧与胃窦的交界处,这里的胃黏膜较为薄弱,容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胃角溃疡的疼痛通常位于上腹部,并可向背部放射,且较难治愈,容易复发。 3、胃体小弯: 胃体小弯侧也是胃溃疡的常见发病部位。这个区域同样容易受到食物残渣和机械性刺激的影响,加上局部血液循环可能较差,使得胃黏膜容易发生损伤。 4、胃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老年人,胃溃疡的部位可能出现上移现象,胃体成为溃疡的好发部位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幽门腺区会沿着胃小弯向上移动扩大,使得胃体部位的黏膜容易受到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袭。 胃溃疡的好发部位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袭、胃黏膜保护功能的减弱、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预防和治疗胃溃疡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戒烟限酒等都是预防胃溃疡的重要措施。一旦出现胃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避免病情加重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907
2024-10-12
胃挂什么科
张昊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当遇到胃部不适时,选择合适的科室就诊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一般根据症状的不同和可能的病因,患者可以选择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普外科、急诊科等。 1、消化内科: 这是最常见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出现胃痛、胃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者。消化内科医生擅长处理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常见的胃部疾病。可以通过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手段进行确诊,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2、胃肠外科: 如果患者的胃部不适与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相关,如胃溃疡穿孔、胃部肿瘤等,那么胃肠外科将是更好的选择。这个科室的医生在胃肠系统的手术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案。 3、普外科: 虽然普外科主要负责处理全身各部位的手术问题,但在一些医院中,如果胃肠外科和消化内科的就诊需求较大,患者也可以选择在普外科就诊。普外科医生对于一般的胃部疾病也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但可能不如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医生专业。 4、急诊科: 当胃部疾病急性发作,如急性胃出血、胃穿孔等,情况危急时,患者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急诊科医生能够迅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就诊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大致判断一下可能的病因,并选择合适的科室进行就诊。患者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
1023
2024-10-12
专家答疑:胃蛋白酶原Ⅰ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蛋白酶原Ⅰ是检查胃部疾病的指标,可以辅助诊断是否出现了胃部炎症或是其他的疾病,了解胃部健康状况,数值偏低引起的原因包括多种。 💡饮食因素: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经常不按时吃饭、长期进食肥肉或辣椒等油腻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部,会导致胃部功能受到影响,使患者身体出现胃蛋白酶Ⅰ数值下降的情况。 💡药物因素:部分因自身疾病一直服用降低胃酸的药物,如检查前一天口服奥美拉唑肠溶片等药物,可能影响检查结果,使胃蛋白酶原Ⅰ偏低。 💡疾病因素:如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胃肠黏膜长期受损,导致胃蛋白酶原Ⅰ的分泌减少。这些疾病会影响胃酸的分泌和胃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引起胃蛋白酶原Ⅰ偏低。 患者可以根据原因做针对性的治疗,可以促进身体恢复,防止胃部健康造成危害。 ⭕饮食因素:可以通过清淡饮食的方式改善,可以吃白菜、胡萝卜、米糊等食物,避免吃肥肉或者辣椒等食物,可以帮助胃酸分泌逐渐好转,促进胃蛋白酶原Ⅰ数值恢复。 ⭕药物因素:长期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引起的数值偏低,要遵医嘱暂停药物和调整治疗方案,数值恢复以后才可以正常用药,防止下降的程度加重。 ⭕疾病因素:胃部炎症或胃肠黏膜受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治疗,有抗菌消炎和抑制胃酸分泌以及保护黏膜的功效。 患者还要了解检查项目,选择合理的检查方案有利于疾病诊断,可以在对应的图片里面查找。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来~~
432
2024-10-12
便秘的治疗偏方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便秘治疗方法多样,便秘的治疗不应盲目依赖偏方,有效性因人而异,且可能因个人体质差异而产生不良反应。特别是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及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使用任何偏方前都应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问题。 1、生活习惯调整 饮食调节: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粗粮、蔬菜、水果等;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增强肠道肌肉力量,改善便秘症状。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憋便,排便时保持注意力集中,减少外界干扰。 2、药物治疗 容积性泻剂:如膳食纤维制剂,通过增加粪便体积来刺激肠道蠕动,适用于多种类型的便秘患者。 渗透性泻剂:通过增加肠道内渗透压,吸引水分进入肠道,软化粪便,促进排出。 刺激性泻剂:短期内可使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功能下降,甚至引发结肠黑变病等严重后果。 3、心理治疗与生物反馈疗法 心理治疗:针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尤其是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者,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电子仪器帮助患者学习并控制盆底肌肉群的正确收缩与舒张,适用于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 3、手术治疗 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经特殊检查显示有明显异常的患者,如存在肠道器质性病变或严重出口梗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应慎重选择,术前需充分评估疗效及风险。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重饮食与生活习惯的调节,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或偏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缓解便秘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1338
2024-10-12
hp阳性是什么症状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HP阳性通常指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其症状多样,主要包括消化系统不适、口臭、营养不良及潜在的严重并发症。 1、消化系统不适 上腹部症状:HP感染常导致上腹部胀满、疼痛,这些症状可能与进食有关,进食后症状可能加剧。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消化道出血:当HP感染引起消化性溃疡时,患者可能出现呕血和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长期反复出血还可能导致贫血。 2、口臭 顽固性口臭:HP感染是导致口臭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口臭往往难以通过常规方法去除,表现为持续性的口腔异味。 3、营养不良 消瘦与乏力:HP感染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身体消瘦、四肢乏力、营养不良。 4、潜在并发症 癌变风险: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虽然并非所有HP感染者都会发展为胃癌,但长期感染可能增加胃癌的风险。胃癌的症状通常包括发热、消瘦、四肢乏力等。 一旦发现HP感染,应及时就医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治疗HP感染通常包括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进行联合治疗,以根除HP并缓解相关症状。患者还应注意改善饮食习惯、增强免疫力等,以预防HP感染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预防HP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1001
2024-10-12
为什么一直有胃气反流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胃气反流频发主要归因于多种生活习惯与生理机制的共同作用,包括不当的饮食习惯、精神心理因素、身体条件变化以及胃肠道疾病等。 1、不当的饮食习惯 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脂肪、高油腻、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碳酸饮料等,均可增加胃内压力,刺激胃酸分泌,诱发胃气反流。 烟酒刺激: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伤胃黏膜,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增加胃气反流的风险。 2、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压力与情绪波动: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增加胃气反流的发生频率。 3、身体条件变化 妊娠与肥胖:孕妇因腹腔内压力增高,易出现胃气反流;肥胖人群则因腹部脂肪堆积,压迫胃肠道,影响胃排空,易引发胃气反流。 腹腔内压力增高:如腹水、剧烈呕吐、用力排便等,均可导致腹腔内压力急剧升高,促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4、胃肠道疾病 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潴留等,会影响胃的正常排空功能,使胃内压力升高,促进胃气反流。 食管裂孔疝:部分患者因存在食管裂孔疝,使得部分胃组织进入胸腔,进一步加剧了胃气反流的症状。 建议患者保持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肪、高油腻、辛辣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晚餐不宜过饱,且尽量在睡前2-3小时完成进食。如有胃部疾病或食管裂孔疝等,应及时就医治疗,以改善胃排空功能,降低胃内压力。
723
2024-10-12
总是胃痉挛疼怎么回事
徐有青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总是胃痉挛疼痛,通常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包括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两大类。患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生理性原因 腹部受凉:当腹部受到寒冷刺激时,胃部平滑肌可能会收缩,引发胃痉挛疼痛。这种疼痛往往伴随着腹部的不适感,甚至可能出现腹泻等症状。 饮食不当:摄入过多生冷、辛辣、油腻或难以消化的食物,会刺激胃黏膜,使胃蠕动失调,引起胃痉挛。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也可能导致胃部肌肉出现不正常的收缩,加剧胃痉挛的发生。 情绪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大的状态,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引发胃痉挛疼痛。 2、病理性原因 胃炎:胃黏膜炎症是引发胃痉挛疼痛的常见原因。当胃黏膜受损时,缺乏对胃部肌肉的保护,胃酸就会直接刺激平滑肌,导致痉挛性疼痛。胃炎还可能伴随嗳气、食欲减退、反酸、恶心等症状。 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的胃黏膜损伤已达到肌肉层,胃酸刺激平滑肌时会引起痉挛性疼痛。这种疼痛往往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的特点,且与胃酸、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侵袭因素密切相关。 胃肠功能紊乱:多由情绪、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引起,胃酸分泌增多时,可刺激胃部平滑肌,表现出胃痉挛性疼痛。患者还可能出现餐后饱胀感、便秘和腹泻等症状。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腹部受凉、饮食不当和情绪压力等诱发因素。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乐观的心态,也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胃痉挛疼痛的发生。对于已经确诊的胃部疾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1216
2024-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