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科室相关科普
人一天喝多少水会中毒
郑梓煜
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
正常情况下人体肾脏等器官有一定调节能力,但当饮水量远超其负荷时,就可能出现水中毒现象。健康成年人每小时超1000毫升持续数小时易中毒,婴幼儿每千克体重每小时超10-12毫升有风险,老年人风险阈值更低。 1、健康成年人: 若每小时饮水量超过1000毫升且持续数小时,肾脏来不及排出多余水分,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引起水中毒。如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中大量饮水且速度过快,就可能引发水中毒,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婴幼儿: 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每千克体重每小时饮水量超过10-12毫升,就可能导致水中毒。如一个5千克的婴儿,如果短时间内饮水超过250-300毫升,就可能面临水中毒危险,可能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情况。 3、老年人: 肾脏功能减退,机体调节能力变差,每天饮水量超过3000毫升时,水中毒风险显著增加。如部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饮水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引发水中毒,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等。 患者应该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和适宜饮水量,日常饮水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运动时尤其要控制饮水量和速度,若出现水中毒疑似症状,如头晕、乏力等,应该立即停止饮水并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保障身体健康。 水中毒后的注意事项 立即停止饮水: 一旦怀疑或确诊水中毒,必须马上停止饮水,防止体内水分进一步增多,加重电解质紊乱与细胞水肿状况。若继续饮水,会使血液被过度稀释,加重心脏、肾脏等器官负担,不利于身体恢复平衡。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关注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水中毒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心率失常、呼吸急促等,定时测量并记录。若血压低于90/60mmHg或心率高于120次/分等异常,需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补充电解质: 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注补充钠、钾等电解质,如静脉滴注适量生理盐水,以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衡状态。一般轻度水中毒可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服用,逐步恢复体内电解质浓度,促进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
1278
2024-12-18
中暑喝电解质水有用吗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中暑时喝电解质水是非常有益的,不仅能快速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稳定生理功能,还能缓解中暑引起的不适症状,并预防更严重的后果。 1、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通过大量出汗来调节体温,过程中会失去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等。电解质水富含关键元素,能够快速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有助于维持体液的平衡。 2、稳定生理功能: 电解质紊乱会导致心脏、神经等系统的功能异常,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喝电解质水可以及时纠正失衡状态,稳定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降低体温: 中暑时体温可能异常升高,导致身体不适。偏凉的电解质水不仅可以通过补充水分来帮助身体散热,还能直接作用于身体,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帮助降低体温,缓解中暑症状。 4、缓解不适症状: 中暑常常伴随着头痛、乏力、口渴、皮肤干燥、心悸等不适症状,喝电解质水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缓解由中暑引起的不适,使身体感到更加舒适。 5、预防热痉挛: 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暑可能发展为更严重的状况,如热痉挛、热衰竭甚至热射病。喝电解质水可以预防严重后果的发生,保护身体免受进一步的伤害。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时,如果感到中暑的迹象,应立即喝些电解质水,并采取其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也应注意不要过量饮用冰凉的电解质水,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567
2024-12-18
被蜈蚣咬伤了怎么办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被蜈蚣咬伤后,迅速而正确的处理是减轻症状、防止毒液扩散及促进恢复的关键,包括紧急结扎、清理伤口等,被蜈蚣咬伤后,应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伤口感染如红肿加剧、化脓等或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1、紧急结扎: 保持冷静,尽量减少活动,防止毒液迅速扩散。如果咬伤部位在四肢,应立即在近心端即伤口靠近心脏的一侧用绷带或布条进行结扎,每隔15-30分钟松开一次,以避免肢体缺血,旨在减缓毒液随血液循环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的速度。 2、清理伤口: 仔细检查伤口,若发现有蜈蚣的毒牙残留,应使用细针或镊子小心挑出,避免用力挤压伤口以免毒液进一步扩散。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以去除表面的毒液和污染物。 3、局部冷敷: 冲洗伤口后,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伤口进行冷敷。冷敷有助于减轻红肿、疼痛和局部炎症反应,还能减缓血液循环,降低毒液在伤口周围的扩散速度,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冻伤皮肤。 4、外用药物: 在伤口周围涂抹适量的消炎药膏或抗过敏药物,以预防感染和缓解红肿,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被蜈蚣咬伤后应迅速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就医以确保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预防蜈蚣咬伤的发生,如保持室内清洁干燥、避免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等。
525
2024-12-18
慢性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现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慢性酒精中毒是一种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慢性酒精中毒的主要表现包括戒断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等。 1、戒断综合征: 长期酗酒者一旦突然停止或减少饮酒量,常会出现戒断综合征,包括震颤、焦虑不安、兴奋、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大量出汗、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通常在减少饮酒后的6-24小时内出现,并在2-5天内逐渐缓解。 2、神经系统损害: 慢性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造成广泛损害,包括大脑皮质、脑干、小脑等多个部位。患者可能出现智能衰退,如理解力、记忆力、计算力障碍,人格障碍,如自私、缺乏责任感、情绪不稳定等,还可能并发韦尼克脑病、柯萨可夫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痴呆等严重疾病。 3、多系统损伤: 除了神经系统外,慢性酒精中毒还可能导致肝脏、心脏等多系统损伤。肝脏病变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患者可出现皮肤发黄、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心脏病变则可能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呼吸困难、心悸、胸痛等症状。 4、营养不良与维生素缺乏: 长期酗酒者往往食欲不振,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酒精还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维生素B1的缺乏,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远端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如麻木、刺痛感、肌肉无力等。 5、心理与行为障碍: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常表现出对酒精的强烈依赖性,一旦停止饮酒就会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戒断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个人生活,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如旷工、暴力犯罪、家庭财产犯罪等。患者还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工作效率低下等心理和行为障碍。 上述表现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慢性酒精中毒的复杂病理过程,对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来说,及时戒酒并接受综合治疗是恢复健康的关键。
566
2024-12-18
蜂窝组织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蜂窝组织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的炎症,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细菌感染、局部外伤等。 1、细菌感染: 蜂窝组织炎的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损伤侵入皮下组织,迅速繁殖并引发炎症反应。少数情况下,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也可能引起蜂窝组织炎。 2、局部外伤: 皮肤的外伤,如擦伤、刺伤、烧伤、耳洞、动物咬伤等,都可能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为细菌入侵提供机会,外伤部位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进而引发蜂窝组织炎。 3、机体免疫力下降: 机体免疫力的下降也是蜂窝组织炎发生的重要原因,长期疲劳、营养不良、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并引发感染。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类固醇类药物的滥用等,也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蜂窝组织炎的风险。 4、原有皮肤疾病: 皮肤疾病如湿疹、足癣、甲癣等,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使得皮肤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为细菌提供了入侵机会,从而增加患蜂窝组织炎的可能性。 5、手术影响: 如下肢静脉瘤和淋巴结清除术、脂肪吸引、放射治疗等,可能导致正常淋巴结和血液流动产生变化,成为蜂窝组织炎的诱因。 为了预防蜂窝组织炎的发生,应该注意保护皮肤免受外伤、积极治疗原有皮肤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并避免滥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1059
2024-12-18
胰腺炎为什么死得快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胰腺炎导致死亡速度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疾病进展迅速且严重、多器官功能衰竭、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等。 1、疾病进展迅速且严重: 急性发作与进展:胰腺炎,尤其是急性胰腺炎,症状多为突然发作并快速进展,使得患者病情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增加了死亡的风险。 并发症多样且严重:胰腺炎可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等,一旦出现,意味着多器官功能受损,治疗难度加大,死亡率也随之上升。 2、器官功能衰竭: 呼吸衰竭: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如果迅速发展,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即使在给予常规氧气疗法后也可能无法缓解。呼吸衰竭严重时,最终会导致患者死亡。 肾衰竭:疾病会侵蚀肾脏部位,导致患者少尿、进行性血尿,甚至肌酐升高。严重的肾衰竭会使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最终导致死亡。 心力衰竭:胰腺炎在最初阶段可能仅表现为心律失常,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导致心脏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3、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 延误治疗时机:胰腺炎的死亡率高与未及时治疗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未对疾病予以重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病情将迅速恶化,增加死亡风险。 治疗不当: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对胰腺炎的预后至关重要,如果治疗方案不恰当或治疗不彻底,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最终引发死亡。 4、炎症介质的释放与全身炎症反应: 炎症介质的释放:胰腺受损后会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氧自由基等,会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微循环障碍:胰腺炎发生时,胰腺的血液供应可能受到影响,出现微血管痉挛、微血栓形成等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胰腺的缺血、缺氧和损伤。 为了降低胰腺炎的死亡率,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有效的治疗,并遵医嘱进行后续康复和护理。预防胰腺炎的发生也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大量饮酒、积极治疗胆道疾病等。
897
2024-12-18
猝死的原因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猝死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猝死家族史、过度应激、心源性疾病等,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个体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还应及时进行处理。 1、猝死家族史: 有猝死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发生猝死,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遗传性心脏病或家族共享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风险因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特定疾病或应激因素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增加猝死的风险。 2、过度应激: 剧烈的物理或精神应激也是猝死的重要诱因,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强烈的情绪波动等都可能触发心脏或脑血管的突然问题。在应激状态下,机体可能分泌大量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脏和脑血管的负担,引发猝死。 3、重大感染: 严重的感染,如重症流感、脑膜炎等,也可能引起猝死,病原体可能迅速侵袭敏感的生命支持系统,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应对,从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 4、心源性疾病: 心源性疾病是导致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占猝死病例的50%-70%。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尤为关键,可导致心脏骤然停止工作,进而引发猝死。当心脏供血不足或心肌受损时,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可能发生异常,如心室颤动,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丧失,患者迅速死亡。 5、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也是猝死的重要原因,脑出血、脑梗死等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大脑某部位供血中断,进而威胁生命。大脑的神经元对缺氧极为敏感,一旦血液供应受阻,便可能迅速导致脑功能丧失和死亡。 为了预防猝死的发生,需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潜在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等应激因素。
1010
2024-12-18
中暑了头晕恶心怎么办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中暑是一种由于高温环境导致的身体调节机能失衡而引发的疾病。头晕和恶心是中暑早期常见的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还应及时通过寻找阴凉处休息、补充水分与盐分等方法进行处理。 1、寻找阴凉处休息: 当出现轻微头晕和恶心时,应立即寻找阴凉处休息,避免直接暴露于阳光下,这会增加体温并加重症状,解开紧身衣物,使皮肤得以散热。 2、补充水分与盐分: 若头晕和恶心症状持续,说明可能已经开始脱水,需要遵医嘱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或自制的盐糖水,可以有效地补充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继续在阴凉处休息,并使用风扇或空调降低周围环境温度,有助于缓解症状。 3、物理降温: 当症状加剧,出现皮肤潮湿、面色苍白等现象时,应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可用湿毛巾敷在额头、颈部和手腕等部位,帮助身体散热,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洗个温水澡或使用冷水浸泡四肢,但应避免全身冷水浴以免引起体温过快下降。 4、药物治疗: 如果上述方法未能缓解症状,且体温开始升高,遵医嘱可考虑使用解热药物,继续物理降温措施,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没有改善,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5、紧急救治: 在严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这时需要紧急救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救援到来的同时继续采取物理降温措施,遵医嘱将患者放置在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呕吐物引起窒息。 为了预防中暑,应避免在最热的时间段外出,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使用帽子和太阳镜以防晒,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即便不渴也要定时饮水,户外活动时随身携带防晒霜和遮阳帽,以保护皮肤。
1419
2024-12-17
怎么判断中暑了没有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判断是否中暑,需依据一系列身体反应与症状来综合评估,例如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等会存在不同的症状,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导致体温调节失衡而引发的急性疾病。 1、先兆中暑: 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能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此时需迅速降温并就医,以防病情恶化。 3、热痉挛: 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尤以腓肠肌多见,常发生于四肢及腹部,患者意识清醒,体温多正常,应立即补充含盐饮料,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4、热衰竭: 是热痉挛的进一步发展,表现为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晕厥或意识模糊等,此阶段病情危急,需立即就医,进行快速降温和液体复苏治疗。 5、热射病: 是最为严重的中暑类型,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无汗、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抽搐,可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现,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快速降温、保护脏器功能及支持治疗等,并严格遵循医嘱用药。 在夏季应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尽量选择在阴凉处休息,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适当增加水分摄入,尤其是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和水分,关注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寻求医疗帮助。
1276
2024-12-17
中暑呕吐
裴辉
副主任医师
急救中心
中暑呕吐是高温环境下身体的一种应激反应,其发生大多伴随着体温调节失衡、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丢失,还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例如立即降温、补充水分与电解质等。 1、原因: 中暑呕吐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通过出汗来散热,但当汗液分泌过多且未能及时补充水分时,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的平衡被打破,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进而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 2、治疗方法: 立即降温:一旦发现中暑呕吐,需要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使用风扇帮助散热,以降低体温。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遵医嘱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加重。 观察与休息:中暑后,患者应保持静卧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药物治疗:若呕吐症状持续不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吐药物,以缓解症状,但药物治疗应在降温和补水之后进行。 专业医疗干预: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如热射病,需立即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包括静脉补液、药物降温、监测生命体征等,以挽救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特别是中午时分,外出时应做好防晒措施,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定时定量补充。
1437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