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献血浆:是爱心传递还是健康隐患?
刘尚勤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献血浆是指健康人通过单采血浆机,把血液中的血浆成分单独分离出来并采集,而将血细胞等其他成分回输到体内的过程。
👉至于献血浆对身体是否有害,不能一概而论。对于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来说,适量、科学地献血浆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人体的血液和血浆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当献血浆后,身体会在较短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生理调节机制,促使骨髓造血组织加速生成新的血浆成分,以补充所献出的部分。此外,适量地献血(包括献血浆),有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流速,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心血管病变、高粘血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如果献血浆的操作不规范、不卫生,或者个体存在某些健康问题,如贫血、低血压、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则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可能包括免疫力下降、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血管损伤、营养流失以及贫血等。此外,如果献血浆过于频繁或每次献浆量过多,超出了身体的代偿能力,也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因此,如果想献血浆,需要满足这些条件:
🔹基本身体条件:年龄一般在18-55周岁,体重,男性不低于50公斤,女性不低于45公斤。血压要在正常范围,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脉搏正常,每分钟60-100次,体温正常。
🔹健康状况要求:献血浆者需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同时,近期没有做过重大手术,也未患过伤寒、痢疾等传染性疾病,且已完全康复。
🔹其他条件:献血浆前一周内没有服用影响血液质量的药物,女性不在经期、孕期和哺乳期。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决定献血浆前,最好先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机构的意见。你有任何关于献血浆的疑问和经历想要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关于献血浆后的护理措施已经放在图片了,欢迎点击观看。
632
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是如何引起的
郑永江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生恶变,使得白细胞异常增殖,这些异常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正常造血细胞的生长,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1、原因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突变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遗传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患者,患白血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这是因为这些遗传疾病中的基因异常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分化和凋亡过程,使得造血细胞更容易发生恶变,引发白血病。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是白血病的重要诱因,如苯及其衍生物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存在,长期暴露于含苯的环境中,如油漆厂、橡胶厂等工作场所,苯会进入人体,损害造血干细胞的DNA,导致细胞恶变。化疗药物也可能增加白血病的发病风险,这是因为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可能对正常造血细胞的DNA造成损伤。
电离辐射:大剂量的电离辐射会增加白血病的发病几率,如核辐射事故中的幸存者,或者长期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电离辐射能够破坏细胞的DNA结构,当造血干细胞的DNA受到损伤后,细胞的修复机制可能出现错误,导致细胞恶变,引发白血病。
病毒感染:病毒与白血病的发生存在关联,如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这种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将自身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促使细胞发生恶变,最终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2、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对于白血病患者,支持治疗非常重要,由于白血病会导致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来补充红细胞,改善贫血症状,血小板减少时,输入血小板可以防止出血。
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能找到合适的骨髓供者,通过移植健康的骨髓细胞,可以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在骨髓移植前,患者需要接受预处理,以清除体内的白血病细胞。骨髓移植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有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心理状态对身体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休息,这有助于身体恢复。合理的饮食也很关键,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白血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均衡饮食:
白血病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如禽类、蛋类、奶类等,以维持各组织器官功能,应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等。含铁丰富的食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等,有助于补血。在化疗期间,应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注重个人卫生:
白血病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定期消毒居住环境,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应勤换内衣、经常清洗床单,保持会阴以及肛周卫生,定期进行清洁。使用软毛牙刷,养成进食后即刷牙的习惯,以减少食物残渣存留口腔导致细菌繁殖。
保持乐观情绪:
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是重要的。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轻松愉快的活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773
血红蛋白低怎么补最快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血红蛋白低是贫血的一种表现,通常与铁元素、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以及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为了迅速提升血红蛋白水平,需要采取针对性的补充措施,例如食物补充等。
1、食物补充
富含铁的食物:血红蛋白低可能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应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猪肝、猪血、鸭血、鸡蛋黄等。这些食物中的铁元素易于被人体吸收,有助于快速增加血红蛋白含量。
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可能导致血红蛋白低,这类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牛奶、奶酪、鸡蛋、鱼类、大豆、苹果等。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有助于红细胞发育,从而改善贫血状况。
2、药物补充
铁剂: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这些药物中的铁元素含量高,吸收速度快,能够迅速提升血红蛋白水平。
维生素B12和叶酸: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维生素B12片和叶酸片,这些药物能够促进红细胞发育,从而增加血红蛋白含量。
3、输血
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如血红蛋白浓度极低且伴有明显症状时,可以考虑输血治疗,输血能够迅速提高血容量和红细胞数量,从而改善贫血状况。
在补充血红蛋白的过程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如有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血红蛋白低的预后
营养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这类贫血多由于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引起。通过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预后较好。
慢性疾病性贫血,如肾功能衰竭、癌症、慢性炎症等慢性疾病导致的贫血。这类贫血的治疗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给予营养支持等措施。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
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治疗需要针对溶血的原因进行,如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脾切除等,预后因溶血原因和治疗效果而异。
失血性贫血,由于急性或慢性失血导致的贫血。治疗需要及时止血并补充血容量和红细胞,对于严重失血导致的贫血,及时输血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很重要。
1088
地中海贫血严重吗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地中海贫血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从病情类型看,轻型影响小,重型严重,中间型介于两者之间,治疗情况、个体差异,例如年龄和基础健康状况也会影响病情严重程度。
1、病情类型
轻型: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贫血,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一般不影响正常寿命,病情相对不严重。
中间型: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肝脾肿大等表现,可能需要不定期输血等治疗,对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病情较轻型严重。
重型:患者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严重贫血、肝脾肿大进行性加重等,需长期依赖输血维持生命,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骨骼变形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病情非常严重。
2、治疗情况
若患者能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如定期输血、祛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
若患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情会持续进展,导致严重贫血及多器官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甚至危及生命,使病情更为严重。
3、个体差异
年龄:儿童患者尤其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贫血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病情相对更严重。成年患者身体发育已完成,对贫血的耐受性相对较好,病情可能相对较轻。
基础健康状况: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和耐受性较强,病情可能相对较轻。而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地中海贫血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导致病情更严重。
地中海贫血患者日常需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铁过载者控铁摄入,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充足睡眠且适度散步,保持积极心态,家人给予心理支持,定期检查,包括血常规等,以便调整养护和治疗方案。
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日常养护
要保证营养均衡且充足,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等,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以促进铁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对于铁过载的患者,需注意控制含铁食物的摄入。
休息和活动要合理安排,充足的睡眠是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的关键,患者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适度运动也不可少,可选择如散步这类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劳累,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血液循环。
患者可能因长期患病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家人和朋友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和对疾病的应对。
定期检查也极为关键,通过血常规等检查项目,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和养护方案。
565
白血病晚期症状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白血病晚期症状多样,例如可能会出现贫血加重症状,患者极度虚弱,以及器官浸润症状,骨骼疼痛、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贫血加重症状
红细胞生成受抑,患者面色极度苍白,头晕、乏力、心慌、气短症状严重,稍作活动就会出现呼吸困难,身体极度虚弱。
2、器官浸润症状
白血病细胞侵犯骨骼,全身骨骼疼痛剧烈,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抽搐等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可引起腹部胀痛等不适。
3、感染相关症状
由于白细胞功能异常、数量减少,机体免疫力严重下降,患者会频繁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且对抗生素治疗反应差,常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肺部感染症状,也可能有口腔、肛周等部位的感染表现。
4、出血倾向加剧
血小板极度减少,凝血功能严重紊乱,皮肤会出现大片瘀斑、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频繁且难以止住,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如尿血、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甚至有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白血病晚期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安静、舒适,减少人员探视,降低感染几率,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感染与损伤。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积极心态,家属要给予情感支持,患者若有不适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白血病晚期的治疗
对于贫血症状,可通过输血来缓解患者的缺氧状态,提升身体的携氧能力,改善虚弱乏力等情况,在应对器官浸润问题上,需要根据具体的浸润器官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措施,比如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可能需要进行鞘内注射化疗药物。
感染的控制比较重要,需使用强力的抗感染药物,要注意预防新的感染,对于高热情况,要积极降温处理。在出血问题方面,可输注血小板以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风险,对于严重的内脏出血可能需要采取紧急的止血措施。
还可考虑姑息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心理治疗和对患者及家属的精神支持,帮助患者面对这一艰难时期。
918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多种因素引发,例如电离辐射会破坏造血干细胞及微环境,抑制骨髓造血,化学物质、药物有造血毒性,可能会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出现相关疾病。
1、电离辐射
长期或过量接受放射性核素、X射线等电离辐射,会破坏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2、化学物质因素
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等化学物质,也会对造血系统产生毒性作用,抑制骨髓造血,增加患病风险。
3、遗传因素
虽然再生障碍性贫血并非典型的遗传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存在一些遗传基因的异常,可能使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易感性增加。
4、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可能会损伤造血干细胞,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5、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系统异常,产生针对造血干细胞的自身抗体,破坏造血干细胞,或者免疫细胞功能紊乱,攻击骨髓造血组织,导致造血功能障碍,也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发病原因。
6、病毒感染
有些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感染机会,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选择易消化食物,注意口腔、皮肤等部位卫生,按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等,观察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就医。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的非重型再障患者,可采用支持治疗,包括增加营养、注意休息等,以提升身体的抵抗力和耐受能力。可使用雄激素类药物,刺激骨髓造血,促进血细胞的生成,改善贫血症状,药物的使用需谨遵医嘱。
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是重要手段,通过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减少对造血干细胞的破坏,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创造条件。若患者年龄合适且有合适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根治方法,可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因为患者免疫力低下,感染可能加重病情。还要注意成分输血的合理应用,当血红蛋白或血小板过低时,可适当输血,但要避免长期频繁输血导致的铁过载等问题。
1087
贫血太严重了怎么办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贫血严重时可通过对症和对因治疗来改善,对症上,严重贫血或急性失血致贫血可输血,但要留意不良反应,对因上,营养性贫血中缺铁补铁剂和维C,巨幼细胞贫血补叶酸和维B₁₂等,还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对症治疗
输血治疗:对于严重贫血或急性失血导致的贫血,可输注红细胞,迅速改善贫血症状,缓解机体缺氧状态,但输血可能有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需要密切观察。
2、对因治疗
营养性贫血:若是缺铁性贫血,需补充铁剂,并可配合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巨幼细胞贫血则要遵医嘱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₁₂。
肾性贫血: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并积极治疗肾脏疾病,改善肾功能。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也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抑制抗体产生,对于其他类型溶血性贫血,需针对病因处理,如治疗疟疾、解除红细胞膜异常等。
贫血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身体恢复,要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红蛋白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或养护方案,避免滥用药物,若需用药,先咨询医生,防止药物加重贫血。
贫血患者的日常养护
在饮食方面,要保证摄入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多食用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蛋类、新鲜蔬果等,避免挑食、偏食,以维持造血原料的供应。
休息也不容忽视,充足的睡眠能让身体各器官得到良好的恢复,造血功能也能更好地维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使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可以选择如散步、瑜伽这类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身体耐力。
要注意避免感染,在流感高发季节等特殊时期,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为身体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831
如何预防白血病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预防白血病需避免接触苯、甲醛等有害物质,做好防护,远离辐射,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均衡与卫生,做好个人卫生、预防感染等。
1、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减少与苯及其衍生物、甲醛等化学物质的接触,在装修房屋时,选择环保材料,装修后充分通风散味,降低室内甲醛浓度。在工作中,如果涉及化工原料等有害物质,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
2、远离辐射
避免长时间、大剂量接受电离辐射,如非必要不频繁进行X光、CT等放射性检查。对于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防护,如穿着铅衣,利用防护屏障减少辐射暴露。
3、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每晚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免疫系统处于良好状态,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增强体质,戒烟限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的损害。
4、饮食注意
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少吃腌制、烧烤食物,这些食物可能含有致癌物质,保证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减少病毒感染几率。
5、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在流感等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可接种疫苗,预防病毒感染,降低因病毒引发白血病的风险。
白血病治疗是个复杂过程,常采用化疗,使用多种药物组合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对于合适患者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骨髓移植等,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系统。靶向治疗能精准作用于癌细胞靶点,并配合支持治疗,缓解并发症。
白血病预防中的注意事项
在环境方面,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要确保空气清新,远离有污染风险的区域。对于新购置的家具、衣物等物品,要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减少潜在化学危害。
生活中,如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出血等,及时就医检查,日常用品的选择也需谨慎,尽量使用天然、无刺激的产品,减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心理状态对健康影响重大,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免疫系统。
要定期进行体检,全面检查身体各项指标,包括血常规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在用药上,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不滥用药物,特别是一些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
782
怎么判断是不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判断是否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可留意症状表现,像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情况,也可以根据血常规指标、骨髓穿刺检查结果等,要排除其他致血细胞减少疾病,综合判断才能准确诊断。
1、观察症状表现
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慌等,伴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以及反复发热、感染等症状,需警惕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
2、查看血常规指标
通过血常规检查,若发现全血细胞减少,即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正常范围,其中白细胞减少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血小板减少会引起出血倾向,红细胞减少则导致贫血症状,这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重要特征。
3、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是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键检查,若骨髓穿刺显示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脂肪滴增多等,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特点,结合症状及血常规等,可明确诊断。
4、排除其他疾病
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通过相关检查,如酸溶血试验、骨髓活检等,鉴别诊断,以准确判断是否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日常需注意适度运动,选择散步这类舒缓方式,增强体质又避免劳累,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定期按医嘱复查血常规等指标,随时掌握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保障健康状况稳定。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日常养护
在饮食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且充足,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蛋类、奶类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
生活作息需规律,早睡早起,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熬夜以及过度劳累,使身体各器官能良好运转,利于造血功能的稳定与恢复。
个人卫生要格外注意,勤洗手、勤换衣物,减少去往人员密集场所的次数,降低感染风险,因为一旦感染,可能加重病情,不利于身体恢复。
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因病情产生过多焦虑、紧张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增强机体应对疾病的能力,更好地促进身体康复。
647
缺铁性贫血严重吗
欧晋平
主任医师
血液内科
缺铁性贫血严重程度受多因素影响,贫血程度上,轻度不严重,重度较严重,病因方面,易纠正的不严重,难去除病因的严重,基础健康状况也可能会影响严重程度。
1、贫血程度
轻度缺铁性贫血一般不严重,患者可能仅表现出轻微的乏力、头晕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通过及时补充铁剂等治疗,可较快恢复正常。而重度缺铁性贫血则较为严重,可能出现心慌、气短、晕厥等症状,甚至会影响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需紧急治疗。
2、病因
若是由饮食摄入不足等可快速纠正的原因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通常不严重,在调整饮食或补充铁剂后能有效改善,但如果是由慢性失血等难以去除病因的情况引起,如胃肠道长期隐性出血,病情则相对严重,治疗难度较大,且易反复。
3、患者基础健康状况
对于身体健康的患者,缺铁性贫血一般经过治疗后恢复较好,不算严重,若患者本身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缺铁性贫血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导致病情恶化,这种情况下贫血的危害就较为严重,需要更加重视和积极治疗。
缺铁性贫血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舒适,常通风换气,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空气不流通场所,以防感染。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身体恢复。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日常养护
饮食上,要多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等,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保证饮食的均衡与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
要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利于身体各项机能更好地运转,造血功能也能维持在较好状态,减少熬夜以及过度劳累情况。
运动锻炼需适度开展,选择如散步、慢跑这类较为舒缓的运动,能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运动,防止身体过度疲劳,加重贫血带来的不适症状。
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补充铁剂,定期复查血常规,密切关注贫血指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身体尽快恢复健康。
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