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科室相关科普
窦性心律心率过速是怎么回事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窦性心律心率过速,通常简称为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成人窦房结冲动形成的速率超过正常范围,即心率超过100次/分,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可能是由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酒、饮茶或咖啡等情况下,交感神经会兴奋,导致心率加快。此外,妊娠期间由于身体负担加重,心率也可能会有所增加。这些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通常是暂时的,随着刺激因素消失,心率会逐渐恢复正常。 窦性心动过速也可能由病理性因素引起,一些疾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感染、心力衰竭等,都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或代谢功能,使得心脏需要加快跳动以满足身体需要。 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也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如不恰当性窦性心动过速,这是由于心脏窦房结或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的折返性心律失常。这种情况下,患者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会发现心跳明显加快。 对于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需要去除诱因,如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刺激性饮食等。如果是药物引起的,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对于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在症状严重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心率,以缓解症状。对于患者,了解窦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心脏健康。 窦性心动过速的检查项目 1、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的关键检查,能明确窦性心律的频率是否超过正常范围(即100次/分),以及心动过速的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其他心电异常等。 2、血常规检查: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比例、红细胞总量、白细胞总量等指标,有助于排查是否存在贫血等可能导致心动过速的疾病。 3、甲状腺功能检查: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窦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如TSH(促甲状腺激素)、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等指标测定,对于明确是否存在甲亢至关重要。 4、心脏超声检查: 心脏超声可以动态观察心脏的大小、形状和运动情况,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心脏瓣膜和室间隔等结构是否存在异常。
1336
2025-01-08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什么原因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轻度二尖瓣反流作为心脏瓣膜功能的一种轻度异常表现,其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生活习惯与药物因素、先天因素、后天疾病因素等多个方面。 1、生活习惯与药物因素 如果经常做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心脏剧烈收缩,加快供血供氧的速度。当运动强度超出心肌能够承受的范围时,二尖瓣在持续强力收缩下,弹性逐渐下降,可能出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情况,从而导致二尖瓣轻度反流。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可能对二尖瓣造成损伤,从而引起轻微反流。 2、先天因素 二尖瓣的瓣叶、瓣下结构(如腱索、乳头肌)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如瓣叶过薄、过长、存在裂隙,或腱索过短、过长、断裂,以及乳头肌发育不良等。这些结构异常会影响二尖瓣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的正常关闭功能,从而导致轻度二尖瓣反流。 3、后天疾病因素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左心室为了克服增高的压力而代偿性肥厚、扩张。这种心室结构的改变会导致二尖瓣环扩大,二尖瓣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瓣叶不能完全对合,从而引起轻度二尖瓣反流。 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射血受阻,心室内压力升高。这种压力变化会影响二尖瓣的正常功能,导致二尖瓣反流。同时主动脉瓣狭窄引起的左心室肥厚等结构改变也会间接影响二尖瓣关闭。 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肌收缩和松弛功能,进而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风湿病:风湿性炎症会侵犯心脏瓣膜,二尖瓣是最常受累的瓣膜之一。风湿性病变可导致二尖瓣瓣叶增厚、僵硬、变形,瓣叶之间的粘连等,使二尖瓣在关闭时不能严密闭合,造成反流。 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定期随访观察是主要的管理策略。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及时治疗相关疾病也有助于预防二尖瓣反流的发生。如有疑虑或症状出现,需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轻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必要检查项目 对于轻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定期进行专业检查是评估病情、监测疾病进展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关键。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可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评估心脏节律及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问题。超声心动图则利用超声波技术,直观显示心脏的结构和运动状态,是诊断二尖瓣反流的重要工具,能够准确评估反流程度及二尖瓣功能状态。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心肌酶谱等,可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及是否存在其他相关疾病。对于部分疑似存在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能还需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等高级影像学检查,以获取更为详尽的心脏结构信息。
1482
2025-01-08
冠心病主要诱因是什么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CHD)是由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病变或其他病理改变,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表现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诱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理基础。长期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可导致血管壁损伤,引发脂质沉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等改变,进而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堵塞,从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随着动脉内壁进一步增厚和硬化,冠状动脉的弹性和扩张能力下降,血流不畅,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 2、高血压: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室重塑,同时对动脉壁造成压力,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血压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的内皮损伤,使得脂肪物质易于在血管壁上沉积,进一步加重冠心病的发展。 3、高血脂: 血液中脂肪物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反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糖尿病: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密切相关。高血糖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紊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显著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 除上述因素外,一些较少见的诱因也可能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如长期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肾病等。此外,一些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或病毒感染也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冠状动脉的病理变化。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应帮助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确保充足的休息与适度的运动。过度疲劳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应鼓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锻炼,尤其是散步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控制体重及改善血液循环,但必须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调整运动强度。 饮食管理是冠心病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协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全谷物,以控制血脂、血糖水平,并减轻体重。定期监测体重变化,避免患者出现肥胖或体重过轻的情况。
1338
2025-01-08
肺心症怎么治疗最好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肺心症,通常指由于长期的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间质病等)引起的右心功能衰竭。其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肺心症的病因复杂且多样,因此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量体裁衣,并无单一“最好的”治疗方式。基础病治疗、改善肺部通气和血氧等是常见的治疗。 1、基础病治疗: 肺心症的治疗应针对原发性肺部疾病进行干预。对于由慢性肺部疾病引发的肺心症,控制和治疗基础病是关键。这包括但不限于改善呼吸功能、控制肺部炎症、减少气道阻塞、增强肺功能等。通过合适的治疗手段减少肺部病变的进展,能够有效缓解右心负担,改善肺心症症状。 2、改善肺部通气和血氧: 肺心症的患者往往伴有低氧血症和通气功能障碍,因此维持足够的氧合状态对治疗至关重要。提供适当的氧疗可以有效增加血氧饱和度,减少右心负担,避免低氧引发的更多并发症。氧疗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全身组织的氧供,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疲劳感。 3、右心功能的支持: 肺心症常导致右心负荷增加,甚至导致右心衰竭。因此,右心功能的保护和支持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治疗上可通过利尿治疗来减轻体内液体潴留,减少心脏负担。同时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扩张剂或其他辅助措施,以改善血液回流、降低肺动脉压力,从而帮助右心恢复正常功能。 4、心肺康复训练: 对肺心症患者,心肺康复训练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康复训练的核心目的是通过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增强肺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提高运动耐力,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过程通常包括逐步增加的有氧运动、呼吸训练等,有助于减轻症状,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 肺心症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肺功能、心脏功能、血氧水平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尤其是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肺功能测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患者病情的恶化。此外,患者应保持定期随访,接受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以便随时调整治疗策略。 肺心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特别是对是否有气促、胸闷或咳嗽加重等症状进行监测。对于有氧疗需求的患者,应确保氧气供应充足,并保持氧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氧气浓度过高或过低。此外,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也非常重要,定期协助患者进行呼吸道清理,减少痰液积聚,防止感染发生。 液体管理和体重监测也是肺心症患者护理中的关键部分,由于肺心症患者可能出现水肿或体液潴留,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其体重变化,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液体摄入量。此外,评估肢体水肿的情况,观察是否有下肢水肿或腹部胀大,帮助及时发现液体潴留并采取适当措施。
1214
2025-01-08
房早应该怎么治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房早,即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表现为心脏在正常心跳周期之前,心房提前发出电信号,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针对房早的治疗方法,可以从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 1、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偶发、症状轻微的房早患者,调整生活方式是首要选择。确保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是维护心脏健康的基础。同时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此外,戒烟限酒也是减少心脏负担、预防房早的重要措施。 2、药物治疗: 当房早较为频繁或引起心慌、胸闷、头晕等明显症状时,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使用。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通过调节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减少房早的发生,从而缓解症状。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且可能伴随一定的副作用,因此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3、射频消融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房早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这是一种介入性技术,通过将电极导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肌凝固性坏死,从而阻断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达到治疗房早的目的。射频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还有心理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不良情绪反应,减轻压力对心脏的影响。对于因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应激导致的房早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此外,定期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了解心脏的功能和房早的情况,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房早患者的复查项目 复查通常包括心电图检查,这是诊断房早的基础手段,能够直观显示早搏的形态、频率及起源部位,帮助医生判断房早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此外,动态心电图的复查也尤为重要,它能够连续记录患者的心电活动,更全面地了解房早的发生规律、数量以及与日常活动、症状之间的关系。 心脏彩超也是复查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它有助于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房、心室的大小、形态以及心脏瓣膜的情况,从而排查是否存在心脏结构性病变导致的房早。同时,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检查也是复查的常规项目,以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和排除其他潜在病因。房早患者的复查项目应全面而细致,以确保病情得到及时、准确的监测和评估。
592
2025-01-08
心力衰竭怎么引起的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进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心脏本身疾病、心脏外疾病等是常见的心力衰竭原因。 1、不良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过多摄入食盐、体力活动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环境污染、化学物质暴露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2、心脏本身疾病 心肌病变:包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和继发性心肌损害。原发性心肌损害如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以及遗传性心肌病如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都会直接影响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继发性心肌损害则可能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等引起。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的功能是确保血液在心脏内按一定方向流动。当瓣膜发生病变,如狭窄或关闭不全时,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引发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心室暂停等,会导致心脏排血量显著减少,进而引发急性心力衰竭。 3、心脏外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都可能对心肌造成损害,进而引发心力衰竭。严重的贫血、感染、肺部疾病等,也可能通过影响心脏的负担或功能,间接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生活习惯、避免环境污染等。 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过程,旨在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并预防疾病进展,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方面。 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如利尿剂以减少体液潴留,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以降低血压和心脏负荷,以及β受体阻滞剂来减缓心率和降低心肌耗氧量。这些药物通常需长期规律服用,并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 非药物治疗则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器械辅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患者需改善饮食习惯,限制钠盐摄入,戒烟限酒,并保持适当体重和运动量。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心室辅助装置来支持心脏功能,甚至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1329
2025-01-08
心肌梗死用药能好吗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心肌梗死是一种由冠状动脉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坏死的疾病。及时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减轻心肌损伤、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然而,药物治疗并非万能,能否达到理想疗效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药物种类以及联合治疗的效果。 药物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恢复心肌的血流,减少心肌损伤。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阶段,药物治疗通常聚焦于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方面,以尽可能快速地恢复血流,降低梗死区域的扩大。有效的药物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心肌梗死的范围,减轻心脏功能受损的程度。 药物治疗的效果并非总是能够达到完全恢复或完全避免心肌损害,对于一些患者,尽管及时使用了药物,梗死区域仍可能较大,导致长期的心功能障碍,甚至心力衰竭。此外,药物治疗的效果在不同个体中差异较大,部分患者可能因为基础疾病、药物耐受性差或合并症等因素,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 药物治疗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之后,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等并发症。药物可以通过控制心脏负荷、调整心律等手段,显著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然而,即便是在使用了药物的情况下,部分患者仍然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这与其病情的复杂性以及药物本身的局限性密切相关。 急性期的治疗至关重要,但心肌梗死后患者的长期管理同样不可忽视。许多药物的长期应用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加重,有助于减缓疾病进展。此时,药物的效果可能更为显著,尤其是当患者能够严格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并且配合生活方式的改变时,药物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 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要点 1、生命体征的监测与管理: 在急性期,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持续监测心电图,能够及时识别潜在的心律失常,做出快速反应。 2、呼吸功能的支持: 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进而影响呼吸功能。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观察,必要时提供氧气支持,确保充足的氧合,避免因缺氧导致心肌进一步损伤。 3、心理护理与情绪管理: 心肌梗死的发生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焦虑、恐惧等情绪可能影响康复进程。护理人员应通过倾听、鼓励、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来缓解其情绪,提供适当的心理疏导。 4、饮食与生活方式的指导: 应指导患者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锻炼,并帮助患者戒烟限酒,减少复发风险。
546
2025-01-0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主要是冠状动脉内壁发生脂肪、胆固醇和其他物质的沉积,形成粥样斑块(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从而限制心脏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心脏病。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原因复杂,通常涉及高血脂、高血压等方面。 1、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冠心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如果父母或直系亲属早发冠心病,个体的发病风险较高,可能与遗传因素、脂质代谢异常等相关。 2、吸烟: 吸烟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使得脂肪和胆固醇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同时吸烟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加重冠状动脉堵塞。 3、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动脉壁逐渐变硬,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男性通常在较年轻的年龄出现冠心病,女性在绝经后,随着雌激素水平下降,也会面临较高的风险。 4、高血脂: 长期高血脂,特别是高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过多的LDL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脂肪条纹,随着时间推移会形成粥样斑块,进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5、高血压: 长期的高血压会增加冠状动脉压力,导致血管内壁受损。血管内壁的损伤为脂肪和胆固醇等物质沉积提供了基础,进而形成斑块,逐步狭窄血管,限制血液流动,导致心脏缺血。 糖尿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损伤和内皮功能异常,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过高,容易形成糖基化终产物(AGEs),这些产物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冠心病患者的日常护理要点 应帮助患者监测心率、血压和体重,定期检查是否存在异常波动,尤其是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后。血压的稳定和体重的控制是心脏负担减少的关键。此外,患者要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过度波动,因为这些因素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其他急性心血管事件。 需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作息,确保每晚有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对于饮食,患者应尽量保持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结构,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以减少体重和血脂升高。定期测量血糖和血脂,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更为关键。 护理中还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健康,长期的疾病管理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598
2025-01-08
高血压1级怎么治疗
姚园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1级,即轻度高血压,通常指的是收缩压在140-159mmHg,或舒张压在90-99mmHg。对于这一级别的高血压,治疗策略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生活习惯、是否存在其他慢性疾病等。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适等是一些主要的治疗方法。 1、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干预:患者应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模式,减少钠盐的摄入,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建议不超过6克。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心血管健康。但需注意,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发身体不适。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助于降低血压。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因此患者应积极戒烟,限制酒精摄入。 2、心理调适 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应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3、定期监测与随访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同时定期就医随访,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1级的治疗应以生活方式调整为主,辅以心理调适和定期监测与随访。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压1级不积极治疗的后果 高血压1级如果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即使是1级高血压,也可能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若不及时控制,血压可能持续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可能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高血压还可能引起脑血管病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如脑出血或脑梗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此外,高血压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长期发展可能引发尿毒症等严重疾病。因此,对于高血压1级的患者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健康。
661
2025-01-08
什么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李元十
主任医师
心血管内科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涉及心脏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是环绕心脏表面,为心肌提供血液的重要血管。当这些血管受到损害,尤其是由于粥样硬化导致的损害时,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年龄的增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会逐渐硬化,血管弹性降低,这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以及高脂肪、高糖分的饮食习惯,都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此外,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疾病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从而更容易在冠状动脉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当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就会导致管腔狭窄,限制血液流动。如果狭窄程度严重,心肌的血液供应就会严重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时更为明显。如果缺血情况持续恶化,心肌细胞可能会受到严重损伤,甚至发生坏死,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 除了动脉粥样硬化外,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还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例如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冠状动脉,导致血管壁受损,从而引发冠心病。此外,一些感染性疾病、外伤或应激刺激也可能对冠状动脉造成损害,诱发冠心病。 在治疗方面,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支架手术治疗和心脏外科搭桥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通过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减轻冠状动脉的负担,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对于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手术或心脏外科搭桥手术可能是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诊断和评估需要完善的检查 1、心电图(ECG): 初步评估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检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既往心肌梗死的迹象。 2、超声心动图: 通过超声波成像技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检测心室壁运动异常、瓣膜功能和射血分数,有助于评估心肌受损程度。 3、运动负荷试验: 通过让患者在跑步机或自行车上运动,同时监测心电图和血压变化,评估心脏在运动负荷下的反应,检测心肌缺血。 4、冠状动脉造影: 通过导管插入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后进行X光成像,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情况,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5、血液检查: 检测血脂水平(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糖、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评估心血管风险和心肌损伤情况。
904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