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CHD)是由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病变或其他病理改变,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临床表现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主要诱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理基础。长期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因素可导致血管壁损伤,引发脂质沉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等改变,进而形成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堵塞,从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随着动脉内壁进一步增厚和硬化,冠状动脉的弹性和扩张能力下降,血流不畅,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
2、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肥厚、心室重塑,同时对动脉壁造成压力,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血压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的内皮损伤,使得脂肪物质易于在血管壁上沉积,进一步加重冠心病的发展。
3、高血脂:血液中脂肪物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过高,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反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4、糖尿病: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密切相关。高血糖可以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紊乱,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显著增加了冠心病的风险。
除上述因素外,一些较少见的诱因也可能增加冠心病的风险,如长期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肾病等。此外,一些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或病毒感染也可能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冠状动脉的病理变化。
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要点
- 应帮助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确保充足的休息与适度的运动。过度疲劳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应鼓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度锻炼,尤其是散步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控制体重及改善血液循环,但必须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调整运动强度。
- 饮食管理是冠心病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协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全谷物,以控制血脂、血糖水平,并减轻体重。定期监测体重变化,避免患者出现肥胖或体重过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