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科室相关科普
哮证治疗原则,中医调理方法一览
张涛
主治医师
中医科
🙌哮证一般指的是哮喘。哮喘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了解哮证的治疗原则,对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哮证,在中医学中属于肺系疾病,其治疗原则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纲要。中医认为哮证的发生多因宿痰内伏于肺,复感外邪、饮食不当或情志失调等因素触发,导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出现发作性的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上,急性发作期应以祛痰平喘、降气止咳为主,着重缓解标实证状;而在缓解期,则应注重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以固本培元,防止哮证的再次发作。 ⭐ 下面,为大家详细解答哮证的三点注意事项: ⏩防范诱因:哮喘患者应识别并避开各种诱发因素,如花粉、尘螨、冷空气等。遵循中医的“顺应自然”原则,了解自己的过敏原,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接触。例如,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减少宠物接触,以维护体内阴阳平衡。 ⏩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中医认为,药物的作用在于调和气血,因此应遵医嘱,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扰乱气血运行,导致病情反复。 ⏩坚持呼吸锻炼:通过腹式呼吸、吹气球等呼吸锻炼,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调养肺气,增强肺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通过呼吸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呼吸困难,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除此之外,我还整理了一些关于容易出现哮喘的行为(详情见图)。 在此提醒大家,哮证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如有哮证症状,请及时就医,遵循专业指导。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哮证治疗经验,或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控制哮证。🌷
804
2024-10-08
夏天感冒一般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
郝伟欣
主任医师
中医科
夏天感冒既可能是风寒感冒,也可能是风热感冒,具体取决于感冒的病因和症状表现,不能单纯依据季节来判断感冒的类型,而应结合具体的症状表现、诱因等来综合分析。在预防和治疗感冒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1、风寒感冒 多因身体受到寒气侵袭导致,如长时间吹空调、风扇,冲凉水澡,或在夜晚睡觉时着凉等。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就会引发风寒感冒。 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等症状。 2、风热感冒 夏季气候炎热、湿度较大,容易出汗较多,若此时起居不慎、劳累过度等,使正气不足,风热之邪就容易乘虚而入,引起风热感冒。 主要有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无汗、头痛且胀、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等症状。 3、暑湿感冒 除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外,夏季还可能出现暑湿感冒,多因感受暑湿之邪而发病。 除了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常伴有肢体困倦、胸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湿邪困阻的表现。 在夏季,要注意合理使用空调等降温设备,避免过度贪凉,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感冒的发生。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582
2024-10-08
清开灵颗粒治疗风寒还是风热感冒
郝伟欣
主任医师
中医科
清开灵颗粒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对于风寒感冒则不适用。在用药前应明确感冒类型,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1、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的区别 风热感冒:通常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咳嗽、痰黄稠、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等症状。风热感冒是由外感风热之邪所致,治疗原则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风寒感冒:则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症状。风寒感冒是由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所致,治疗原则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2、清开灵颗粒的适用性 清开灵颗粒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等成分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根据其药物成分和功效,清开灵颗粒更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能够缓解由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烦躁不安、咽喉肿痛等症状。 3、用药建议 风热感冒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清开灵颗粒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风寒感冒患者:则不建议使用清开灵颗粒,因为该药物并不针对风寒感冒的病因和症状进行治疗,反而可能因药不对症而加重病情。对于风寒感冒,患者应选择具有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 服药期间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咨询。清开灵颗粒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自身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857
2024-10-08
解析:治疗梅核气是否有一次见效的克星
王丽杰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梅核气,中医学上的一种说法,通常指的是因情绪不畅、饮食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咽喉部异物感。这种感觉让人坐立不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梅核气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它反映出的是身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 👉需要否定的是,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可以保证对所有“梅核气”患者都“一次见效”。治疗“梅核气”需要耐心和综合治疗,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显效时间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因此,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药疗法中有一些药物和方剂被证实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梅核气的症状,尤其是那些具有快速解郁、化痰、利咽作用的中药。市面上有一些针对梅核气的中成药,如金嗓散结丸或利咽解毒颗粒,这些药物通常含有能够迅速缓解咽喉不适的成分,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梅核气的症状,但通常也无法一次就见效。 除了科学治疗外,日常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快速缓解梅核气的症状。 ✅热敷:可以使用热毛巾敷在颈部和咽喉部位,可以帮助缓解肌肉紧张和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轻梅核气的症状。 ✅按摩:通过轻轻按摩咽喉部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咽喉部的异物感。进行深呼吸和放松练习,如腹式呼吸,可以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和身体紧张,从而减轻梅核气的症状。 📢对于“梅核气”的治疗,中医会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来辨证施治,可能包括情志调理、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方法,具体详情请看图片。 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疑问或经验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学习。
512
2024-10-08
解析:桑叶茶是短命茶?真相还是误解?
王丽杰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桑叶被看作是一种具有清热、凉血、润燥、明目等功效的药材,其使用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 👉桑叶茶被称为短命茶并不符合中医的理论和实践,这种负面称呼可能是由于对桑叶茶功效的误解或是对中医知识的缺乏,实际上喝桑叶泡的茶并无缩短寿命的作用。 桑叶茶具有多种益处,能够清热解毒,对于体内有热毒、上火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同时,桑叶茶还能滋阴润燥,适合于秋冬季节或阴虚火旺的人群饮用,有助于改善皮肤干燥、便秘等问题。 📍然而,桑叶茶性寒,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来说,过量饮用可能会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因此饮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变化适当调整,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饮用桑叶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饮用量和频率:桑叶茶不宜长期大量饮用。适量饮用可以享受其保健效果,但过量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建议每天饮用的量不宜超过15克,且不宜连续饮用超过一个月。 🌵饮茶时间:建议在饭后饮用桑叶茶,避免空腹饮用,以免刺激胃黏膜。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饮用桑叶茶,因为桑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胎儿或婴儿有不利影响。 桑叶茶被称为短命茶并非无中生有,而是提醒大家在享受其保健功效的同时,也要注意可能存在的风险。合理饮用,科学养生,才能真正做到健康长寿。关于不适宜喝桑叶茶的人群详情请看图片,如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318
2024-10-08
安宫牛黄丸:服用时间解析
张涛
主治医师
中医科
在临床上,安宫牛黄丸被誉为急救良药,尤其在清热解毒、镇惊开窍方面有着显著效果。那么,如何把握服用安宫牛黄丸的最佳时机呢? 安宫牛黄丸,这一传统的中药急救配方,以其显著的清热解毒和醒神开窍功效,在中医治疗领域广泛用于应对高热、神昏、抽搐等急性症状。掌握安宫牛黄丸的适宜服用时机极为关键。 👉通常最佳服用时期是在患者出现急性症状的初期。在这一关键时刻服用,能加速药物效力的发挥,有效减轻患者的紧急状况,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一旦遭遇急症,应尽快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安宫牛黄丸,以保障药物的最大疗效,这对于病情的控制和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了解何时服用效果最好的同时,以下三点关于安宫牛黄丸的注意事项也不容忽视: 📍及时用药:在急症症状初现时,应迅速采取行动。务必遵循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以确保用药的适宜性和安全性。 📍服用方法:安宫牛黄丸通常为小蜜丸,可直接用温水送服。若患者意识不清,可将丸药研磨成粉末,用温水化开后鼻饲给药。 📍忌口事项: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忌烟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此之外,我还整理了一些关于哪些情况可以服用安宫牛黄丸(详情见图)。 请记住,安宫牛黄丸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孕妇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请立即就医。最后,如果你对安宫牛黄丸有更多了解,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你的经验或许能帮助到更多人。
858
2024-10-08
男性长期服六味地黄丸:会有何影响?
张涛
主治医师
中医科
在中医养生领域,六味地黄丸被广泛认知,许多男性将其作为调理身体的常用补品。然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影响,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 可能使身体得到调理 如果男性存在肾阴虚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经常吃六味地黄丸,可调理肾阴亏损,对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状有改善效果,有助于这类男性的身体健康。 🚩 可能带来不良影响 身体健康的男性若误将六味地黄丸作为保健品经常服用,会使体内药物浓度增加,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出现性功能下降、排尿异常、口腔溃疡等情况。 在服用六味地黄丸时,以下三点注意事项需谨记: 📍遵循医嘱:在使用六味地黄丸之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体质来决定是否适合服用,以及服用的时间和剂量。 📍饮食搭配: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同时,应保持饮食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监测身体反应:服用期间,应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如出现不适症状,如腹泻、胃痛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除此之外,我还整理了一些关于与六味地黄丸有相同功效的药物有哪些(详情观图)。如果你对六味地黄丸的使用有自己的经验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804
2024-10-08
出汗可以排湿气吗?一文解答
张涛
主治医师
中医科
从中医角度来看,出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湿气。中医认为,湿气是一种病理产物,当人体因外感湿邪、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体内水液代谢失常时,就会产生湿气。湿气在体内积聚,可表现为肢体困重、脘腹胀满、大便黏腻等症状。 👉适度出汗有助于排出湿气。汗为津液所化,在人体阳气的推动下,津液从肌肤毛孔排出体外,形成汗液。当人体通过运动、汗蒸等方式出汗时,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振奋阳气。阳气充足则能更好地运化水湿,使湿气随汗液排出体外。 然而,并非所有的出汗都能有效排湿气。如果是因过度劳累、久病体虚等原因导致的自汗、盗汗,则不仅不能排湿,反而会损伤人体正气,加重湿气。此外,如果出汗过多,又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也会导致人体气血津液亏虚,影响水液代谢,使湿气更难排出。 在出汗的过程中,以下注意事项需要引起关注: 📍水分补给:在运动或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后,应适时补充水分。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至1700毫升,主要以白开水为主,分多次适量饮用。 📍饮食调理:适当摄入有助于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红豆、薏米等,但要注意保持饮食平衡,避免过量。从中医的视角来看,这是维护体内湿气平衡的重要方式。 除此之外,我还整理了一些排湿气还可以使用哪些方法(详情观图)。如果你对出汗排湿气有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335
2024-10-08
荔枝是寒性还是温性?水果属性解析!
张涛
主治医师
中医科
🙌中医认为,食物的寒热属性对人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一种食材,都有其独特的性质,或温或寒,或补或泄。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对于日常饮食的选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荔枝在中医学中被归类为性温的水果。它含有丰富的糖分、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滋补身体、增强体质有着良好的作用。荔枝入心、脾、肝三经,能够温补心脾,滋养气血,对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失眠、心悸、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荔枝的温性特点也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驱寒暖身,适合寒性体质的人群食用。 🍁 下面,让我们来谈谈吃荔枝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合理控制摄入量:荔枝的甜美令人难以抗拒,但我们必须注意不要过量食用。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的荔枝量最好控制在300克以内,而儿童则应将这一量减半,大约不超过150克。过量食用荔枝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如头痛、恶心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荔枝病,这是一种由于摄入过多荔枝而引起的低血糖症状。 🌵避免在空腹时食用:荔枝含有一定的酸性物质,如果在空腹时食用,可能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从而引起胃痛、胃胀等消化系统不适。因此,建议在餐后适量食用荔枝,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护胃肠道健康。 👉吃荔枝的时候,有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呢?详细见图片! 了解了荔枝的性味特点及食用注意事项,我们更能明智地享受这一夏日美味。任何关于荔枝的疑问或心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805
2024-10-08
中药芍药是白芍吗
白文武
副主任医师
中医科
芍药一般不是白芍,但白芍属于芍药。中药芍药并非特指白芍,而是包括了更广泛的概念,白芍则是芍药根茎经过特定炮制工艺后的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以确保治疗效果。 芍药是中药学中的一种常用药材,其全草包括根、茎、叶及花等部分均可入药。芍药在中医中具有多种功效,如养血调经、保肝明目以及消肿止痛等。其属于毛茛科芍药属的植物,其根茎是药用的主要部分。 白芍则是特指芍药根茎经过特定炮制工艺后的产品,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在临床上,白芍常用于治疗因血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等,以及女性月经失调、崩漏等问题。 芍药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了全草入药的各种部分;而白芍则是特指芍药根茎的炮制品,其性质和功效在炮制过程中发生了一定变化。此外,芍药还包括了赤芍等其他品种,在功效和用途上也有所不同。 芍药和白芍都源于中药植物毛茛科芍药属的根茎,且在传统中医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治疗肝胃不和、腹痛、胸闷等症状方面有着相似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材。虽然芍药和白芍在功效上有所相似,但由于其性质和炮制方法的不同,在应用时仍需注意区分。使用芍药或白芍时,应遵循医嘱,并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于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用以避免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
1324
2024-10-08